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228L02又施彼已即應利彼~ P230LL2勵劫亦令生

手抄稿第十三冊 P49L11~P86LL1音檔:[98A] 20:15~ [99A] 20:26

 

  

  

◎喻 -【學會尊重他人真的很重要~】

還是個小女孩的June,經常看到媽媽對幫傭的責備、批評,耳濡目染之後,她待人的行為開始有了偏差。有一天June的老師告知她媽媽,June以前的行為不是這樣子,這才讓June的媽媽恍然大悟,原來她對幫傭言行舉止影響了June,從此做了改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2OV23NzAJc

Q:剛才的影片中,大家看到了什麼?有過類似的經驗嗎?想一想,尊重別人跟現在學的菩提心有什麼關係?

啟中:我以前被公司派到菲律賓工作,當時我對菲律賓員工很尊重,把他們當作是台灣的員工,也因為這樣,他們也很尊重我,即使沒有給小費,他們都很願意幫忙,相對我的長官就比較鐵腕,情況也就不一樣。

永德:我年輕時比較沒尊重老闆,也影響我底下的人也不尊重老闆。

智光:我曾經在公司的生產線工作,當時也有很多外籍勞工,但我們不分外籍或本籍,都能互相尊重,所以大家都能相處愉快。

美玲:曾經工作很忙,家裡的清潔工作就請外面人員來幫忙,每兩周約4個小時,有一次我兒子看到我在打掃時,竟然跟我說,有清潔阿姨會來打掃,為何要自己做。後來我才明白,我兒子應該受到婆婆的影響,因為當我在清潔時,婆婆總是說, 已有請人來做,就不用自己做。

德傑:我家也有請幫傭照顧我媽,她是來自印尼,她很想家及一些信仰的行為,但我們都很尊重她,我們對她好,她也對我媽很好,我媽也就過得很好。影片可以看到利他就是在利己,小女孩看到媽媽對幫傭不尊重的言行,也就有樣學樣,當小女孩老師告知他媽媽情況時,小女孩媽媽明白了,從此改變對幫傭的態度,也就是對幫傭好自己也得到好處。

清泉:除了尊重還要關懷,社會上常常看到,有些子女把父母交給幫傭照顧,就很少去關懷,甚至把小孩交給父母照顧,然後很少回家探望,這些很容易發生社會問題。

◆影片中的女主人,一開始就強迫幫傭交出護照與工作證,並且針對居家的點滴做出諸多不合理的要求,但她卻自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直到女兒有樣學樣在學校對老師吼叫,她才發現自己的問題並設法去改變、改善!回到目前學習的菩提心,如果我們總是把自己擺在高高之上,那麼我們想發起的菩提心,就很容易掺雜了慢心以及自以為是在裡面,那麼就未必真能符合對方實際的需求,反而讓別人感覺像是幫倒忙!所以才特別強調「尊重」二字,由這個做基礎去開展。

 

 

 

 

【科 判】      

【表八】

戊三 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辛一、修七因果教授

辛二、寂天教授

壬一、思惟自他能換勝利及不換過患

壬二、若能修習彼心定能發生

壬三、修習自他相換法之次第

癸一、除其障礙

        癸二、正明修法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內容摘要】

修習自他相換之次第,在排除他跟我沒關係、及他的痛苦與我無關的障礙之後,接下來是要正明修法,也就是修習自他相換的方法,如下說明﹕

  1. 視我愛執如怨敵而令不生,將自身財及諸善根惠施有情,及依以下方法將「我愛執」轉為「他愛執」,而精勤的利他。

    • 遮止以自身財及諸善根攀緣自利:布施時應滅除自利心,不應有所求而行布施,把自己的內身、外財、以及所修的善根,全部都布施給一切有情,如此就不會再對他們做種種傷害眾生的邪行。

    • 數數思惟愛他執的勝利:由衷發起勇悍精進,如果捨棄他人之心尚未生起,就不要讓它生起;如果已經生起,務必要截斷相續。時時緣念眾生可愛、悅意的一面,增長利他心。

    • 能發如是愛執有情:應以同理心去愛惜他人,如《入行論》中說:「應該把他人當成自己。」能發起這種愛執有情的心,是因為想到一切如母有情在過去的無量世中,都曾有恩於我,而且未來也會繼續饒益我。

    • 思惟有情福田能生一切利樂:如果好好地利用有情這個福田,種下布施等善根種子,必能得到增上生和決定勝的所有好處。如果我們離開了眾生,是無法成佛的,所以有情和諸佛同樣能夠讓我們成佛,我們能敬信佛,為什麼不能恭敬有情呢?

    • 思惟對有情利益及損害的結果:對有情發瞋心或偷盜等惡行,會引生惡趣;而行布施資財或修慈悲等善業,則會引生善趣。 聲聞等小乘之果報下劣,是因為不能廣行利他;而諸佛之果報究竟圓滿,乃由於廣利一切有情之故。

  2. 策勵修習菩提心 ,如何修習菩提心﹖

    • 必須從最初的道次第開始,依次修學。

    • 十八種人方便,就是發大菩提心,不論做任何事,都要學習利益一切有情。一種馬方便,即指我愛執方便,也就是讓菩提心未生不生,已生不住,無法增長。

    • 菩提心未生起,應該修學以下三件事:

      1. 應常常親近能開示菩提心教授的大善知識,經常和修習菩提心的法侶共住。

      2. 多方研閱與菩提心相關的經論。

      3. 好好勤修發菩提心的因,積集資糧,淨除障礙。

 

 

 

  • 師父音檔

學習廣論,佛說的法及師父的開示,都覺得很有道理,但為什麼聽過卻做不到?聽聽師父怎麼說

【若獲定解,亦起愛執,故於是等應當思惟。】
假定這個概念你認識了、修習了,產生決定的勝解的話,決定你呀會改過來的,一心一意地愛執他品而不是自己,自他就換過來了。關鍵在哪裡呢?就是「思惟」。所以在這一點上面呀,對於這一個道理應該思惟。

Q:思惟的行相是什麼?

德傑:當碰到境的時候,會去對照所學習的法,思惟為什麼會這樣子,應該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法鏡內照,法是用來看自己,對境時先要覺察到自己的行為,然後將所學的法與自己的行為兩相對照,思惟觀察自己的行為是如法還是不如法,現在所學是修菩提心次第的自他換,是否能做到,師父說關鍵是思惟,所以學習之後要多多串習思惟觀察。

我們對於佛會很恭敬,但對於旁邊的人,你會去恭敬他嗎?為什麼不會,聽聽師父的開示

【「有情與諸佛,同能生佛法,如其敬信佛,何不敬有情。」】
對呀!你要成佛,有情跟佛是同樣地生起佛法來的,既然你敬信佛,為什麼不敬有情?我們現在只曉得敬有情,不曉得─欸,只曉得敬佛,不曉得敬有情。佛之所以成佛,他不但曉得敬佛,而且曉得敬有情,所以他一切東西都布施,一切東西都為有情。然後呢,看〈常不輕菩薩品〉啊,他就說:「我不輕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他心裡面是這樣想,行為上面這樣行,結果他成了佛。我現在不是要學佛嗎?喏,佛就是這個樣!這很清楚呀!你想到了這個,眼前這種問題都解決了。同時也了解:哎呀!我愛執什麼東西呀,一天到晚心裡面纏在那個地方,哎呀,痛苦啊!說起來沒別的,就是這一個,真正害我們的就是它呀!偏偏我們現在不認識,還老想纏在這個上面,真是可憐哪!所以啊,佛也奈何不了我們。嗯,現在懂得了,好啊!

Q:我們為什麼要恭敬有情?

德傑:敬信佛及有情都很好,但一般對人家好,會覺得委屈,這是個障礙,我們應該思惟委屈對自己也是有好處,這樣才能夠消除我愛執。

◆師父曾經說過,我們對別人多做一點就會感到委屈,佛法的特質就是委屈,而且還是在委屈中完成的。佛法不是讓我們清涼、去除煩惱的?怎麼會是委屈呢?(這個理路,下週會仔細討論) 。這裡要討論的是,有情都是來幫助我成佛的,你承許嗎?繼續聽師父開示:

 

【此如《令諸有情歡喜頌》說,若殺有情則能引其墮三惡趣,若救其殺能引善趣復得長壽。】
就像《有情歡喜頌》上面說:你殺了人家,那麼你就墮三惡道;救了人家,不但得到善趣,而且長壽。
【若於有情不與而取及施資財,發瞋恚心及修慈悲,亦能引生善趣惡趣。】
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幫別人,好處是你的,得到善趣去;害別人那麼到惡趣。瞋、悲都是如此。
【特緣有情乃得發心,為利有情始修諸行,是故成佛亦須有情,要依有情施等乃滿,當審思惟。】
這特別是從發心開始一直到成佛,你一定要緣有情才能夠發這個心。啊,有情苦啊!然後呢,從這個上面,看見他的苦發那個心。然後發了這個心以後,你呀進一步行種種的利益有情的行,才能夠滿你的願。所以成佛也是靠有情啊,要這一個概念要「審思惟」,好好地思惟。
【《釋菩提心論》云:「世間善惡趣,其愛非愛果,皆由於有情,作利損而生,若無上佛位,且依有情得。人天諸資財,梵釋及猛利,護世所受用,於此三趣中,無非利有情,所引此何奇。地獄鬼畜中,有情之所受,苦事非一種,從損有情起。飢渴互打擊,及侵害等苦,難遮無窮盡,皆損有情果。」】
《菩提心論》上面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的,可愛的以及非可愛的,沒有別的,都是看你對有情做的利益,或者是做的損害。乃至於達到佛,所以成佛還要這個。下面這個就不解釋,這很清楚、很清楚!將來引生的固然是,眼前的也是,你幫了別人,別人就感激你呀;你損害了別人,別人要還報你呀,一切的都從這個上頭來啊!

◆宗大師引用諸經論告訴我們,我將來是墮三惡趣還是成佛全都依於有情,依於我對有情所造的業,所以有情是來幫助我成佛的,我今天是來學習成佛之道,而我會敬信佛,卻不知敬有情,豈不太顛倒,看到自己的現行再思惟師父的開示,原來利他其實就是利己,我要利己還非要從利他開始,這樣對自他換這個教授就會想要深入的學習。

 

Q:世間的習性及佛法的習性,哪一個容易改?
究實說起來,世間的習性比修學佛法的習性容易改,為什麼?因為世間的習性當你接觸了佛法以後,你就了解:啊!原來這個東西啊,就是把我們死死地綁在生死當中,跳不出來的可怕的怨家對頭,那麼現在找到了最好的方法─佛法。所以你在這種情況之下,一旦碰到了佛法,你肯全心全力地去對治它,策勵你自己來去掉這個根本,淨除這個習性。可是現在呢,你就碰到了佛法,偏偏這個佛法又不是它的根本,而是它的枝末周圍,你自己覺得:「哎呀,對了!我已經遇到了佛法了,這個就是拿來對治我的習性。」然後你在這個上面執著了以後啊,你別的佛法聽不進,總覺得我自己懂了。對了沒有?對,但是走了遠路,走了遠路。
所以本論一開頭的時候特別提出來,說成佛究竟來說的話,沒有一個眾生例外的,但是其中的快慢,以及走的路線的迂曲與否,那完全不能比。這個概念就在這裡,這個概念就在這裡。所以呀,在我現在來說,我寧願一開頭沒有碰到佛法,要一碰到就碰見這一條路。否則一旦在佛法上面養成功習慣,自己覺得很滿意走這個路的話,你要改的話,那是改不過來。
這個道理很清楚,事實呢?喏,我們不妨拿事實來看。佛,那是最究竟圓滿的人,他哪有不想把最完整的佛法來教給別人的,絕不會。他有這個悲心,也有這個力量,結果教出來的絕大部分的人,卻不是直走菩薩道,而是走聲聞乘,為什麼?正因為佛是佛,他看得很清楚,養成功了習性以後,佛也奈何不了你,那只好啊讓你走這條遠路去了,對不對?你看看佛出世以後,度的那個聲聞種子都不曉得多少,但是真正能夠走菩薩直路的人沒有幾個。所以《華嚴》上面會這麼說,《華嚴》上面說得清清楚楚,最圓滿的佛法,「魚子菴樹果,菩薩發大心」,這三樣東西啊,「三事因中多」,因地當中很多,「結果者甚少」,真正能夠得到果的很少。道理在哪裡?就是這個。所以理論是如此,實際也是如此,種種經上的證明。

肖武:師父在這一段告訴我們,世間的習性要修改很容易,進入佛門要改習性就很難,因為見到佛法,就覺得這是我要的,因此就執著在上面,不肯全面性的學習,如聲聞獨覺只想解決自己問題,對於利他遇到困難就退了,如果沒有把這學佛的習性改掉,要到大乘就會走遠路。

德傑:佛陀在世的時候,有跟很多國王接觸,也講了很多法,但這些國王為了國家的利益,有時候做了些不如法的事情 ,他們有可能得到小乘,但得不到佛陀要的大乘,要得到大乘很難,而得到小乘,要變大乘更難。

◆師父告訴我在學習佛法的習慣上,一開始就要正確的學習,否則習慣一旦養成,自己就執著的不得了,如小乘人要回小向大,回心要改為大乘人,哪不知要多走多少的遠路,是繞遠路。

所以師父說在,我現在來說,我寧願一開頭沒有碰到佛法,要一碰到就碰見這一條路。否則一旦在佛法上面養成功習慣,自己覺得很滿意走這個路的話,你要改的話,那是改不過來。

所以這個概念,我們一定要一開始的時候就建立起來。然後呢,我們自然把握住這個中心做。如果一開始建立不起來,你先摸別的枝末,養成功了習慣啊,這個習性之難改,是難改極了!不要說世間的習性難改,修學佛法的習性一樣地難改。
◆修行佛法一定要依著次第,要把握住中心,先不要在枝末上修,而大乘佛法的核心是發菩提心,你是不是大乘人,決定在有沒有發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是學習佛法的中心主幹。

 

 

  • 讚頌

我的回憶      真如 詞曲

那是一棵樹 那是一朵花 那是一條路 那是我的夢

那是一片雲 那是我天空 那是我的回憶 那是在你身邊

那是我的詩 那是我的歌 那是我的心 那是我的回憶

那是我的回憶

 

 

 

  • 善行小點滴

啟中:我兒子剛剛研究所畢業,他最近忙著要把學校的事情交接給他的學弟,剛好又發生骨折,所以我特別關懷他 ,希望他能好好照顧自己。

 

 

 

  • HOMEWORK

  • 練習做一個主動令人開心的人

  • 預習、複習、 多聽師父音檔。

  • 廣論進度:P230LL1 第三此心發起之量 ~ P234L4 皆悉明顯俱如前說

  • 手抄稿第十三冊:P87LL2 ~ P114LL1 音檔:[99A] 20:26~ [100A] 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