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you are by my sid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uNlM5tRow

  • 幫助你證得空性的誓言

我們的上師在任何時後做任何事都是有宗旨的,就是希望引導我們趣向空性的光明,雖然我們目前不了解什麼是空性,師長永遠都是要為利一切有情願成佛的悲心,要跟大家一起…。

 

【科判】

廣論進度:P136L09 思惟白業果分二 ~ P138L4長養展轉多生種子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丙二、如何攝取心要之裡

丁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丁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 、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 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庚二、 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

辛二、引發一切善樂根本深忍信

壬一、思總業果

癸一、正明思總之理

癸二、分別思惟

子一、顯十業道而無上首               

子二、抉擇業果                  

丑一、黑業果                      

寅一、正顯示黑業道

寅二、輕重差別                      

寅三、此等之果                  

丑二、白業果                  

丑三、業餘差別

                                              壬二、思別業果

                                              壬三、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己二、發此意樂之量

己三、於遣此中邪執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內容收攝】

思惟白業果分二:白業、果

一、白業:

與十惡業相反的就是善業。以前對事情因為無明,起種種貪瞋癡相應的意樂;現在因正確了解其過患後,起勝善心,然後加行,起靜息的方便。

造善業,也分四個部分:事、意樂、加行、究竟

事—所做的對象,意樂—我們造的時候心理狀態,加行是造業的時候的所起的種種的方便,以及究竟。那麼「如應配合」,就跟各個不同的業,相應地去配合。

二、果:善業的果報有異熟、等流、增上。

異熟:最重大的善業感上二界,中等的是欲界,最下品的—軟品—感生人中。

等流:就是當時心裡怎麼想,現在遇境又現起。例如,有人看見小蟲,就一定要去保護牠,有人會把牠弄死。

在修行當中特別重要的就是增上和等流果,因為耳目所對、起心動念都在這裡,所以遇境時要有正確的認識,把惡業淨息,善業增長。

第三顯示業餘差別:

一、引業 、滿業

引業就是引導你下一生到哪裡去的業,善業到善趣,惡業到惡趣。

滿業就是引生到這一界後,得到的狀態是可愛或不可愛。

如果引業是惡,滿業是善的,就感得如現在所看到的寵物狗;如果引業是善的,滿業是惡的,就感得如現在所看到的乞丐。

 

【喻:好狗命】

 

許多人把這些忠心又可愛的伙伴視為自己家人或小孩,常常不惜一切花費,只為了給狗狗們最好的,看看這些為了這群金字塔頂端的超高等級狗狗所過的生活…

Q:我們會羨慕影片中的主角嗎?會想成為牠嗎?!為什麼?

~友濤:我自已也有養狗,從很小的時後就來到我們家,過著幸福的日子,都是我在照顧牠,三餐都是我在弄,生病要看病,美容。其實那隻狗可能也不知道自已有這麼多的財產,所以還是當人比較好知道可以怎麼去運用。

~必慧:其實影片中的狗雖然有這麼多的財產,但是感覺起來,不見得是它想要的,其實那些東西都是人自已想要、喜歡的。

 

【聽帶與討論】

Q.為了健康或是減肥吃素是不是善業?

~友濤:作任何事,最初的想法或是目標是什麼?若是殺生是為了服務人群,也許就是小惡,但重點是若是以自我為主,那應該就是惡的。

~偉森:菜有沒有生命呢?很多科學有發現,菜是有反應的,雖然現在科技發達,都已經有了人造肉問世了…

~班長:有情眾生即一切有心識、有感情、有見聞覺知之生命體。相對於有情,草木、土石、山河、大地等則稱為非情或無情。

請參考與善知識心靈對話

【◎ 〈本地分〉說,於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語四意三,亦皆如是。】

那麼前面講黑—惡業,這裡講白—善業。那麼善業是什麼呢?就是前面所說的這個黑業,殺、盜、淫、身三、口四等等,以前做的這種事情,現在了解它有種種的害處種種的過失,對於這個道理,你有正確地認識。因為你以前不了解,所以你一心好樂去追求它,現在你了解了這個錯誤,所以一心去排斥它,排斥它。那麼好樂的時候,這個欲是「貪欲」,排斥的時候,這個欲跟法相應叫「善法欲」,對於這個有它正確地認識。「起勝善心」,由於這樣的關係,然後那個生起來的這個善心,這個叫勝—超勝、殊勝的。平常世間也有善惡,現在我們從根本上面了解了,所以不是世間的。

前面的話呢,我們起的什麼?起的是所謂意樂,這個意樂就是說跟染污相應的心理;現在那個意樂的話,勝善相應的心理。由於這種心理的話,前面這個心理起殺生等加行,現在呢我們起什麼?「起靜息」,停止不再做的種種的方便,這個方便就是我們的行為。「及於彼靜息究竟事中」,所有身業、語業,身語意三都是如此,這個反過來就是。所以這個裡邊也包含了什麼?第一個對這件事情的認識,以前是不認識,無明相應的,所以呢起種種的貪、瞋、癡相應的意樂。現在呢正確了解了,了解它的過患以後起勝善心,然後的加行,就起的靜息的方便,說以前要去貪,哦,現在不去!

前面了解了十黑業的果報,異熟、等流、增上,對這個錯誤有了正確的認識,想要淨除而起勝善心. 勝善心是為利一切有情,就會生起種種靜息的方便、行動,這個方便就是我們的行為或是方法。

~必慧:若是因為怕危害環境,因而撲殺蚊蟲,是不是算殺生呢?若我的動機是為了大家,這樣算是善業嗎?

~瑞枝: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參考如俊法師的開示… (from 08: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H5Pwd_Mqk&t=4s

Q:學了許多法類 理路…  哪些是相應?不相應的?

~惠琴:我們學了這麼多,就是要去思惟去驗證,才能發自內心變成行為,變成習慣…有了感受才能把知識經過轉化才能相應。

師父說:所以說到這個地方,我就想起一個很有趣的一個公案。這個佛的大弟子當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也很了不起的一個人—周利槃陀伽,大家都曉得這個人。這個人為什麼這麼特別呢?因為他笨。他這個笨的情況簡直是,他哥哥要出家,他也要跟著他哥哥出家,不讓他出家,哭哭啼啼,因為他太笨嘛,實在笨得一塌糊塗。然後呢佛就看見了,說:「好好好!那你來出家吧!」那麼出了家了。出家了以後呢,那個時候已經有很多佛弟子就教他,跟了幾百個人哪,就教他一個偈子就記不住。教一個偈子,四句偈喔!就是得前忘後,實在沒有方法,最後就告訴他學「掃帚」兩個字。他就念掃帚,念了個掃,掃什麼?掃什麼?帚字忘記掉了。哦,掃帚,帚帚帚,帚了半天,帚什麼?掃字忘記掉了。那我們無法想像說天下居然有這麼笨的人!欸,就有這麼笨的人。後來他證羅漢果了,他證了羅漢果了。

那麼當然這個裡邊還有很多很有趣的事情,可是真正最主要的這個裡邊什麼原因呢?那麼就問佛了。那麼佛就說呀,他說在很多無量無邊劫以前,那個時候有一個佛出世,那個時候佛出世的時候,有一個國王出了家,那麼出了家以後,後來呢王子也出家。那麼出了家以後就跟著去學,去學的其中,他先跟著那個和尚。那個和尚就告訴他很多方法,除了講那個所謂持戒什麼等等,當然講那個法理,那個佛法的法理主要的都是講空緣起,他對這個東西聽不進,他對這個就是聽不進。所以他就毀謗,心裡面就否定那個和尚所教的。可是那個阿闍黎告訴他的,他倒滿聽得進,就這樣。所以他這個人持戒的行相是持得非常好,但是對於這個佛法的真正深入的內涵就不相應,不相應而且還去毀謗。所以後來他死了以後就墮阿鼻地獄,哎呀,不曉得多苦。然後出來了以後餘報他一直笨,笨得一直多生多劫就是這樣,一直到現在,一直到現在他還是這麼個笨法。但是他畢竟還在出家當中有過這麼一段緣,所以後來證了果了,這是一個。

 

相應或不相應 跟自己的等流習氣有關係;

我們該如何面對相應的? 又該如何面對不相應的呢?

<全廣二 162講>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3267-130162

所以為什麼會「觀視佛語多片眼」?是和自己的習性有關係的。因為我就比較喜歡學這個部分,學那個部分的時候就沒有感覺,甚至是反感;甚至覺得這是我不需要學的、多的,我不需要學的,我只要學我比較相應的、比較有歡喜心的。所以每個人要找每個人相應的部分,可是為什麼我們沒有去相應全圓的道次第呢?為什麼我們沒有一種力量去跟佛陀講的所有的法都相應呢?只相應一部分,這是為什麼呢?一部分美不美呢?是很美的。但是彩虹之所以美,就是赤、橙、黃、綠、青、藍、紫都有,它不是單色的。我們的心為什麼沒有去相應一種全圓的呢? [04′18″]

  就像我們平常的習慣,比如說想一個什麼問題,就容易栽在那個問題裡出不來了;做一件什麼事情,也會栽在那件事上出不來。好像是看什麼著什麼、想什麼著什麼,很難穿越正在緣的那個事情上,很難穿越當下的緣起點,看到遠方、看到虛空。所以佛陀講的教理浩瀚得像虛空一樣,如果沒有善知識把全圓的道次第在我們面前展現的話,我們並不想仰望虛空,我們只想看著腳下這塊路、從這兒到那兒的一點路弄清楚就可以了,我們並不想瞭望虛空。

老師說,我們並不想暸望虛空!! 想一想 什麼是我們想仰望的虛空? 我們真的想要嗎?

 

師父說:這個上面因為前面正講到,說是貪、瞋、癡增上的狀態,產生我們種種的顛倒的現象,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你所以能夠認得它,正、誤,靠什麼?靠正知見。所以正知見所見到的,就是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這個叫作等流因果,修行就從這個地方開始。你有了這個念頭固然,你拜佛、念佛作任何事情,沒有一樣事情不是修行,就是你坐在這裡,就是你吃飯、你睡覺,沒有一個時、沒有一刻不是,這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白的。

 

從相應的地方下手,針對眼前不相應的, 可能眼前機緣未到,或者能力不夠

所以應該抱持著懺悔的角度,不可毀謗,從下手處著手,這邊學好了,以後可以有機會學其他的.

從等流因果的角度來說,靠著正知見,思惟觀察,把自已調整在善的方向,那麼一切時處都可以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