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

寒梅綻放於冬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DTAWxTnFo&ab_channel=%E6%BE%88%E8%A6%8BLucidiTV

隨喜大家為企業營的付出,經過了三年的學習不知道大家自已覺得有沒有進步呢?比如…以前無法克服的東西,現在開始能夠面對了嗎?之前有些事情常常會覺得心裡過不去,但最近突然發現以前心裡怎麼樣也過不去的事情,突然發現不像以前那麼在意了,所以就會覺得自已進步了,因而為自已帶來無比喜悅。更堅定地相信學法對生命是真正有幫助的。

 

《海報》: 【成佛恆久遠,一心永流傳!】

《桌牌》: 顯示入大乘之門唯是發(菩提)心

 

【廣論】

廣論進度:P205LL1又大乘人依菩提心 ~ P207L9於道扼要有大了解

手抄稿第十二冊:P11L3 ~ 第十二冊P42L12

【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內容收攝】

大乘道次第修心 :  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1. 不管你走顯教大乘或者是密教大乘,真正的能夠進入之門卻是一樣的,大菩提心。
  2. 大乘行者: 生起菩提心但還沒有生起其他的功德。
  3. 退失大乘: 捨離開大菩提心,縱使你已經有見空性等功德,也仍然墮入小乘, 不能稱之為大乘行者。

    「信解大乗為種子,慧是能生佛法母。」

     不共因:菩提心如父之種。如稻、麥、豆的種子。悲;不住寂滅。

     共因:證無我慧(證空性)如同慈母。解脫生死,如水、糞、暖土。

           大小乗皆有。智;不住三有。

 

  1. 引顯教的經論證明,能入波羅蜜多大乘之門是發菩提心。

      4.1 那怕才發心一剎那, 就算還在生死輪迴中, 就稱佛子

               4.2 發起菩提心(喻金剛寶石), 縱使還未修習六度萬行(喻破碎的金剛寶石),已經超過了一切聲聞獨覺的一切功德(喻黃金飾品), 不失去菩薩的名稱(不失去金剛寶石的名稱), 也能出離一切的生死(除去一切的貧窮)。雖然還沒有學習殊勝的菩薩行,只要有菩提心就能稱為菩薩。

 

  1. 能入密咒大乘之門是菩提心

 

               5.1 如果有人以修菩提心,希望能成就菩提心,正在修行菩薩行、修行密咒,    就應當為他灌頂,使他能進入密咒的壇城之中。

 

    5.2 並不是修習大乘之法的人就是大乘行者,而是修法的人能發菩提心進入大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應當努力地修學菩提心。

透由阿底峽尊者傳記了解菩提心乃道之關鍵。

老師,金洲大師,持唯識見,雖中觀見較勝,但因他傳大乘菩提心,恩德最大,       

 

那位老先生,跳下來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NPAs5FC_T0

這位老先生從57歲開始花了22年時間不間斷的練習,現代人越來越長壽,為了避免老而無趣,他選擇一個那麼刺激運動,是因為他從中得到樂趣,找到活下去的力量,感覺像個孩子般不斷的超越和嚐試失敗。

Q:我們學廣論那麼多年,對無限生命也大概有些了解,想問問大家,如果是你想要找到生命中快樂,你的第一次選擇會是什麼?能持續多久?為什麼?

友濤:無限生命對現在的自已來說,還是有些存疑,不過我卻相信要把握好每個當下,那未來肯定就會快樂。至於如何把握當下,其實對自已來說就是想想接下來該做什麼,然後用力去做。

偉森:多年下來的經驗中,試過種種尋找快樂的方法,比方說下班後泡個喜歡的茶,或是找個時間讓自已沉思一下,也都可以,但也許來這邊上課聽這些建議,生活會更豁達許多。

收攝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不管從什麼時候開始,最重要的是,一但下決心要去完成,就要有像那位老生先一樣,有準備好到至高點,蹤身一躍的勇氣,剛開始他應該是從基本的跳水開始練的,但他的目標是訂在最高點的,一步一步的往上練習,多年之後他也就成功了。

 

【聽帶研討】

〈聽1〉

廣海明月0022 講
好!又到了我們繼續研討的時光了。不知道大家的心態有沒有準備好?一定要記著有一個大乘的發心。就是不停地訓練我們生命的方向,讓我們所造作的業都隨著菩提心的方向;因為菩提心是佛子因,最後才會匯聚為成佛的方向。成佛才是徹底地離開一切痛苦、得到最圓滿快樂的方向。現在我們只能說,我們一直在提醒自己造作這個方向,終於有一天,它會在我們的心續裡邊,經過長期的串習、觀察修、止住修等等,成為我們心續裡堅固的續流,直到一剎那也不會間斷的續流,那個時候就太美了!

  所以不要放棄每一節課對動機的安立,雖然這可能只是短暫的一個心念的操作,但這個操作對整節課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甚至對於我們這一生、對於我們生生世世宗旨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常常串習,重串習的業就會先熟。如果我們一直串習生命的最高宗旨,或者我們最迫切的生命願望——成佛,這就會真實地成為我們生命的方向、生命的意義,就會動用起我們全部的心力為這個目標努力,不達目標絕不停止!

 

Q:學習或作義工之前為什麼要作前行?在前行的時候我的心理行相是什麼?

大乘皈依發心偈:

諸佛正法眾中尊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行施等善

為利有情願成佛

安哲、美慧 : 每天早上會整理好自已的起心動念之後開始一整天的行程,前行的目的其實就是收攝自已的心,有沒有告訴自已要發菩提心。所以前行的一切準備就是為了要讓自已的能夠調整好心態再開始學習。

 

故若不以菩提心為教授中心而正修習,僅於起首略憶文句,而於餘道微細一分多殷重修,顯然於法知見太淺。】

師父說:下面就告訴我們了。所以我們現在真正重要的,應該把菩提心作為我們修學的中心,努力去做。不是說剛開頭的時候「略憶文句」像平常我們一開始念的時候,都是念幾下,我們早晚課也是一樣,「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等四句。然後呢,在我們修密宗的儀軌當中,開頭的時候也這麼念幾下。很多地方就這樣,就是啊「還算好咧,還略略至少一些文句咧!」
欸,這個不對,這個不對!
而我們真正主要的修習是這個才對。
所以說你略略把這個文句念一遍,而於其他的「餘道」,這個餘道不是非道喔,是道,但是它是什麼?「微細一分多殷重修。」哎呀,努力忙這些東西啊!那個很明白的,你對佛法認識得太不夠,認識得太淺,認識得太差!我們一定先要把那個根本的主因把握到了,然後呢盡你的力量,隨分隨力,你做哪一個都可以。你念佛,念佛好;參禪,參禪好;學教,學教好;顯教也好、密教也好。然後呢,你在這兒坐禪以外,不管我們所謂出家人有三件事情─行福、坐禪、讀誦、誦經都可以,在家人也可以,就是再結其他的因緣。這一點,是這個地方特別需要了解的!

收攝我們現在真正重要的,應該把菩提心作為我們修學的中心,努力去做。一定先要把這樣的根本把握到了,然後呢盡你的力量,隨分隨力去做,是特別需要了解的!做任何事情,內心怎麼想是很重要的。

廣海明月0192 講
那麼觀察一下我們自己,比如說,上《廣論》研討、或者去作善行、去護持、去當義工,我們有沒有特別注意策動自己動機的部分?我是懷著一個共下士的心?還是共中士的心?還是一個為利一切有情,希求一切智智的心,去做這些善行的?因為懷著什麼樣的動機,我們所作的善行就會被攝入什麼樣的道。很顯然,上士道像一個汪洋大海一樣,它所匯集的一切資糧都會成為一切智智的果位。如果能有這樣的一個發心的話,那麼我們所修行的一切都會成為大乘的加行吧!就是前面的準備吧!

  所以如果不認真地策動動機去做各種修行,實在是很虧的!這就是為什麼每次聽聞的時候,都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策動一下自己的內心,哪怕是相似的安立,哪怕是現在就想幾個念頭。我們平常的相續一直淹沒在眼前的芝麻綠豆這些事情上,只有確立一個生命最究竟的目標,一個高遠、終極的目標。看到了那個高遠、終極的目標,其實眼前的困境有的時候我們就會有勇氣穿越,因為終究這一切煩惱將被解決,因為我們已經找到了離苦得樂之道。對於眼下的這一步,是造惡業過去,還是造善業過去,我們就會很清晰地抉擇清楚。而且眼下我們得到人身,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最佳機會,這裡邊的三乘士夫,可以說任我們選擇,一入惡道就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這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

收攝: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得到人身,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最佳機會,懷著上士的發心作為我們修學的中心,所以這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

【憶師恩法會前行】真如老師於2015憶師恩法會開示

 出處: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master-zhenru/1279-3075

 

收攝:廣論上說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為善知識。故於最初,依師軌理,極為緊要。透過自已的學習進而進發心參加這次的營隊去護持其它人,這之所以有今天的話,都是靠師長的功德對我們的饒益。讓我們會想去幫助其它人,生起推已及人的胸懷。

【善行小點滴】

 

美慧 : 學了廣論三年,無形中在生活中灌注了力量,最近因為同事需要幫忙,在幫助公司的同事過程中,就體會到如果依著理路自已試著慢慢努力去做,有一天就會發現生命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