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7/13 ZOOM線上

廣論進度 ** 竹18增232

廣論進度:P175L12第三死歿及結生之理分五- P177L09然當類知

廣論音檔: [75A] 24’17” – [76A] 23’30”

手抄稿: 第十冊P84L07- P119L05

 

【科判】

共中士道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意樂

   庚一、明求解脫之心

   庚二、發此之方便

     辛一、由於苦集門中思惟

       壬二、思惟集諦流轉次第

             癸一、煩惱發生之理

癸二、彼集業之理

子一、正明所集之業

丑一、思業

丑二、思已業

子二、如何集業之理

癸三、死殁及結生之理

子一、死緣

子二、死心

子三、從何攝煖

 

【廣論內容】        

癸三、死沒及結生之理 

子一、死緣:壽盡死、福盡死者、未捨不平等死。

1、壽盡死者:即以前世業力所引的壽量全部窮盡而死,這是時死。

2、福盡死者,指缺少衣食藥物等資生之具而死;雖然沒有耗盡壽量,但以福報消盡,也會導致死亡。

3、未捨不平等死者,謂如經說,壽未窮盡,有九死因緣,謂食無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復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醫藥,不知於已若損若益,非時非量,行非梵行。

子二、死心:善心死、不善心死、無記心死。

※臨終時能引後世的業被觸發,觸發者為愛、取。

Ø臨終時由死者本人憶念,或由別人勸作憶念,在粗想仍現行之際,信心、悲心、貪慾、瞋恚等善、不善法在心中運作。

Ø粗想停止之後,微細的死心為無記心,善或不善均不能憶念。

Ø臨終時心中如果生起信心等,將觸發善業,因此在死心將要觸發業時,讓善念在心申明白顯現出來是很重要的關鍵。

平時修善的行者,如果在臨終時生起瞋恚等煩惱,死心將觸發不善業,使過去的不善業成熟而投生惡趣;平時作惡者的情況,亦是可類推。

Ø臨終時業於生死隨「重近串習先」:在眾多黑、白業中,力量最強的將被觸發;如果勢均力敵,那麼習慣較深的將被觸發;如果習慣也相同,則先這者被觸發。

子三、從何攝煖

Ø造不善者,往惡趣者的體溫將從身體上部往下收入心間。

Ø造善業者:往善趣者的體溫將從身體下部往上收入心間。

Ø二者俱從心處識捨。

 

 

【課前題綱】

76A02’15”【又一切人臨命終時,乃至未到昏昧想位,長夜所習我愛現行,復由我愛增上力故,謂我當無,便愛自身,此即能成中有之身。】

師父開示:『那麼前面說集締的時候,能集的業,所集的能引的業,聖者為什麼不集啊?原因是這樣:真正的聖者小稱也好,大乘也好,乃至於小乘,「見締」的時候見到甚麼?原來見到我講的,結果「我」沒有的,所以平常我們說參禪大徹大悟,他大徹大悟地見到,說「大地無塵土」,一樣東西都找不到了。平常怎麼會找不到呢?欸,他找不到了,所以平常就是見到這我沒有了,……….換句話說,既然見道了,但是他的習性還在,然後修,修到後來呢,這個連它習性也沒有了。所以到那個身體結束了,……「後有」就沒有東西引發,他就生死就到此為止。』

師父說:『實際上這種狀態(我愛執),我們一切時處都是。』

Q1:日常生活中如何認識這個「我愛執」的行相?

Q2:有可能利用每天的善行點滴來練習對治這個「我愛執」的行相嗎?

 

僧團線上共修防疫

希求一切智智度難關!和僧團線上共修防疫

 

外境越是困難,越要虔誠皈依,因為三寶是輪迴苦海的唯一救護!2021 年,新冠疫情、旱澇饑饉、災荒戰亂未歇,隨之而來的全新挑戰尚待突破。

因應新冠疫情的三級警戒延長到 7/26,福智僧團每週三次《心經》〈度母咒〉線上即時共修也持續進行,7/22(四)、7/23(五) 晚間 19:00~19:30 依序由禪聞法師、如華法師、如偉法師帶領,共修網址為: https://bwsangha.page.link/Tne8 建議大家於各場法會開始前 30 分鐘,先行連線準備,安頓身心。

 

恩師日常老和尚曾引導我們,救渡眾生,除了助其遠離眼前痛苦,更要放眼無限生命,救之遠離「究竟災」。在全球災疫不斷之際,我們應增上希求一切智智,發心以究竟乘,度脫一切有情至成佛彼岸。法會變心力大,眾善凝聚果報殊勝,願將法會功德迴向災疫平息,正法久住,善知識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眾生安樂!

 

【全廣題綱】

  1. 如果只聽師父開示的「甘露勝位」,我們能如同老師引導的那樣,立即醒悟到這才是我們所應追求的?若否,為什麼不會?
  2. 把我們的所求,偏重在「甘露勝位」,對我們有什麼好?能把今天的所學,饒益到今天的行持嗎?
  3. 想不想要如同老師示現的那樣,對我們看起來是師父很平常的一句話,老師卻讀出了師父很深厚的心意?如何練習?

 

Ø要有看長遠的習慣。

Ø堅持上廣論班,堅持學廣論。

Ø解決不了的事情,聽了廣論之後,慢慢的,原來很擔心的問題都不嚴重了。

 

【全廣2 / 止觀初探】

5B4:13【◎ 聖教者,如《般若燈廣釋》中云:「言聖教者,謂無倒顯示,諸欲證得甘露勝位,若人若天,所應遍知,所應斷除,所應現證,所應修行。」】

聖人的教法,聖人的教法,那麼什麼呢?他引用論上面的話來告訴我們,他為什麼處處地方引論呢?因為經上面它這個內涵,往往我們不一定能夠很清楚明白,所以經過論的解說,針對著他要說的內容,說得清清楚楚。所以論叫「對法」,針對著這個法這個內涵,能夠淨化我們的煩惱,這樣。那麼這個《般若燈論》是—上面我剛才寫的,清辨 (p150) 論師所寫的,是解釋中觀的。解釋中觀的有好幾部書,將來我們學到本論的最後「毘缽舍那」那一部分,會詳細地認得它。平常我們常常說中觀、中觀,就是解釋中觀的,也是主要的一部論典之一。那麼這個清辨論師是離開現在,就是龍樹菩薩以後的人,是在相當於什麼,就是無著、世親的以後,後一點,他是中觀學派的一位主要的大論師。

他這個裡面怎麼說呀?說聖教是一點沒有錯誤地說明一個道理,說明一個什麼道理呀?說明這個道理,是能夠解決我們生死問題的。他下面說「諸欲證得甘露勝位」,勝位就是最殊勝的這個地位,這個。那麼為什麼叫甘露呢?甘露是一種不死之藥,是天上的,相傳吃到了這個藥以後,長生不老,百病消除,這樣,稱它這個叫作甘露。那麼現在這裡說明,我們現在生死當中,身固然是種種痛苦,生老病死,實際上地真正的問題在心哪!所以心理上面不解決,身也不能解決。那麼所以現在佛法就像那個甘露一樣,能夠把這個問題徹底解除,然後把生死完全解脫。解脫了這個生死問題以後,那個才是真正殊勝的地方。7:33

 

講次 | 0343 (2021-07-12 ~ 2021-07-14)

標題 | 眼前事小,生死事大

音檔 | 5B 06:07 ~ 5B 07:33

廣論段落 | P8-L11 ~ P8-L13 今初……所應修行,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0-L5 ~ P150-LL4 ( 2015、2016 南普陀版 )

手抄段落 | 他這個裡面怎麼說呀……那個才是真正殊勝的地方。

 

00:00

接著我們再聽下一段師父的解釋。

他這個裡面怎麼說呀?說聖教是一點沒有錯誤地說明一個道理,說明一個什麼道理呀?說明這個道理,是能夠解決我們生死問題的。他下面說「諸欲證得甘露勝位」,勝位就是最殊勝的這個地位,這個。那麼為什麼叫甘露呢?甘露是一種不死之藥,是天上的,相傳吃到了這個藥以後,長生不老,百病消除,這樣,稱它這個叫作甘露。那麼現在這裡說明,我們現在生死當中,身固然是種種痛苦,生老病死,實際上地真正的問題在心哪!所以心理上面不解決,身也不能解決。那麼所以現在佛法就像那個甘露一樣,能夠把這個問題徹底解除,然後把生死完全解脫。解脫了這個生死問題以後,那個才是真正殊勝的地方。01:32

在解釋什麼是「聖教」的時候,宗大師引了《般若燈廣釋》。那麼接下來師父解釋:聖教他這裡邊是講什麼呢?記得講什麼吧?首先是「一點沒有錯誤地說明一個道理」,首先證明這個聖教是沒有錯誤地說明一個道理,那麼請問是什麼道理呢?大家在聽這一段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一點沒有錯誤地說明一個道理?這個「一點沒有錯誤」有沒有注意到?那麼說明什麼道理呢?解決生老病死,對吧!解決生老病死,下面就引出了那個甘露,對吧!那個甘露。「甘露」,師父說什麼?「長生不老,百病消除」,說:「是天上的」,所以它稱為甘露。那麼「甘露勝位」是什麼呀?殊勝的位置,在師父講的第二遍《廣論》的時候,師父就直接標示出就是佛位,證得佛位就是甘露勝位。02:41

那下面出現了一個問題:說這個聖教裡一點沒有錯誤地說明能夠解決我們生死問題的、能夠去證得佛位的,是這樣的一個道理;那麼有沒有發現這個道理一下子就高出於我們平常人的所求?有沒有發現?我們平常從早晨到晚上,如果沒有學佛法的話,應該沒有幾念會去念生死的,也沒有什麼想法會現起去證得甘露勝位這樣的念頭。03:21

所以上廣論班的好處就是聽到師父的法音。我們平常可能有的陷在孩子的問題上、有的陷在家裡的人際關係,還有生病了。生病了,師父在這裡邊就說:「身固然是種種痛苦,生老病死,實際上真正的問題是在心理上。心理上不解決,身也不會解決。」所以有病的人,有的時候堅持聽法也會給他一種希望感。家裡的事總解決也解決不完、解決不清楚,也看不到進展,然後還得這麼熬下去,有很多狀況是這樣的,熬不了又得熬,那麼這樣的一種痛苦的感覺要怎麼辦?04:03

聽到這個,去希求一個解決生死的辦法,生死要是解決,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去希求一切遍智的果位,那麼這些小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了。因為一旦我們把目光盯在平常芝麻綠豆的這些事情上的時候,這些事情會變得特別大,會引生我們生命深重的悲哀和痛苦;我們會覺得這種事情太大了,大到好像遮天蔽日,其他事情都看不見了。比如說誰說了一句衝撞你的話就耿耿於懷,然後怎麼也就放不下了;或者我們期待的事情根本沒有實現,就覺得是什麼騙了我,這種好像被騙的感覺也是放不下。總之,到眼前的好像就很大很大,我們總是被突然衝到眼前的事情所騙──看起來在眼前的事情。04:56

一旦開始聽法,我們聽到師父的法音的時候就會直接注意到「聖教」,聖教在說什麼呢?這個就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問題了,聖教在說的就是一個解脫生死的問題。所以一下子把我們的目光,從今天、今日某個人說什麼,甚至幾年之內或者多長時間的痛苦,一下子延續到念死。比如說:此生的盡頭是死亡,那死亡之後就是生生相續這樣的一個輪迴,如果沒有解決的話,如果得不到人身,來世會更加痛苦。一下子把我們從眼前這事情的這種執著,還有盯著眼前事情的這種力道,特別用力地盯著眼前的事情,一下子就分散了,你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對不對?分散到我們看起來很遼遠的──所謂的死。05:47

其實人命都在呼吸之間,也不知道有多遠,但是通常活著的時候是很少念及我死後會不會墮落呀、怎麼樣,很少想這個。所以我們這一天才會盡情地煩惱,才會有一件事拖住內心之後就賴在裡邊不想出來,因為就是沒有考慮到造惡業造多久的問題。為什麼人會待在一種壞的情緒裡邊出不來?就是沒有考慮到這種非理作意對自己的資糧善打擊的程度、對自己的傷害,所以他從中一躍而出的那個力量就不夠。一看到這個部分就馬上想到:欸,對啊!家裡的事情雖然滿大的,人際間的關係雖然好像滿困擾的,但是生死事大啊!生死事情更大呀!06:30

就是這樣一小段話,有時候就把聽法者的心一下子從眼前那個苦惱中直接拉起來了,所以它拉我們離開我們現行煩惱的力道是非常猛的!雖然就寥寥幾個字、就這麼一小段,很多居士可能愁苦了很久的問題,師父這一小段馬上就擺脫掉了!06:50

這個不是我說的,已經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在堅持廣論班的你們是深有體會的。如果你一直陷在你解決不了的那件事情裡,你就會從頭一直痛苦下去;可是你抽出時間來聽法,你突然發現:欸!那個問題根本沒有那麼大,原來我更需要專注的是生死的問題,是我造什麼業的問題──在痛苦的逼迫下我造了什麼業?如果是一直這麼壞心情、非理作意下去,我得積聚多少惡業,我後世會有代價的,那麼我為什麼一直要非理作意下去呢?這個時候就一下子起來了!07:30

 

【意樂提策】

Q1.今天是「微解封」的第一天,對你的生活有影響嗎?有觀察自己內心行相?有注意自己一天的生活作息?
Q2.今天一天的生活?
Q3.今天要上課,為今天的上課做了什麼?行為?內心?

 

【聽帶/研討】@黃背心

  • 師父說「想想那種大師是佛菩薩無二無別親自來的,他要講的時候還要引證種種根據;那我們自己一無是處,往往自己別出心裁,自己很執著,這個是兩個最大的差別。」=>「我們自己一無是處,往往自己別出心裁,自己很執著」這是指什麼?我們自己有嗎?

.聖教者,如《般若燈廣釋》中云:「言聖教者,謂無倒顯示,諸欲證得甘露勝位,若人若天,所應徧知,所應斷除,所應現證,所應修行,即薄伽梵所說至言。」謂盡勝者所有善說。

師父說:「那個所言的「聖教」,它不是說「通達一切聖教無違」嗎?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聖教,就是世尊講的教法非常多,無量、無邊,留在世間的就很多。因為對著不同的對象講的,所以彼此之間難免有的時候會有意見的衝突,實際上這個是人不了解,聖教本身不會違背的,第一點是說明這個。

所以現在他引證那個《般若燈論》。實際上這也就是阿底峽尊者跟宗喀巴大師,的確是真是大師們了不起,他自己條件都非常夠,跟佛一樣,可是他示現的時候,還是引祖師、佛菩薩的話來講,這樣。這個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大的警惕!想想那種大師是佛菩薩無二無別親自來的,他要講的時候還要引證種種根據;那我們自己一無是處,往往自己別出心裁,自己很執著,這個是兩個最大的差別。雖然這種小地方,我們現在要注意一下!

那麼這個《般若燈論》是一部論,那裡邊怎麼講呢?所謂「聖教」,什麼是聖教呢?就是「無倒」─一點沒有錯誤地來指示,開顯、指示給我們。指什麼東西呢?指給誰看呢?就是凡是欲、希望能夠得到佛,那「甘露勝位」特別是指佛,希望得到這個成佛的那些眾生。不過那個眾生只指人、天,因為在六道當中只有人跟天能修行。真正說起來,初初開始的時候只有人,要到了相當成就以後天也可以,這個我們要知道,這樣呢使得我們更珍惜我們這個人身,後面會詳細說明。」(全廣進度-鳯山寺版#5)

 

2、Q.日常生活中如何認識這個「我愛執」的行相?如何對治?

【又一切人臨命終時,乃至未到昏昧想位,長夜所習我愛現行,復由我愛增上力故,謂我當無,便愛自身,此即能成中有之身。】

師父說:「那麼前面說集締的時候,能集的業,所集的能引的業,聖者為什麼不集啊?原因是這樣:真正的聖者小稱也好,大乘也好,乃至於小乘,「見締」的時候見到甚麼?原來見到我講的,結果「我」沒有的,所以平常我們說參禪大徹大悟,他大徹大悟地見到,說「大地無塵土」,一樣東西都找不到了。平常怎麼會找不到呢?欸,他找不到了,所以平常就是見到這我沒有了,……….換句話說,既然見道了,但是他的習性還在,然後修,修到後來呢,這個連它習性也沒有了。所以到那個身體結束了,……「後有」就沒有東西引發,他就生死就到此為止。」

 

3、Q.師父說如何在睡夢中體騐決定到下一生的闗鍵?
[體騐決定到下一生的闗鍵在粗想的時候,細想時己經不能轉變了]

【《俱舍釋》說:「善不善心行相明了,不能隨順當斷死心。」】
師父說「那麼決定到下一生,這個關鍵就是在粗想的時候,不在細想的時候,細想的時候那已經不能轉變了,那個一定到那地方去的。
平常的時候這一種情況,我們也可以領會一下。譬如說我們要睡覺了,當你如果睡覺的時候,在這個睡覺之前,平常我們一般的話,當然都是散亂心當中,你就是跟著那個散亂,你就這樣睡了。睡了以後,所以這個睡夢當中,繼續地把沒有睡的之前那個散亂,繼續地下去,這個現行,所以你睡當中這個業,還是跟前面的相應的。假定你在睡覺之前,你就能夠把那個善心提起來,善念提起來,不管你是緣想的佛法僧,或者你是乃至念佛,或者念法,或者念僧。
那麼當然平常要一般人來說,喔唷,你念了以後睡不著。真正你用功的時候你不要怕,到那時候會告訴你很有趣的方法。你儘管你念,念到後來,慢慢地、慢慢地那個心哪,你也不要去想得要去睡覺不睡覺這件事情,想得睡覺不睡覺的話,念也念不好,睡也睡不著。你一心一意如果去這麼念的話,到後來這個念的心越來越細、越來越細,到那時候你慢慢地就睡,也是睡著,一樣地睡而且睡得很穩。到那時睡完了以後,那個時候的細想行的時候,那 (p115) 個眼前的那個粗想一直繼續。所以那個時候的一個晚上,你一直在增長那個功德當中,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前面告訴我們四種資糧當中,就是睡眠的時候是怎麼的,喏,在這個地方我簡單地告訴你們一下,詳細地到後面還要講。所以它真正每一個地方修行,都有它特別的訣竅,以及最主要的實質上的狀態,非常清楚,這裡我順便一提。
平常的時候我們也是如此,到臨終的時候還是如此。當你平常如果習慣了以後,到臨終的時候就這個樣。所以平常的時候,前一剎那跟後一剎那,今天跟明天,到臨終的時候這一世到下一世。實際上呢,這個事情是一樣的,質是完全一樣的,只是量的不同,只是量的不同。平常我們說,嗯,賺錢,現在賺的法財,你是一塊一塊地積起來,變成功,積成功幾萬幾萬,幾千萬幾千萬、幾億,都是這樣地這麼一點一點積累。所以我們第一點重要的認識那個質是什麼,然後在這個質上面去增加這個量。」

 

 

桌牌:業謂思彼起,思即是意業,彼起身語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