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

暇滿人身多美好

 

 https://youtu.be/7iNCmUhe1YY

 

疫情當下,每天都在擔心今天又有多少人確診的此時,有覺得自己非常暇滿嗎?  擁有暇滿人身是拿來做什麼呢?修行。

我們糊里糊塗地來,但我們不想糊里糊塗地去,我們要利用有限的生命,一定要      更精進學習。

 

《海報》: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桌牌》:【修菩提心當如渴聞水】

【廣論】

廣論進度:P238L1正令增長所發心故~ P240L7已蒙昧

音檔:[102B] 02:50~ [103B] 00:09

手抄稿第十三冊 P194L8~P227L6

 

【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 四緣、四因、四力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辛一 修七因果教授             

                辛二 依寂天佛子著述所出而修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辛一、未得令得         

       辛二、已得守護不壞

                     壬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
                            癸一、為於發心增歡喜故,應當修學憶念勝利
                            癸二、正令增長所發心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子一、不捨所發心願(不捨願心)
子二、學令增長(令願心增長)
                           癸三、為利有情而發其心,應學其心不捨有情
                           癸四、修學積集福智資糧

           壬二、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

    癸一、斷除能失四種黑法

    癸二、受行不失四種白法

       辛三、設壞還出之方便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內容收攝】

癸二、正令增長所發心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子一、不捨所發心願(不捨願心)

            1、若捨願心之罪重過別解脫根本罪      

            2、未捨願心縱享五欲仍具戒律      

            3、若捨願心則須長夜馳騁惡趣 (欺一切眾生)     

             4、猶如糞聚中獲得如意寶般歡喜

      子二、學令增長(令願心增長)

             1、僅不捨願心尚不足夠,更須晝三夜三勵令願心增長

             2、六時所作的儀軌內容

  癸三、為利有情而發其心,應學其心不捨有情

          1.修學不捨有情會讓我們產生棄捨的念頭之事,譬如非理作意等事為因緣者,應該避免。

          2、心棄捨有情之量:當對方做出不合理等事情的時候,即生此念:「從今任何時中,皆不利益此人。」 

  癸四、修學積集福智二資糧  

        若由儀軌受持願心,當日日中供三寶等勤積資糧,是能增長菩提心之因

 

  壬二、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

             成就四惡法,來生將退失菩提心

             成就四善法,來生將不退失菩提心。

    癸一、斷除能失四種黑法

  • 欺誑親教師、阿闍黎、尊長、福田

( 1). 欺誑的對象:親教師、阿闍黎、尊長(善士)、福田(具功德者)

(2).欺誑的行為:只要對任何一個對象,凡是以欺誑心,做了蒙蔽師長的事情,都是屬於第一種黑法。

(3). 欺誑的定義

(4). 〝欺誑〞與〝諂誑〞不同

(5). 於師長前所說,與背後所作不同,亦算欺誑

(6). 能對治第一種黑法的,是四種白法中的第一法

 

2、於他無悔令生追悔

        (1). 令生追悔的對象

就是有人做了種種善事,本來心中沒有任何追悔

        (2). 令生追悔的行為

使他心生憂悔的心,對於本來不該憂悔的事生起了憂悔。

            

                                                                     以上兩種黑法,能不能欺,生不生悔皆同犯罪,只要去做了,就算違犯

 

     3說正趣大乘諸有情的惡名等

     4於他人所現行諂誑,非增上心

    癸二、受行不失四種白法

 

【喻】 好閨蜜才說真心話

 

 

 

Q你喜歡說實話指正你的朋友,還是安慰你的朋友? 面對兩者,你的反應是什麼? 為什麼有這樣的反應呢?

安哲:

太太跟我說,不可以開車開這麼快。我就會回答yesbut 我趕時間我不趕不行。不可以說yes,but, 要回答「好好好,我記得 」這樣才好。

美慧

忠言逆耳,我們常會找理由。

我們在這裡學習,已經變好許多,比較不會去跟人家爭執,但我們常會去找理由,「但是……因為他怎樣怎樣……」。

 

最近我姪女要去面試一個新工作,找我幫她忙,先出幾個在職場上最常問的題目問她當作練習。講完以後我告訴他妳不能這樣回答,她就跟我講了很多的但是,我覺得非常挫敗,本要幫她忙的,卻因為她的「但是」心給累垮了。

 

跟孩子溝通也是一樣,覺得很受傷。因為你講到他的缺點,他就會很反彈,你不要這樣講,你為什麼要這樣講?你要鼓勵我啊,你怎麼一直批評我?然後就開始吵架。我回答因為我是你媽媽,所以才會這樣說你,別人才不會管你。

 

在職場更是難,我的老闆怎麼這麼做呢?讓我更咬牙切齒。這是在鼓勵做壞事的人,竟給他一大筆的錢請他走,公司這麼多認真的人,老闆應該鼓勵幫公司打拼的人才對。我的天啊,我就開始膠著,這真是於法不容,但我還講不出來,我還在思考這周末,要如何跟老闆說。也許老闆會回答,你不懂,我就是要這樣。

 

我很歡喜,每週我們在這裡學習,周圍的人會讓我們知道,忠言雖然逆耳,我們要把它吸收下來,自己回去再慢慢思考。

素琴:

關於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我覺得我跟以前有很大的不一樣。

其實我喜歡別人直接跟我講真話,說我哪裡不對不好,這樣我才可以改。因為我喜歡這樣,所以我對別人,我也是會這樣,直接講真話。所以以前我常會覺得別人不懂我的心,我是為你好才這樣。

 

但現在學了佛法之後,我們要去懂別人的心,所以我知道其實很多人是受不了的,所以現在我不說真話了。就為了讓他舒服一點。但這中間哪一個正確,我仍覺得困惑。我們是要讓人家難過還是不要呢?明知他就是不願意去面對,沒辦法跟他說真相,因為你知道他會受不了,那到底要不要說?

【聽帶】  

雍凌:

Q:晝三夜三,總共是念幾次?

A 晝三夜三,每次三返,共18遍。

「諸佛正法眾中尊,乃至菩提我皈依,以我所修佈施等,為利眾生願成佛。」

 

暇滿三因:淨戒為根本、施等助伴、無垢淨願。

 

廣論第115頁,於日日中,晝三夜三,勤修皈依。這裡皈依是皈依上師、皈依佛、歸依法、皈依僧。

 

友濤:

Q:為什麼發心重過他勝罪?行為犯罪不是比有沒有發菩提心還重要嗎??

A 發心為什麼會捨棄?原因是有情數類繁多、行為暴惡、長久、福智資糧無邊難行。

發願心儀軌有兩種:第一種:僅發是念「為利有情願成佛」是為了發心堅固,另一種:乃至菩提藏,是你要去承諾,無退轉誓願應發菩提心,如果做不到,你可以不要做這個承諾。你可以只發心但不要輕易做承諾。因此願心有此二類。

 

比丘戒的重戒有四條,你發了菩提心以後,如果捨棄的話,這個罪更大。可見強調菩提心的重要。因為你發誓,如果捨棄,表示欺騙一切眾生。

 

發菩提心是要遍緣一切有情,並不是你說有發菩提心就說了算,那門檻是非常高的,不容易的,不是單一的點來說。

 

願心和行心不同。此處講的是願心,在將來「既發心以學行道理」處,會提到菩薩戒、行心的部分。

 Q:願心學處有十三個,是那些?

A 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4(癸一~癸四)4種黑法、4種白法、及設壞還出之方便1個,總共13個願心學處。

〈聽1〉

 

Q我們是聞過則喜,還是欺誑心呢?

我們常常有這種情況,我自己也是一樣。剛出家的時候看見周圍的那些,不但是自己的尊長、同修,常常告訴他:「哎呀,我現在混身缺點哪,希望你告訴我。」但是就很少有人告訴我。我當時也不懂得什麼道理,後來慢慢、慢慢地了解了,人家不是不告訴你,有的時候偶然告訴你了以後,告訴你這個不對,你總是覺得:欸,對的、對的,我沒有錯!人家第一次講的時候滿好心地告訴你,你既然對的,誰願意第二次再告訴你呀?我們平常都是犯這個毛病。所以不知不覺之間,叫人家來勸告你、幫助你的路,自己已把它砍得乾乾淨淨,下次人家看見你就算了,「好了,還有什麼好跟他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就算人家說錯了,你還是很歡喜地感激,他至少─他吃飽了飯能夠來管你的事情,不是對你的幫助嗎?

 

重點: 四黑法中的第一黑法,對象是親教、阿闍黎、尊重及福田。他們以悲愍心來講我們,可是我們用虛妄語來面對,一般我們是找藉口。我們講的人是為對方好,可是聽的人通常是聽不進去。

我現在渾身缺點,希望你告訴我……我們是聞過則喜,還是欺誑心呢?欺誑心,此是四黑法之一,能失菩提心之因。如果別人告訴我們缺點,我們總是不虛心接受,下次別人就不會再來告訴我們了。我們就不會知道自己哪裡有缺點。

 

 

 

〈聽2〉

所以普通的人來規勸你呀,我們也都應該感謝他,所以叫「子路聞過則喜」。子路之所以為聖人的原因,人家告訴他錯了,他「哎呀,歡喜啊、感激呀!」我們現在人家告訴你錯了,心裡面找了半天的藉口,「我總歸是對的」,就是這樣,那你還有什麼希望改過啊?所以這個地方千萬注意呀!這個地方非常重要!我們修學佛法特別重要的第一點,特別重要的第一點。

何況你還是欺誑的心裡面,你不曉得,那個時候你就應該進一步找老師,這個尊長告訴我,他總有原因在。所以前面一開始學的時候特別說,我們在長夜無明當中啊,不是貪、就是瞋、就是癡啊!有人提醒我,我總要想辦法先去找到他那個話。你先不要還沒有講,或者一講的時候,你把你一大堆理由講的啊,他說了一句話,你已經說了一百句還要停不住,那還談什麼?就算說一句,你不懂,你還追問說:「欸,對不起,我沒弄清楚。」總歸有道理,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到,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學的。何況現在進一步還有欺誑心,你還明知還要這個樣,那一點辦法都沒有。

 

 

重點:找理由就是欺狂的心,一般我們會認為,這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but

我們要想辦法找到問題在哪裡。子路聞過則喜,這是很好的弟子相,很不容易的修為。別人講我們講對,我們要歡喜。如果他講錯呢?我們還是要感激。所以不管他講的對或不對,基本上他的出發心是好的如果我們講一堆理由,別人就不會再告訴我們了。

 

 

Q:如果別人沒有弟子相,我們該如何跟他講?

 

A 為利有情願成佛,眾生這麼頑固,不是我們講了,他們就會聽。主要我們要修自己,自己要具備能力正量,別人才會對我們信服。這部分將來「四攝」時會教我們。

 

 

 

美慧:用什麼方法跟對方說,這個很重要。批評是比較嚴厲的話,有時候我們只是想要對方能進步或改善。講的時候語氣要溫和,不要去刺傷對方,也就是要好好溝通。

我不太同意現在都要去講人家好聽的話。尤其在朋友或同事之間,實在是滿難的,你的正能力如果不夠充足,那就最好不要說,也不用去講不好聽的話,或不喜歡聽的話。

以前我有一位同事,不管妳穿得多麼隨便,她都稱讚妳,妳今天穿的好漂亮,甚至對每個人都這麼說,因為她這樣子,妳就會很不喜歡聽她說話,因為很不真實,令人起雞皮疙瘩。我們因為有學習,不需要到她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是哪裡不好,我就會開始想,也許以後講話的時候,可以怎樣怎樣,妳覺得這樣會不會好一點啊?例如這樣反問對方一下,讓他想想。

 

我還是很堅持做我自己,但是講話的技巧及時間是不是拿捏地得體,這是我們要學的。如果時間不對,你講了半天,她就會覺得妳一直批評他,所以一定要找適當的時間。就像跟我兒子溝通,絕對不要因為他情緒不好,我被鉤起來。一鉤起來就會起火花,所以要先冷靜避開,等隔天心情好些再做溝通,因為兒子會跟我說對不起,我也跟他說,媽媽也正在學習,互相退讓溝通,這樣摩擦就會減少。

 

 

《廣海明月第294講》

 

在無等覺窩傑的《廣傳》中有清楚地記載:主要在見地上來說,尊者是中觀應成派的見地,見地是非常高的。見地雖然很高,進入大乘道與否,主要還是看什麼呀?有沒有菩提心。那麼確定你是不是大乘人看什麼呀?心中生起菩提心就是大乘人;如果沒有菩提心,怎麼樣都不算是入大乘數。因此,為了大寶菩提心,為了在相續中能夠生起菩提心,為了在上師面前受取菩提心,阿底峽尊者就歷經數月渡越大海,然後去到金洲那個地方。去的時候,尊者的眷屬有一百二十五位比丘與沙彌,金洲大師旁邊則有五百位比丘。到了之後就在金洲那個地方,十二年中間跟金洲大師修學菩提心。 [01′11″]

  對於大經大論而言,阿底峽尊者與金洲大師都很善巧,而且在見地上,阿底峽尊者又特別超勝於金洲大師,但是他們的差別就是在相續中是否生起菩提心,為此尊者才會去了金洲。在阿底峽尊者所有的上師裡,金洲大師成為最主要的上師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這個。所以在這十二年裡並沒有學習很多教典,而是學修菩提心,看相續中是否能夠生起,乃至未生起之間就一直在上師跟前,所以是主要的上師。這個就是講阿底峽尊者依止金洲大師修學菩提心的一小段。 [02′11″]

  看了這一小段可能我們就想:啊,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像阿底峽尊者這麼了不起的人、這麼聰明的人,都要在他的上師面前十二年勤勤懇懇地修習菩提心,看來菩提心我得下一點功夫了!大家可能會得到這樣的一個感覺。但是仁波切講到這兒的時候就開始講——最近有人說:「依止上師是西藏的特色,佛法中沒有特別強調一定要依止上師。」接著仁波切說:「但不是這樣,印度的大成就者們都依止上師。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依止金洲大師的原因,是由於他的菩提心傳承極為清淨,而且加持力極大。如果能如實地依止上師的言教,就是自己獲得加持的最勝之門。」 [03′11″]

 

 

 

 

 

重點: 可見修菩提心有多麼重要。即使阿底峽尊者這麼了不起的人,也要跟金洲大師勤勤懇懇學了12年。主要原因是想得到傳承,並想獲上師的加持。

修學佛法的三大門檻:依師、菩提心、空正見。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從哪裡做起?想辦法盡量聞過則喜。大家可以從這裡開始練習,當家人或同事講我們指正我們時,我們起了怎樣的心理反應。

 

 

《補充》生麵公案

 

 

師父在說明「皈依」中斷器過及弟子相時講了一段「生麵公案」。福智精舍時。法師們曾經定了一個原則,平常吃米食,每星期二、五吃麵食。一天某法師掌大寮。那天剛好是星期二。他照例煮了麵,可是麵沒煮熟。於是師父就告訴法師:「麵煮生了。」諸位,你聽懂並了解這件事嗎?現在請聽下面一段雙方的對話:

法師回答:「今天不是星期二嗎?」「是啊!」「不是說好,要煮麵食嗎?」「是啊!」「那我煮了麵,有什麼不對呢?」顯然兩者間有了問題,你知道問題在哪裡嗎?應該,這是很簡單的事,可是當師父在跟他講:「你把麵煮生了!」法師一直沒聽懂,並且覺得滿腹委屈:「今天明明是星期二,我也煮了麵,還說我錯。」但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心想:你是師父,我是弟子,不得不聽你的,但是心裏總是不服氣,常常為此覺得委屈。

有一天,又是星期二,麵又照例煮不熟。師父與法師又對話了。但這次將問題解決了。現在請聽這段對白:

師父說:「今天是星期二。」「是的。」師父又說:「你能如法煮麵很好,可是麵沒煮熟。請問那是應該的嗎?」法師呆住了,過了好久,才說:「啊!麵煮生了。」

法會下午某法師也針對生麵公案作了一番開示我們平常總是依著自己的習氣,自己的成見,不肯放下自己所緣,實際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執著的盲點,所以也放不下自己所緣、所執之點,而去仔細的聽懂別人所要表達的訊息,其實我們都不太懂得如何去聽別人說話,總是模模糊糊地聽了個大概然後參雜自己的習氣與知見,把自己揣摩的話語以為是別人的意思。

—————————–

 

  • 結論

當別人講你錯的時候,你沒注意聽,一直覺得自己沒錯,自己很委屈。我們就是常犯這樣的錯誤。當我覺得自己沒錯的時候,別人講什麼往往根本聽不進去。

老師善知識在我們前面,我們以為不會欺誑他,事實上我們常常犯這樣的錯誤,就是我們根本沒弄清楚,師長要告訴我們哪裡有錯,所以下次人家說我們的時候,要注意聽且問清楚。

 

 

【善行小點滴】

 

 

安哲 : 有一位86歲的美國朋友,她是獨居老人,雖然有位哥哥,但不想勞煩他。我和美慧和兒子會不定時打電話去關懷她,問她生活起居種種,她感受到台灣有三個人關心著她,非常開心。

 

昭溢:我最近比較常在誦心經、往生咒和大悲咒。我發現我有一個改變,以前我看到蟑螂,我一定想把牠踩死,但現在我會先把牠掃在畚箕裡面再丟到陽台,至少我現在不殺生。

我姑姑也是位師姐,她會用罐子先把蚊子或蟑螂裝起來,再拿出去放生牠們,

 

 

瑞枝:我會用個東西先把牠蓋住再用厚紙板托住,送出去的時候盡量不要損惱有情,盡量不要用丟的,安置在牠可以生存的地方,一步一步地練習。

 

 

雍凌:上星期我去上兩整天的福智講師營的課程,收穫非常多。如亨法師說從前年開始,他做一件事情,他開始寫他的生命故事,我覺得這一點給我很大的啟發,我覺得我們人從出生到現在,其實有很多很多的生命故事。

我想到我爸爸或媽媽,可是已經沒有人可以問,因為我媽媽言語的表達已經不是那麼清楚。所以趁現在我們清楚的時候可以做,我也希望推到我們的下一代,因為他們很年輕,他們可以記錄的時間更長。我覺得這是非常棒的事情。

 

我護持的19秋的士能班長也一起去上課。他分享他爸爸癌末最後一個月的時候,他就試著去記錄他爸爸之前的一些生命故事,在他床邊跟他分享,本來他爸爸病痛是非常不能接受,可是聽到兒子跟他的分享,對他來說就是最棒最後的一個月。

現在分享給同學,希望大家可以開始去記錄父母家人或孩子,喜怒哀樂都可以。將來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可以跟你做紀錄的這些人做分享,這真是一個很溫馨的事情。

那兩天課程非常精彩,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