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卯三.布施差別
     已三.財施:
        午一.實捨財施
          未一.捨財道理
            申四.施何等物
             酉一.略示應捨不應捨物
             酉二.廣釋 
                 戊一.廣釋內物可捨不捨
                 戊二.廣釋外物可捨不捨
                   亥一.不捨外物道理

  課文大意:

一.    菩薩應施捨甚麼東西?
(一)大原則:
  1. 能讓對方眼前遠離惡趣因,能引生將來究竟利益,能斷除罪惡又或能讓他們種善
  2. 假如眼前沒有安樂,對未來具有究竟利益亦應布施。(以上兩點應該布施)
  3. 會引生眼前痛苦,對究竟亦會有害
  4. 對現前雖樂但對究竟有害。(以上兩種不應布施)
(二)詳細說明:
 1.內物(身)可捨/不可捨:
  (1).時機不對不應捨。
  (2).目的若為了小事不應捨。
  (3).來求的對象不應捨。
 2.外物可捨/不可捨:
   (1). 時間不對不應捨。
   (2). 施捨對象不對不應捨。
   (3). 自己身份不對不應捨。
   (4). 所施物不對不應捨。
   (5). 用途不對不應捨。

師父開示:

我們說動不動說:「哎呀,我去弘法啊!」我常常有一個感覺,你法不弘啊……欸,這個金字招牌古來人說「藏諸深山」,然後呢等到一旦有時候的話,「傳諸其人」,它那個金字招牌不會壞。古來的人就是這樣啊!哪怕世間做生意的人,欸,他願意把那東西藏起來,等到真正相應的人出來拿出來,這個金字招牌還在。現在我們忙著要想去傳哪,你不傳,不壞,被你一傳,完了!為什麼?因為人家來學的人,他總覺得:哦!你是一個法師來傳那個法。他自己沒有能力,所以跟你學,他把你看成法師,所以結果你所傳的是相似之法,他以為這個就是佛法,以後他就拿著這個作為佛法。這個相似的跟正確之間一定互相影響的,真的好的東西來了,他就聽不進了!然後呢,他就拿這個相似的來判斷、來行持,好了!完了!佛法之真正衰就衰在這個地方啊!
(p112) 所以現在有太多人心是好啊,這個《了凡四訓》上面一再說,好心而行壞事啊!這是我們無論如何應該避免的。絕對不因為你好心而得到好報,好報究竟是會有的,但是這個外面的壞影響,你往往要先受這個果報。乃至於你雖然一番好心,傳了個相似法害了人家,你把別人家先送下地獄去,這個是真的好心嗎?說到這地方這「相似」兩個字,我們應該特別認識!本論一開頭的就告訴我們。不要說我們現在自己做,就是要求善知識的時候也是一樣,這個善知識,什麼是真善知識行相擺在那裡,而不是那些他略有知解,稍微碰到一點什麼,哎呀,好像乃至於說得頭頭是道,這種是千萬不可以!繼續下去。
首先應該有一個能力,什麼?自己能夠辨別得出來似、正之間,似、正之間。對於目前有太多這種情況,常常有人說:「哎呀,某人哪,老法師啊!你該怎麼、怎麼辦哪!」我自己衡量衡量,我始終曉得得很清楚。所以我告訴你們哪,我只是個常敗將軍,我只是把我的失敗經驗告訴你們,真正的正法,我實在談不到正確的認識。在座的諸位,如果說有這個經驗的話,我們互相共同勉勵,要想得到正確的知見是不容易啊!
Q:為什麼做生意的人,要把好的東西藏起來不拿出來賣?隱喻修學佛法時應注意甚麼?
A:生意人不把真正好的東西拿出來賣,原因是給不懂的人看了,對方不懂得它的真正價值,反而可能把這個東西的行情打壞了,損壞了金字招牌。 隱喻我們聽了法,也不應該隨便就講法,因為自己可能還不是真正了解法的內涵,隨便講反而讓不懂的人產生誤解,造成學法的障礙,並損壞了佛法的金字招牌。
Q: 我們能不能跟別人講法?
A: 我們可以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而不是自以為都懂了要去教別人法,這會破壞佛法的金字招牌
   也會因自己的一片好心,讓自己掉到地獄,這是我們學佛法很容易犯的錯,要很小心及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