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 

祈請大師頌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praise/5/491-7-87

 

829日是全球拜佛日。老師做此讚頌是讚歎宗喀巴大師,每年圓根燈會都是在憶念宗大師,他的忌日和生日是同一天。 師父一聽到此讚頌,立刻淚流滿面,相當感動。我們也要以相當殷重的心來唱此讚頌,並祈請老師早日為我們開講毗缽舍那。

 

《海報》: 【慈悲是最美的溝通】

《桌牌》:戰勝煩惱  = 勇士

 

【廣論】

 

廣論進度:P203L1如是恆常修習生死種種過患~ P205LL2最要是彼補特伽羅入大乘數
音檔:[88A] 24:57 ~ [89A] 13:53
手抄稿:第十一冊:P264L1~第十二冊P11L2

網頁:http://www.mylamrim.org/?p=18326

【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內容收攝】

 [過門]

  1. 中士道希求解脫之心, 修行戒定慧三學, 而脫離生死輪迴, 此中功德相較大乘太少太少, 自立不圓滿, 利他的部分也是很少很少所以說: 具慧者,最初應入大乘。
  2. 聲聞、緣覺僅有自利, 是沒有能力利益一切有情的一個大乘種性的菩薩,他一定會生起大慈悲心。
  3. 大乘行者見到世間被無明所覆蓋, 一心只為利他像太陽照耀全世界, 大地擔起全世界一樣一味地利樂有情。
  4. 我們應藉由各種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觀察,思惟大乘的殊勝的好處及種種的功德,策發大恭敬發心趣入。

大乘道次第修心 :  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1. 不管你走顯教大乘或者是密教大乘,真正的能夠進入之門卻是一樣的,大菩提心。
  2. 大乘行者: 生起菩提心但還沒有生起其他的功德。
  3. 退失大乘: 捨離開大菩提心縱使你已經有見空性等功德,也仍然墮入小乘, 不能稱之為大乘行者

    「信解大乗為種子,慧是能生佛法母。」

     不共因菩提心如父之種。如稻、麥、豆的種子。悲;不住寂滅。

     共因證無我慧(證空性)如同慈母。解脫生死,如水、糞、暖土。

           大小乗皆有。智;不住三有。

 

  1. 引顯教的經論證明,能入波羅蜜多大乘之門是發菩提心

      4.1 那怕才發心一剎那, 就算還在生死輪迴中, 就稱佛子

               4.2 發起菩提心(喻金剛寶石), 縱使還未修習六度萬行(喻破碎的金剛寶石)已經超過了一切聲聞獨覺的一切功德(喻黃金飾                              品), 不失去菩薩的名稱(不失去金剛寶石的名稱), 也能出離一切的生死(除去一切的貧窮)。雖然還沒有學習殊勝的菩薩行,只要                        有菩提心就能稱為菩薩。

 

  1. 能入密咒大乘之門是菩提心

 

               5.1 如果有人以修菩提心,希望能成就菩提心,正在修行菩薩行、修行密咒,    就應當為他灌頂,使他能進入密咒的壇城之中。

 

               5.2 並不是修習大乘之法的人就是大乘行者,而是修法的人能發菩提心進入大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應當努力地修學菩提心。

                     透由阿底峽尊者傳記了解菩提心乃道之關鍵。

                      老師,金洲大師,持唯識見,雖中觀見較勝,但因他傳大乘菩提心,恩德最大,       

  

【喻】

『泰國勵志短片』慈悲之心勝過千言萬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nsGW0rJrI

 

父親是戰俘,不相信任何信仰,女孩即使後來被嚴刑酷打,但因為伸出一雙溫暖的手握住他,不需任何言語,改變了他的後半生,到處幫助別人。慈悲是最好的溝通

 

Q請試著回想,在您的一生中,是否也曾受過別人的溫暖,讓您非常感動,對你產生深遠的影響?

或是您曾給過別人刻骨銘心的感動,不局限在金錢上喔~請分享.

 

素琴:剛嫁過來時,總是戰戰兢兢,一吃完飯就急著要去洗碗。婆婆說不急,等妳休息夠了再來洗,剛開始她還會偷偷搶著洗,導致我更不敢懈怠,後來為了讓我安心有時間喘口氣,她就真的放下,等我休息夠了再去洗。

公公一開始會叫友濤不要幫廚房的事,後來婆婆告訴他,這是人家小倆口的事不要插手,到旁邊看電視去,從此公公不曾再過問。

婆婆的智慧深深影響了我,我感受到她對我的好,我也希望能把這智慧繼續傳遞下去。

就像現在即使她失智,不記得誰是誰,但見到人總是面帶微笑,常親切地握著外勞的手,或摸摸她的臉,她總是這樣給人溫暖,她真的是個很討人喜歡的長輩。

 

子文:34年前我老婆子宮外孕,半夜去急診照電腦斷層 ,因為老婆大出血,情況危急,還必須照顧3歲的小孩,非常無助,打電話給大姐,幸好她半小時多就從桃園趕到急診室,那份關心是真的。我到現在想到仍是非常感動,親情真是無可取代的,這份恩情讓我銘記在心。

 

收攝當我們最需要幫忙的時候,有人伸出援手,那份感動會讓我們銘記於心,希望日後也能像這樣付出我們的愛。

三主要道是什麼?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

為什麼要先學中士道?若沒有先學中士道,知道後面要受這麼大的懲罰與磨難,我們有可能還會伸出援手嗎?不可能。然後再修菩提心,以此為基礎幫助別人。

聽帶研討

〈聽1〉

 

【如是恆長修習生死種種過患。見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證解脫息滅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學三學道,能得解脫脫離生死。】
經過前面這個次第,這個次第當中,恆長修習生死種種過患,這個簡單的幾句話,也把前面那個綱要也說明,也是我們修習過程當中的一個原則指導。前面一定是先要了解生死的特質,原來這不是可愛、可樂的,而是有種種禍害、過失的,這個。那麼了解了以後呢,還要經過思惟觀察,這個思惟觀察不是馬馬虎虎,而要恆長地練習。那個時候內心上面,生起相應的如理如量的正確的認識,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否則的話會變成什麼呢?嘴巴上面說說空話,再不然的話,他是說就是酸酒上面哪,撒一點點麵粉,沒有用!
現在你能夠如理如量地,能夠生起了
相應的正知見以後,那時候我們的見解是什麼?「見一切有如同火坑」。所有的眼前的這些,就像火坑一樣地可怕。這個,一個量,這是修行的,到現在這裡為止的,所謂成就。我們可以拿這個來東西檢查一下,當眼前我們看見什麼樣子?我們看見,是不是看見像火坑?如果你看見火坑的話,喔,逃都來不及,對了!如果我們現在看見了說:「哎呀,這個很歡喜!」錯了!所以這個地方,是我們一個檢查的標準,是檢查的標準。不管我們的見解也好,或者是我們的習性也好,嗯,這個地方覺得舒服,這個地方快樂,這個地方滿好,這個地方什麼,那錯了!三有當中任何一樣東西,那你看見像毒蛇一樣,看見像火坑一樣,逃都來不及。這個就是到前面共中士,我們應該修習的內容。

那麼怎麼辦呢,曉得這些東西正是策發生死大苦的,你看看好像是快樂,實際上呢,無邊大苦就在這個糖衣毒藥下面哪,藏在那裡。一心要求解脫,從這種錯誤的無明當中救脫出來,才不會淪落這個生死,感大痛苦。為了要得到這個,那麼只有一樣對治,一個正對治,什麼呢?三學。所以呀,努力地策勵自己,啊!全部精神要去學這個─戒、定、慧那麼學了這個,就能夠從生死的苦海當中解脫出來了,解脫出來了,這個是前面所說的。

 

Q在喻的影片中 為何小女孩會伸出手,若換成是您,您會嗎?

 

友濤 : 小女孩發菩提心,小女孩看他帥,哈哈。

 

素月:還滿感動的,只要是人,都會想要幫他。因為語言不通,所以會用肢體語言。至於為什麼會到晚上才伸出手,因為白天士兵很兇,晚上可能他們睡著了。沒想到後來須接受酷刑,還好意志力撐著,才有辦法撐過來,才有這影片讓我們看到。

 

Q到底我們會有此悲憫心是因為我們的見解呢?還是我們宿生的的習性呢?

 

〈聽2〉

 

【如是見諸眾生墮三有海與我相同,盲閉慧眼不辨取捨,履步蹎蹶不能離險,諸有成就佛種性者,不悲愍他,不勤利他不應正理。】
那麼就像前面我們修學過來,說見到一切眾生,這個見到一切眾生,就是從自己身上深深體驗,體驗到了以後呢,推己及人。這原來我是這樣,我們周圍的人啊,大家都是這樣,都在這個三有的苦海當中,就正像我一樣。為什麼呀?啊!原來「盲無慧目」,這個是根本啊!那是無明,不了解得事實的真相呀!不曉得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所以在這個裡邊哪,一天到晚,哎呀,跌跟斗啊!跑起路來,不能正規地走該走的路啊!因為這樣,所以一直在這個生死的險惡道當中啊!現在我們了解了,真正要想成就的,圓滿成就的,所謂有這種大乘種性的這種人,「不悲愍他,不勤利他」,不合理的。
我們自己在這個生死苦海當中看見:「哎呀!這個這麼不理想啊!」由於這樣見到這個痛苦,所以自己既然要出離,那麼當然一定要推己及人。想想,世間的這麼多人,對我有這麼大的恩,我之所以有今天的話,都是靠他們。結果呢,你看見了苦了,自己一個人解決了,不去管別人,這說得過去嗎?說不過去啊!說不過去啊!所以真正的,真正的,世間的人尚且不可以,何況現在修學佛法的人啊!自然而然,我們從這個上面會策發我們的大乘種性。所以凡是有大乘種性的人哪,不想救別人,這是不合理。不過在這個地方,要特別說明一下,這個利他,什麼?你懂得怎麼利他欸!這個時候才利他。你自己不懂得利他,藉利他之名,然後自害害人,這個不是佛法喲!這是我們把握得住的,這後面會詳細談這件事情。

 

重點:我們對一切眾生,會生起悲憫心,這個是從我們自己身上深深體驗,修行是在修自己,面對不合理或煩惱,透過自修,體驗到了得到好處了,然後再去推己及人。有大乗種性的人,不想救別人,這是不合理的。但利他的方法很重要,要有利他的智慧。

到底是先要有出離心還是菩提心呢?應該是先要有菩提心,但如果沒有出離心做基礎,你很難去生起悲天憫人,推己及人,心量不夠大,就一點用場都沒有,無法幫助到人。

我之所以有今天的話,都是靠他們,這就是觀功念恩的概念,知道這個,就比較會想幫助別人。也因為我們有出離心,了解什麼是苦,所以會生起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胸懷,這就是菩提心。

 

【善行小點滴】

 

友濤 : 我整理了我的桌子,現在清空後,可以看到窗前的視野及風景。

 

桂輝:我們家曬衣服的工作通常是我在做。但我要向我老婆說抱歉,曬乾的衣服有時候還會有零錢掉出來或出現衛生紙。下次我會注意。洗之前會把口袋確實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