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下士意樂

己二發此意樂之量

  己三除遣於此邪執分別

一、       讚頌:又見你的容顏

二、       觀看文智長老追思影片—-文智長老對福智是有深恩的,當初就靠文智長老捐出圓明寺,我們才能登記財團法人福智寺,才有以後的法人事業。

三、       課文大意:

於共下士道中應破除的錯誤邪執是什麼?

(一) 邪解佛經之意:引用佛經說生死當中一切圓滿都要丟棄,所以身、受用等都還在輪迴當中,所以發起”希求後世”之心是沒有道理的。

宗大師說,

佛經的真實意義是說,我們究竟得到佛果位後,身受用就不需要了,但得到佛果位的過程,眼前的身受用還是需要的。如同渡河需要船隻,到了對岸船就不需要了,但渡河的過程,不能沒有船。所以要達到究竟的決定勝,需要努力圓滿一生一生的身受用、輾轉增上。

(二) 邪解出家持戒的內涵:持戒的目標如果是為了得到人天身、或是阿羅漢果,好好去持守在家居士戒法就可以達到,何必去持守艱難的出家戒呢?

學習下士道後容易有的誤解:以為只要得到人天果報。而學佛絕不只是得到人天、緣覺、聲聞而已,我們真正的目的在得到佛果位。

宗大師說,

佛告訴我們佛教的真正意趣,是求上上的菩提果,求取這個,必須從最基礎的比丘戒開始,然後認真莊重地護持比丘的圓滿學處,直到成佛。

師父說,

“你好好修行就好,何必出家”這個概念是完全錯誤的。造一個茅棚(得人身),把地整平(居士戒)就可以開始了;要蓋摩天大樓(要成佛),地基(比丘戒)不造絕對不可能。原因是”具力業門”,做同樣的好事,受戒居士所得到的功德,遠遠不及受戒的出家人所得到的功德。

眼前受戒、修行的外相也許一樣,但後面得到的資糧、學習爬升的速度完全不一樣。

四、聽帶討論:

Q既然說求增上生,現世的受用也是要的。比如講吃飯,我們學佛前想要讓自己吃好一點,我們學到下士道這裡,內心要有甚麼不一樣?

師父說:因為前面我們說是下士,說共下士,說現在所講的雖然是下士,但是呢卻是你為了達到最上圓滿的基礎,這是跟那些人共同的。跟那些人共同的基礎,對這些條件不夠的人來說,叫作共下士,共同他的;對於條件夠的人,這是他走上去必須要的基礎。

師父曾經說,吃飯也是要有宗旨的。過去我們隨著自己的貪瞋癡去選擇怎麼樣吃飯,最多是養好我們這個身體而已。現在我們可以去學習,看到自己吃飯的見解與習性,然後學習安立一個動機,為了走上”中士道、上士道”而去受用這個餐點,外相的大餐、小餐並不是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