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前基礎
科判分二
*初歸敬颂及略述本論之重要
*次開為四門
甲一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甲二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乙一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課文大意:
學佛修大乘也包含小乘內涵,從初離心,到發菩提心..成佛。
密乘(金剛乘)亦含括大乘內涵.修學密乘要發菩提心,也要行六度..並於此基礎上學密可以加速成佛。
所以佛法-小乘 大乘 金剛(密)乘互相含蓋,並沒有矛盾之處。
** 數取趣:不斷執取在六道輪迴的補特伽羅,也就是指有情的我們.
** 所謂能知四方道:指修學一個法門可以觸類旁通其他法,可以融會貫通
所有法門.
聽帶及討論:
師父開示:
那就造最嚴重最嚴重的謗正法之罪,所以經上面告訴我們,你要造了五無間罪菩薩能救你,你謗了法沒辦法救你。這個罪過之可怕,大乘經典上面處處說這個事情。而且這種事情,嘿,極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動不動就來了。而這是什麼啊?都是得到了一點相似勝解,似是而非的;你書看得越多,然後呢修行有了一點經驗,這種毛病都來了
Q: 請問什麼叫勝解?
 A:對於一種概念,產生深信不疑且牢不可破時,就是對此概念有勝解.
 那個勝解它有幾種不同的解釋,那麼通常我們最常用的,運用這個《成唯識論》上頭的說明:說對於我所認得那個—認以為的這個境界—我的概念,覺得確定是如此的,確定是這個樣的,不再為其他的意見或者什麼來動搖,這個叫「勝解」。譬如說我們現在眼前世間的來說,我們常常覺得:「欸,這個東西是有營養。」好像不管他怎麼說,我就是這個樣,不管人家說多少理由,我對這個概念牢不可破,就這樣。那麼現在我們在修學佛法過程當中,我想每個人多多少少有一點,這是眼前每個人自己覺得這個對,我就是這個樣,那麼除了這個以外那就不對,這種通常叫作相似的勝解。因為這種概念,所以他會產生對於他不相應的就會否定、譭謗,而造成非常嚴重的謗法的罪業。
你又犯了毛病了,要看!要圓滿認識,然後你步步上去這個才好。請問:他看了書譭謗人家都不可以,你不看書譭謗人家,你就可以了嗎?對不對?所以現在人:「啊,因為看了書看錯了!不,那我不要看書了,看書那些都不對!」你同樣地譭謗,修學佛法必定要聞思修的次第,被你這一句話一刀斬斷,一樣的。
各人修持的重點不一樣,所以有的開—是允許的,乃至於應該的;有的呢,遮—說是不允許的。這是就眼前來說有這個差別,那麼究竟來說同樣的,這個我們要了解。那麼關於這個道理,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認識,而偏偏又在修行過程當中,因為沒有把握得住這個修學的整個的大綱,修學的整個的大綱—就是整個佛法的整體它的次第步驟等等。那麼,在自己所走的那一條路上面,或者是理論上面的認識,或者修持上面有一點點經驗以後,往往會產生一種相似的見解。而再加上,譬如說外面的種種的不正確的佐證,於是就產生了一個相似的決定,或者叫「似勝解」。是故應當依善依怙,於其一切正言,皆是一數取趣,成佛支緣。所有道理,令起定解。】
 Q:廣論學一輪後,得到很多佛法理路概念,為什麼又會變成相似勝解?
 A:學佛法後,對理路會慢慢懂得,但因為我們…
對所修學佛法的整體大綱及全貌,並不完全清楚理解
對於所學佛法有理論上的認識,或修持上的一些經驗
碰到惡友給不正確的佐證
於是就容易產生相似的決定.
所以修學佛法碰到問題時,要懂得尋求善知識去釐清弄清楚明白,
不要對自己的法理太過於自信,堅持自己的一定是對的,這樣容易產生相似勝解,而種下學佛的違緣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