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讚頌 】

「金色雨滴」
雨滴 雨滴 跳蕩的雨滴
雨滴 雨滴 虔誠的花絮
雨滴 雨滴 跳蕩的雨滴
點點 滴滴 撲向大慈大悲的你
點點 滴滴 撲向大慈大悲的你
雨滴 雨滴 金色的雨滴
點點 滴滴 撲向大悲的你
雨滴 雨滴 金色的花海
旋繞 旋繞    散落在你大悲的身語意
雨滴 雨滴 我虔誠的心意
雨滴 雨滴 成群地撲向你
散落出虔誠的花瓣 開出了幸福的吉祥雨
雨滴 雨滴 虔誠的雨滴 渲染出虔誠的花絮
雨滴 雨滴 旋繞在金色的河流
旋繞你 旋繞你 千生萬世 無有盡期
雨滴 雨滴 跳蕩我的歡聲笑語
雨滴 雨滴 陪伴著幸福的回憶
雨滴 雨滴 是我獻你的讚禮
雨滴 雨滴   那是你數不盡的大悲的心意
啦… 啦… 啦… 啦…
雨滴 雨滴 燦爛的心續
雨滴 雨滴 大悲的花雨
雨滴 雨滴 相見的彩虹橋
金色的雨滴 不停地飄落 飄落
是我讚美的花絮 是我讚美的花絮
***
~ 華嚴經云 : 「善男子,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正所攝受,不墮惡趣 。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思念者,則不違越菩薩學處 。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守護者,勝出世間 。若諸菩薩,承事供養善知識者,於一切行不忘而行 。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攝持者,諸業煩惱難以取勝 。」
~ 金色雨滴,點點滴滴,千絲萬縷,訴說對善知識的慈悲與智慧的深深感恩。

 

【 廣論 】

 

進度:P32LL3 復應於其具諸淨戒 ~ P34L5 於不善法應不順行
手抄稿第三冊 P62L1 ~ P79L9
音檔:18B07’48″ ~19A16’18″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戊一、意樂親近軌理
己一、總示親近意樂
己二、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己三、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丁四‧依止勝利
丁五‧未依過患
丁六‧攝彼等義
【廣論原文】
復應於其具諸淨戒,或具多聞,或信等德,令心執取,思惟功德。如是修習,設見若有少許過失,由心執取功德品故,亦不能為信心障難。譬如自於所不樂品,雖見具有眾多功德,然由見過心勢猛故,而能映蔽見德之心。又如於自雖見眾過,若見自身一種功德,心勢猛利,此亦能蔽見過之心。
復次如大依怙持中觀見,金洲大師持唯識宗實相分見,由見門中雖有勝劣,然大乘道總體次第及菩提心,是由依彼始得發起,故執金洲為諸尊重中無能匹者。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雖犯戒等,亦應就其功德思惟,莫觀過失,悉無差別。《寶云經》云:「若知由其依止尊重,諸善增長不善損減,則親教師或聞廣博或復寡少,或有智解或無智解,或具尸羅或犯尸羅,皆應發起大師之想。如於大師信敬愛樂,於親教師亦應信樂,於軌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由此因緣菩提資糧,未圓滿者悉能圓滿,煩惱未斷悉能斷除。如是思已,便能獲得歡喜踴躍,於諸善法應隨順行,於不善法應不順行。」
※內容摘要
【復應於其具諸淨戒,或具多聞,或信等德,令心執取,思惟功德。
~ 不管你用什麼方式,要去看善知識的好處,你去看,看他有戒,有多聞,有信。使得自己放棄看他過失,而努力思維他的功德。
【如是修習,設若見有少許過失,由心執取功德品故,亦不能為信心障難。】
~ 你能夠這樣修習的話,這個師長就算有一點過失,因為你只看見他的好處,你就不會障礙。
【譬如自於所不樂品,雖見具有眾多功德,然由見過心勢猛故,而能映蔽見德之心。又如於自雖見眾過,若見自身一種功德,心勢猛利,此亦能蔽見過之心。】
~ 譬如說,對於你自己不歡喜的事情,儘管它有太多的好處,但是因為你不歡喜的力量很強,所以它那個好處擋住那裡,擋不住。
~ 反過來呢,對於我們自己的話,就算有各式各樣的過失在,但是我只要有一種功德—「我」,「我」這個東西最大的功德,什麼其他的壞事情你都看不見。
【◎ 復次如大依怙持中觀見,金洲大師持唯識宗實相分見,由見門中雖有勝劣,然大乘道總體次第及菩提心,是由依彼始得發起,故執金洲為諸尊重中無能匹者。】
~ 阿底峽尊者的老師有很多,當中最殊勝的是金洲大師。真正論持的實相見,卻是弟子比老師強。阿底峽尊者持的中觀見,這是究竟的,他老師金洲大師持的唯識見,不如這個學生。但是,因為大乘道的總體跟次第及菩提心—這個是佛法的中心,最重要的,太重要了!這個概念從金洲大師那裡得到,所以他把金洲大師看成所有的老師當中最殊勝的。
【◎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雖犯戒等,亦應就其功德思惟,莫觀過失,悉無差別。】
~ 就算他只跟你講一個偈子,這麼簡單。而他,乃至於自己本身並沒有行持,你都應該,思惟他的功德,不要看他的過失,就等於像佛一樣。
【《寶雲經》云:「若知由其依止尊重,諸善增長不善損減,則親教師或聞廣博或復寡少,或有智解或無智解,或具尸羅或犯尸羅,皆應發起大師之想。如於大師信敬愛樂,於親教師亦應信樂,於軌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
~ 假定你正確地了解,如理地聽聞,了解了依止善知識的真正的好處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了。「不善損減」,壞的事情慢慢、慢慢地減少。
~ 不管這個親教師是或者多聞,或者了解得很少,或者智慧以及認識很深,或者是沒有乃至於,或者是持戒,或者犯戒,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應該把他看成大師。這地方的大師是佛。就像我們對佛,一心地信賴他,恭敬他,一心地好樂,沒有任何一點點雜染地愛樂恭敬,我們對親教師應該這樣,同時對軌範師,也一樣。
【由此因緣菩提資糧,未圓滿者悉能圓滿,煩惱未斷悉能斷除。】
~ 你能夠承事恭敬你的師長的話,以這個因緣,這個「菩提資糧」不圓滿的是「悉能圓滿」。
~ 然後煩惱沒有斷除的「悉能斷除」,能夠完完全全地斷除。這個好處之好是不得了地好。
【如是思已,便能獲得歡喜踴躍,於諸善法應隨順行,於不善法應不順行。」】
~ 上面這一個你能夠了解了以後,那好!哎呀,我們「歡喜」得不得了!當你心裡歡喜得不得了,你情不自禁地「踴躍」—手舞足蹈,是這樣啊!情不自禁地無比地歡喜,真實地歡喜。
~ 現在了解了這個以後,隨順這個善法,不善法是不隨順;現在因為我們不了解,所以我們隨順不善法,我們都是隨順那個不善法。

【 影片討論 】

Would you dare to question who you really are? 奇妙的DNA實驗之旅

Q : 我們想一個自己蠻討厭的人,仔細想一想,看能不能列出五條不喜歡他/她的理由?
@ 俊彬:曾經介紹一個朋友工作,他的表現未盡理想,一兩次之後,就變得有點想避開他。並非自己因為他的表現而受影響,而是感到他讓我失去對人的某些價值的信任。
@ 崇呈:有時會不喜歡一個人,可是如果由不同的角度去看的時候,比如說觀功念恩,釋出善意,相互就容易漸漸有好感。互動就不一樣了。
【引申問題】
原來我們心中對喜歡誰或不喜歡誰都有看法,而一個DNA的實驗結果竟然能改變那樣的看法,不是很奇妙嗎? 想起來,也蠻奇怪的吧?
※問題討論
Q: 師父說:『其實我們從小孩子開始,成年,中年,老年,到死,都忙離開痛苦,追求快樂。』您覺得是這樣的嗎?
@ 英雄:我不覺得是這樣,原因是我認為一般人並不會時時刻刻在想甚麼好甚麼不好,什麼樂甚麼不樂。可能就迷迷糊糊地就過了。
~ 英雄說的確實也是我們很實際的一般的狀態。
~ 我們可以想一下:覺得自己在沒有想的時候,我們是否也不自覺地在離開痛苦,追求快樂?
【師父音檔】
【譬如自於所不樂品,雖見具有眾多功德,然由見過心勢猛故,而能映蔽見德之心。又如於自雖見眾過,若見自身一種功德,心勢猛利,此亦能蔽見過之心。】
「譬如說,對於你自己不歡喜的事情,儘管它有太多的好處,但是因為你不歡喜的力量很強,所以它那個好處擋住那裡,擋不住。我們譬如說舉個比喻,舉個比喻:小孩子吃藥,那個藥是絕對對他有好處的,但是他看見:哎呀,苦得要命!他就不歡喜那個苦,不管藥多好,他就是不想吃下去,就是這樣。所以他不管對我們有多大幫助,你只要把這種心理在,哪種心理?就是看見那個過失那個強盛的心理擋在那裡的話,你就得不到這個好處。反過來呢,對於我們自己的話,就算有各式各樣的過失在,但是我只要有一種功德—「我」,「我」這個東西最大的功德,什麼其他的壞事情你都看不見。不要說我吧,就是對自己的子女,對自己的親人,那個小孩子都是一無所知的,可是你覺得那是你的親人,那是你的子女,就是這個功德現在前面的話,什麼過失你也看不見了。這個很明白的例子。」
Q:對於自己不歡喜的事情,儘管它有太多的好處,但是因為你不歡喜的力量很強,所以就看不見那個好處。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 彥廷:同事很容易就看到老闆的種種不對的地方,就常發牢騷。我就勸他,如果是自己設身處地,也不容易面面俱到。這樣想會比較好。
※問題討論
我會不會有個心情,譬如說,學廣論的時候,感覺這個東西,覺得很好,也真的很想學,但是,左看右看,就覺得真的很難,所以,就先不學了吧。
會這樣嗎?
【師父音檔】
「所以我們現在不要說:「哎喲!這個佛法呀,大乘我要學的,但是這麼難呀!」你得到了這個次第一點都不難,就要先從善知識身上修。然後你力量加強,一步一步加強,加到最後這個提婆達多,你也一樣地能夠擋得住,一樣地把他看成功你的善知識,那你就成佛了嘛!這個次第這麼簡單哪!所以真正走起來,任何時候你只要跨這麼一步,但是任何時候必須跨一步。我們眼前要跨的哪一步?眼前必須要走哪一步?就是善知識。等到你這一步跨到了,最後啊,捨頭目腦髓的時候也只跨一步,還是一樣。這個道理懂不懂?就是你的心力、認識,各方面增強了,到那時候做的也是這樣,只做一點點。」
~ 記住師父說的這兩句話:任何時候你只要跨這麼一步,但是任何時候必須跨一步。
~ 稍稍勉強自己一點點,不需要勉強很多。但是,一定要走一步,想辦法不要找理由停下來。
【師父音檔】
「我們現在因為沒有這個次第,沒有這個完整的認識,總覺得:「哎呀,這個佛法啊,遠得不得了啊!」說起來總是:「哎呀,我是凡夫啊!」所以心理上面要想佛法,永遠坐在那裡一動都不動。它現在的真正這一本論的真正的善巧,欸,是,不但是告訴你佛法要學的,現在告訴你呀,最高的目標這個,眼前你下步所走的就是這一步。你能夠這樣走的,將來一步一步走上去,他最後那時候還是走的一步,你就成功了嘛!
~ 只要對次第有完整的認識,正確地走眼前的這一步,就有希望。
~ 祖師說: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就是說這個。每一步走得對比走得很快重要的太多了。

 

【真如老師說的 一段話】

 

『我曾經跟隨仁波切去朝聖,走到某一些地方的時候,比如說在佛塔旁邊,在一些祖師塔或者供佛像的塔旁邊,就會看到有人修定。當時有很多人來來往往,他還是靜靜地坐在那裡,好像摒棄諸緣在修定,有的是出家人,有的是居士。看到能這樣專修的,首先是禮敬他們,然後仁波切就回頭看看我說:「不知道有沒有學到修定的教授?」這一句話道盡了修行人的多少辛酸啊!如果不知道什麼是昏沉、什麼是散亂,在山洞裡邊,棄捨一切俗緣坐一輩子,從年輕的時候坐到七、八十歲,八、九十歲,甚至一百多歲,能否得定呢?沒有清淨教授,不知道斷除什麼,他現起來那個東西恰恰是要斷除的,可是有人卻認為已經得定了,實際上那是一種細昏沉,是在昏沉中。有的時候昏沉不是睡著了,所緣也沒有失去,到底是什麼樣呢?』
『總之,如果一位修行人想要修定,沒有善知識指示你什麼是定,就等於這一輩子白活了。而且大家可以想一想,離世專修要抱持著吃得那麼簡陋,破衣爛衫的,跟鳥獸為伍,那樣的一種生活狀態。他樂此不疲,想要修行,用了那麼大一顆誠心,可是卻沒有教授。如果到最後他發現「我所修的一切原來只是昏沉而已」,心會碎掉的!你想想那是什麼滋味啊?』
『所以對於我們這些這麼有福報學《廣論》的居士們,在還沒有入定前就先學了,一點點學,我們一定由《四家合註》會講到〈奢摩他〉的部分,會講到什麼東西怎麼斷,前面都要講得很清楚、很清楚。如果沒有獲得這些教授,馬上找一個所緣,有的人觀個樹葉、有的人觀個燈火,或者隨便找個所緣就開始去入定的話,實在是很危險的。』
『所以看到「由修之門而無與倫比」,其實每次都非常非常地感動。宗喀巴大師為什麼要做這樣的示現呢?就是拯救你我啊!你想想萬一那個在山裡坐著的是你、是我呢?』
『沒有得到清淨教授去修行的,我可以用四個字形容,叫「慘不忍睹!」因為他已經不想輪迴了,他想出輪迴。現在只是修定,還沒有說到什麼叫徹底地擊碎無明的中觀正見。所以傑仁波切把昏沉、細昏沉明顯地標出來,讓大家老老實實地沿著先輩祖師所指示的教典,一字不漏、一字不差地照著修行,這種嚴謹地把教典看作像呼吸一般的態度,正是我們這些弟子們應該學習的。』
『想到我們的師父,一提到宗喀巴大師,有的時候就痛哭流涕,講話都講不出來,就會跑回他的房間去哭,我們要在外面等著。等一會兒師父又出來,眼睛還是紅的,然後講、講、講,師父又不行了,又會進去哭,才會看到到底什麼叫至誠恭敬。看師父每一次拜佛的時候,在佛堂裡頭低下去,再抬起來,我就在師父旁邊,也在後面跟著拜,看了真覺得是我們虔誠的楷模。他到了佛菩薩面前,那種虔誠怎麼形容呢?就像一個小嬰兒依靠母親的那種感覺,非常非常地純潔,又像一朵花一樣,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他看著佛菩薩那個眼神,純潔到讓你都忘了呼吸,就這樣看著他。心想:這是什麼景象啊!』
『所以為什麼對於宗喀巴大師的深恩,師父每次都感動成那樣子,《廣論》上的幾句話、幾個字,救了多少人啊!那些拼命想要從輪迴中掙脫出去,想要了解什麼是離苦之道、什麼是戒、什麼是定的人,這裡面講得如此地清晰。有的人修了二十年,一看《廣論》就放聲痛哭:「要是早看到這本書,我這二十年的光陰不至於越走越遠啊!』
※討論與分享
姝婷問的問題:
學廣論時,要依著順序次第學佛法,還是要先知道佛法的整個精髓架構,再來次第學,較有幫助? (例如,讀一本書前,若有書摘導讀,取得overall picture,再來詳讀內容,通常較有效和增加學習興趣。)先總論,再次第學。
@ 清暉:學廣論之前也看一些佛學的書或經,或有朋友會介紹書講佛法的梗概,我覺得那都不難,為甚麼? 因為看不懂。後來,去年開始來上廣論班,慢慢有一種感覺,覺得學習佛法不是像看書,好比說,以前看推理小說,略知大概,很快就看完,也都知道了,學佛,就算你把所有的經典都看完了,但是又怎樣? 難就難在你要怎麼去做。現在覺得,就念廣論就對了。因為,其實他就是帶著你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因為,學一個大綱其實不難,但是,真正的其實都不懂。
@ 少華:一開始來覺得很新鮮,但是也覺得有點難,所以也有點挫折感。但是,後來慢慢的看科判,有一點看得懂的時候,發現他原來是有系統、一步步的,知道說路是這樣的,就有點信心了。後來,翻到附錄,看見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雖然不知道意思,但是感覺是大次第中有小次第,很清楚,就更有信心了。
@ 姝婷:為甚麼問這個問題,因為一開始覺得好像學好久,要學怎樣跟善知識,要學怎樣當好弟子,覺得每一段都好久。快要坐不住了這樣。有人說,先從金剛經,或是先了解心經,先整個知道,再一點一點慢慢學,這樣會不會比較好。
~ 姝婷的問題問得很好,也是學習過程中很實際會有的問題,只要真的想學的人,多半會有類似的問題。這個問題,值得我們一直去思索。
~ 如證和尚說過:你學個三年到五年,我跟你保證,你一定會覺得不一樣。
~ 如俊法師說:拿到這本廣論,你只要起一個不討厭他的心,就已經功德無量了。
各位都已經在這裡快一年了,是功德無量的好幾好幾倍了。
~ 師父說過,我們是在蓋高樓大廈。所以,一開始看不出來有甚麼變化。但是,一直在挖地基,規劃藍圖,準備好建材,一日蓋起來時,是小茅屋沒法比的。
~ 所以,大家應該要很有信心。像少華講的那樣。
● Homework
1.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隨喜自己,隨喜他人
2. 請到我們心靈的家網站逛逛,看照片,看總結。
3. 5/25廣論進度:P34L5 猛利問經亦云:「長者 ~ P35LL2 易其善財而誦自名
音檔:19A 16’18″ ~19B16’54″
http://www.mylamrim.org/?p=8767
Email:au101112@gmail.com
LINE群組:新竹企業班    skype: lrautumn2014
*****’`認`’**`真`’**’`學`’**’`廣`’**’`論`’***
*****’`歡`’**’`喜`’**’`學`’**’`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