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辛一、於總大乘道學習道理分三:(一)淨修欲學菩薩學處,(二)修已受取佛子律儀,(三)受已如何學習道理。

壬三、受已如何學習道理分三:(一)何所學處,(二)其中能攝諸學道理,(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道理分二:(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二)特於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

丑一、學習六度熟自佛法分六:(一)學習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靜慮,(六)般若道理。

施度分四個項目來介紹,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此等略義。

(一)把自己的身體、受用及善根三種當作是布施所緣的對象,惠施一切有情,能夠破除對於一切的貪著我愛,而且不斷練習的人稱作菩薩。

(二)但是我們現在對於法信解的堅固心還沒有生起,所以不能真的把身體布施出去,要從布施的意樂下手,好好的修想要布施的心。

(三)我現在內心已經把我所有的一切惠施給有情,當我受用這些時要想著:我是為了利益有情而受此,如果忘了此心而愛著自利那是有染著貪愛的犯戒,如果是忘了、或沒有貪愛自利而只是為利少數或自己親愛的對象是犯戒但不染著貪愛。

(四)我現在把所有的一切都惠施給有情,那我再受用會不會犯偷盜的根本罪?

宗大師告訴我們正義是:布施的對象是人,他也知道我布施給他,東西已經是他的,為了自利而取用,如果滿一定數量才犯偷盜的根本罪。

如果受用這些是為了作利益他人的事,有了這想法受用這些是沒有犯戒的問題。

  

二、聽帶討論:

影片:小朋友抉擇父母、自己的耶誕禮物。施比受更有福。

宣導影片【開啟幸福與智慧的十堂課】:自己在廣論班受用了,何不分享給周遭的親朋好友?

宣導影片【三界六道有情護生-淨源計劃推廣】:同樣喝一口茶,選擇有保護無量有情的性命的茶(如:淨源茶),成就布施眾生的心。

宣導影片【福智文教基金會_捐款宣導】:一滴捐款,滴入師父廣大的文教事業,成就了我們跟師父一樣利益有情的心。

(1).學習菩薩布施的修行人,一心一意,把所有的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那送給別人的時候,結果是別人的,你還自己去受用它,那怎麼辦呢?

 師父說:哦!我現在這個東西都送給別人,都是別人的,別人的卻我去受用它。這個下面還有個道理在哦,所以說這個話。因為你已經想成功都別人了,那個時候你去受用它的時候,你就想:哎,我為什麼受用啊?是為利他故。我這個身體送給別人,既然送給別人要別人幫忙的話,要怎麼辦呢?希望這個身體產生最大的功效去利益他,所以這樣的關係,把那個身體,不妨養得肥肥胖胖,不妨養得非常健壯;不但不妨,而且需要!前面告訴我們哪,所以你不圓滿的身,它不可能啊!名位沒有一樣東西少得了的,為什麼呀?你要做最偉大的利他事業。這個是我們應該了解的這一點。

(2).佛菩薩布施頭目腦髓,我們學佛的弟子,乃至於受了菩薩戒,怎麼抉擇簽或不簽【器官捐贈同意書】?

師父說:所以眼前哪,我最近偶然聽見人家說,現在有人大家在辯論,說死了以後啊,這個眼睛等等要不要送這個道理。各說各的,說得很多,大家來問我。那麼我沒有回答,所以不回答,現在這個地方最好的說明。問題不在捨不捨,前面已經說過了,這個內容「質」是如何?「量」是如何?「次第」是如何?你剛開始的時候,的的確確不但發了這個願心,而且受了這菩薩戒的行心,所以這個時候,你要修的是什麼?內心的意樂。在這種狀態當中,你不捨不算犯。反過來,等到你這個意樂修了堅固了,當然捨,不但是死了以後捨,眼前都要捨,何況死了。所以它這問題,不在形相上面而在這個特質上面,因為這樣的話,所以我們不能從那個形相上面看了,就說他不是。

 反過來,如果我們不懂得道理,判斷別人是錯;反過來我們自己說:「哎喲,我們現在也要學菩薩行了。」那麼這個時候,也要衡量衡量自己。如果說沒有達到足夠的量,那個時候啊,你不實際上的行動,對的!反過來,你如果說,自己心裡拿這個做為藉口,而實際上,根本沒有修這個捨心,只是說:欸,菩薩嘛主要的修那個心裡的意樂,我心可捨啦!而那個時候啊,實際上東西捨不得,乃至於根本沒有修這個心,那就錯啦!這個辨得非常清楚、非常清楚。所以本論從開頭到現在,一直下去,一直說,到那個時候你只要觀察自心哪,非常清楚。更說,假定你聽懂了這個道理,不在實際的行相上去努力的話,那都是空話,沒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