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

廣論進度:P192L6 復應願以粗劣衣缽乞活知足 ~ P193L9 聖教根本別解脫戒
音檔:音檔:[83A] 16:54 ~ [84A] 24:18
手抄稿第十冊:P204L9~P271L8
網址:http://www.mylamrim.org/?p=17378
[主題:他有的我不要,我有的他沒有 ]
[桌牌:此是世間,此亦世間,此皆是苦]

 

【內容摘要】  

【科判】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意樂
    己二、彼生起之量
    己三、除遣於此邪執分別
    己四、抉擇能趣解脫道性
        庚一、以何等身滅除生死
        庚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
【廣論內容】
己四、抉擇能趣解脫道性
庚一、以何等身滅除生死
一、發願出家後,應該有的行徑
  1. 出家後應粗衣食,於阿蘭若處淨自煩惱,如《七童女因緣論》云﹕「願剃除髮已,守持糞掃衣,樂住阿蘭若,何時能如是。目視軛木許,手執瓦缽器,何時無譏毀,於家家行乞。何時能不貪,利養及恭敬,淨煩惱刺泥,為村供施處。」
  2. 應以法的喜樂,為存活的資具 :   又應希願,用草為座,臥無覆處,霜露濕衣,以粗飲食而能知足,及於樹下柔軟草上,以法喜樂存活寢臥。
引《七童女因緣論》說明「何時從草起,著衣霜濕重,以粗惡飲食,於身無貪著。何時我能臥,樹下柔軟草,如諸鸚鵡綠,受現法喜樂。」
  1. 除了依正法而修,無其他重要之事 : 博朵瓦云:「昨晚似於《七童女因緣》所說,心很歡喜,除欲如是修學而無所餘。」
  2. 應思無常的道理,以空性慧滅除我執 : 又應希願,住藥草地流水邊岸,思惟水浪起滅無常,與自身命二者相同,以妙觀慧滅除我執,三有根本能生一切惡見之因。
        二、引祖師言與經論,說明出家勝
  1. 伽喀巴云:菩薩應於阿蘭若處修習佛法
  2. 霞惹瓦云:應令在家居士能常憶出家勝 :「於諸在家事忙匆時,應披妙衣往赴其所,令彼念云出家安樂,則種未來出家習氣。」
  3. 《勇猛長者請問經》云:在家菩薩應發出家願 「我於何時能得出離苦處家庭,如是而行。何時能得,作僧羯摩、長淨羯摩,解制羯摩,住和敬業,彼當如是愛出家心。」
  4. 《莊嚴經論》云:「當知出家品,具無量功德,由是勝勤戒,在家之菩薩。」~~ 出家離解脫道較近
     三、出家戒是聖教的根本 : 如是非但修行解脫,脫離生死歎出家身,即由波羅蜜多及密咒乘修學種智,亦歎出家身最第一。出家律儀,即三律儀中別解脫律儀,故當敬重聖教根本別解脫戒。
【聽帶與研討】
Q: 「何時從草起,著衣霜濕重,以粗惡飲食,於身無貪著。何時我能臥,樹下柔軟草,如諸鸚鵡綠,受現法喜樂。」房上降雪,博朵瓦云﹕「昨晚似於七童女因緣所說,心很歡喜,除欲如是修學而無所餘。」文中面對的情境是歡喜的嗎 ? 你的感受是什麼 ?
~~麗鳳 : 對比文中的情境, 露營是自己可以接受的極限。短時間的旅遊, 在比較克難的環境中, 拋開煩惱, 放空, 可以是歡喜的, 但是如果要長時間就無法接受。
【博朵瓦云:「昨晚似於七童女因緣所說,心很歡喜,除欲如是修學而無所餘。」】
師父說 :  這祖師典型的,「啊!我昨天想起來,」這個昨天不一定昨天晚上,就是每一次想到前面修行的,「啊!想到前面我的修的,就像那個《七童女因緣論》上面說的,照它這樣做,哎呀,真的歡喜啊!」說我現在希望的,除了這個以外,其他的都不是我要的。為什麼?他把那些所有的縛著都丟掉了,你看,多痛快!唉呀!以前那個綁啊,是綁得鈔票也綁,股票又綁,房地產又綁,這個又綁、那個又綁、這個又綁,這個地方綁得不曉得死死地。現在那個丟掉,那個丟掉、丟掉,什麼都沒有。連它衣服,衣服也丟掉了;這是人家的丟掉,我撿過來嘛纏在身上面。啊,這件衣服絕不愁人家來偷,也不怕人家來笑你怎麼樣,這樣個好法!這個何等地快樂,何等地快樂!
Q: 為什麼師父說「這個何等地快樂,何等地快樂!」? 這是什麼樣的快樂 ?
~~莉娟 : 文中的境界是把煩惱都拋開, 從出家人的角度來說可以專心修行就是快樂的事。就像有時候如果把家裡的事情暫時放下, 能夠專心上課也是快樂的事。
~~麗明 : 文中所描寫的心境, 對一些事情, 如果可以”不在意”, 比如說 “錢”….如果能夠用比較不在意的心境去面對, 而不被束縛, 這樣的心境是令人嚮往的。
【霞惹瓦亦云:「於諸在家事忙匆時,應披妙衣往赴其所,令彼念云出家安樂,則種未來出家習氣。」】
師父說: 嘿!你出了家以後,不但自己好,而且對於那個在家人忙的時候,你就披了這身衣服,嗯!跑得去讓他看看,喔,說:「哎呀!這個我在這兒忙,看那出家人多好啊!」讓他種個習氣,讓他種個習氣。這個時候,哪怕你到在家人家裡面去,這也是無量的功德。不過這個注意喲,你要如理地披起這件衣服來喔!所以這個地方有很多在家同修還在這地方,所以我想出家同學都曉得的,這是出家的戒律上面,乃至穿衣服,一舉一動都要有它的威儀。為什麼呢?哪!從這個形象上面,讓他立刻感受到你的真實的內容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要說,哎呀!現在我們出家了,好像這不是我們的事情,完全錯了!出家的事情就是這些!出家的事情就是這些!這千真萬確的,你牢牢記住這句話。現在有太多的人,我一再地強調,太多的人不認識這個出家的真正的真相,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你必定要了解這一個特質。
剛才我們說佛在世的時候,舍利弗遇見馬勝比丘的公案。以前我們也一再提過,宋朝的大儒程頤、程顥,何等了不起啊!不但宋朝,宋、明以後,始終執儒家的所謂牛耳的,就是他們幾個了不起的大儒。以這麼樣一個世間了不起的德行修相的人,跑到廟裡去一看,一個普通的和尚,啊!佩服得五體投地,說:「啊!我們所宗仰的聖人的風格全在這裡。」我們要有這樣;你這樣,然後呢你跑到人家家裡去。
~~麗明: 出家人是專業的修行者, 僧是弘法的助伴, 也是三寶, 透過外在威儀與行持來影響其他在家人, 也讓別人可以升起景仰和效學的心, 進而去饒益世間的人。
師父說: 所以最近有一個同修,因為學了這個本論,覺得很歡喜、很高興,但心裡很著急,說:「學是學了,就做是做不到啊!」哪有做不到的呀?我們不要忙深的,就眼前這麼簡單的,你懂得了以後,然後呢知見上面一轉,說:我今天掃一個地,哎呀,高興啊!以前忙那些世間雜染的事情,現在在這個地方維持三寶。做任何事情欸!實際上,你說這個幹什麼?如果說,你拿修行一定限在一個範圍之內的話,那好像是苦事;實際上修行不是欸!在任何情況之下,掃一個地,然後呢點一根香,然後呢打一個板,乃至於吃飯。「以前吃飯講那個口味,現在曉得了,啊,原來不是啊!」儘管你還做不到,你心裡能這樣想的話,這功德在增長。哪怕你睡覺,說:啊,那個以前睡覺的時候家裡面這樣,現在不是了,我睡的那個床嘛是如法如理的;睡覺了以後幹什麼?明天起來還要用功。所以你只要真正善巧的話,你隨時運用這個道理,功德隨時增長,隨時在修行嘛!
尤其前面已經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說假定說你業障重、智慧淺,那個時候最佳的辦法是什麼?供養。大家還記得吧?在皈依那個裡邊,供養當中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麗明: 在任何情況之下,掃一個地,乃至於吃飯, 如果知見不同, 比如說吃飯是為了維持暇滿人身來修行, 把握正確的知見, 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是修行。
師父說: 所以我們現在說:「哎呀!我出了家我來修行了,還要忙這些事情啊!」欸,那個時候停下來想一想:我們深的,的確還沒有學到,出家的目的已經把握住了,可是有一個基本概念認識的,什麼?業感緣起,空,因果緣起。你為什麼不能住在佛世?為什麼不在極樂世界而在娑婆世界?沒有別的,業啊!既然想到業,現在這種情況就是你以前積的業,既然你要想好的,你趕快在因上面努力啊!那就沒什麼好抱怨,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呢,假定沒有機會的話,那倒很可惜,你知道了做不到;眼前是遍地黃金俯拾即是,哪裡啊?就是這個嘛!那你這不在廟宇裡邊、寺院裡面、長老面前你供養嘛,很簡單哪!跑得去上一根香,你至誠恭敬地上一根香,抹一個桌子,我今天一定抹得乾乾淨淨,這樣去做。
是讚歎、隨喜,以至憐憫、同情。哪怕打掃廁所,儘管我跟大家說馬馬虎虎算了,同學還是很用功地去做,我還是歡喜:「啊!他是很勤力。」有的人不是,叫他洗一個毛巾,他把那個水裡面就沾一沾,那麼攪一攪,袖子也不捨得捲起來。唉!要我以前的話我也會覺得:幹那個!我現在覺得憐憫,我想:「唉,這種人真可憐啊!」那怎麼辦呢?我趕快努力啊!我要努力了以後想辦法,我總要幫助他,這樣。因為我自己了解這個道理,所以你真正了解了正知見的話,就是你不做,欸,我自己發現我的功德也在增長啊!這麼大的好處,哪裡有說不能修行的?你做,做也增長;你不做,不做也增長。請問:除了出家、除了學會正知見以外,你還有別的地方也能得到嗎?所以現在真正重要的第一件事情就在這個上頭,到那時候你自己腦筋裡清清楚楚,你就這麼歡歡喜喜欸!
~~麗明: 把握當下每一個正念, 在每一個因地上, 種下善因, 就是增長功德, 就是最好的修行。

 

★喻:你有的我不要,我有的你沒有

Q: 什麼是有錢老闆有的, 而善心攤販不要的 ? 什麼是攤販有的而有錢老闆沒有的呢 ?
~~男雄 : 影片中的兩個人用各自的方法做生意賺錢無可厚非, 波克夏的副董事長查理 蒙格說如果到了他這年紀, 賺了錢不知道怎麼用那就是白活了, 人要是死了, 錢是帶不走的, 之前高雄的陳樹菊的善行就令人敬佩,人不能只是以賺錢為目的,要想想能夠帶給其他人什麼才對。
~~義兵: : 有錢老闆有的而攤販不要的是缺德,攤販有的而有錢老闆沒有的是助人的善行,如果從無限生命的角度來看,有錢老闆賺的是短暫的快樂,而攤販賺的是透過持續行善而讓來生增上的快樂。
~~宏仁 : 有錢老闆的出發點是以追求營利的最大利潤,或許他可以透過賺更多錢來照顧他的員工,也是好事。
~~志強 : 大多數經營事業或是工作是為了賺錢,但是賺錢不是唯一的目的,任何一個關鍵的決擇,可能因為宗旨或起心動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行爲,然後得到不同的結果。影片中的有錢老闆和善心的麵包攤販因爲宗旨不同,不僅他們得到的不一樣,給人的觀感也有極大的差異。
對比我們熟悉的人,日常師父身為出家人,過著一般世俗眼中簡樸甚至清苦的生活,但是為何受到這麼多人的尊敬?僧團中的其他法師也是一樣,爲什麼他們願意做這樣的決擇?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麗明: 影片中的兩個人賺錢的方式雖然不同,但是自己都覺得自豪,這是因為他們工作的背後是有一個價值觀與知見在推動他們向前,而這樣個價值觀可能會因為年紀的增長或經歷或學習而改變。

 

★讚頌:覓幽蘭 詞曲:真如

靜靜的你開放在幽谷
空中飄逸著清香
乘著涼風 乘著白雲
不知不覺地流布人間
芬芳的你搖曳在風中
在綠茵的草原綻放
明月流光 青山陪伴
在謐靜的夜裡微笑
在滿天的星光中尋覓
在徹夜的夢境中呼喚
穿過山林的幽徑
度過冰清的小溪
尋覓你 曠谷的幽蘭
在滿天的芬芳中尋覓
在徹夜的夢境中呼喚
穿過山林的幽徑
度過冰清的小溪
尋覓你 曠谷的幽蘭
尋覓你 曠谷的幽蘭

 

★行政事項
1. 6/29(六) Big Blue 淨街活動, 宏仁擔任班級窗口
2. 2019企業營義工招募,正行時間:7/10(三)~7/14(日) , 7/13(六) 不上課, 請踴躍報名企業營義工

  1. 淨智營第一期, 建議大家報名第三梯次, 11/8(五) ~ 11/10(日), 上課地點在教育園區

★Homework 2019. 06/22上課進度

1‧ 廣論進度:P193L10 第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者 ~ P195L8 敬重學處
    音檔:[84A] 24:00 ~ [85A] 16:28
    手抄稿第十冊:P278L4~第十一冊P21L3
    網址:http://www.mylamrim.org/?p=17383
《廣論》:20組 P193L10第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者~ P187L5顯無穿缺尸羅清淨。
【第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者。如《親友書》云﹕「或頭或衣忽然火,尚應棄捨滅火行,而當勵求無後有,因無餘事勝於此。應以戒慧靜慮證,寂調無垢涅槃位,不老不死無窮盡,離地水火風日月。」應學寶貴三學之道,其中三學,數定有三。初觀待調心次第數決定者,謂散亂心者令不散亂,是須戒學,心未定者為令得定,謂三摩地或名心學,心未解脫為令解脫,
是謂慧學,由此三學,諸瑜伽師一切所作,皆得究竟。觀待得果數決定者,謂不毀戒果,是為欲界二種善趣,毀犯之果是諸惡趣,心學之果,謂得上界二種善趣,慧學之果即是解脫。總其所生,謂增上生及決定勝,初有上下二界善趣,故能生法亦有二種,此二即是本地分說。又諸先覺,待所斷惑亦許三種,謂破壞煩惱,伏其現行,盡斷種子,故有三學。次第決定者,本地分中引梵問經顯此義云﹕「初善住根本,次樂心寂靜,後聖見惡見,相應不相應。」此中尸羅是為根本,餘二學處從此生故,次依尸羅能得第二心樂靜定,心得定者見如實故,能得第三成就聖見,遠離惡見。三學自性者,如《梵問經》云﹕「應圓滿六支,四樂住成就,於四各四行,智慧常清淨。」此中戒學,圓滿六支,具淨尸羅,守護別解脫律儀,此二顯示解脫出離尸羅清淨。軌則所行,俱圓滿者,此二顯示無所譏毀,尸羅清淨。於諸小罪見大怖畏者,顯無穿缺尸羅清淨。受學學處者,顯無顛倒尸羅清淨。四心住者,謂四靜慮,此於現法安樂住故,名樂成就,是為心學。四謂四諦,各四行者,謂苦中無常苦空無我,集中因集生緣,滅中滅靜妙離,道中道如行出,達此十六有十六相,是為慧學。若導尋常中士道者,此應廣釋於三學中引導之理,然非如是,故修止觀心慧二學,於上士時茲當廣釋,今不繁述。
當略宣說學戒之理。此中最初當數思惟尸羅勝利,令其至心增長歡喜,如《大涅槃經》云﹕「戒是一切善法之梯,戒是根本,猶如地是樹等根本,戒是一切善法前導,如大商主是為一切商人前導,戒是一切法幢如帝釋幢,戒畢竟斷一切罪惡及惡趣道,戒如藥樹治療一切罪惡病故,戒是險惡三有道糧,戒是甲劍能摧煩惱諸怨敵故,戒是明咒能除煩惱諸毒蛇故,戒是橋梁度罪河故。」龍猛菩薩亦云﹕「戒是一切德依處,如動不動依於地。」《妙臂請問經》云﹕「一切稼穡依於地,無諸災患而生長,如是依戒勝白法,悲水灌澆而生長。」應如思惟。若受不護過患極重,如《苾芻珍愛經》云﹕「或有戒為樂,或有戒為苦,具戒則安樂,毀戒則成苦。」此說受學通於勝利過患二品,是故亦應善思過患,敬重學處。】
  1.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2. 請到我們心靈的家網站逛逛,看照片,看總結。
<網站 http://www.mylamri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