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開示佛誕與浴佛的內涵與對我們的意義

佛誕與浴佛節:

~ 一年一度的浴佛節,是慶祝佛誕。
~ 這是釋迦牟尼佛,祂的化身,降生到這娑婆世界來的生日。就像我們慶祝家裡一個親人生日一樣。
~ 世尊跟平常的家人不一樣的地方,是祂有自己的願力​。​
世間的真相:
~ 世尊在沒有成佛之前,透過跟自己的老師學習,看見世間的真相:“苦”,認識到只要在三界輪迴之內,究竟一定脫不開這個苦。
世間的追求:
~ 一般世間的感受,是相對的有快樂也有痛苦。我們沒有人例外,內心中都是追求快樂,不希望痛苦。
~ 其實我們從小孩子開始,成年,中年,老年,到死,都忙離開痛苦,追求快樂。
這又分兩方面:物質上和心靈上的。
物質vs.心靈:
~ 近代人,物質上面追求的進步很多,衍生的副作用也非常大,主要的原因,就是物質上越走越深遠,可是心靈上卻忽視了。物質上認識比較廣,心靈上還是很幼稚。
~ 偏偏生命的特徵,心靈是主宰,我們的肉體可以死,心靈卻永遠相續下去。這一生到下一生,下一生又到下一生。你忙的物質到此為止,帶不走的。可是由於忙這個東西,結的業卻是生生世世相續下去。
~ 這一點,科學是看不見的,一般宗教家就看得見,看得最清楚最透徹的就是佛。
佛陀降生對我們的價值:
~ 真正能解決的這個問題的,只有看這個事情最徹底圓滿的佛。
~ 佛真正偉大的是,看見了以後,祂願意幫助一切人。
~ 因此佛到這個世間上來,對我們一切有情,有無比的價值。
所以每年這個節日,我們就很認真地紀念祂,希望跟祂學。
為什麼要浴佛呢?淨罪集資
~ 我們對所謂苦樂有錯誤的認知,苦樂的真正原因不知道,這錯誤的認知要改掉,就像要改掉惡習慣一樣,好像戒鴉片或者是像欠了債要還人家,這通常叫「淨罪」,~ 淨罪了以後再「集資」,集聚資量。
用什麼方式淨罪集資?
~ 經論上告訴我們很多。
~ 其中有一個方法可以產生很大的效應,就是供養福田。福田就是一個非常非常肥沃的田,放很少的東西進去,可以長出很大東西來,所以我們供養三寶。
~ 佛實際上不需要我們這些供養,祂已經證得究竟報身,祂唯一來這裡就是悲心。我們有這種機會,要好好地去供養祂。
~ 供養有很多方法,其中一個是浴佛,浴佛功德非常大非常大。
三種供養:財敬供養、身語承事、依教奉行:
~ 表面上看浴佛,好像身語承事,代佛洗澡一樣。可是如果說如法如理去做的話,單單浴佛是包括三樣:財敬供養、身語承事、以及依教奉行。
~ 浴佛偈:“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證如來淨法身”。當中就包括三種供養。
  • 我今灌沐諸如來
~ 浴佛是個行為,而沐浴的甘露水,是用非常殊勝的香料,最好的東西去辦,這是財敬供養。壇場佈置得莊嚴也是都要財敬供養。所以要去隨喜。
同時,佈置壇場要身語承事,沐浴本身也是身語承事
  • 淨智莊嚴功德海
~ 如來即是“淨智莊嚴的功德海”,清淨智慧所莊嚴功德之海。智慧資糧與福德資糧達到究竟圓滿的狀態。
~ 海字是個形容詞,表示深廣無涯。古代印度人的概念,海是容納一切的,再沒有比這個大,形容多得不能再多。
~ 積累了福德資糧以後,增長我們的智慧,智慧來幹什麼? 破煩惱,破惡業。
~ 獨獨破除自己的是自利,幫助一切人是利他。而要做這件事情,假定不積功德,不幫助別人,達到的是二乘。假定要幫助一切人像佛一樣,究竟圓滿的大乘。不管是只管自己或是利他,都是依教奉行
  • 五濁眾生離塵垢
~ 為什麼我們現在會困在生死輪迴當中?因為被煩惱塵垢蓋住了,看不見事實的真相。
~ 世尊,就是看清楚淨化了,我們現在也學祂。學祂是依教奉行,因為依教奉行,使得五濁眾生能夠遠離塵垢。
  • 同證如來淨法身
~ 最後達到什麼狀態呢? 遠離塵垢有兩種,二乘也是,究竟圓滿也是,祂現在是要達到究竟圓滿狀態,同證如來淨法身。
~ 仔細觀察思惟會了解,這四句偈不僅僅是供養一切諸佛、法,還有供養一切眾生。
因此用這種形式,來慶祝佛誕,接受佛的指導,來去皈依的話,這個意義就完全正確。
浴佛的心情與事前的發願:
~ 我了解了世間原來是如此,好像有一點快樂,可是這個快樂不究竟圓滿,在很多情況之下,乃至於像迷幻藥一樣,把我們迷住了。
~ 我了解了以後,決心皈依三寶,願意照著這樣去做,一定要照著世尊教我們的發願學佛,最後像佛一樣。
~ 發了願以後,一方面感謝世尊給我們的教誡,一方面增長功德。
最後是回向:
~ 我們既然發這樣的願。回向的時候,希望我們也達到究竟圓滿的狀態。
~ 通常我們得到了一點功德就想回向,希望兒子今年考上大學,希望某人給我如何如何,這個希望可以,可是千萬不要顛倒,我們的目的是求無上菩提。
~ 因為求無上菩提,所以希望得到一個順遂的人生,希望在這樣順遂的人生中能夠好好地學佛,這樣才對。不是倒過來,倒過來只是為了世間,而忘掉我們的目的的話,那是積了很大的功德,結果換來非常有限的不究竟的好處,乃至於三世怨。
~ 所以有了這個功德以後,回向很重要。
 ​
o   聽了師父開示和浴佛的浴佛示範,是不是浴佛的時候比較有感覺?
o   浴佛之後,感到歡喜嗎?

 

真如老師說佛功德:

我們聽了一段真如老師講的出自《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毗婆沙論》的一個故事,釋迦佛用了九十一劫修成了相好,所有的佛陀都用百大劫,而釋迦牟尼佛用九十一劫就修成了,釋迦菩薩極精進故超越九大劫。
契經說,過去有佛叫弗沙佛,有兩個著名的菩薩弟子在勤修梵行,一位就是釋迦菩薩,一位就是彌勒菩薩。弗沙佛就觀察兩個弟子,真實地了解應該是彌勒菩薩善根先熟,釋迦菩薩後成。後來又觀察這兩個大士帶領這些弟子們,結果發現是反的,釋迦菩薩的所化機會先熟,然後彌勒菩薩的所化機會後熟。
後來,弗沙佛到了山上,進入一個琉璃龕,結雙跏趺,進入了火光定,經七晝夜受妙喜樂,威光熾燃。他坐在琉璃的龕裡入定了,但他那釋迦菩薩弟子在找師父,師父上山不見了。到處找、到處找、一直找不到,急切的心情「如犢求母」。經典四個字很傳神!「如犢求母」就形容一個弟子在找師父的那種心情。
 『輾轉找了很多地方,終於找到他師父入定的那個琉璃龕前,忽然看到弗沙佛威儀端肅,光明照耀。一看到這個,因地的釋迦佛專誠懇發、喜歡不堪,就是已經不能自已地產生一種強烈、難以想像的歡喜和虔誠。注意哦!注意這個瞬間,他跑跑突然看到他的師父入定,所以這隻腳還沒有落下,是抬著的,突然看到他師父!這個時候他抬著腳,就看著那尊佛陀的尊顏,目不暫捨七天七夜,以一偈讚佛。那一偈著名的偈子是什麼?「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因地的釋迦佛就抬著這一隻腳,還沒來得及落下來,看著那個佛陀入定的樣子,就這個偈子一直讚、一直讚,讚了七天七夜。就是因為讚七天七夜他的這個佛陀,所以超越了九劫。不可思議喔!所以他在慈氏前先成佛,比彌勒菩薩先成佛,就是因為七天七夜讚佛。』
 『我希望大家產生一種感覺,因為所有的佛陀在一時間,可以知道我們所有的心念和行為,所以不用想你在想念佛陀的時候佛陀不知道;你在希望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救救我的痛苦,可是觀世音菩薩不知道,不會有這種事情!只不過是自己可能修的量不夠、虔誠不夠,夠了之後一定會產生改變生命的偉大力量。』
 『像釋迦佛他自己的修行,居然以七天七夜的時間越過了九大劫,多少億萬年的時間七天七夜就完成了。所以佛陀也正是以這樣一個示現告訴我們,在擁有人身的這個短暫時間裡,我們可能作出超越多少劫的事情。所以大家千萬要好好珍惜自己所獲得的這個人身,善待自己,也善待家人、善待朋友;千萬要好好地珍惜自己這個能對上師三寶具信的人身,有不知道多麼美的價值。一定要兌現它的價值,實在是太美、太美了!』
o   想一想,為甚麼師父和老師要講給我們聽,要讓我們了解佛的功德?
o   這對我們有甚麼好處呢?
o   這跟我們現在正在學的[親近善士]中的[修信]有沒有關係?
​​

Homework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溫習。預習。翻開廣論聽音檔
​…下周廣論進度:
廣論進度:P32LL3 復應於其具諸淨戒 ~ P34L5 於不善法應不順行
http://www.mylamrim.org/?p=8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