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217L04二修念恩者~ P219L07然此亦合苦惱之理

音檔:[94B] 3:23 ~ [95B] 5:35

手抄稿第十二冊:P205L11 ~ 第十二冊P236L6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二修念恩者。修習一切有情是母之後,若先緣於現世母修速疾易生。如博朵瓦所許而修,先想前面母相明顯,次多思惟非唯現在,即從無始生死以來,此為我母過諸數量。如是此母為母之時,一切損害悉皆救護,一切利樂悉皆成辦。特於今世先於胎藏恆久保持,次產生已黃毛疏竪,附以暖體十指捧玩,哺以乳酪授以口食,口拭涕穢手擦屎尿,種種方便,心無厭煩而善資養。又饑渴時與以飲食,寒時給衣,乏時給財,皆是自己未肯用者。又此資具皆非易得,是負罪苦及諸惡名,受盡艱辛求來授與。又若其子有病等苦,較其子死寧肯自死,較其子病寧肯自病,較其子苦寧肯自苦,出於自心實願易代,用盡加行除苦方便,總盡自己所知所能,但有利樂無不興辦,凡有損苦無不遣除,於此道理應專思惟。如是修已,若念恩心非唯虛言真實生者,次於父等諸餘親友,亦當知母如上修習。次於中人知母而修,若能於此生如親心,則於怨敵亦應知母而正修習。若於怨敵起同母心,次於十方一切有情,知母為先漸廣修習。
三修報恩者。如是唯除轉生死故,不能相識而實是我有恩之母,彼等受苦無所依怙,捨而不慮自脫生死,薄無慚愧何甚於此。如《弟子書》云﹕「諸親趣入生死海,現如沉沒大水中,易生不識而棄捨,自脫無愧何過此。」故若棄捨如是有恩,於下等人且不應理,況與我法豈能隨順。如是思已,取報恩擔,即前書云﹕「嬰兒始產全無能,飲誰慈力授乳酪,依慈多勞此諸母,雖最下等誰樂捨。」又云﹕「由得誰腹而安住,由誰悲慎而取此,此母煩惱苦無依,最下眾生孰樂捨。」《無邊功德讚》云,「有情無明盲,意樂衰損慧,為父子承事,慈悲饒益我。棄此獨解脫,非是我之法,故汝發願度,無怙諸眾生。」若爾如何報其恩耶,生死富樂母自能得,然彼一切無不欺誑,故我往昔於由煩惱魔力所傷,如於重傷注硝鹽等,於性苦上更令發生種種大苦,慈心饒益,應將彼等,安立解脫涅槃之樂而報其恩。《中觀心論》云﹕「又由煩惱魔,傷害已成瘡,我如注灰水,反令苦病苦。若有於餘生,慈敬及恩益,欲報其恩惠,除涅槃何有。」不報恩擔,重於大海及須彌擔,若能報恩,即是智者稱讚之處。如《龍王鼓音頌》云﹕「大海及須彌,地等非我擔,若不知報恩,即是我重擔。若人心不掉,報恩及知恩,令恩不失壞,智者極讚此。」總之自母未住正念,心狂目盲復無引導,步步蹎蹶趣向可怖險崖而行,其母若不祈望其子,復望於誰。若子不應從其險怖救度其母,又應誰救,故應從此而救度之。如是若見為母眾生,由煩惱魔擾亂其心,自心無主而成狂亂。又離慧眼觀增上生,決定勝道。又無真實善友引導,一一剎那造作惡行,如步蹎蹶。總於生死,別於惡趣奔馳懸險,母當望子,子應濟母。如是思已,拔出生死而報其恩。《集學論》云﹕「煩惱狂痴盲,於多懸險路,步步而蹎蹶,自他恆憂事,眾生苦皆同。」此說如是觀已,不應於他尋求過失,見一功德應覺希有,然此亦合苦惱之理。
【廣論 師父手抄稿】
【◎ 二修念恩者,修習一切有情是母之後。】
有了這個基礎以後。
【若先緣於現世母修速疾易生。】
先從眼前的母親來修起。
【如博朵瓦所許而修。】
祖師怎麼告訴我們的。博朵瓦呢,就是傳那個敦巴尊者、阿底峽尊者;就是這個完整教授,阿底峽尊者從金洲大師,那最圓滿的教授傳承。就表示,喏!這個最圓滿的教授傳承那些祖師們,從佛以來沒有斷過,如理如量地,他們都是這樣修。
【先想前面母相明顯,次多思惟非唯現在,即從無始生死以來,此為我母過諸數量。】
先想面前母親現起,母親現起。說到這個地方,當然我們懂道理一下懂了,如果要真正修的話,覺得:「喔唷,這個母親怎麼現得起來啊!」大家記得吧!在本論剛一開始的時候,教我們修行的時候,先修什麼啊?修皈依。他修皈依的時候,幾個條件,第四個條件,坐下了,然後你就坐在這個地方啊,皈依觀想資糧田,那就是我們的三寶,它一定要明現,跟你的身心相續和合。因為你看得清清楚楚前面是佛,然後你了解得明明白白你現在是苦,所以啊我現在的苦,一心皈投這個佛。那是下腳第一步,這已經有了;萬一沒有,那麼你要怎麼樣?懺悔業障、積聚資糧,然後等等。所以前面這個次第一步,這是共下士的事情,他到那個時候要觀想什麼,嗯!他就觀起來了。所以到這個時候,已經進入上士了,觀想母當然很容易。
所以至於說我們現在還做不到,所以為什麼眼前我們最重要的,就是那個懺悔,就是那個懺悔;還有呢,就是積聚資糧。所以說目前啊,這要想積聚資糧,我們諸位是最佳的地方。你在這個寺院當中,一個出家身一舉一動啊,無處不是!而且以出家身去做的話,你隨便做一點點,所積聚的那個功德資糧啊,那個在家人是不曉得要做多少!大家還記得吧?把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的東西拿出來是供養三寶,供養了多少時候,不如做個出家人跑去點一個燈。有這麼大的好處啊!啊,所以當你想到這個時候,那你叫你不出家也辦不到,就是這樣。
我們處處地方要了解這個地方,你這些做到了以後,然後你坐下來觀啊,很容易生起來了!然後呢,你觀了生起來了以後,你說等到這個生起來了以後,那個大慈悲心生起來了,大菩提心生起來了,你回向往生─上品!就是這樣了。它也不要你念,拼命地念多少佛,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然後你回過頭去,看《觀經》也好,看《無量壽經》也好,欸!這個道理你完全能夠明白、能夠貫通。現在我們歸屬還到本論上面,說把母親看得清楚,那麼然後呢,其次不但修現在的母親,還要想:對啊,這現在的母親啊,這一世,可是我們生死的無始以來,哎呀,這個曾經為自己的母親的這個數量無法想像啊!
【如是此母為母之時,一切損害悉皆救護,一切利樂悉皆成辦。】
所以所有的這些母親,當她生育我的時候,當她做母親的時候,所有我的一切的不相應的損害,她樣樣地方來救護我們,所有的快樂都給我們。這我想啊,這兩點,我們人人可以體會得到。
【特於今世先於胎藏恆久保持,次產生已黃毛疏,附以暖體十指捧玩,哺以乳酪授以口食,口拭涕穢手擦屎尿,種種方便,心無厭煩而善資養。】
我們就從一開頭,先哪,這個肚子裡面懷著,啊呀,那真是、真是樣樣東西靠母親。然後呢剛剛生下來的時候,那母親抱著我,那全部精神貫注在這個身心上面。啊!這種狀態。然後呢,餵奶、吃食,髒的東西跟你擦,哪怕是大便、小便,沒有一樣東西不做得千妥萬當。所有的髒的東西─哎喲,我們現在平常看見一點這種東西,不要說叫你去擦、叫你去摸,人家跑得去隨便吐一個痰,你看了心裡面:「喔唷……」可是這個母親對於自己的話,不管是這一個,乃至於大便、小便,她跟你弄得個乾乾淨淨啊!我們想到這裡,是母親之恩是無法想像啊!而且做這種事情,心裡是沒有一點的厭煩,而用種種方法資養。現在我們做一點點事情,心裡邊哪,哎呀,這個嘀咕得不得了!
【又飢渴時與以飲食,寒時給衣、乏時給財,皆是自己未肯用者。】
肚子餓了馬上給你吃,冷了給你衣服,少了,什麼少了就給你,都是自己父母不肯用的,不肯用的。我自己是出了家沒體驗到,但是以前的朋友、同學們,後來見了面了,大家談起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一句話,有意思極了:「唉,忙了半天還不是為了孩子!」這句話,當年自己的的確確不曉得父母的心血。我想將來你們諸位,也大部分人如此,也就是幼年出家,也可以說最幸運。就是有機會的時候,如果你們要回家,這是唯一的事情,將來應該體會的。其他的事情,看見那個家,是一無是處!這個「家」,這個下頭一窩豬,表示啊,哎呀,這麼地愚癡,這麼地髒垢,一無是處!但從這個地方我們要感受得到,在這樣的一個父母對你的恩,你能夠從這個地方感受到了,然後這個大菩提心生起來了。這也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所以平常我們不要輕輕易易啊,這個人家世間的人說:「忘恩負義,世間第一等大罪人。」現在我們修學佛法的人,居然也是啊,哈哈,說講仁義道德,都覺得:「哎呀!這個世間的。」佛法的仁義道德最高的,卻做了最忘恩負義的人,這怎麼可以啊!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千萬要深刻地認識。正式修的時候,它每一個地方,必須要它很深細地你去思惟觀察。所以我剛開始的時候也隨便看過,後來善知識告訴我了,我就在那個地方想。現在我不大願意想,我一想啊,我實在忍不住,我每一想,我實在忍不住!這個的的確確地,你們要的確好好想,好好地想想它,對你們有絕對的好處。母親的恩德,你的的確確無法想像的,哪怕你老了……。
我自己記得,前年我回去了,我母親八十幾歲了。我母親出門哪,我母親就給我說:「欸,還要這個、還要這個……。」那我那個弟弟就說:「哎呀,媽,你不要去管啦,難道還不知道嗎?」然後我弟弟就給我說:「欸!她老人家就是放不下。」我就給我弟弟說:「啊,你錯了,你不要這樣想啊!你想,天底下除了母親以外,有哪一個人一生這樣關心你的,有沒有?」你們仔細想想看。以後如果,尤其是在家人,總覺得:唉呀!這個父母囉嗦。你從她那一方面去看,是囉嗦。但是她為什麼囉嗦,不囉嗦旁人啊?她心當中始終把你看成她的孩子,她一心一意,從你在她肚子裡結生那段開始,一直到她兩腳一伸,她心裡沒有別的,就是關心你,這樣。
所以我四十年沒有回去了,回去了,啊!我母親也不能跑了,門口一聽,聽見聲音,她還是纏著那個小腳,叮叮蹬蹬出來。然後我當然看了很歡喜,然後我出門,她一定叮囑我這個、叮囑我那個……。是啊!她那個是五、六十年以前的概念,跟現在怎麼,完全不相應。但是我看見的,絕不是看見她的囉嗦,看見她始終把你看成一個孩子一樣,她全部精神貫注在上頭。然後一再跟我弟弟們講,到後來,所以他們整個地改變過來了。不管母親怎麼囉嗦,啊!她越是這樣,我越心裡面感到的溫暖啊!這天底下的的確確,你們仔細這樣想的話,你沒有一個人不會孝順,你絕對想不到一點點要違背父母的地方,你找不到了,這樣。
你說你有沒有聽她?說實在我沒聽她。也曉得,當然你跑出去,你不可能照著你母親這樣去做,不可能哪!我做的事完全跟我母親不一樣。有的時候她回來了叮囑過了,她也就忘記掉了,回來她只看見,哎喲,你回來她很高興啊!有的時候她問你:「今天怎麼樣啊?」然後呢,你告訴她。啊!所以啊,儘管你告訴她的事情跟事實完全不一樣,她叮囑你要你向東,你偏偏向了西,她也沒有關係。這母親之真正偉大!所以你只要體會到這個心情,不管她怎麼弄,不管她怎麼說,你只有一個,那個時候你只有一個念頭:你總怎麼方式去報答她的恩?我現在能夠做到,別的做不到,唉!她這樣告訴我,總是好歡喜地接受。啊!對她這麼歡喜,因為我心裡很高興。這人這個感情就是這個樣,你歡喜呀,她不用你講的,她也歡歡喜喜。所以在我家裡面,我覺得短短的,我小的時候就這樣,現在還是這樣;別的人呢講他母親,那母親總覺得:「我這個幾十年的經驗……。」在父母的心裡你總覺得孩子,她覺得你不懂事,所以你告訴她,怎麼,她也聽不進的。欸,可是我母親,我告訴她什麼,她總歸聽得進。後來我了解了,因為什麼?因為她告訴你什麼,你無條件接受她;她也了解,的的確確你對她的心情就是這樣。所以你不管怎麼告訴她,她也會感受到你全部精神對她。所以儘管幾十歲的人改不過來,可是我告訴我母親教她改的話,她就改了。
那個時候,大陸上面很流行的一貫道,她也信一貫道,什麼人跟她講也沒有用。我就告訴我母親說:「這個一貫道騙人的。」「欸!真的啊?」「當然!」她這句話不是懷疑我,聽見我講,就這麼憑一句話。然後我就告訴她,只有念「阿彌陀佛」,「那好,那好!」那說什麼她這個東西就不念了,所以有這種力量,就這樣。以後我離開了,我當然不曉得,可是我立刻反應就來了。那個時候,那個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因為我有一個重要的親戚,是這個裡邊影響很大的一個人,也住在那個地方。他們就從此以後……多少年沒辦法疏遠的,我母親就給他打開了。所以這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個樣,我只是隨便一說,順便談到。
這個地方,大家儘量地,你好好地從這個上頭去看,你一定要把它那個因,慢慢地找到,這樣。你不要在那個外面的行相上轉,那自然而然你能夠深入這個裡面地去。繼續下去,
【又此資具皆非易得,是負罪苦及諸惡名,受盡艱辛,求來授與。】
這些東西,都不是容易得到的呀!在我們眼前最清楚了,噢喲!賺一點點錢是千辛萬苦啊!都是做了種種的罪苦、惡名等等,求來了以後,自己不用就給你。
【又若其子有病等苦,較其子死寧肯自死,較其子病寧肯自病,較其子苦寧肯自苦,出於自心實願易代,用盡加行除苦方便,總盡自己所知所能,但有利樂無不興辦,凡有損苦,無不遣除,於此道理,應專思惟。】
這個文字很容易懂。不管是你最嚴重的,如果說有病苦了,寧願她自己死,寧願她自己病,寧願她自己苦,她總是甘心情願地用種種的方式來幫你忙,所有的利樂,沒有一樣東西不辦的。容或現在大家有感覺說:「咦,我這個父母好像不這樣嘛?」這個倒是事實,眼前的,千真萬確地,這個兩代之間的代溝非常大。其實,像剛才一樣,原因為什麼?因為時代不同,所以對同樣的一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樣。看法不一樣的話,當然所產生的效果不一樣;然後見解不一樣,這個問題就來了。所以,懂得了佛法,佛法的中心思想叫什麼?緣起空,任何東西都因緣而起。他這個概念所以這樣,因為他有產生他這個概念的因緣。我這個概念所以這樣,因為我現在所面對的接觸的客觀環境如此。既然接觸的環境、因緣、條件不一樣,我的見解感受,自然跟父親的、跟母親的見解感受,自然不一樣。這個很明白,所以不能用我的感受去衡量她。
更進一步,當然你也可以說,欸,那麼她也不應該用她的標準來衡量你呀!這個是對。問題現在是:她學佛?你學佛?你學佛啊,不是她學佛啊!你學佛的話,很簡單嘛,就是你應該了解。否則的話,輪到她學佛,她成了佛來救你。我們現在學佛的話很明白,這懂得佛法以後的必然現象,世間人都不知道。所以這個只有能夠自己說:「啊,現在我了解了!」你了解了,你就不會在這個行相上面轉。而在這個原則上面,只了解到她真正的動機,你了解得清清楚楚,不會被眼前她不同的見解上面,那個代溝啊,對你來說是不會產生任何影響。那個時候,行了!那個時候,行了!
所以,這個是千真萬確的,我們之所以不能體會到這一點,就是不懂得這個道理。就是不懂得道理,於是覺得:「唉,這個老朽,這個人的腦筋這麼糊塗,想這種事情莫名其妙!」你把她當初對你的這些恩,你忘得乾乾淨淨,等同畜生。既然造了這個業,對不起,一旦這一生一失去的話,連它人天都保持不住啊!所以現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做子女的,應該這樣想。反過來,我們做父母的不必要求子女,他子女沒學佛嘛,既然沒學佛,他現在這個概念是自然這樣的。不要希望他這個子女來孝順你,不要希望;但願我能夠孝順我父母,將來成了佛,把父母救起來,把子女也救起來,那個才是對的,那個才是對的。
關於這一點,要幹什麼?了解。了解了呢,專一、精純地思惟!喏,眼前我們真正修的就是這個。所以眼前真正修的,都要如理思惟,如理思惟,這是最重要的。
【如是修已,若念恩心非唯虛言真實生者,次於父等諸餘親友,亦當知母如上修習。】
當這樣的念恩的心裡邊哪,真實地生起來了─這個不是空話喔,這個不是空話喔!不是講一個道理喔!這一點哪,在這個地方是特別強調喔!所以大家不要忙著懂得很多道理,我們往往看見:「哎呀,他懂得很多道理了。」然後呢,自己覺得很懂,看別人覺得:「啊,這個還差得很遠,這個不懂!」實際上呢,對不起,這個文字上面哪!這個文字上面,這做世間學問是有用的,做佛法深入,沒有用啊!世間的學問跟佛法的深入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你儘管是佛法,你辨別得很清楚,講得頭頭是道,如果說內心當中不能如實生起的量,你轉了一世,變成很會動腦筋的人,然後呢,啊!這個做起學問來,念起書來念得很好,但是對佛法深入沒有你的份,這個是它最大的差別,就是這樣。
所以,你如理思惟了以後,也許你文字都忘記掉了,但是你起心動念的話,就會有這種念頭─啊,一個念起來了,你這個母親,你只會感激她的恩,你不會感覺其他的不是。當然其他的也是如此啊,其他任何一件事情也是如此。那麼,對母親這樣了,「次於父等」,其餘的親友啊,也這個樣去修,因為那些人呀,以往多生以來都是自己的父母。
【次於中人知母而修,】
更進一步呢,跟你毫不相關的陌生人,也是這樣想:那前生那些都是母啊!
【若能於此生如親心,則於怨敵亦應知母而正修習。】
那個時候,在怨敵上面再開始修。前面,第一個告訴我們修「無量捨」,有一個原因的:無量捨就是並不是教我們捨這怨親,他怨跟親沒關係,但是不管若怨、若親到你現前的時候,你自己心裡面不會有他親疏之感,只是調柔這個心。那麼,進一步你修了這慈心以後,修了那個念恩心以後,你第一個看見那個怨家的時候,你不會呀……怨的這個概念,你腦筋當中已經拿掉了。所以在這種狀態之下,你要念他的恩就很容易。所以,
【若於怨敵起同母心,】
這個時候,「質」對了,質對了。就是自己的母親固然是母親,其餘的親友─母親,完全不認識的事情,也是母親,乃至於怨家對頭都是母親。這個時候,任何一個人沒有一個例外的,你都能夠從他身上緣想、思惟、感恩。其次呢,把這個「量」擴大。
【次於十方一切有情,知母為先漸廣修習。】
質對了,慢慢地推廣,所以這個質跟量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呢,這個質跟量之間的關係,那個次第完整、圓滿地都在裡頭。念了恩,念了恩,第三呢,進一步,那就要去報恩了,進一步要報恩了。
【◎ 三修報恩者。如是唯除轉生死故不能相識,而實是我有恩之母,彼等受苦無所依怙,捨而不慮自脫生死,薄無慚愧何甚於此。】
這麼一來呀,這時候我們就了解啦,只因為大家在生死輪迴當中,一直在轉,所以不認識啊!不認識是不認識,但是確實是母親啊,所以這是千真萬確的!而他們受苦,一無依靠啊,這種我們就不去管,只求自己解脫,那個這種人哪,是「薄」,這是太刻……不要說刻薄吧,那實在這個談不到啊!對這點不感到慚愧嗎?如果說無慚無愧是莫甚於此啊!我們不要說轉了一世,你小的時候離開了父母,你長大了不知道。不要說小的離開父母,我們現在沒有離開父母欸,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父母的恩欸!這樣。
那你們看,為什麼畜生感得畜生的原因,就是牠主要的最大的原因,牠並沒有造嚴重的惡業,但是不懂得父母恩,這世間來說,感得畜生相。牠多多少少還曉得一點,牠這個畜生越高,這個胎生的畜生就比較高,這母親還會帶一點牠,因為這個母子的關係,這個就是牠的業嘛!你有多少感恩的這個心,感恩的業相應,你多少感得多少的果報,越是下等的越是沒有。所以這因果之間的法則,你了解了,隨便一看,就這麼清楚、就這麼明白,就這麼清楚、就這麼明白!那個雞生了個蛋就算完了,牠還要孵牠一下,小雞出來也不曉得,就這樣。那個濕生更是糟糕!譬如說我說,我們啊,人是……所以為什麼「五倫」,這個仁、義、禮、智、信,跟這個什麼「五戒」,這人的根本等等,都有它的必然的這樣的因果關係,就是這個。所以實實在在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啊!實實在在我們應該要了解,這我們真正應該為此而感到慚愧啊!那麼這個道理說明了,下面就引論:
【如《弟子書》云:「諸親趣入生死海,現如沈沒大水中,易生不識而棄捨,自脫無愧何過此。」】
所有的這個親人哪、母親啊,在生死大海當中,就像沈在這個大水當中─生死苦海當中。因為轉了一個身,大家不認識而拋棄不管,只求自己解脫,那天下哪有這個,比這個事情更糟糕的啊!更應該自己感到慚愧的啊!現在我們居然說修學佛法,講道德仁義的人哪,連他自己最親的人都不管,還講什麼個道德仁義!我們罵人說:「這個人刻薄得不得了!」就這樣。那刻薄,只是普普通通的人,現在對你自己的母親都不管,還說修學佛法,天下還有這樣的刻薄的人嗎?唉!想到這地方,所以我們真正懂得了佛法,你一天到晚都是只有反省改過啊!
【故若棄捨如是有恩,於下等人且不應理,況與我法豈能隨順。】
這下賤的人都不合理啊!如果有恩不報而棄捨的話,何況我佛法當中,豈是我佛法當中相應相順的?所以這個證二乘的,對我們凡夫來說,聖者好了不起,因為我們不能解決的他解決了,所以我們是絕對地尊重。但是佛為什麼要呵斥?為什麼呵斥他焦芽敗種的原因,現在我們了解了。這不是我們呵斥喔!我們可不能呵斥,我們呵斥的話,都要墮落的喔!我們呵斥的,不是呵斥外面,呵斥我們自己內心。所以想想看,我是不是這樣的人哪?啊,不啊!不但不,還要感激啊!說那些大阿羅漢,都是菩薩示現哪,他是菩薩,他示現這個身,然後呢佛呵斥他,然後做個樣子給我們看。就好像兩個人扮了個戲給我們看,我們要感激他,這個是我們現在應該了解的用心之處。
【如是思已,取報恩擔,即前書云:「嬰兒始產全無能,飲誰慈力授乳酪,依慈多勞此諸母,雖最下等誰樂捨。】
他又說了,小孩子剛下地,你是的的確確地,天下沒有一個人例外,沒有母親的話,沒有一個人生活得下來。沒有母親,人類喔,畜生當然例外。所以,我們要想:不要說生人天、成佛作祖,你要保持人身這點都要記得千真萬確─是誰的慈悲的心力,這樣去做啊!這樣的,由於這樣的慈悲心,多少辛苦的這樣的母親,最下等、最下賤的人,他也絕對不會棄捨不顧啊!
【又云:「由得誰腹而安住,由誰悲慎而取此,此母煩惱苦無依,最下眾生孰樂捨。」】
也是一樣的道理。
【《無邊功德讚》云:「有情無明盲,意樂衰損慧,為父子承事,慈悲饒益我。棄此獨解脫,非是我之法,故汝發願度,無怙諸眾生。」】
那個《無邊功德讚》上面,這讚佛的,換句話說,我們要應該修學的,一切的有情為這個無明所遮蓋的─盲無慧目,有了眼睛,是開眼瞎子。所以他不認識啊,他這個心念當中沒有智慧,都是想錯的。這個必定要前面這個樣地一步一步來,都是要這個親子的慈悲,才能夠我們得到這樣。可是我們不認識,由於無明覆蓋,居然不管那個無上的大恩,只求自己解脫,這可不是我應有之法喔!可不是我應有之法喔!所以你們應該發願,度所有那些曾經做過你母親的眾生。現在他們那些眾生無依無靠,輪迴在生死苦海當中。
這裡有人問:「欸,既然這樣的話,佛就應該一次說大乘法,他為什麼要說三乘法呀?」大家有沒有這個疑問哪?對呀,佛就應該一開始就不要說三乘呀!這個地方我們要了解,正因為佛之成了佛,佛之所以成佛,是為什麼成佛的呀?他就是因地當中,要了解了這一點,感一切人的恩,報一切人的恩,唯一的方法就是把他們救度出來。所以他由於這樣的心,行這樣的行,成了這樣的佛。成了佛果以後,仍舊有這個大悲心的策動他,絕對不會安住,說「無住涅槃」,盡未來際,由悲心策動,以他的大智、大威神力,一直度眾生,那時候他只有一個目標─度你!只是如此而已。那麼,由什麼方法相應呢,就用這個方法度你。這是他的悲願的必然結果,這是我們要了解的。
更進一步來說,有很多人就這樣,譬如說,拿我們現在來說吧,教你學佛啊……現在大家好了,聽見了本論了,聽了相應了。大部分人一聽:「哎呀,這麼難學啊!好了、好了,打退堂鼓回去了。我還是在那兒,關在那兒念念佛就算了!」肯念佛的已經很了不起了,這個很明白的事實,對不對?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那麼,那個時候你對這裡邊,就一點不會有問題了。因為沒有問題,所以你走上去的時候,步步平實,步步平正。好,現在我們念了,了解了。
【若爾如何報其恩耶,生死富樂母自能得,然彼一切無不欺誑,故我往昔於由煩惱魔力所傷,如於重傷注硝鹽等,於性苦上更令發生種種大苦,慈心饒益,應將彼等,安立解脫涅槃之樂而報其恩。】
現在我們說:「對啊!這個最下賤都不可以,何況是我們學佛啊!我們要報。」那麼怎麼報法呢?要曉得,在生死輪迴當中,這種富有、快樂,就是我們眼前的世間這個名利、恩愛這些,這些啊不要我們,他自己一樣會得到的。但問題呢,這些東西都是欺誑的啊!都是欺誑的啊!說以前由於我們煩惱,煩惱就是惑─迷惑、無明,被這個煩惱魔所傷明明是苦不知道,就像已經受了重傷,重傷了還加那個硝鹽。硝鹽平常不傷的時候,加上去痛得個要命,弄傷了,這痛上加痛呀!而這「性苦」這上面,它本來這個生死輪迴,本質就是苦的,你還要加恩恩愛愛,貪瞋癡纏哪,苦上加苦啊!所以,你現在真正地以慈悲心腸,要救濟幫助他們,應該怎麼辦呢?要把他們「安立解脫涅槃之樂」,那個才是報他們的恩哪!
所以現在我們大家說:「哎呀,你要度眾生哪,你要慈悲呀!」是一點都沒有錯。你慈悲,要救他們怎麼救啊?要把他們從煩惱當中救出來,要使他們得到涅槃之樂。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也是跟他們這樣臆想的話,那個不是佛法耶,這個地方很清楚啊!所以我們必定要知道啊!不要說:「哎呀,我在救眾生哪!」你如果這不了解的話,我們一定也是會忙什麼?忙這種世間的慈善事業。大家都說:「你看別人都做,你怎麼不做呀?」再加上別人再說:「啊,你們佛教講大慈悲!」對不起!我不一定。不是不做喔,不一定!看你怎麼做法。
是你已經發了這種大菩提心,那時候你救濟他,你明明曉得這個這是苦的,你也產生絕大厭患之心;可是對他來說,你曉得唯一的方法,結他這個緣,只有這樣做,那是絕對了不起!因為你自己明明白白,對它產生絕大的厭患。反過來,你心裡面對這東西,乃至於又不了解,又捨不得,喔唷,就像什麼?就像螞蟻碰見糖,螞蟻碰見蜜一樣,就像蒼蠅碰見那個大糞一樣,馬上沾在上面呀,趕都趕不走,然後自己就說:「哎呀,我是大慈悲!」那是完全錯,完全是自欺欺人!這個事情自己衡量心裡很容易明白,所以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定要知道!
這樣了解的時候,我們才曉得,噢,我們要幫人家的是幫些什麼啊!絕對不是他在那兒火上加油啊,他在生死輪迴熾燃當中,你再給他來這個恩恩愛愛,絕對不是這個意思啊!
【《中觀心論》云:「又由煩惱魔,傷害已成瘡,我如注灰水,反令苦病苦。】
就像那個論上面說,由於煩惱魔所傷害,傷害了已經成了瘡了,那個時候我在上面,反而加一點灰水,就是石灰水,喔,那個東西痛得很欸!等於苦上加苦啊!這個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檢查,如果我們現在心裡邊不檢查,你乃至於不曉得自己在煩惱當中,那時候談佛法,那都是開玩笑,都是空話。所以我們第一件事情一定要從下士、中士,一步一步上來,而這個不是講一個空話,硬是你了解了道理,內心當中去觀照:欸,看見了事實了!把這個量加大,從這個上面才進入到上士來。
【若有於餘生,慈敬及恩益,欲報其恩惠,除涅槃何有?」】
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說現在由於我們輾轉地這樣了解了這個狀態,感恩、念恩,然後要去報他的真正的恩的話,只有一件事情:不是用世間這種恩恩愛愛,跟三毒相應的方法,而是要告訴他世間的真相─苦。然後呢,從苦集滅道當中,不是走流轉,而是走還滅,使他得到涅槃。除了這個,其他沒有了,除了這個,沒有了!這一句話,這是唯一的。所以現在很多修學佛法的人哪,還覺得這個放不下,「哎呀!我還有這個事情……。」你完全錯了!修學佛法的事情,你正因為要幫他忙,所以眼前必須先放下,你必須自己做到了,你才能報他的恩。自己都做不到,然後呢,把他纏在一兒的話,那完全是說空話,這一點是最重要!
【不報恩擔,重於大海及須彌擔,若能報恩,即是智者稱讚之處。】
不能報恩的這個,真正負的擔子最大的就是這個,那個重得比大海還要重,比須彌還要重。世間最大、最重的就是這兩樣東西,換句話說,沒有比這個更重的了,還超過這個。若能報恩的話,那個才是真正智者,這個智者就是聖者─佛菩薩。
【如《龍王鼓音頌》云:「大海及須彌,地等非我擔,若不知報恩,即是我重擔。】
呵!拿它來說,大海雖然大、雖然重,跟須彌,但是,嘿嘿,這我不在乎!我現在如果不能報父母的恩,那個才是我真正的重擔哪!這我們要了解。
【若人心不掉,報恩及知恩,令恩不失壞,智者極讚此。】
假定我們心裡面,真實地不散掉、胡思亂想,正確地了解。那麼,要了解了恩,報答這個恩,使得這個恩不會走上錯路,那個才是真正智慧者所稱讚,所應該行的。
【總之自母未住正念,心狂目盲復無引導,步步蹎蹶趣向可怖險崖而行,其母若不祈望其子,復望於誰。】
總之一句話,自己的母親在生死輪迴當中,她沒有正知、正念,所以呀……當然,沒有正知,就不能有正念哪!心是狂的、眼是盲的,換句話說,愚癡無明當中。又沒有人去引導她,走路一腳高低呀,像這個正在於黑夜走在險處一樣,這個懸崖上面哪!在這種狀態當中,做母親的不期望她的兒子,望誰呢?
【若子不應從其險怖救度其母,又應誰救?】
做兒子的人哪,那個時候不從那個恐怖的地方,把母親救出來,那麼靠誰來救她呢?
【故應從此而救度之。如是若見為母眾生,由煩惱魔擾亂其心,自心無主而成狂亂。又離慧眼觀增上生,決定勝道。又無真實善友引導,一一剎那造作惡行,如步蹎蹶。】
這個時候,我們看見像自己母親一樣的所有的這些眾生,由於自己的煩惱魔,換句話說這個就是無明。心裡面一天到晚在這個裡面,自己做不了主,那是狂亂當中,卻偏偏也沒有正知見、慧眼,不管是增上生也好,抑是決定勝也好,這個都不了解,看不到。自己既不了解,也沒有別的人哪,真實的善知識去引導他。因為沒有人引導,自己又不了解,所以任何時候都在造惡,就像一腳高低地這樣地在這險路上面哪!總之,
【總於生死,別於惡趣奔馳懸險,母當望子,子應濟母。】
總共地來說,不管怎麼樣,都在生死痛苦當中;天、人、修羅、惡道等等,而特別在惡道當中更是可怕!所以在這個時候,母親只有希望兒子,而兒子呢,應該做的就是救度母親。
【如是思已,拔出生死而報其恩。】
對啦!
【《集學論》云:「煩惱狂癡盲,於多懸險路,步步而蹎蹶,自他恆憂事,眾生苦皆同。」】
這個論上面告訴我們:是的,我們為煩惱所縛,所以心是癡的,眼睛是盲的,都在這個懸崖險路上面一腳高低地走啊!所以這個時候,不管為自己,不管為他人,也不管是哪一個人,真正自己跟別人,種種的憂愁苦惱事,都是一樣的,這一個我們要了解。
【此說如是觀已,不應於他尋求過失,見一功德應覺希有,然此亦合苦惱之理。】
上面說了這個道理,還妙咧!不但一方面感恩、修恩、啟發菩提心,少一點至少能夠把我們得到上品去,更好一點很快成佛。嘿,妙了!眼前還有一個特別好處。下面說,「不應於他尋求過失」,你就不會跟他找過失了,只見一切功德覺為希有,覺得殊勝希有。
剛才我曾經講過的,那我自己覺得我對我母親一樣,不管她怎麼講,欸,我只看見她,她對我這麼好!然後呢,因為我由於這樣心理我也歡喜,不管她怎麼講,我總是就是歡喜、就是感激!然後呢,我回過頭去也是如此,當你想到任何一個人都是你母親的話,你也這樣的話,請問:你人與人之間還有什麼問題啊?一點問題都沒有啦!所以這個教授之善巧啊!眼前一點問題都沒有了,這不是馬上增上生嗎?所以我們要想改善,你想盡千辛萬苦,你怎麼弄都改不過來。欸,這個地方,就這麼一個簡單的辦法,把你完全改過來了!
人真正的啊,窮,不窮在物質上面,苦,不苦在物質上面,就是這樣。哪怕你再窮、再苦,大家一起在這兒的話,啊,過得真開心、真快樂!我記得我那年到鄉下去的時候,哎呀,看看那個大陸上那個,的的確確比起我們這裡來,那它是差得不曉得差到哪裡去了!我母親看見我回來了,連忙要去買一點菜,我心裡想:唉,是這樣啊!她那個自己有一點點小小的一塊田,她可以種一點。我就告訴她:「哎呀,自己種的特別好,哪怕一點點。」她也滿歡喜呀!但是的的確確地,那談物質什麼都談不到,但是我自己立刻就感覺到的,那一生的最快樂的時候,就是自己跟母親的時候!
小的時候,現在回想回想小的時候固然如此,眼前還是如此啊!這千真萬確的,你只要能夠如理地觀察,你們大家想一想看。我想沒有一個人例外,想想最快樂的是什麼時候?小的時候嘛!無憂無慮。欸,所以小的時候,你看,哪怕那個父母親打了你,那個孩子一定抱著母親的腿在哭的。欸,你看看,對不對?表示什麼呢?表示這個,這個關係的如此地完美,如此地完善。現在你把一切眾生看成這樣的話,還有什麼過失啊?找不到啦!就這麼找不到了。所以這個教法的完美啊,教法的真的完美啊!
所以說,你多聞,了解得越多,然後呢你思惟得越多,除過增德─除那過失的方法,增長功德的資糧的方法是越多。不管你哪一個想,你用業感緣起來想也好,現在又告訴我們這個辦法也好。不管你哪一個辦法,想到哪裡,嘿,功德就增長到哪裡,苦惱就淨化到哪裡,當下是增上生。別的這個增上生,對不起,還慢慢地要出毛病咧,這個增上生到最後一定是決定勝,這樣地殊勝啊!所以對這一點,應覺為稀有啊!的的確確,啊,這個除了佛以外,真正佛法的真正不共的地方就這個!
然後呢,「此亦合苦惱道理」,欸,他還是從這個……概念還是從什麼上面啊?不要忘記掉喔─苦、集、滅、道,它的根本教法並沒有離開,始終是繞著這個中心在轉。好了,那麼這是說,我們依這個心,然後呢一步一步上來。依了這個心,下面的正發什麼?正發大慈悲心,因為大慈悲心有了,其他的一一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