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正明修法

         丁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廣論內容】

破除修行錯誤的邪執分別:

於諸修理見解極狹者—主要為破除觀修會障礙止修得三摩地的狹隘見解。

*三摩地(定)的行相~心安住在一心緣的境界上面,任何情況之下它都不動搖,不受影響。                                

學定的兩種障礙.違緣-沈跟掉                           

(昏沈)~譬如你看一個什麼東西、聽什麼東西,心裡

面不聽你招呼…打瞌睡,心向下跌叫沈。                           

對治方法~猛利無間,思惟三寶功德.暇滿…,見到好處勝利,強有力的策勵心情提起來。                                              

(掉舉)~散亂狀態不能寂靜的一種心理行相(貪分所攝),心裡面貪著自己好樂歡喜的事,使心得不到寧靜-心向上揚叫掉。                                         

 對治方法~猛利無間,思惟無常、苦的患害與過失,令心生起厭離心。   

*傳承祖師.智者引用很多經典告訴我們-修學止、學觀前面的種種法類,依著道次第一步一步地修行,成就與否關鍵就在這裡。善說者(善巧的老師)為善聽者(具相的弟子)宣講演說,如法會中所變心力,暗中獨思難得生起。不是在座下修才轉動內心狀態,而是在聞思階段,做對了馬上就能改變內心。大師再再提醒~不是正式修才稍微提策而是整個修習過程都須作思維觀察修。     

 

【聽帶與討論】                                    

   Q:學廣論有什麼好處?腦筋變清楚.做事比較有效率.為什麼會得到這些好處呢?你體會到的有那些?                                

  師父開示:我們雖然還沒真正地深入止觀,我們眼前卻有止觀的隨順。什麼叫止觀的隨順呢?這個心相也隨順向這個方向去的。譬如說平常我們自己在這兒用功的時候,一心看那個書本,觀察它的道理,那個時候假定我們的心裡邊胡思亂想的話,這個想到那個,哎呀,這個滿喜歡、這個也放不下,你看書就看不好。等到你胡思亂想過了以後,心裡面覺得:欸,剛才明利這種狀態又過了,雖然眼睛瞪大在那兒看,腦筋裡面迷迷糊糊的,這個書又看不好。那麼這個兩種情況是什麼呢?前者屬於掉,後者屬於沈。所以你有掉沈的時候,一樣地,看書也看不好,就是觀的部分。從這個上面曉得,不管是若止、若觀是一樣。所以實際上說起來,不是說等到你後面學止、學觀的時候才用得上,就是我們眼前在聞思階段上面,乃至於你做任何一件事情,你要想真的做得好的話,第一個你心要明利。那個心的明利的話,的的確確包括了止觀兩樣東西,而所有障礙的最主要的就是沈掉。

 

Q:如何將心變明利(不沉不掉)?                                    

A:  思惟三寶功德.暇滿法類對治<沈>,思惟無常、苦法類對治<掉>

師父開示:從這個地方我們曉得,下腳第一步就是這個。所以現在這個前面那個次第就是這樣,我們現在修行不按照次第,這個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大善知識真正為大善知識就在這裡,就在這個地方。

師父開示:這個地方我們常常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實:跑到這裡來,很多人來學,他目的是沒有錯,來學,可是他用的方法往往是大錯特錯,怎麼樣?他跑得來急急忙忙地說:「我要學這個,你要教我這個。」實際上他這種狀態,如果用這種心理的話,很明顯地犯了一個大錯誤,明顯地犯了一個大錯誤。什麼大錯誤啊?這個地方我舉一個比喻來說,我們生了病,應該怎麼辦呢?去找一個好醫生,然後給他看,說:「醫生啊,我什麼病?請你檢查我什麼病哪,然後你根據這個病開我的藥,我照著你給我開的藥方,努力去治我的病、吃我的藥。」是不是應該這樣?大家有沒有不同意的?對,沒有錯!所以你跑得去正是讓他來診斷你犯了什麼毛病,然後根據你的病給你的藥。剛才這種狀態,我們是什麼?我們等於是跑到那地方去:「醫生啊!我要什麼藥,你就給我這個藥!」這個你說,你是去找醫生啊,還是說什麼?大家想想看,對不對?很多人跑得來覺得:「哎呀,我要學這個東西,你給我那樣的,所以不配我胃口。」那不配我胃口的話,的的確確就不必跑到這個地方來認真地學,這個概念大家要清楚。

 

師父都點出關鍵要點:

跑到這裡來目的跟老師學,內心要升起病想,照著老師教的依著次第學,而不是配我胃口法學的好~不沉不掉–心變明利.腦筋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