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正明修法

戊ㄧ‧正修時應如何

己一‧加行

己二‧正行

己三‧完結

 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廣論原文】

飲食知量者,謂具四法。非太減少,若太減少飢虛羸劣,無勢修善,故所食量,應令未到次日食時無飢損惱。非太多食,若食太多,令身沈重,如負重擔,息難出入,增長昏睡,無所堪任,故於斷惑全無勢力。相宜而食消化而食者,依飲食起,諸舊苦受,悉當斷除,諸新苦受皆不生長。非染汙心中量食者,謂不起眾罪安樂而住。又於飲食愛著對治者,謂依修習飲食過患。過患有三,由受用因所生過患者,謂應思惟任何精妙色香味食,為齒所嚼,為涎所濕,猶如嘔吐。由食消化所生過患者,謂思所食至中夜分,或後夜分,消化之後,生血肉等,諸餘一類變成大小便穢不淨,住身下分。此復日日應須除遣,及由依食生多疾病。由求飲食所起過患,此有五種,由為成辦所生過患者,謂為成辦食及食因,遭寒熱苦,多施劬勞。若不成辦憂憾而苦,設若成辦,亦恐劫奪及損失故,發起猛利精勤守護,而受諸苦。親友失壞者,謂由此故,雖父子等互相鬥諍。不知滿足者,由於飲食愛增長故,諸國王等互相陣戰,領受非一眾多大苦。無自在過失者,諸食他食者,為其主故,與他鬥競,受眾多苦。從惡行生者,謂為飲食,飲食因故,三業造罪,臨命終時,憶念其罪,追悔而死,沒後復當墮諸惡趣。雖乃如是,然亦略有少許勝利,謂由飲食安住其身,若唯為此故,依止飲食,不應道理。故應善思而後受用,謂由身住,我當善修清淨梵行。施者施主,亦為希求殊勝果故,搾皮血肉而行惠施,亦當成辦彼等所願,令得大果。又應憶念《集學論》說,應當思念饒益施主,及身中蟲,現以財攝,於當來世,當以法攝。又應思惟當辦一切有情義利,而受飲食。《親友書》亦云:「應知飲食如醫藥,無貪瞋癡而近習,非為憍故非慢故,非壯唯為住其身。」

【白話消文】

飲食知量的部分,總共有四個原則。

所吃的量不能太過於減少,如果吃得太少,會導致飢餓、虛弱、疲憊、營養不良等過患,沒有力氣修持善法,所以所吃的量,應該要能夠維持到第二天進食的時間以前,不會因為飢餓而引起損惱。不可吃太多,如果吃太多的話,會感到身體沉重,就好像挑著重擔一樣,呼吸的氣息出入不易平順,助長昏昏欲睡,無法成辦事業,所以對於斷除煩惱方面,完全沒有助力。相合宜的才吃,易消化的才吃。,由於飲食所引起的,過去的種種苦受全部將可斷除,種種新的苦受都不會產生。飲食知量四法之四以未受染汙的心,吃適中的量,也就是食已不會生起種種罪業,而且能夠安樂而住。另外,還要對治對於飲食的貪愛執著。,也就是要從思惟飲食的過患著手。思惟飲食飲食過患可分成三種:第一飲食過患是由受用而引起的過患。對治這一過患應該思惟任何再精緻美妙、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經過齒咀嚼及經過唾液潤濕跟嘔吐出來的食物沒有兩樣。第二飲食過患是食物消化後所引起的過患。也就是說,應該思惟所吃的食物,過了中夜或後夜,經過消化作用以後,會產生血肉等,其他沒有消化的部分則變成大小便這類的穢物,貯存在下半身。這些穢物必須每天淨除,還因為所飲所食而引生種種疾病。第三種飲食過患是由於追求飲食而引起的過患。這過患又可分成五種,追求飲食而引起的過患第一種是由於為了獲得飲食而引生的過患,也就是說,為了獲得飲食,以及為了具足能獲得飲食的因素,以

致於必須忍受嚴寒或酷熱的苦,並且必須付出許多辛勞,如果得不到的話,就會生起憂慮遺憾之苦,如果得到的話,又由於擔心遭到搶劫和其他損失。,所以積極地精勤守護,因此遭受種種的苦。追求飲食而引起的過患第二種是親友失和的過患,也就是由求飲食故,即便是像父子這種至親關係,也會為了飲食而起衝突與爭執。追求飲食而引起的過患第三種是求飲食不知滿足的過患。因為對飲食的貪愛執著無止境,以致於國與國之間互相打仗,遭受種種眾多大苦難。追求飲食而引起的過患第四種是無自在過患。所有吃別人的飯的,與別人衝突競爭,因而遭受許多苦楚。追求飲食而引起的過患第五種是由惡行所引起的過患,也就是說,為了飲食與飲食因的緣故,以致於造作了(無數的)身業、口業及意業等罪業,在面臨死亡的時刻,想起了這些罪業,死的時候感到後悔。死了以後又一定墮入三惡道當中,雖然是這樣。,然而飲食也稍微有一點點殊勝的利益,也就是,經由飲食色身才能夠獲得安住,但是如果只是為了安住色身,追求飲食,是不合道理的,所以享用飲食前,應該先善思惟。思惟由於色身獲得安住,我應當好好修習清淨的梵行。不論是實際施行布施的信眾,或者是提供資財的信眾。也是為了獲得殊勝果報,才願意把流血流汗所得資財拿來布施,所以應當滿他們所願,令他們獲得大果報。此外,還應該憶念《集學論》中的教授,應該想到給施主和身中的蟲豐富的利益,這一世藉由財攝結緣,在未來世的時候,希望能藉由佛法來攝受。同時,也應該思惟是為了要成辦一切有情的義利,所以才受用眼前的飲食。又應思惟,我為了成就一切有情的利益,而受用飲食。親友書也說,「應知受用飲食即如服藥一般,不要攙和著貪瞋癡等煩惱,也不是為了自己的驕慢心或身體強壯的理由,而是為了維繫生命,可以修行,以便利益眾生。」

【整理】:

吃是每天都要進行的一件事,如何藉由吃來幫助修行,必須依以下四原則:

  1. 不能吃太少,會造成營養不足,無法有足夠的體力修行
  2. 不可吃太多,如果吃太多的話,會感到身體沉重,無助於修行
  3. 相合宜的才吃,易消化的才吃。吃合宜的飲食不會產生新的苦受,過去所引起的苦受,也將可斷除。
  4. 以未受染汙的心,吃適中的量,想到吃的時候是否是為了貪愛這項食物而吃?或是為了身體運作而吃?

因為飲食所造成的過患有三種

  1. 第一飲食過患是由受用而引起的過患,對治這一過患應該思惟任何再精緻美妙、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經過齒咀嚼及經過唾液潤濕跟嘔吐出來的食物沒有兩樣。
  1. 第二飲食過患是食物消化後所引起的過患,所吃的食物,經過消化作用以後,會產生血肉等,其他沒有消化的部分則變成大小便這類的穢物,這些穢物必須每天淨除,避免引起疾病。
  1. 第三種飲食過患又分五種
    • 為了獲得飲食,以致於必須忍受嚴寒或炎熱,所產生的苦。
    • 親友失和的過患,為了追求飲食,可能造成親朋好友間不愉快。
    • 追求飲食不知滿足的過患,因為對飲食的貪愛執著無止境,以致於國與國之間互相打仗。
    • 第無自在過患,因為吃與別人衝突競爭,因而遭受許多苦楚。
    • 由惡行所引起的過患,在烹煮過程中, 身業、口業及意業等罪業,避免因為飲食所引起的過患,造成自己死後墮入惡趣。

然而飲食也稍微有一點點殊勝的利益,經由飲食身體才能夠獲得安住,才能好好修行.但是如果只是為了安住色身體,追求飲食,是不合道理的。所以享用飲食前,應該好好思惟觀察,以什麼樣的意樂在吃?親友書中說到,飲食是為了維持身體所需,不要因為飲食而起煩惱,造過患,應該透由飲食,好好修行,饒益眾生。

【聽帶】

所以我有很長一段時候,這個早課作完了,下面的有一段重要地作,早課作什麼呢?就是把那飲食的過患,以及我所以跑到這裡來的目的幹什麼,把它念一下,念了以後坐在那邊細細、細細地想。有的時候念的時候匆匆忙忙念過了,因為唉喲,這個廚房等著我,那一定沒有效。有的時候念的時候就心情很寧靜,自己感覺得很清楚,然後呢很歡喜。不管念得快、念得慢,心裡就緣想這件事情,很穩地跑到廚房裡面去。欸!馬上有效,千真萬確地。然後有效了,我就試,把最好的東西擺在那裡。啊!平常看見啦,總歸是想辦法佔為己有,那時候心裡面就會不一樣—那這麼好的東西,布施,布施,然後,我就把最好的那個東西去布施給鳥吃,鳥要不吃,給螞蟻吃,螞蟻不吃,我說:「成就我的捨心,丟到垃圾桶裡我也不吃它!」做完了,好歡喜,我從來沒有歡喜過。因為我覺得,我花了十幾年功夫擋不住的,欸,就這麼簡單的一個方法擋住了!

【整理】

1.讓自己吃的很歡喜的方法(對治「吃」的貪心):想想吃有哪些壞處、來這裡的目的念一下,最後再把這些細細的思惟過後。

2.用布施的心對治自己的貪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