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

 

福智美       真如曲

 

 

今日2020/11/7()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四大功德增長日之一紀念釋迦牟尼佛天降日。  據說,在這一天中所造的善業和惡業都將增長一億倍。因此,大家若能在此時行善、茹素、心存善念,以歡喜心恭誦經典、持咒,可以在短時間之中累積無量福德。

 

四聖日是佛陀示現神變、入胎 /成道/涅槃、初轉法輪及天降 這四個殊勝的日子。悉達多太子在成佛後得知母親摩耶夫人在忉利天,於是運用神通升上忉利天,為母親及諸天宣講佛法。後眾聖弟子派請目連尊者上升忉利天迎請佛陀返回人間,從忉利天沿著天梯重返人間,是日稱為天降日,是四聖日之四。

 

 

 

《海報》: 【把地整平】

《桌牌》:修知母、念恩、報恩是為引發悅意可愛之相

 

 

【廣論】

 

廣論進度:P215L4第二如次正修分三 ~ P217L3則念恩等無所依故

音檔:[93B] 20:50 ~ [94B] 19:00

手抄稿第十二冊:P168LL03 ~ P205LL02

 

【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 四緣、四因、四力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辛一 修七因果教授

                               壬一 於其漸次令發定解

                               壬二 如次正修                     

                                   癸一 修習希求利他之心         

                                        子一 引發生起此心之所依

                                         丑一 於諸有情令心平等

                                         丑二 修此一切成悅意相

                                         子二 正發此心

                                    癸二 修習希求菩提之心 

                                    癸三 明所修果即為發心

                辛二 依寂天佛子著述所出而修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內容收攝】

修習希求利他之心分二:

  • 引發生起此心所依
  • 正發此心

       一、 引發生起此心所依分二:

               (一)  該如何對一切有情修平等心呢?(於諸有情令心平等)

  1. 應先善修下中士法類,這是菩提心的前行,再遮止分黨,修捨心。
  2. 所修的捨心,是指無量捨心,所修的方式,是於眾生,自離貪瞋,令心平等。

                             1).      立宗:修捨須遮止貪瞋(遮止分黨)令心平等(平等慈 

                                                     悲)

                             2).      捨有三

                                a).      行捨(所造不善不惡的無記業):與善心相應的心所,即緣善法令心安住於平等,遠離昏沉、掉舉等過失。其作用是不讓根本煩惱與隨煩惱生起。行捨屬於五蘊中的行蘊,故稱為行捨。

                                       b).      受捨:不苦不樂的捨受。

                                       c).       無量捨:面對無量有情,遠離貪瞋的平等心。

 

  1. 如何做到無量捨依次第而修,易生起平等心:中庸親友怨敵一切有情

修無量捨之次第,先以中庸為所緣事,漸次令心平等。若於中庸心平等已,繼而應緣親友修平等心,緣親友心平等已,依序於怨敵、一切有情修平等心第。

 

  1. 如何修斷除貪瞋不平等的心?

            1).    就有情:應如是思惟一切有情都和我一樣,想要離苦得樂,既然都有相同的想法具有相同的能力,貪著一類、損害另一類是沒有道理的。

             2).    就自己應如是思惟從無始以來,在生死輪迴當中,沒有一位有情,不曾百次作過我的親屬,既然都是親屬,我該對誰貪?又該對誰瞋呢?

 

  1. 應如是思惟滅除〝於親生貪〞、〝於怨生瞋〞此二心。

            1).    如《月上童女請問經》所說,於親屬起貪愛,應思惟。(我汝曾互殺)

           2).    如中士道之思惟六苦所說,〝親怨無定過患〞速變,應思惟。

 

  1. 所謂滅除怨親差別的意義:

            1).    不是不准去區分這是親友、那是怨敵之分別心。

            2).    是要滅除因為區分,而生起的貪瞋二心。

 

 

(二) 如何修對一切有情生起悅意之相呢?

  1. 總說修此一切成悅意相:

            1).      先對有情引發悅意慈→再修悲心。

           2).      先修等捨次修悅意慈→再修悲心。

  • 總說次第:1.修平等捨,熄滅貪嗔不平→調善田
  1. 已見為悅意慈水而潤澤已
  2. 下以悲種,則大悲心速疾當生

       

 

  1. 別說引發一切成悅意相的三次第:

            1).     修〝知母〞:

                    a).      眾生皆曾是我母。

                    b).      眾生昔曾為母,未來亦當為母。

                    c).       若善修而定解〝知母〞,則〝念恩〞等,易生

            

      

  

 

兩個不同價值觀的人可能進行溝通嗎?

從小就被教育為事情非黑即白,但人生並不是只有黑跟白。這個影片讓我們看到持不同意見的陌生人,是如何破冰、願意進一步瞭解到後來有良好的互動及讚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Kv8G-2UCg&ab_channel=%E4%BA%9E%E6%B4%B2%E8%80%81%E5%A4%A7ASIANBOSSCHINESE%E4%B8%AD%E6%96%87

 

Q是否在我們的生活中,對某些人或事存有明顯的偏見,不想與他們為伍,可是後來把此偏執拿掉後,是否發現事情有很不一樣的結果?請分享。

 

友濤:

 我一直以來是一個很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容易被說服的人,也比較沒有去考慮別人的立場。這種習慣,是從小就養成這樣。小時候,老師叫我們做我們就做,例如撿垃圾或排隊。但是大人都不做。認為大人怎麼可以說一套做一套。

台中搭公車,要排很久公車才來,但大部分的人沒位子坐,車子一來,有些大人會從窗戶丟包包去佔位子,我就很仗義執言,去把這個包包拿開坐下來。別人罵得很兇,但我照坐著不動。你不排隊,還理由那麼大聲。這類的例子很多。

工作之後也是,,明明是不對的事情,老闆還一直堅持我就無法接受,了不起我就不做了。這樣有一個缺點是,我沒有學到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

 

安哲、美慧:

我在大學時曾在某處畫畫打工,那裏的同事有許多很有藝術天分的人,但也很多是同性戀。每當這樣的人誇我的頭髮很漂亮,我就怕得很,若下班要順便載我回家,我也趕快逃走,深怕他把我帶去某些地方。

後來他知道我喜歡的是女人,也認為我是正型男,他們真的是很有藝術天分,畫圖畫的非常棒,非常有創意,我們慢慢地也能在許多方面有好的溝通及互動,唯獨在那方面我們絕對不認同。

所以我學到的是,不要看到你眼前看到的,應該去看它背後是什麼,他們是好人,也是有許多值得我們稱讚的地方。當我有困難找他,他也很樂意幫忙,是能做好朋友的人,只要不碰觸那個問題即可。

 

收攝:每個人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價值觀,所以是否也承認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認知,但不因此分黨類,不因親疏而起貪瞋。

 

 

【聽帶研討】

 

 

知母、念恩、報恩到悅意慈。無限生命來看,長久以來每個人都跟你有各種各樣的關係,父母、親屬、兄弟、朋友還有怨敵。不要覺得現在跟你是親,下一世也許就變成是疏,所以對每個人要把它修成平等心。

 

 

Q為什麼要先把地整平?為什麼要先修平等心再修悅意慈呢?平等心和悅意慈有矛盾嗎?為什麼要有這個次第?

 

 

惠萍

 

我來綜合我們這一組的討論。素琴分享,如果我們來做切割的話,常會每走一步就一分為二,就像下跳棋一樣,結果就會越來越狹小,到最後就只剩有自己的那部分,所以要先有平等心。

惠琴分享,如果在超市親眼看到小豬要被屠宰做成香腸,我們就會不敢吃香腸。看到殘忍的那一幕,我們就會於心不忍,會想把動物看成跟我們平等,所以會想茹素。

這讓我想起如法法師所說,如果你好好在家住著,可是有人把你抓出去殺了,把你當成盤中飧,你會有什麼感覺?偉森分享到小時候 幫奶奶殺雞的故事,一聽到那個聲音,之後就會…

這讓我想到我家住鄉下有種菜養雞,過年過節會拜拜,爸媽不是想殺生,而是宿世以來的一種生活方式,她的發心是好的,是為我們這些子女好。所以在吃的當下,就不要讓她起煩惱。現在我會在她做這件事情的時候留在房間為牠念心經。

 

平等心慢慢升起之後,就會看待每個肉類都會有同樣的想法。

 

 

〈聽1〉

 

【又此所說由修等捨,息滅貪瞋不平惡澀,如調善田。】
修這個悅意相之前,先要什麼,這所以為什麼先要修內心的這個「等捨」。先把這個內心當中不平的這個惡念,「粗澀」就是不平的那個貪瞋之念,弄乾淨。就像先把那個田,先把田弄乾淨,弄乾淨了以後,弄平了,然後加慈水,然後呢灌那個悲種。所以他這個下面說明:
【次以見為悅意慈水而潤澤已,下以悲種,則大悲心速疾當生,應當了知極為切要。】

 

 

重點 把田先整平,再以悅意慈滋潤,最後再下悲的種子。把心先整平就是把心中的貪瞋先去除。看到喜歡的如何去熄滅貪,看到不喜歡的如何去熄滅這個瞋。

〈聽2〉

 

【又若此中不從最初遮止分黨,令心平等,於諸有情一類起貪,一類起瞋,所生慈悲皆有黨類,緣無黨類則不能生,故當修捨。】
從前面這個次第一步一步上來,現在跑到我們這裡是什麼?正修這個大菩提心了。那麼修大菩提心,我們曉得這個必然的因果是這樣的次第,所以先要知母引發慈悲。那麼,但是呢,欸,他不是說先知母引發慈悲,在正修之前,先要什麼?要最開始的時候「遮止分黨」。什麼叫分黨啊?黨是叫黨同伐異跟你好的你就歡喜,哎呀,好得不得了;跟你不一樣的,你就排斥他。
這個心裡邊,欸,不平等,不平等。這個一開始的時候,你要把它去掉,
「遮止」就是不要讓這個心相影響你,換句話說,你一定要把這個心理的狀態拿掉它。假定這個心裡面沒有淨除,在這種心情當中,於是什麼呢?對於有一些人,你看見了「起貪」,歡喜他;有一些人你「起瞋」,在這一個情況之下。所以呢,當你在這種狀態之下修了以後,你的慈悲啊,你的慈悲也有差別的。喔,你看見他,那麼你好的這個慈悲心強一點,看見那個討厭的人哪,這個慈悲心就不靈光,這樣。想產生不分彼此的,這個不可能

 

重點要如何修平等心,要先從遮止分黨。分黨就是黨同伐異。對眾生有情的慈悲會一樣嗎?不會。拿悅意慈來說,看到自己的小孩會歡喜,那這種歡喜是清淨的?還是有煩惱的?通常都是伴隨有所求。所以我們要修到令眾生平等不容易。

有個例子,客人來家裡,家裡有好茶,看他穿的很一般,就會先拿一般的茶出來。客人說這個水不好,就換成上好茶出來。客人說這是什麼季節的茶,主人一聽,知道他是專家,所以就拿最好的茶出來。座位也是一樣,從最一般的下座請到最上等的上座。

 

一般我們都會有不平等的心,對不同的人對待的方式就會不同。(昭溢建議,要把每個客人都當作都會喝茶的人。

 

 

〈聽3〉

 

所以這個無量慈、無量悲啊,它不但是數量上面無量,而且這個無量的話─緣一切有情,沒有任何一點例外,你的內涵本身也是無量,所緣的對象也是無量。在無量的有情當中,哦,有一些人你歡喜的,有一些人討厭的。結果你凡是歡喜的話,你偏他那一邊,心有偏,對你不歡喜的人的話,你就這樣的話,你那個慈悲就完了!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它一定要避免這個,你的平等的、沒有偏心的這個基礎先要建立起來。這個基礎是什麼呢?修捨心,修捨心,所以先要修捨。那麼「捨」有三種。看看喔,他每一個地方的行相辨得很清楚,哪三種啊?
【又捨有三,行捨受捨及無量捨,此是最後
這個三個名詞所指的三個行相,說一下。這個裡邊「受捨」我們最容易懂,一個感受,啊,這個感受─啊,坐在這個地方的話,你覺得:欸,很舒服。或者看了這個對方,那他讚歎你幾句,跟你笑一下,你又很歡喜,這個感受上頭的受。感受上有三種,叫作樂受、苦受、捨受,這是一種捨的行相。
還有什麼叫「行捨」呢?五蘊當中,受、想、行,行蘊當中的捨。「行」就是我們心理狀態;那個心理狀態啊,平等而住,沒有執著。平常我們的心裡什麼狀態啊?我們心裡面啊,不是掉舉嘛就是昏沉胡思亂想。欸,它現在呢,行捨這個心相裡邊,平等正直、無功用住那個要用了功,跟定相應的境界才有喔,就是這樣啊!所以他心裡邊沒有一點掉舉相,而這個已經很高明。
欸!這個地方還不是,這個地方捨的叫「無量捨」─就是在任何情況之下,你的心裡邊
不管緣任何有情,沒有一點點討厭,沒有一點點執著,沒有一點點其他的就是一模一樣的這個心情。這個才是我們第一步要修的,所以這個是最後

 

 

 

重點:無量捨的對象是一切有情,內心要不貪也不瞋,不會討厭和執著。捨的是     自己的貪和瞋。受捨是感受,不樂不苦的感受。行捨是不善不惡的無記業,行是指心理的狀態,行捨是平等正直,不掉舉不昏沉。

次第:中庸→親→怨敵。

 

聽4〉

 

【◎ 若爾於彼由修何事能斷貪瞋,謂修二事。】
那麼進一步,我們說:對呀,這明明是他是親愛的人,親愛的人嘛難免喜好囉、貪著囉!明明是你的怨家,怨家嘛當然我們發瞋恚囉!你怎麼辦能夠對它捨掉呢?欸,他告訴我們哪,這裡進一步,前面先說道理,道理告訴我們了,就告訴我們怎麼個修法─修兩件事情:
就有情者,謂念一切欣樂厭苦,皆悉同故,緣於一類執為親近而興饒益,於他一類計為疏遠,或作損惱或不饒益,不應道理。】
說第一個,拿對方來說─有情,對方來說。就他來說,你不是要利益他嗎?那麼沒有一個人例外的,沒有一個人例外的,大家都希望快樂,大家就厭惡痛苦。就他來說,沒有一點差別,人是這樣,畜生是這樣,不管是哪一個。現在你對他,說有一類要給他好處,有一類要疏遠哪;給他好處,或者疏遠,這個不合理、不合理。這個是就他那一方面,這個很明白啊!那麼另外就我自己方面,就我自己方面那怎麼辦呢?我自己說:明明是這個有情的人,我歡喜啊;這個瞋恚的人,我討厭哪!他下面就告訴我們怎麼辦呢?
就自己者,當作是思,從無始來於生死中,未經百返為我親屬,雖一有情亦不可得,於誰應貪,於誰當瞋。】
嗯,你如果能夠這樣地觀察,我們眼前所以是凡夫,陷在眼前境界無明當中。實際上,我們無始生死當中,就在凡夫當中已經轉了不曉得多少趟了。轉了多少趟當中,大家沒有一種關係沒有發生過,各式各樣的關係都有過。所以你隨便要想找一個人,說這個人跟你沒有任何關係的,找不出來。任何一個人,都跟你有各式各樣的關係。
是你的最親愛的人,也你的大對頭,也你的毫不相干的人。既然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話,你然後分他、這樣分,這有什麼好分的呢?就像我們平常相處的,今天好得要命,明天吵得要命,到後天又是如此,後天又是……。你天天這樣,你還何必再忙這些事情?這不是毫無意思嗎?就是這樣。所以啊,如果你能夠懂得這個道理,放遠了眼光去看的話,那問題都沒有了。

 

 

 

重點:修兩件事:

1.就有情者,每個有情都想離苦得樂佔公車位子也是想離苦得樂。慈悲心要如何沒有分別要從此去思惟。難免對親的人會好一點,這是人之常情。他對你不好,不是他想對你不好,是他內心的煩惱造成的。

2.就自己者,以無限生命來看,每個人都和我有各式各樣的關係。我對任何人有什麼好貪好瞋的。

 

 

班長補充有個公案:一位禪師參加一個喜宴,他有天眼通可以看到,孫子娶奶奶,奶奶臨死前孫子還很小,奶奶因為擔心到閻羅王的地方就說她還想回去照顧孫子,所以就投胎回人間當孫子的老婆。當你內心有執著有願力的時候,你就會成真,這就是業力。

 

另外,女兒吃媽媽的肉,媽媽死後投生為羊,變成盤中肉。兒子打父親的鼓皮,父親死後投生為驢子,兒子打的鼓是驢子的皮做的。以前的豬羊群變成座位上的嘉賓,以前的六親,現在變成盤中飧。發生的一切,可能都跟你有關係。聽到這個故事以後,可能大家就開始吃素了…哈哈!

 

 

〈聽5〉

 

【此取怨親差別事修,故不須遣親怨之心,是滅由執怨親為因,所起貪瞋分黨之心。】
他每一個地方,他又來告訴我們,現在這個是什麼?取怨、親的差別。就是說,你在這個……是,這個人本身,一定的,我們人在世間當中,自然這個人比你親近一點,這個人比你疏遠一點,乃至於這個人怨家,這個是事實擺在這裡,這個也你不去管它。而真正重要的就是說,當這種境界現起的時候,你內心當中親的人哪,你對他,哎呀,貪著之心,要遣除掉這一個;怨的人,你排斥之心,要拿掉這一個。剛才說過了,在這種狀態當中,你能夠做好了,一切任何的境風,你的心裡邊就在捨當中,不為它所動。我們不要以為如如不動哦!離開如如不動,還天差地遠哦!現在我們心裡面一天到晚跟境風所轉,我們說:「不分別,如如不動。」那真是顛倒不異!所以這個次第我們,我所以這樣提的話,千萬要注意每一個地方的行相,你必定弄得清清楚楚。要不然的話呢,你隨便一開口也錯,一聽哪,也弄到不曉得哪裡去啦!嗯,下面繼續說,

 

 

重點:最重要告訴我們的是,我們不需要去除掉親怨的心,親怨是事實,重要的是,要熄滅的是分黨,及因親疏而產生的貪和瞋。不是一切眾生平等就不認他是我的父母,不是此一,重點是要把貪和瞋拿掉。

 

 

〈聽6〉

 

所以我在處處地方聽見這種,我的師長常常告訴我:「你平常的時候儘管做不到,可是你一直發那個願,說我決心一定要克服這個。」克服的什麼呢?不但現行一定要破,然後這個種子習氣一定要徹底拔除,絕不遺剩!不要單單地發那個心喔!發了這個心,然後你找種種的方法,怎麼樣在行持上面去做到它,千萬不要一點寬恕,不要一點藉口

 

重點:最終目標是生起菩提心,其根本是大悲。要大悲心恆常兼顧要怎麼修?要修平等心和悅意慈。悅意慈要如何生起,就是要知母、念恩和報恩。要達到無量捨不容易,路也很長,師父勉勵我們,要一直發願,現行要破,習氣種子要徹底拿掉。

 

【善行小點滴】

 

雍凌 : 這件事讓我很意外,因為每年我都會邀老公來上廣論,他都不來。

平常在準備19秋消文的時候,我都到另外的房間去,有一天老公問我說,你這樣為同學消文,同學聽得懂嗎?我說,應該聽得懂吧!我都這麼認真準備。他說不然你消給我聽聽看,如果我聽得懂就代表妳消的沒問題。

結果有一天我就問他要不要消文給他聽看看,沒想到他嚇了一跳,想說之前只是在開玩笑。結果不到10秒鐘,他就點到要消文的段落,可見他原本就放在桌面,而且還知道上到科判哪個地方,真是把我嚇了一大跳。(暗中在跟讀)

消文的段落正好是四種資糧,其中講到飲食知量。我老公公其實是很重吃的人,他問我,所以師父的意思是,以後不要太重視吃嗎?我說是。他平常很愛吐我的槽,這次他居然沒有,我好開心喔~ 以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