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甲三 如何說聞兩種殊勝相應正法

  乙一 聽聞軌理

  乙二 講說軌理

    丙一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

    丙二 發起承事大師及法

    丙三 以何意樂加行而說

    丙四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乙三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

 

【廣論內容】

二.正確講說佛法的方法分四:

  • 思惟說法的利益: 清淨發大菩提心不為個人名利,真心為利有情的心講說佛法有20種非常殊勝的利益
  • 對師長及教法生起恭敬承事: 對世尊及法應該升起恭敬心,講說時要憶念佛及大師的恩德.
  • 應用怎樣的心態及行為來說法:

意樂:內心安住在五想及慈心上,最清淨的是為自己和他人都能成佛這樣的發心

     而來說法的

加行:講法之前要沐浴潔淨身心及準備好講法處以恭敬法,講法時先恭敬至誠之

     持伏魔咒並歡喜的將佛法義理內涵清楚表達.

  • 觀察分辨應說不應說法的對象:
  1. 若沒有人來請法不可以說
  2. 若有來請法,也要觀察對方條件夠否
  3. 如果條件夠的,沒有來請也可主動說法

【聽帶與討論】

我們這裡呀那個山坡地很陡,哎呀,每年來了個颱風,來了以後,真糟糕!哇,下來啊,把山上那個土都沖掉,那個肥土沖掉。你別看那個土喔,這是無價之寶。金剛鑽什麼等等的話,有沒有,沒有關係,如果說我們現在地表那個表土流失了話,將來一片沙漠,我們就沒辦法生存了,這樣。欸,現在他說他有很善巧的方法,怎麼辦哪?上面造一個林,做一個壩。這麼一來的話,他善巧地把那個水落下來,經過那個樹林,表土保護了,然後做了個壩,這水蓄住了。結果把這個本來有害的東西,產生最大的電力。

現在我們這個腦筋裡這種貪也是如此,你不要一口氣,不要拿掉它,不要斷掉它;你善巧地把它轉化,本來是最危害的東西,變成功最好的東西,這個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他處處地方告訴我們「轉煩惱為菩提,轉過患為功德」,最後的「即煩惱就是菩提」,不要你轉,它本來就是,就因為你在癡、無明當中。這樣好、這樣好!所以他告訴我們:「啊!你要貪,要貪這個。」這個就怕你不貪。不過,他不用同一個貪,因為用了同一個貪,我們不知不覺把我們的老毛病又現起來了,所以另外一個名詞—善法欲,還是這個欲。

所以印光大師開頭的教我們講因果大有道理,比如說在這個地方,以前這個講法一向都是如此的,我們的這個老和尚都是……我就非常讚歎,剛開始的時候,跟大家講講《地藏經》啊,那麼《沙彌律儀》講的很多故事啊,就是那個因果。先不說道理,就告訴你:欸!你照著這個去做,眼前的小名小利捨掉了,但是它那個高遠的大利益來了。真正修學佛法,那個高遠的還不算,還要比它更高,高到不能再高的。你有個大目標,而且這個大目標非常具體、非常實在!那時候你用那個東西,你捨掉眼前的就容易了。而策發的這個善法欲,尤其是大乘,並不叫我們斷除的,是淨化,把這個現在的貪心,轉成功追求無上菩提,無上的善法欲,策發這個大精進。哈,這個力量真好啊!真好!

 

Q:學習佛法以後觀察自己是比較積極? 還是消極 ? 哪一個對?

A:學習佛法後正確的態度是更積極,因為很清楚因果道理有高遠的目標(成佛)就容易會放掉眼前小利(煩惱),不是斷除是將貪心轉化為善法欲,策發大精進的力量;學習後如果變得消極沒有力量去轉化煩惱是錯誤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