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荷與葉

    荷與葉, 在不斷的來世今世之中, 他們在不斷提攜的過程
    互相襯托支撐的, 無法獨自的依附下去
    師法友在無限生命中也是分不開的, 而且是相互輾轉增上的 

★傳令兵 

    我準備好聽聞了嗎? 我很努力去記了, 可是為什麼還是會錯誤或漏字呢?

★【廣論】:

【科判】:
【如何講聽二種殊勝相應法】分三
   聽聞軌理 分三
  1. 思惟聞法所有勝利
  2.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
  3. 正聽軌理
    a. 斷器三過
    b. 依六種想
【廣論內容】:
    斷器三過:若有器過,會導致聞法全無大益
        依六種想
    一、於自安住如病想者貪等惑病,於長時中,而痛惱故,於彼應須了知是病。

★影片研討:父與子(那是什麼?) 

        這位爸爸和兒子的狀態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通常在聽人家說話時的狀態是如何呢?
        除了專注外, 有很多細微的地方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的

★聽帶及討論

【聽帶一】: 如是雖住說法之場,然不屬耳
  • 聽法的時候,第一個呢,「不屬耳」,就是根本耳朵沒放在這裡,而他在那裡聽法。我們呢,兩種情況,心裡面胡思亂想,乃至於有的人,平常我們上課有這種情況,在學校裡,老師上課,抽屜裡面拿了一本小說,就在看小說。不看小說,胡思亂想,等到你散亂心過去了以後,打瞌睡,一點用場都沒有一點用場都沒有!
【聽帶二】: 或雖屬耳然有邪執,或等起心有過失等
  • 他耳朵聽見了,但是心裡面有邪執,「或等起心有過失」。他這個「邪」是錯的,「執」,可以說兩種,可以說一種。他沒辦法跟那個法相順,他聽見了以後,這個聽不進,他有他的執著。也許他在這裡說:「哼!我在這裡可要學的參禪,他在這兒教我念佛,不行,不行,這個沒有用。現在這個時候你還講這個幹什麼!」諸如此類的事情,他心裡面總有他的。還有呢等起心,就是他聽了法,跟它相應起來的這種,他有他特別的概念,這個裡邊有錯誤,沒辦法跟那個法相順。譬如像我剛才說的,我自己以前的這種經驗,我自己的過失。這個法師真正告訴我們:「某人哪,你該怎麼辦・・・。」我心裡面怎麼想?「法師,你告訴我,我是個凡夫啊!」說多了,有的時候受不了,我乃至於跟他說:「法師啊!我還是個凡夫啊!」這個就是等起心有過失。就自己執著在這個,牢牢地不肯捨棄自己錯誤的見解,就這樣。那這個是一點用場都沒有。
【聽帶三】: 雖無上說彼等眾過,然聽聞時,所受文義不能堅持
  • 上面你一步一步拿掉了以後,那麼很好了吧!聽過了記不住,也不想去記,那還是沒用!
師父總收攝:
  •  所以正規的來說,一定要全部精神貫注在這裡。然後聽的時候,還要不要說拿我的想法去想,你一拿你的想法去想就不相應了。真正應該什麼呢?以菩提心相應的心,你曉得真正要學無上菩提,要學一切法。他現在在教,全心全意先聽懂了他說的什麼,照著他去做,這才是我們相應的。聽完了以後,牢牢的記在心裡面,這個是我們必須要的條件。
【聽帶四】: 此三對治,經說三語,謂:「善諦聽聞,意思念之。」此亦猶如《菩薩地》說:「希於遍知,專注屬耳,意善敬住,以一切心,思惟聽聞。」
  • ……這個是論上面告訴我們的。完了以後,經上怎麼講啊?我們每看經典,尤其是大乘經,它一定說,比如哪一個人聽聞,啟發那個問了,佛陀就說:「善哉!善哉!」好極,好極,你問這個問題啊!然後呢他一定告訴我們:「諦聽!諦聽!善思念之。」這個話,不一定用這個方式,可是很多經典上面都說這個,「諦聽、善思」。平常我們看見那個佛經上面,好像這兩句話無關緊要的,場面話交代一下,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這兩句話是何等重要!
所以本論的真正殊勝,列為四個大科,而這個是第三個主要的。你沒有前面的準備,告訴你這個正聞沒有用。你有了這個準備,來了。根據那裡呀?佛經上說的清清楚楚。所以我們現在說,不要人講啊,自己可以看看佛經就看懂啦!那這種都是天才。天才是當然的,普通一般人是絕不可能。經裡面這個「諦聽、善思」,有這麼深刻意義在,平常我們不了解,你了解了,你就做到了,那個時候你就步步向上了步步向上了
學習需要有善知識的引導,讓我們可以真正了解經典裡的意思,照著修行才能步步向上,而不致於輕忽​它~
​​

★Homework

​​
  1. 廣論進度:http://www.mylamrim.org/?p=7349
          廣論進度: P17LL2 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P18L4 而致損壞
          音檔:[11A] 00’13″~[11A] 22’38”
  1.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     3.  ​請到我們心靈的家網站逛逛,看照片,看總結。<網站 http://www.mylamri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