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丑一、學習六度熟自佛法分六(一)學習布施,(二)尸羅,(三)忍辱,(四)精進,(五)靜慮,(六)般若道理。

尸羅度分五:一、尸羅自性;二、趣入尸羅方便;三、尸羅差別;四、如何修;五、此等攝義。

三、尸羅差別

菩薩戒含攝以下三種:

(一)、律儀戒。

     (1)、同時能具足別解脫律儀、菩薩律儀的七眾弟子所持的別解脫律儀,以及依時依地共世間的律儀。

     (2)、不能具足別解脫律儀、具菩薩律儀的龍、天等,持守共同於別解脫戒中的性罪、遮罪。

(二)、攝善法戒。學習六度等善令增長。

(三)、饒益有情戒。緣十一種利益有情事,在宗大師所造的<戒品釋>中有詳細說明。

 律儀戒是菩薩應守的共戒,是菩薩戒的基礎。毀了律儀戒,就是毀了菩薩戒。不能說律儀戒是小乘的就捨棄、不守護它。努力斷除十黑業就容易修持好其他二戒,乃至於起心動念都不要讓它生起。

 四、如何修

內心具足六種(依菩提心等等)殊勝,安住持戒來行六波羅蜜多(布施、持戒等等)這樣修持。

五、此等攝義

     (1)、六度都是依著菩提心所行的,念念都在菩提心所攝。

     (2)、大地以上的菩薩所持的戒是如此高、如此難。我們初發業的人,不要說我是凡夫就不動了,要發願說我想要效學菩薩。

     (3)、下手處是修當下的一念。於十黑業時時刻刻在防護,由於造作等流的關係,來生只要少力就能圓滿菩薩學處。如果不守護,退縮的因會使來生學不上去。

 二、聽帶討論:

Q:我們若自詡為大乘行者,可以損惱少許人(如開快車、不讓人車等等),去做利益眾人的事情(如趕著去擔任義工)嗎?

 轉述師父的公案,一位師兄遲到了,為了載師父準時去坐火車,路上開得飛快,師父看到內心懊惱的他,要他慢慢開,反過來安慰他說,坐下一班也沒關係。表示師父時時刻刻都在調整自己的內心,還不忘對境指導弟子去調伏煩惱。

師父說:【所以這個別解脫所制的戒,就是什麼?喏,我們出家菩薩應該學的,不是離開,這個地方也特別說明。尤其是我們現在很多誤解,說:「啊!我是學大乘的,說大乘行者啊、菩薩戒啊,所以這個別解脫戒就不要它了。」錯了、錯了、錯了、錯了!我們真正行的就是什麼?就是――哪!就是這個。欸,你這個是根本,你這個律儀戒沒有而是講菩薩的話,那根本都是開玩笑。】

A:我們很多時候,拿著學大乘的藉口,掩飾自己內心無法調伏煩惱的事實,還要說自己是大乘要去利益人,不去看好自己的煩惱,那是本末倒置。

Q:讀了很久的廣論、做了很久的善行,面對生活上很多不理想的狀態,做了布施、持戒,好像沒什麼變化,那應該怎麼面對這樣的狀況呢?

 師父說:【所以當下一念如果跟無明相應的、愛染相應的,那麼錯了。愛染什麼呢?你歡喜的嘛就貪著難捨,你不歡喜嘛就排斥,然後用你的道理講那些種種的,再不然的話呢迷迷糊糊呆在那裡,這個都是不對的。現在懂得了佛法了,「哼!現在我認得你。哼!你原來就是我生死第一大冤家。啊!無始以來一直跟著你,我也莫奈何你了。因為這樣,現在眼前感得種種不如理的這種環境什麼等等啊,那不管它了!那以前造的嘛,我也莫奈何它;欸,儘管我莫奈何你,但是我現在我了解了那個決心提起來,對不起,你也莫奈何我!」就這麼妙法,啊,心裡面就太平無事。】

 A:現在我們感得不理想的果,是過去造的因,已經無法可想。面對不理想,讓我們可以重新造新的因:過去對境我起煩惱,現在我認得自己煩惱起來了,就不想隨著煩惱轉,內心轉為清涼,與正法漸漸相應,這才是我們真正要求的成佛之道。

 Q:我們什麼條件下,才會看清楚別人的煩惱,然後去幫助他們?

 師父說:【你們真正地肯去體驗的話,它這個力量的的確確就會這麼大!你有了這個力量,平常你覺得持戒,或者什麼做不到的事情,啊!那做起來自然就會那麼輕而易舉。不但輕而易舉,而且做完了以後,你內心當中那個快樂啊,所謂這個清涼、解脫,那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沒有一點點我們想像當中的。然後你有了這個經驗,然後你看人家的話,你就看得很清楚。其實看人家呀,我們不要說戒,別的事情也是一樣。譬如說你今天我們大人了,然後回過頭來看那個小孩子,喲,他那個小孩子,儘管他想掩飾什麼東西,可是你看得很清楚,對不對?欸,所以那個世間的聖人,曾經說過這個話啦!說「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你只要觀察、觀察他這個起心、行為、開口,然後呢這方面的話,你就曉得他腦筋裡動些什麼了。所以「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他怎麼瞞就瞞不了啊,瞞不了的啦!】

A:只有自己曾經降伏過慳吝心、害他心等等,才能看懂別人也處在慳吝心、害他心之中。我們有了經驗,才能夠行六度,幫助他人滅除心中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