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丁四、依止勝利

        丁五、未依過患

        丁六、攝彼等義

      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廣論內容】

弟子相應具足(正住,具慧,希求)三條件,釋中更加敬法法師.屬意共五個.

 

宗大師收攝弟子相的四個條件:

1對法希求

2聽聞時專注

3對法法師恭敬

4棄捨惡說受取善說

以上四個順緣為具慧,逆緣為正直住

 

【聽帶與討論】

【應觀自心,捨如是執。】

Q:正住容易觀察?

A:正住很難觀察,現在了解了正住這個道理後..要馬上去觀察自己的內心..

現在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進一步怎麼辦哪?欸,用它,馬上看看自己的心裡面—一看,很清楚,然後呢那個地方把它捨掉它。捨掉了另外一面,那個法就種到你心上了,那個時候我們就有希望了,那個才是對的。所以:

【《菩薩別解脫經》云:「應捨自欲,敬重安住,親教軌範,所有論宗。」】

那麼現在這個正住,為什麼要正住啊?要去學。既然要去學的話,執著了你的,你不行。普通一般的人執著,大家起爭論,現在你要跟著人去學,你跑到這個地方的話,一定要照你的,那怎麼辦?那當然不行!所以,尤其是這個大乘戒,小乘還比較馬虎一點。換句話說,進來第一步就告訴你:「捨自欲」,把你自己心裡想的這種想法,你希望的拿掉、捨掉,要「敬」而「重」。「重」是恭敬,什麼啊?親教軌範,那個你所依止的親教師—常常說「和尚」,所以親教師,他的軌則、他的方法,然後安住在這個上頭,這個才對,這個才對。

所以我現在還記得,好有意思,那麼大概有二十多年以前,那時到一個地方去,我自己覺得,唉呀,這個地方啊,好像這個,總是有意見,這個不對、那個不對,應該怎麼辦,應該怎麼辦。那個時候,我就遇見一個善知識,跑得來問我,他就說:「某人啊,你這個意見倒是很不錯欸,可是你的目的,你是來教他呀,還是跟他學呀?」我想了半天,一點都沒錯,我是跟他學,我卻要求他這個樣,這不是很顛倒嗎!這不是很顛倒嗎!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每一個地方都是非常值得我們仔細檢點,來仔細反省的地方。而這個裡邊真正重要的,還是什麼呢?真正重要的還是概念問題,所以習慣改倒是容易,概念的認識就比較難。我想這裡最近這裡剛開始,儘管是亂哄哄的現象,可是我看得見在座的大部分同修,在這上面做得非常好。一旦有了這個概念認識了,很快容易轉得過來,這就是好現象.

Q:什麼是正住?

A:指學法時內心的一種狀態,能隨時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拿掉(正住),然後才能將親教師(如師父,上師)的法理如海綿般吸收。

正住是修學佛法非常重要的狀態,能正住聽聞時才能聽到真正的法意,不會帶著先入為主的角度扭曲聽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