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二)修正菩提心次第,(三)發起之量,(四) 儀軌受法。

庚四儀軌受法:(一)未得令得(二)已得守護不壞,(三)設壞還出方便。

辛一未得令得分三(一)所受之境,(二)能受之依,(三)如何受之軌則。

 

一、課文大意:

(一)、依者前面七因果及自他換教授而發起願菩提心,剛開始願菩提   心還不穩定,以儀軌方式發誓願讓其堅固,如在八關齋戒也要發誓一日一夜遵守戒律。因為受儀軌時對境是三寶,發的誓願力量更強,將來對境時才有力量對治。

(二)、受勝皈依:殊勝皈依謂佛為世尊,法是大乘滅道二諦,僧為不退聖位菩薩,為皈依對象,時間呢?平常的皈依是盡形壽,殊勝皈依是從今時乃至菩提。

(三)、願菩提心分兩類:一類是承諾要作到願心學處,另一類先發願心沒有承諾要作到願心學處。

 

二、聽帶討論:

(一)、有人說一切外相都是空的,學佛心向內求、心好就好了。你們學佛為何要買花?布置佛桌佛像,做種種準備呢?

師父說這個地方,也就是小乘跟大乘稍有開合不同。在小乘的話,那種東西都不要的,香、花鬘等等是丟得遠遠的,因為他急求「俱解脫」;大乘是要莊嚴的,這個是它的差別。在《瑜伽》的戒本上面,它也對這種地方有說明,所以蕅益大師也特別說明這一點,這我們要了解的。但是絕對不是自己的貪著,這是供養三寶的。然後我們看大乘經典,很多各式各樣的,人天,乃至於菩薩,他以種種上妙的香花等等供養佛陀。現在既然我們要修學這個大乘,所以也是以這樣的方式,來供養,來準備。

 

(二)、師父說那麼傳說當中有這個一段事情:說阿底峽尊者,被西藏的藏王祖孫兩代,以這麼大的全國的精力請了去,請了去了,傳了教法,後來要向他求菩薩戒。那麼要供養了,那個普通的人,就想:唉呀,也辦得滿認真辦啊!阿底峽尊者跑得去一看,說:「你這個供養這麼差,沒有用!沒有用!

問題與討論:藏王祖孫兩代準備了全國的供養,前面請尊者入藏成功了,後面請尊者傳菩薩戒卻說供養太差不能傳,問題在哪?前後兩者藏族人都做了非常難得的供養,但是菩薩戒異常珍貴,不是一般人的福報就可以求授的。

 

(三)、師父說所以我們現在說集聚資糧、集聚資糧,稍微做了一點事情,覺得委屈得很啊!唉!那實在是差得不曉得哪裡啊,這個要我們內心當中深深策勵自己的呀!所以不要覺得難,坐在這個地方,是,是我們現在這個凡夫,正因為凡夫啊,所以種種很小的小地方做起。而我能做到的,盡我最大的努力,如果今天輪到我擦佛堂,那我盡我的最大努力。

問題與討論:學習了廣論,知道菩提心的珍貴,乃至想去受菩薩戒。過去生以來我們努力學習,但老師可能會說我福報不夠、沒資格去受。問題可能在哪?就是我們的資糧不夠。我們在努力累資的過程,明明為三寶做事、福報很大,可是我們常常委委屈屈,用掉了時間與體力,累積的資糧卻很有限。

 

(四)、師父說所以我以前呢,我常常記得我這個老師,現在呢越想越感激他。他要嘛不做,做的時候,拿起全部精神來做。那個桌子,我常常說:「法師,這個桌子滿乾淨嘛!」「桌子是滿乾淨,乾淨不乾淨是它的事情啊!那我現在問題是:你自己以什麼心在做?」當時我不大懂那個話。

 

師父說當時不大懂什麼? 師父用以下的公案回答:

 

師父說噫!後來我忽然想起了,我想:對啊!我以前不是看那印光大師的文鈔嗎? 印光大師你們都曉得,對不對?近代了不起的大德。有人問他說:「你這個老和尚,這個 木頭你拜它幹什麼?」老和尚怎麼講?「它是木頭,我是人耶!」懂得這個話嗎?現在你們自己問啊:你們是木頭?是人?我是人!所以我不能騙我自己,我當做供佛那樣。

 

問題與討論:有人質疑印光大師為什麼要拜一塊木頭,大師說我是人,人有心可以修行。如果我認為佛像是木頭,那拜一塊木頭的確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我認為木頭是佛,那我禮拜祂會有無盡福報。佛堂的桌子一樣去擦,老法師是具足供養與承事佛的精神,把佛的壇城弄得乾乾淨淨;徒弟如果只是當作工作,內心的意樂差別很大,所累積的資糧也差異很大。
很多人會說,我做義工很久也很努力,為什麼看自己改變很少、苦受(業報)沒有變呢?很可能就是我們的前行意樂沒有安立好,所以效益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