廣論進度:

【科判】: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辛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壬三、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癸二、特以四力淨修道理

  己二、發此意樂之量

一、      讚頌:黃乙玲 – 觀音菩薩略頌

二、      課文大意:

(一) 前面說,惡業正確去對治就能淨除,為何經上說已感果的業除外?

宗大師說,業已轉成異熟果,就無法再以四力對治除去;業若在因位時,好好對治就能夠徹底淨除乾淨,經書的密意在此,並無錯誤。

(二) 有人問,像未生怨殺父後生起大懺悔,為什麼還感生到無間地獄?

宗大師說,雖然業相還是引他入無間地獄,但業已經清淨,所以感得像拍球一樣,掉下去就出來,完全感受不到地獄之苦,也就是完全拔除了。

(三) 如果殺害對象是發了菩提心的菩薩,即使懺悔也不得清淨,雖則如是,然其懺悔功德並未白白浪費,因為若不悔除,須受極更重大的苦。

(四) 犯了根本罪再懺悔成清淨,與從一開始就不犯,二者有很大差別。

1.受菩薩戒去犯了根本罪,雖可懺悔乾淨、重受菩薩戒,恢復律儀清淨,但是因為戒體破了,此生決定不能獲得初地果位。

2.造了毀謗正法的罪惡,假設能在七年中,一日三時不斷悔罪,才能清淨罪業,但以後至少須經十劫,才能證得初地果位。

四力雖可以破壞惡業感果能力,造業不會感果,這跟不犯一樣;但前者會讓證道延長極久遠,所以應努力防護、一開始就不犯。

(五)總結

1.若作諸惡未修福,誤失正法得非法,具惡業人死怖畏,如於大海散朽船。若已修福未作惡,行諸善士妙法軌,此則終無死亡怖,如乘固船登彼岸。

2.雖然你講說了很多如理的道理,但行為放逸不相應,得到義利就很少;若知道的雖然少,能夠照著如理行持,如理取捨,這個義利就大了。

3.正式行持一開始雖然困難,但因為要救自己所以還是很奮力。以後修成層次越來越高,對付惡業如「風吹樹葉」,越來越輕鬆。

4.下手處,就是多讀《念住經》、《賢愚因緣經》..等等業果的經典,勤加思考,獲得定解,正確了解緣起和業果才能成就三乘一切功德,成辦一切利益。

【◎第二生此意樂之量者。】

過去我們把今生追求快樂當成目標,把來生快樂當成空話;現在了解業果知道有來生,觀察自己是否有這樣的量:以來生利益為主、今生為副,堅定信念努力行善去惡積功累德,才能換取來生安樂果報,這就是下士意樂的量。

二、聽帶討論:

Q小學生最聽老師的話,但若我們一直執著堅持會碰到什麼問題?

A透過「渡女過河影片」告誡我們不要從外相上去判斷別人,而沒有真正看到內心的行相,太執著於外相上面容易以法照人,應先反省自己內心是真正想為他好嗎?

思惟:經上說傷害菩薩的罪、毀謗正法的罪都很大,兩者都很難懺盡。但是反過來,假定你真正地能夠發大乘的大菩提心的話!因為你的心也跟法界相應,那個時候你這個悔過的力量之大,是大得不得了!我們現在學的是下士道的量還不夠,等到中士道乃至於到上土道,可以懺罪的力量更大,所以  師父要我們發大乘的心,我們的心就會愈練越高興、愈堅固。

思惟:求現世、求後世。  師父分享在美國弘法時是生活條件最好的時候,卻是 師父身體最差的時候;在印度學求法時生活條件是最差的,但身體反而是最好的時候。我們一般人講求營養,但  師父為的是後世,只要法其他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