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丁四、依止勝利

        丁五、未依過患

        丁六、攝彼等義

 

【廣論內容】

 

一.不親近善知識的過患(壞處)

1.不能如法依止善知識,不僅今生會被非人及疾病侵損,來世還會墮落惡趣,在無盡的時間之中,身受無量痛苦。僅聽聞一句偈頌,假如不能恭敬善知識,將來一百世墮落為狗,之後還會受生為下賤種性。

 

  1. 未出生的功德將不會出生,而已出生的功德卻會退轉失壞。如不能視師如佛,不但無法獲得未得的功德,還會把已得的功德白白浪費掉。

 

親近惡知識,我們不但不能減輕先前已有的「性罪」和「遮罪」惡行,更會令新的「性罪」和「遮罪」惡行增加。仲敦巴尊者說:下等人若與上等人同行,最多亦只能變成中等人,但是,上等人若與下等人同行,很快便會成為下等人的一份子。

 

【聽帶與討論】

 

師父 說: 《念住經》云:「為貪瞋癡一切根本者,謂罪惡友,此如毒樹。」】

一切的善法的根本是善知識,一切的惡法的根本就是惡知識,這惡知識就是你旁邊那些人。他自己在無明當中,還是告訴你,就像毒樹一樣。毒樹是什麼樣的呢?就是根毒、全部都毒,那個風吹過,吹過毒樹的風吹到你身上,你就中了毒了。你完全不覺得,欸,吹的時候覺得滿涼快;然後太陽來的時候,你就坐在樹底下,覺得還很蔭,你中了毒了。這個惡知識就這麼個可怕法!啊,這麼個可怕法!

 

【《親友集》云:「無信而慳悋,妄語及離間,智者不應親,勿共惡人住。】

這個就是指出惡知識的行相,惡友的行相。第一句話已經包含了全部了,「無信」,沒有信。那麼這個信,大家要注意,不是說我信佛,不是,不是「這一句話」,這一句話不算。信的特別的行相是「淨心為性」,那我們怎麼判斷那個淨心為性呢?所以一定要具慧。信的特質,說你能夠淨除煩惱的,淨除煩惱,如果你正確地了解了以後,這個人一開口,你已經了解了。平常我們常常會談論是非,一開口,你曉得:欸,對不起,他既然在這個是非當中,他這個心當中不乾淨,在煩惱染污當中,馬上遠離。所以真正修行人,他必然是。

你說真正修行人是非都不談嗎什麼情況下呢?要辨別清楚怎麼樣去惡從善,辨別得很清楚。是!但是他絕對不是像世間上面的這種談論是非的方式,這個我們要差別弄得很清楚。修行絕對不是大糊塗蛋修行是決定大智慧,他對任何一個行相判別得非常清楚是啊、非啊!但是他的判別是什麼?曉得怎麼去去染轉淨。喔,這個壞的,你怎麼樣去淨除它,怎麼樣防止自己不受染,淨化,然後怎麼樣去幫助別人。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有這個毛病,你如何去幫助他,當然你還曉得他的病根何在,所以你一定對方也知道他,可是這種知道的,跟平常我們在煩惱當中這個行相絕大地不同。

 

Q:我們學佛對人有爭執錯誤的行相?

A:1.對境馬上起煩惱抱怨,甚至找旁邊的人一起攪煩惱(互為惡知識),沒調伏自心造下惡業.

  2.有是非問題不敢討論,沒有把事情善惡弄清楚,沒有智慧是大糊塗蛋.

 

 所以學習佛法應該是要有大智慧,對到境時先調伏自心轉染成淨,再進一步依去惡從善原則分辨清楚事情的對錯。

 

Q.師父.上師與下者在一起,卻不會掉下去?

因為師父具慧很清楚能辨別惡知識的行相,自己不被拖下去..還能幫助他。所以惡知識在我們的身邊,我們要能辨別得出來,才不會被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