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思念的河】

 

思念的河 滔滔不絕 勇往直前
思念的山 屹屹常在 堅如金剛
思念的風 陣陣狂暴 掃蕩雲翳
思念的火 熊熊烈焰 燃燒一切
思念的花 芬馥清香 漫灑人間
思念的雨 清新透亮 潤澤生靈
思念的海洋 吞納百川 浪潮湧動
思念的藍天 空靈深邃 無限蔓延
思念的大地 承載萬物 無懼苦難
思念的美樂 繚繞耳畔 深扣心弦
思念的旭日 劃破黑夜 朗耀乾坤
思念的明月 光潔寂靜 清涼寰宇
我的思念 我的思念 周遍天地
我的思念 我的思念 只獻給你
請快來吧 請快來吧 到我身邊
請快來吧 請快來吧
到我心間永遠不離
到我心間永遠不離
詞曲: 真如老師

 

【 廣論 】

 

※ 廣論進度:P35LL1 第二加行親近軌理者 ~ P36LL4 如實讚師功德等
※ 手抄稿第三冊 P97L10 ~ P115L1
※ 音檔:19B16’54” ~ 20A12’35”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戊一、意樂親近軌理
戊二、加行親近軌理
丁四‧依止勝利
丁五‧未依過患
丁六‧攝彼等義
※ 內容摘要
【◎ 第二加行親近軌理者。】
~ 親近這個善知識的道理,以及行持的方法是怎麼樣的。
【如《尊重五十頌》云:】
~ 這個是印度馬鳴菩薩所造的,怎麼樣親近一個善知識,密教當中特 別重視。
【「此何須繁說,勵觀彼及彼,應作師所喜,不喜應盡遮。金剛持自說,成就隨軌範,知已一切事,悉敬奉尊長。」】
~就是你全心全意地去「觀彼及彼」,這兩個彼,一個就是善知識,一個就是善知識所重視的法。觀了以後,應該去做師長所歡喜的,不歡喜的事情完全不要做。
~我們現在起心動念,都是凡夫,為了我結果是害了我,所以唯一的辦法,你只有聽從善知識的教誡。
~金剛持」,這個就是報身佛,親口說的。說你的成就完全看你這個所跟的依止規範師,了解了這一點以後,什麼事情都百分之百地至誠恭敬,供養這個善知識。
【總之應勵力行,修師所喜,斷除不喜。】
~要努力呀!這個師長所歡喜的,努力;不歡喜的,去斷除。
【作所喜者,謂有三門,供獻財物,身語承事,如教修行。】
~分三部分:第一個,「財物」統統供養善知識,這個是外面的;裡邊呢,「身語」都侍候他;最後,如教奉行,這三個次第。
~「供獻財物」,是對自己集聚資糧;「身語承事」,然後是調伏粗猛煩惱;「如教修行」,是一路直超,這個必然的次第。
【如是亦如《莊嚴經論》云:「由諸供事及承事,修行親近善知識。」】
~經論上面告訴我們,怎麼親近這個善知識呀?外面以財物,什麼東西都供養,然後你乃至於自己親身,最後如教奉行。
【又云:「堅固由依教奉行,能令其心正歡喜。」】
~你能夠「依教奉行」去做,你能夠「堅固」,善知識就歡喜了。
~佛陀,你供養他什麼東西,他不一定歡喜,你依教奉行,他是最歡喜,這個是佛陀真正偉大的地方!
【◎ 其中初者,】
~初,就是財物貢獻。
【如《五十頌》云:「恆以諸難施,妻子自命根,事自三昧師,況諸動資財。」】
~「恆」這個字,不管是身、心兩方面,一直不斷絕地一念都不忘失,時間上面一直這樣。
~拿最難布施的東西—自己的外財,最親近自己的妻兒子女;乃至於內財,就是自己的身命,都拿來供養自己的「三昧師」。何況其他的呢?
【又云:「此供施即成,恆供一切佛,此是福資糧,從糧得成就。」】
~你現在只要供養你的自己的老師的話,等於法界一切諸佛統統供養了!所以這個地方的證明,就是因為你得了這個資糧,有那個資糧就得成就。
~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有個層次。你所以能感得佛菩薩,一定要有你的業。我們世間真正最大的大恩人—父母,你對他這個恩你都不知道、不去感,你找到佛,你能找得到嗎?。
【復如拉梭瓦云:】
【「如有上妙供下惡者,犯三昧耶,若是尊長喜樂於彼,或是唯有下劣供物,則無違犯。」】
~供養上師,如果自己有好的藏起來,把壞的東西供養,不行,犯了!而如果是這個尊長他歡喜要下劣的,那你隨他的意樂,或者你沒有好的,只有差的,那沒有犯
【此與《五十頌》所說符順,】
~這個善知識講的跟《事師五十頌》,意思是一樣的。
【如云:「欲求無盡性,如如少可意,即應以彼彼,勝妙供尊長。」】
~如果你要想求這個佛,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任何一件事情,只要這個老師歡喜的話,你就應該拿這個東西去供養,而且以最好的、最殊勝的方法。
【此復若就學者方面,以是最勝集資糧故,實應如是。】
~這樣做啊,是修學佛法的人最佳、最殊勝集聚資糧,所以應該如此啊!
【就師方面,則必須一,不顧利養。】
~反過來對老師呢?你儘管盡量地供養他,可是老師可不貪你這個,老師完全「不顧利養」。
【霞惹瓦云:「愛樂修行,於財供養,全無顧著,說為尊重,與此相違,非是修行解脫之師。」】
~他真正足以給我們作善知識的人,他重視的什麼啊?修行!他對於你供養他的財物,身語這種承事,他「全無顧著」,根本一看都不看,這個才是真正的。
【◎ 第二者謂為洗浴按摩擦拭及侍病等,當如實讚師功德等。】
~前者是「身」,幫他做一切的事情,洗澡乃至於他的身不舒服,他樣樣去做。「語」呢?「如實讚師功德」。

 

【 影片討論 】Alike‧給我一雙可以飛的翅膀

 

@ 覺察,覺察自己與周遭的人
Q : 影片中的父親,做了甚麼樣的改變,為什麼要改變?
@ 筱梅:我觀察到,當影片中的爸爸阻止小朋友朝著自己的興趣去走的時候,小朋友變得不快樂,爸爸也跟著不快樂。爸爸自己也觀察到這點,而當爸爸讓小朋友朝著自己喜歡的音樂走的時候,小朋友變快樂,爸爸也變快樂了。
@ 東杰:師父說:「真正的目標不在把事情做好,而是在做事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從年輕一路走過來,卻是想要很快的證明自己,所以一定要達成一個目標。所以在帶小孩子的時候,也會希望他有個目標要去達成,所有會有很多東西填在他身上,要去完成,去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後來才發現,要是早點知道 師父的法語,應該可以早點解脫了。,但事實上證明是證明了,但在這過程中,卻自己與周遭的人,會像影片中失去了光彩,那片中的父親,就有這個智慧把光彩找回來。
@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師父音檔】
「我們世間真正最大的大恩人—父母。我還記得很有意思的一個公案,那出在我的家鄉,事情離開現在七十年以前大概。喔唷!那個時候,剛在這個清末民初的時候,很多人到國外去留學。那這個現在當然是,那普通的學說,普通人念大學都不稀奇。那個時候,這個念小學都不容易呀,居然一個民間的一個人,栽培一個子女,去留學。最好的中學,最好的大學—那是清華,我想大家還了解,到現在清華、北大的聲名都始終非常高,然後最後留學。留學回來了以後,這個父母是非常歡喜,他一生的心血,都擺在這個兒子身上。回去了以後,那個父母看見兒子回來了,好高興,招待親友給他吃飯,他不願意。說嫌那個父母,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知識也不好,什麼也不好!你們想想看,要你們看見這種人怎麼說啊?」
~~ 心裡想一下,我們會怎樣看待這種人?
【師父音檔】
「但是他看見的事實喔,他留學的,眼界高得不得了,那個父母是個土包子,什麼都不認識,開起口來,這個土裡土氣的樣子,喏、喏、喏!就是這副德相。現在我們看看這個人好像笑他,實際上我們回過頭看看我們自己,我們現在這裡學了一大堆的學問,看看這個也是!對嗎?所以在這裡,我們真正要學的就是這個。」
~~我們回過頭看看我們自己,我們現在這裡學了一大堆的學問,看看這個也是!對嗎?
【問題】@ 師父在這裡說:「所以在這裡,我們真正要學的就是這個。」,「這個」是甚麼?
@ 冠德:第一個是不忘本-不能因為自己學到更好的謀生能力,就忘掉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理。第二個是 師父說過,是要把學到的東西拿來要求自己,而不是拿來要求別人。
@ 柏蒼:師父是教導我們,學習東西是要去判定實情的真相的,也要我們去學習觀功念恩這個想法。
~~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中,因為學到新的東西,而覺得過去的東西甚至是老師是不怎麼樣的,以至於像冠徳講的一樣,把本都忘掉了。
【師父音檔】
「如果我們想到的話,就感激自己的剃度恩師啊!然後你能夠這樣想的話,妙了!慢慢、慢慢地什麼人都是你的恩人,乃至於這個人今天瞪你一眼,罵你一言,你就覺得:「哎呀!阿彌陀佛!他成就我的忍辱,他使我成佛啊!」不是嗎?既然你要想成佛而感激佛,現在這個人來成就你的布施,成就你的忍辱,成就你的精進,你怎麼不感激他呢?同樣地成就你,使你成就佛呀!這個地方你了解了這一點,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同時那個時候你就如法了。反過來,還妙了!那個時候你發現你的心裡的煩惱就沒有了。喔唷,本來你這個慢是不曉得多大,然後呢一天到晚跟人家講道理、鬧,心裡邊都是那些煩惱;那個時候,你這個煩惱都沒有了,你只有一片感恩之心,一片如法相應之心。你福報、智慧再再增長,你跑到那裡,人家也就會歡喜你。所以佛在任何情況之下,任何一個人看見了,就這麼歡喜他,為什麼呀?就是他一步一步積累的功德。現在我們學了一點點法,那個也看不起,那個也看不起,所以跑到哪裡人家就對你害怕。唉,是你越學呀,人家是越害怕你,你怎麼能成佛呢?不道理很清楚嘛!」
~~如果我們想到的話,就感激自己的剃度恩師啊!
~~然後你能夠這樣想的話,妙了!慢慢、慢慢地什麼人都是你的恩人,乃至於這個人今天瞪你一眼,罵你一言,你就覺得:「哎呀!阿彌陀佛!他成就我的忍辱,他使我成佛啊!」不是嗎?
~~現在我們學了一點點法,那個也看不起,那個也看不起,所以跑到哪裡人家就對你害怕。唉,是你越學呀,人家是越害怕你,你怎麼能成佛呢?不道理很清楚嘛!
@ 聽音檔,如得法師說:「我媽媽說,『欸!你沒學佛還好呢,你學佛變成一個怪人這樣子!』我才知道我學習的方式是錯誤了,不是學了之後馬上去要求人、去要求你的家人。」
【師父音檔】
「一個小沙彌跟著那個老師父在那個廟裡面,那小沙彌盡心盡力地供養這個師父。那個師父有的時候跟他很輕鬆地說:「這是為你好。」他總歸這樣,你怎麼供,總是覺得為你好。這小沙彌聽了:「師父、我這麼盡心盡力供養師父,他總覺得為了我,那我不管他了!」結果他就馬馬虎虎不管他了,他自己管他自己了,欸!那個老和尚:「這一下子為我好!」你們去參參看,為什麼?」
@ 到底是為你好? 還是為我好?
【問題】@ 小和尚結果他就馬馬虎虎不管他了,他自己管他自己了,欸!那個老和尚:「這一下子為我好!」請大家參參看,這是為什麼?
@ 姝婷:當下對上(兒子對父母、學生對老師等等)不聽、不理的時候,這時候對上來說是最大的魔考跟挑戰,能不能參透這一點?所以老和尚才會說「這一下子為我好!」
@ 秀真:承續前面姝婷所說,我覺得除了要修行不要在意這些說法跟行為以外,再加上能不能做到讓他再回來追隨我、侍奉我?這樣的說法會更圓滿一點。
~ 就師方面,則必須一,不顧利養。
~ 霞惹瓦云﹕「愛樂修行,於財供養,全無顧著,說為尊重,與此相違,非是修行解脫之師。」
【師父開示】
@ 「他每一個地方次第,這個次第正是我們心裡面爬不上去的障礙。」
@ 「所以我常常感覺到:哎呀,得到了這個好的教法,真不努力真可惜呀! 」
@ 「沒有佛菩薩的慈悲我今天不會跟你們講這個。 」
@ 「我聽見了這個教法以後,我好高興啊!我自己現在找到機會了要努力去修了,我老師跟我說:不要、不要,你回去跟他們去講。我老師命令,我只好這樣去講,所以諸位才有這個機會,諸位才有這個機會。 」
【英雄問的問題】
孝子心說觀父容顏,隨父自在,依教而行;但善知識還沒有到成佛的條件,不一定說的都對,我們可以盲從嗎?
又如同爸爸偷東西,我們去舉發他,這樣的行為是對或錯?
~ 下周課程就是講這個,請大家回去好好聽!
~ 孔子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 關於爸爸偷東西這個問題,師父在後面的內容有講,而且講到兩次,所以這裡就不先討論,請大家繼續學就知道。
【影片】當基督遇見佛陀
@ 如俊法師開示
~ 外在能夠幫助我們淨化跟提升的力量是有的,但是你得倚靠祂,然後你得照祂的方法做,然後你得跟祂有一些這個比較相應的善業或者是善緣。
~ 所以,有很多外在的正面的力量可以幫助我,但是我得去認識他們、了解他們,然後信任他們,照著他們方法做,然後跟他們結一個善緣,這是我自己要努力的部份。我這個努力的部份,沒有其他人可以替代。
~ 但是的的確確也有這種外在的力量,他是可以幫助我生命淨化跟提升的,這兩個事情並不矛盾。
~ 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我會學習到一個比較透澈完整的視野,而讓我知道說心靈提升的路怎麼走。

 

【善行小點滴】

 

@ 詹敏:有一天我和先生在路上載了一為雙腳行動不便的小姐去水源街的教會,當時我很開心能夠做一件真正對人有幫助的事情,也很難過,有人為了要上教會,竟然要這麼的努力,克服這麼多的困難。感覺施比受有福,正是我當時心情的寫照。
@ 英雄:代別人說善行,「上公車的時候,別人沒有足夠的零錢時,會幫別人投。」
說自己的惡行,「停車繳費投幣的時候,如果發現零錢不夠,會先退出去換零錢,以避免耽誤他人的時間。但昨天有人遇到相同時,我心裡就嫌他,也不退出、浪費大家的時間。我不應該將要求自己的事,也拿來要求別人。」
@ 俊彬:帶了一些小顆但好吃的水蜜桃跟大家分享。
@ 政道:跟兒子回診的時候,幫助一位老奶奶去取消掛號,並翻譯護士的說明給奶奶知道。
~ 英雄能夠觀察自己當時的心情,就是很大的善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