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分三: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分四:(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二)修菩提心次第,(三)發起之量,(四)儀軌受法。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分二(一)七種因果教授(二)寂天教授。

辛一、七種因果教授分二(一)於其次第漸發定解(二)如次正修。

壬一、於其次第漸發定解分二(一)開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本週進度)(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道理。

 

一、課文大意:

修菩提心的方法有兩個傳承,先介紹七種因果教授,在正式修七因果前,我們對七個因果的修學次第,先要產生決定的見解,才不會欲速則不達。第一個見解,走大乘道的根本是大悲,這分三個時期來說:

1、初重要:大悲就是看到眾生苦,願為拔其苦而發心入大乘門;如果悲心只是緣著少數人則無法荷此重擔。

2、中重要:悲心只是發一次是不夠的,因為暴惡有情無量無邊,會讓我們退入小乘以自利為主。必須不斷策發、策發、策發,才會令悲心漸漸增長不退。

3、後重要:佛證入佛果後,是因為大悲所以不住涅槃,一切時、一切處一直在利益眾生。

佛法的根本是菩提心,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有了大悲心,就會推動我們去學習到一切佛法。菩提心是修出來的,但是眼前會覺得跟我有點遠,在生活中如何運用得到呢?例如:平常與同事討論事情通常習慣都以自己的角度去看,開始練習用別人的角度、立場去思惟,眼前很多的困難都可能不再是問題。

 

二、聽帶討論:

1:有可能你花了很多時間或心力作一件事情,可是到最後還是不成功為什麼?

 A師父說:所以我們一定要對因果的必然關係產生決定的認識,就沒有一點僥倖心理,沒有一點疑惑心理,這樣才是勤勤懇懇,真真實實的做,那麼你走一步就有一步的結果。這個次第說,我們一定事先先認識,否則你去急急忙忙的忙的話,不行。

我們平常作事前沒有想好因果,並建立好卻定的見解,匆匆忙忙就開始,遇事就不依因果,不但容易在枝末上轉,可能繞遠路最後還失敗。我們習慣於從果上去判別及反應,而正確的做法是從因上著手。

2:我們有 師父講的:「講起來講得頭頭是道,做起來一無是處」的行相嗎?原因是什麼?

A師父說:在座不乏很多久修上座…..請問:弄了多少年,有什麼結果?…..往往是一個簡單的道理,講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一無是處,為什麼?根本的原因,都在這上頭。就是你一開頭碰見了,唉呀,覺得好的,馬上去修。就它正確的內容如何,不知道…..自己覺得還很好,但是跨不上….。這裡特別提醒一下,我們務必要把這個弄清楚,然後你了解了這個次第,然後照著次第正確去修。

      此處我們要學習修菩提心的七因果教授,一定要反覆思惟七因果前後的關係,確定得到不移的定解後去修,才能真正一路直超,切勿貪快急忙去修,反得【一生善行終成過失】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