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佛面猶如淨滿月】

 

佛面猶如淨滿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目淨脩廣若青蓮 齒白齊密猶珂雪
佛德無邊如大海 無限妙寶積其中
智慧德水鎮恒盈 百千勝定咸充滿
足下輪相皆嚴飾 轂輞千輻悉齊平
手足縵網遍莊嚴 猶如鵝王相具足
佛身光曜等金山 清淨殊特無倫匹
亦如妙高功德滿 故我稽首佛山王
相好如空不可測 逾於千月放光明
皆如焰幻不思議 故我稽首心無著
故我稽首心無著
@出自《金光明最勝王經》@
~ 『唱讚佛的讚頌要有一個歡喜投入的心,不要很拘束。
實際上每一剎那 ,每一剎那我們對於三寶境所造的恭敬,歡喜的業是很不可思議的。
抓住每一個可以修行的時間,然後把自己的心投進去,爭取收獲一個比較猛的,比較美的,比較快樂的業。
把我們對於三寶的歡喜心,對於教典的歡喜心在此刻彰顯出來,讓心能夠投入,這樣的話唱的讚頌才能感染人。
要學會在某些時刻擺脫掉那些沉重的東西,讓自己的心很透明,有一種很空靈的聖潔感。』

 

【 廣論 】

 

※ 廣論進度:P34L5 猛利問經亦云:「長者 ~ P35LL2 易其善財而誦自名
※ 手抄稿第三冊 P82L6 ~ P97L9
※ 音檔:19A 16’18″ ~19B16’54″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戊一、意樂親近軌理
己一、總示親近意樂
己二、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己三、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丁四‧依止勝利
丁五‧未依過患
丁六‧攝彼等義
※       內容摘要
【《猛利問經》亦云:「長者,若諸菩薩求受聖教,及求讀誦。若從誰所聽聞受持,施戒忍進定慧相應,或是集積菩薩正道資糧相應,一四句偈,即應如法恭敬尊重此阿闍黎,」】
~ 修學菩薩的人要求「聖教」、要求「讀誦」—讀誦就是先要懂得怎麼唸。
~ 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不管他告訴你的是什麼內容,布施、持戒……六度等等,無非都是積聚菩薩的「正道資糧」。不管內容是什麼,只要跟這個法相應的,少到「一四句偈」—四句偈,就是說一個偈子當中,就能夠包含一個完整的內容,他只要是聽到一個完整的內容的話,那就是讓你積聚菩提資糧。
~ 在這種情況,「即應如法恭敬尊重此阿闍黎」,要恭敬、尊重,要如法,這是唯一的報答。
【隨以幾許名句文身開示其偈,假使即於爾所劫中,以無諂心,以一切種,利養恭敬及諸供具,承事供養此阿闍黎。長者於阿闍黎,作應敬重阿闍黎事,猶未圓滿,況非以法而為敬事。」】
~ 看那個阿闍黎給你多少開示,假定跟你講這麼一點東西的話,你就要拿這麼長的劫數,去供養、承事他。
~ 這供養承事要什麼?「無諂心」、「一切種」。「無諂心」就是心裡面,的的確確不是委委屈屈的;「一切種」,在任何情況之下,各式各樣的事情去供養他。
~ 你這樣供養、恭敬還不圓滿,為什麼?跟這個法還不相應,還不足以還報這個阿闍黎對你的真正的好處,何況你非法!
【◎ 第三隨念恩者。】
~ 除了對善知識要修信心以外,我們還要念他的恩。
~ 它一個特別的好處,當你一想到念他的恩的話,你自然而然對他的感激、恭敬、信心都起來了。
【《十法經》云:「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
~ 我們在無明長夜當中,一直在生死當中,誰來尋覓我們啊?善知識。
【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覺醒我者,】
~ 我們一直為這個無明長夜掩蓋著,善知識來覺醒我。
【沈溺有海,拔濟我者,】
~ 我們在三有苦海當中,頭出頭沒,救我們的。
【我入惡道示善道者,繫縛有獄解釋我者,我於長夜中,病所逼惱為作醫王,我被貪等猛火燒燃,為作雲雨而為息滅,應如是想。」】
~ 就是這樣想:啊!沒有一點例外,所有的好處,所有的好處,都是善知識。
【《華嚴經》說:「善財童子,如是隨念痛哭流涕。】
~ 「隨念」善知識的恩,痛哭流涕。
【諸善知識,是於一切惡趣之中,救護我。令善通達法平等性,開示安穩不安穩道,以普賢行而為教授。指示能往一切智城,所有之道,護送往赴一切智處,正令趣入法界大海,開示三世所知法海,顯示聖眾妙曼陀羅。善知識者,長我一切白淨善法。」】
~ 當本論講完了以後,你們回過頭來再一看,清楚明白,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 你只要照現在的次第,能夠認真地聽,聽完了好好地思惟,思惟了照著去做,自然而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像善財童子一樣—「隨念」善知識的教誡痛哭流涕,然後一步一步向上,啊,歡喜啊!
【應如此文而正隨念。】
~ 應該像前面善財童子所說的,我們也如理如法地隨著這個法義,擺在心裡面,如法地憶念。
【一切句首,悉加「諸善知識是我」之語。】
【於前作意善知識相,口中讀誦此諸語句,意應專一念其義理。於前經中,亦可如是,而加諸語。】
~ 這個三句話,就是他們真正修行。將來我們慢慢地、慢慢地,如果說能夠如理步上去的話,我們每一位都可以修到這個程度。
【◎ 又如《華嚴經》云:「我此知識說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遍示菩薩威儀道,專心思惟而來此。此是能生如我母,與德乳故如乳母,周遍長養菩提分,此諸善識遮無利,解脫老死如醫王,如天帝釋降甘雨,增廣白法如滿月,猶日光明示靜品,對於怨親如山王,心無擾亂猶大海,等同船師遍救護,善財是思而來此,菩薩啟發我覺慧,佛子能生大菩提,我諸知識佛所讚,由是善心而來此。救護世間如勇士,是大商主及怙依,此給我樂如眼目,以此心事善知識。」應咏其頌而憶念之,易其善財而誦自名。】
~「正法」兩個字,現在我們漸漸有個概念。不是說我們翻開經典上面,把這個文字這麼唸一遍,乃至於把這個文字,像我們想像當中解釋一下,不!的的確確要這樣如理如法地,乃至於如果說你心裡上面有了正確的驗證以後,那個時候說出來的話,那就是慢慢地相應了,圓滿正確了。
~「普示一切法功德」,所有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面,任何一方面的功德,他在各方面告訴我們。
~ 我們現在修行,現在修行覺得難,假定說你得到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以後啊,不難,而且是最容易。

 

【 影片討論 】世界上最難的工作—母親

 

@ 對一位我深深感恩的人,那張恩德的清單有多長?
Q : 想一位我想要感恩的人,寫出對他/她的感謝,用平常比較不會想到的事或角度。
@ 彥廷:我在想,我很好奇,這麼多人每周在這裡陪我們,他們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在這邊準備,包括這些進度、茶水、海報、等等。我寫的事,這些黃背心,他們到底花多少時間在做這些事。
@ 金龍: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個很安靜,很少話,在我平常的人生當中,今天例外,不太有感覺到他的存在。但是,活了五十年,再回看我走過來的路,我發現幾乎我人生路途的枝幹,都是由他所安排的。
~~ 父親。
金龍:是,我的父親。
@ 志強:從小到大,無論遇到什麼事,她總是會替我想到,我想不到的地方,她都會想到,各位猜猜看。
~ 姊姊。
志強:甚至比我的爸媽對我付出還要多。
~ 家瑗!!
~ 希望藉著這個過程,這個影片,這個小紙片,我們去發現,我們身邊的人默默付出為我們做很多事。也許,找個機會去謝謝他們。
~ 有發現嗎?在想到人的恩的時候,在念恩的時候,說話就會多點感性,有感情了起來。
~ 有時會不喜歡一個人,可是如果由不同的角度去看的時候,比如說觀功念恩,釋出善意,相互就容易漸漸有好感。互動就不一樣了。
【問題】@ 請問,我們為甚麼要去念恩呢?
~ 我們或許知道身邊的人對我們的恩德,爸爸、媽媽、老師、等等,但是我們常常比較不習慣去念恩。
~ 如證和尚曾說,我們最容易記得的,是仇;最容易忘記的,是恩。
~ 因為平常不容易做,所以要多做,因為做這個,對我們有好處。修行,就是做平常少做的事,逆著自己的習氣來
~ 如金龍或是志強,剛剛在台上說到別人的恩情,就像心中充滿感激,心安穩沉澱平靜。
~ 念恩之時,念善知識的恩,當下,心中的貪嗔癡就減少了。
@@ 師父念母恩 @@:
『記得前幾年回去,我母親八十幾歲,出門時母親就跟我說,還要這個,還要這個。我弟弟就說:「哎呀!媽你就不要去管了,難道他還不知道?」我弟弟跟我說:「她老人家就是放不下。」我就跟我弟弟說:「你錯了,你不要這樣想。你想天底下,除了母親以外,有那一個人一生這樣關心你的,有沒有?」你們仔細想想看,如果在家人,總覺得父母囉嗦,你從她那一方面去看是囉嗦,可是她為什麼囉嗦你,不囉嗦旁人?她心中始終把你看成她的孩子,她一心一意,從你在她肚子裡結生那段開始,一直到她兩腳一伸,她心裡沒有別的,就是關心你。』
『出門,她一定叮囑著我這個、叮囑著那個。是啊!她那個是五、六十年以前的概念,跟現在怎麼完全不相應;但是我看見的,絕不是她的囉嗦,而是看見她始終把你當成是一個小孩子一樣,她全部精神貫注在上頭。』
『不管母親怎麼的囉嗦,她越是這樣,我心裡面感到越是溫暖!天底下的的確確,你們仔細這樣想,沒有一個人不會孝順,你絕對想不到一點點要違背父母的地方,你找不到的。』
『她叮囑你要你向東,你偏向西,她也沒關係,母親是真偉大!所以你只要體會這個心情。你只要體會到這個心情,不管她怎麼弄,不管她怎麼說,那個時候,你只有一個念頭:你找什麼方式去報答她的恩?』
『我母親,我告訴她什麼,她總歸聽得進。後來我瞭解了,因為她告訴你什麼,你無條件接受她,她也瞭解,的的確確,你對她的心情就是這樣,所以你不管怎麼告訴她,她也會感受到:你全部精神對她。所以儘管幾十歲的人改不過來,可是我告訴我母親,教她改的話,她就改了。』
~~ 師父念母親的恩,一片歡喜、充滿感情。
~~ 念恩,就是看我怎麼去「想」。整個修行的過程,師父也是在教我們,如何正確地去「想」。
~~
※問題討論
Q: 學佛是有所求? 還是無所求? 佛不是無我嗎?學佛不是要放下「我執」嗎?為甚麼又一直跟我們提醒做這個做那個對「我」的種種好處?
@ 南屏:剛剛討論,大家都在說求甚麼、求甚麼,可是我想就是想不到我要求甚麼。之前跟兒子去教會,兒子是很虔誠的教徒,那時裡面的資深的朋友就要幫我祈禱,問我想祈禱甚麼,想來想去,這輩子,吃得好、睡得好,那就祈禱好走吧。
~~ 廣論176頁,有講喔,慢慢學我們會學到。
~~ 無論今生如何顯耀或平淡,有一個不變的事,每人都要面對的,就是死亡。所以,如何正確面對死亡,是生命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 真如老師有一句話:我們所有的修行,就是為了在死亡的那一刻,飛黃騰達。
@ 登科: 之前參加過關懷班的上課,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有關心這個議題的同學,很建議去參加。
【師父音檔】
「所以現在處處地方我總是要特別提醒,我們一開始的時候,雖然目標曉得佛,佛要徹底去掉這「我」,但是我們學佛的時候,不是說把文字上面的「無我」兩個字盤著個口頭。把那個無我盤著口頭,你心裡害怕得要命,唉,這個我這麼大,叫你拿掉這個我,痛苦不堪!不是的。剛開始的時候,是目標放正了,然後處處地方還是為你著想。嗨!你如果得到了正知見的話,你會發現真正為你著想,這樣做最好,於是你越做越起勁。等到你越做越起勁的話,那個我相對地漸漸在減輕當中,然後你跟法相應的能力漸漸增長當中,到那個時候拿掉這個我,輕而易舉!所以說正確的教授,都有這個特質在裡頭。所以我們平常的講、聽等等,如果說結結緣,哪一個都非常好、非常讚歎,如果從這個裡邊深入的話,這個是抉擇的標準。」
~~ 剛開始的時候,是目標放正了,然後處處地方還是為「我」著想。
~~ 如果得到了正知見的話,會發現真正為「我」著想,這樣做最好,於是「我」越做越起勁。
~~ 等到「我」越做越起勁的話,那個「我」相對地漸漸在減輕當中,然後「我」跟法相應的能力漸漸增長當中,到那個時候拿掉這個「我」,輕而易舉!
~~ 母親一心一意都是為了孩子,那時心中的我就小了。
~~ 我一心一意念別人的恩,那時心中的我就小了。
~~ 師父說的這兩句話:任何時候你只要跨這麼一步,但是任何時候必須跨一步。
@ 一步對我們任何時候都是容易的,而重要的是,是要跨那「正確」的一步。
【問題】@ 問一下自己,我現在學廣論的方法是甚麼?
【師父音檔】
「所以目前平常的時候,記住!把主要的時間應該擺在這個上頭,不要單單聽,聽完了以後書本一闔,效果往往不大。如果你聽完了以後,事情再過了一下,不是說馬上就看,過了十分鐘,等過了半個鐘頭,再看一次,印象就深。如果你事前能夠好好地念、看,儘管不懂,可是一聽的話,那時候境界又很不一樣。聽過了再溫習一下,那個效果就非常大、非常大!到了那個時候,你會有絕不一樣的這個進度。你同樣地去念佛,同樣地參禪,同樣地學教,這個效果就完全不一樣,因為你的心智那時候就變得非常利了,變得非常利了。」
~ 不要單單聽,聽完了以後書本一闔,效果往往不大。
~ 聽完了以後,不是說馬上就看,過了十分鐘,等過了半個鐘頭,再看一次,印象就深。
@〝不是說馬上就看〞:給自己稍稍思惟一下的時間。
~ 如果你事前能夠好好地念、看,儘管不懂,可是一聽的話,那時候境界又很不一樣。
@〝儘管不懂〞:但是心中有問號了,帶著問號去聽。
~ 聽過了再溫習一下,那個效果就非常大、非常大!
~ 所以,預習熟文、聽音檔、思惟、複習。看起來很平淡無奇吧?但是,很實際,很有效。
~ 願意每日去試試看嗎? 師父說:『你的心智那時候就變得非常利了,變得非常利了!』每日跨一步,往越來越明利的心跨一步。
【師父音檔】
「譬如我們現在眼前也是這樣,你同樣地用汽油,你把那個汽油擺在普通的那個「碰碰車」上面,這種開法;擺在你那個摩托車上面,也是一種;擺在那個汽車上面,因為引擎的不同,所以效果不一樣。現在我們那個引擎是個老爺引擎,壞得不能再壞,所以第一件事情—我們所謂的引擎就是我們的心智、我們的相續,你先把這東西淨化,淨化了以後,然後把這個東西,法又加進去的話,哇,那效果就很大、很快!所以目前我們生活當中,為什麼要儘量地簡化,而精力集中擺在這個上頭的原因在此。」
~ 我們所謂的引擎就是我們的心智、我們的相續,你先把這東西淨化。
~ 所以目前我們生活當中,為什麼要儘量地簡化,而精力集中擺在這個上頭的原因在此。
~ 我願意相信嗎? 我那個引擎真的是老爺引擎?
【南屏問的問題】
如何認識宗教?什麼才是適合我學的?學基督教與學佛教必須要準備的心態是什麼?(聽說:有學了佛教再改學基督教的,也有信奉基督教的來學佛教的,有認識這樣的的人嗎真想聽聽兩者的心得。)感覺學佛要通過很多很多考驗,如何發現什麼是正法?什麼正知正見?那一位是善知識?要學習什麼?
※討論與分享
@ 姝婷:我覺得跟甚麼相應,接近甚麼宗教是直覺,跟無限生命的累積過來有關,所以直覺就親近佛教、基督教、或其他。還有一個就是透過觀察,慢慢的選擇。
~~ 姝婷說的很真切。適合或不適合,其實常常是她說的這樣的兩類過程來的。
~~ 師父在整個廣論的開示中,在很多地方討論到南屏問的問題。特別是後面講到皈依的地方,師父說的很詳細。為甚麼要皈依甚麼、不皈依甚麼,一條一例,清清楚楚的剖析。
~~ 宗大師的教法強調所有事都須經過理智清楚的抉擇,決定,而非情緒的決定,如此才是真的,有力量的。
~~ 師父曾回想自己學佛的歷程,其實是小時候師父的父親跟師父說,要當天下第一等人,就是要當和尚。所以,其實是沒有抉擇的,是情緒的。
師父是學了佛之後,慢慢以學到的道理,一一嚴謹的去判斷去觀察,然後,才很肯定學佛是他要選擇的正確的道路。
~~ 我們今天為甚麼碰到廣論?為甚麼坐在這裡? 如果各位相信無限生命時,就可以去理解,這或者是多生以來結下來的緣分。師父說過,我們今天會坐在這裡一起學,絕對不是三生五生的。我們可以去觀察看看。
~~ 佛法的學習,是要我們在信仰的過程中,仍一直要想辦法以理智去不斷地觀察判斷,而不是只依一時的情緒。問題是,我們觀察判斷的工具常常是有問題的。所以佛陀說:依智不依識。這個智,就是一個清淨的,沒有染污的觀察工具。師父說,我們的度量的尺,是隨心情隨環境伸縮的。佛法的學習,讓我們有方法,一步步的把觀察的工具越修整越準確。

 

【善行小點滴】

 

@ 筱梅:宜臻為了不傷害蚊子,又不想讓蚊子干擾睡眠,所以就想到一個方法,用塑膠袋將蚊子罩住,然後慢慢慢慢地縮口,再放生。很有心,很善巧。
@ 姝婷:跟大家介紹熱水袋的好用之處,若是身體不舒服,感冒,可以用這個熱水袋,在頸脖間熱敷,對恢復很有效。今天也帶來一些,讓大家有需要可以取用。
@ 詹敏:上週真的有用姝婷的熱水袋,果然好用。
@ 登科:跟大家推薦朋友有機栽植的毛豆,很辛苦,但是很值得推薦。下回,料理好了,帶來分享大家。
@ 振益:曾經去思惟為甚麼我們在這裡要做善行小點滴,想是一般人日子就是會渾渾噩噩,但是若想到要做善行,要分享善行,就會提一個心,想說怎樣去做。所以,這應該是善知識要我們練習修行的一個方法吧。
~~ 于右任,草書書聖,到年紀蠻大才開始寫草書,他每天只練一個字,但是他每天一定練一個字。積功日久,終成一代大書法家。涓滴不輟,終成大海。

 

● Homework

 

1.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隨喜自己,隨喜他人
2. 請到我們心靈的家網站逛逛,看照片,看總結。
3. 溫習。預習。翻開廣論聽音檔。
廣論進度:P35LL1 第二加行親近軌理者 ~ P36LL4 如實讚師功德等
音檔:19B16’54” ~ 20A12’35“
http://www.mylamrim.org/?p=8772
Email:au101112@gmail.com
skype: lrautumn2014
*****’`認`’**`真`’**’`學`’**’`廣`’**’`論`’***
*****’`歡`’**’`喜`’**’`學`’**’`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