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

搖籃曲

https://youtu.be/wxD2AaH2xiw

 

 

 

(1)寶寶睡  好好睡  祈請文書來安慰

     寶寶睡  好好睡  文殊菩薩來安慰

     你看海上月光美     你看清風輕吹

     嗡阿 ?巴雜那帝    文殊菩薩咒音美

 

(2)寶寶睡  好好睡   祈請觀音來安慰

      寶寶睡  好好睡   觀音菩薩來安慰

     你看海上月光美   你看清風輕吹

     嗡嘛呢唄咪吽      觀音菩薩咒音美

 

 

適逢師父聖誕週,福智將舉辦放流法會。以下許多的動物的靈性及報恩的故事,

在在讓我們感動,並思惟應該要好好對待有情。

 

 

幼豹從小被母牛餵食,長大後每晚會去找母牛並依偎在牠身旁。貓曾經被人所救,

牠會想報恩,每天把死魚放到恩人家門口,雖然這不是人所要的,甚至覺得觸霉頭,

但卻是貓認為給人最好的禮物。另外,本來因為偷吃魚塘的魚,被主人逮到的野狐,

因為主人放了牠一馬,野狐感念在心,在一次   7  級的地震,即使在半夜,

此野狐想盡辦法把恩人弄醒讓他逃出房間,瞬間房子夷為平地,救了此恩人一條命。

 

 

藉由以上這些真實故事,更讓我們了解師父的慈心理念,

如何對待有情。尤其本日課程會提到佛陀前為迦希王時,

為救鴿而割自肉餵鷹的公案,更能理解佛陀如何佈施,

及其大菩提心是何等的境界。

 

 

 

《海報》: 【心裡暖暖的感覺】

 

《桌牌》:【一切種智者,從大悲根本生,從菩提心因生,以諸方便而至究竟。】

 

【廣論】

 

廣論進度:P248LL03以諸大乘人~ P252L06是自誑自

音檔:[106A] 06:23~ [107A] 03:23

手抄稿第十四冊 P40L08~P75LL06

 

 

【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一)發心已後須學學處之因相,

(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三)正釋學習學處之次第。

【收攝】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庚一、發心以後須學學處之因相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1.必須修學無謬圓滿之道

 

            2.破邪執

 

                2.1 無分別住為成佛勝道 (執取善或惡都是一種執著,都是分別)

                2.2 執唯應修空而餘不應修

                2.3 有空解者不須勵力修方便分(菩薩行)

                2.4 執於無所思(無分別)中即能完具六度

                              (此是下次的進度)

 

 

            A.智慧資糧者,斷除一切煩惱。福德資糧者,長養一切有情。

            B.方便所攝慧,慧攝方便是為解脫。

            C.智慧是母,善巧方便是父。欲淂佛果,智慧方便二分,離則不成。

            D.當修習完具施等一切方便,具一切種最勝空性。

               (一切種最勝空性即是 在菩提心的攝持下,以多門去思惟空性的道理。

               因菩薩需要了解更多的 譬喻及理由,才能以善巧的方式來引導眾生。)

 

     

  1. 心安住在無分別的觀修上,頂多也只是奢摩他而已,沒有毘缽舍那。
  2. 已經通達了義,就不需一切方便資糧,佈施持戒是針對愚夫說的,這

            是 邪見。破壞了世俗諦的方便法門,也等 於破壞了勝義諦。.佛陀舉為

            何 曾犧牲自己的 性命去佈施為例,破斥因認為方便品壞失了智慧品

        

          3.透過智慧不住於生死,透過方便不住於寂靜。

 

          4.成佛之道最主要精隨就是福智雙運要修勝義諦的智慧資糧及世俗諦的

            福德資糧。即使通達空性甚至已獲得八地菩薩的果位,光靠空正見還是

           沒有辦法成就佛果位,必須緣世俗諦的福德資糧。

        

          5.戒學:

             皈依( 入佛門)→出離心→願心(發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行心→奢摩他(止)

           

            定學

            奢摩他(止)→毗缽舍那 (觀)

             戒學  +  定學  = 方便分 (福德資糧) 

      

            慧學

            毗缽舍那→正空性 (見道)  (初地菩薩)  (勝義菩提心)

            慧學以上稱為般若分  (智慧資糧)

 

 

【聽帶研討】

〈聽1〉

【設作是念,由種種門修施等行,是未獲得堅固空解,若有空解即此便足,是大邪見。】

所以有人說啊,說:「你布施這個東西都是什麼,你對這個空性並沒有正確堅固了解,如果你真正地正確堅固了解的話,那就夠了。」對不起,這種看法是大邪見,完全錯了!所以眼前我們所謂禪宗最鼎盛,大家總覺得禪宗講空的,實際上呢,對於這個禪宗也根本不了解。前面曾經說過,今天再引一下,大家還記得溈仰宗的師弟兩位,這是開山大祖師啊,他的老師溈山祖師問他的徒弟仰山,說:「這個《涅槃經》在你看起來有幾卷是對的,佛說的;幾卷是錯的,魔說的?」他徒弟怎麼講啊?仰山怎麼說啊?「師父啊,對不起,我看起來都是魔講的。」欸,《涅槃經》,《大般涅槃經》,他徒弟居然說都是魔講的,這什麼話啊!結果他老師不但不說他不對呀,還讚歎他,說:「哎呀,向後佛也奈何不了你。」對了,你對那個正知見把握得很正確,你自己一旦認得了以後啊,任何人都不能動搖你。換句話說,那個時候講的什麼呢,他真正正見到空性的時候。至於他究竟證的位次是加行位上面的,見道位上面的,那我們不管,總是見到空性的時候。空當中實際理地是一塵不受、一塵不染,還有什麼好談的!

因為我們從這個上面看起來他好像講空吧!欸,看喏!下面這句話大有道理喔!所以,他自己的內證的經驗包括他老師,他老師非常讚許說:「對了,對了,你完全對了!」但是,他下面一句話說:「師父啊,我這個見地是有一點哪,但是呢我的行處呢(就是說我的方便呢,我的修行呢),對不起,這個是沒有。」所以他老師緊跟著說:「這個地方啊,是只貴子見地,」是先看看你見地見到了沒有,「不說子行律」,暫時關於你行持的地方不講。

 

 

 

重點:一般我們對禪宗的印象是空性、頓悟或高來高去(如蘇軾和佛印禪師之間的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為何仰山說大般若經全是魔講的?不是真的大般若經是魔業,而是因為應機而說的。能夠說出來的東西,你又執著在這裡的話,反而是不好的。師徒倆位的境界都很高,在他們的那種境界之下,不能執著在那個東西。我們的境界差太遠,所以我們不能說那是魔業。

法是應機講的,那為何廣論一直重複又重複地說,也是為了應不同的根性。,你只要掌握好重點就不會搞亂了。八萬四千法門是應不同的人講的話收攝起來,每個人修行的切入點會不一樣。不要去毀謗別的法門,而是要去隨喜它,但要做好自己當下該做的事。因為在那個時候可能就是適合修那個法門。

 

禪宗平常是不立文字相的。在未獲得堅固空解,若有空解及此便足,是大邪見。一定要先有菩提心再去修空正見,若沒有菩提心去攝持再去修空性,師父說,沒有菩提心攝持修諸善業都是魔業。

〈聽2〉

 

我在若干年前有人曾經跟我說「只貴子見地,不貴子行律」,一字之差就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他就是說,只貴你的見地,行律啊不管的。實際上呢,他們師弟兩個說的是說:先你要先見道,然後根據你的見道然後去修道,所以是現在啊先看看你見了沒有,這個行的事情啊,還暫時不要說。你見到了,根據你正確的見解然後去做,所以我們常常說先得根本因,然後呢再去圓滿它,記住喔!所以一字之差,他大修行人尚且五百世墮野狐啊,我們現在這個凡夫啊,再一念之差的話,那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這個是,喏!就禪宗。

 

 

重點:先重視你的見解正不正確,正確了之後,後面再來看修行而不是說不重視你的修行。只是要先得根本再去求圓滿。

 

 

 

《廣供》

與16秋一起廣供看師父一生行誼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