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309L01所得佛者~ P311L03方可捨故

音檔:[130A] 27:15″~[131A] 16:38″

手抄稿第十七冊 P50LL04~P78LL01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所得佛者。謂是永盡一切過失,畢竟圓滿一切功德,我修一德斷一過失且極艱難,故我豈能獲如是果。若實發起如此退怯,已捨發心過患極重,設未實起,亦應從初滅不令起。破除道理者,應作是念策擧其心,佛薄伽梵定量士夫,是諦語者是實語者,不虛妄語不顛倒語,彼尚記說蚊虻等類能證菩提,何況我今生在人中身報賢善,有智慧力觀擇取捨。故我若能精進不廢,何故不能證得菩提。如云﹕「不應自退怯,謂不證菩提,如來諦語者,作此諦實說。所有蚊虻蜂,如是諸蟲蛆,彼發精進力,證無上菩提。況我生人中,能知利非利,不捨菩提行,何不證菩提。」又於往昔過去諸佛及現在佛並未來佛,此等亦非先已成佛次修諸道,初唯如我,由漸昇進而得成佛及當成佛。由如是思破除怯弱。《寶雲經》云﹕「菩薩應念所有如來應正等覺,謂諸已現等覺,今現等覺,當現等覺,此等皆以如是方便,如是修道如是精進,已現等覺,今現等覺,當現等覺。」乃至說云﹕「此諸如來亦非皆是成如來已而現等覺,故我亦當於其無上正等菩提而現等覺,我亦應發共同一切有情精進,普緣一切有情精進,如是如是策勵尋求。」《無邊功德讚》云﹕「雖諸已得善逝位,亦曾墮諸極下處,佛墮險時不自輕,不應自輕壯亦怯。」生此怯弱是由善知諸佛功德無有邊際,果隨因行,故修道時,須無量門引發功德,及無量門滅除過失。次觀自身而生怯弱,若謂諸佛無量功德於修行時,僅由專懇修學一分微少功德即能成就,於道生此顛倒了解,則於現在全無所怯。然此非是賢善之相,是於修道之理未獲定解,或雖少有散渙了解,然皆未曾親切修持,總覺容易障覆所致。若至實行雖略顯示道之首尾粗概次第滿分之體,生恐懼云﹕「若須如是誰復能修而捨棄故。霞惹瓦亦云﹕「未曾實行諸菩薩行,如看射箭總覺甚易全無怯弱,現在之法無完善者,故不致到怯弱自輕之地,若善圓滿恐必多起怯懼自輕。」此言極實。
於能得方便破除怯退者。謂念成佛須捨手足等,我不能爾,如此之苦應須堪忍。即不修行自任運住,流轉生死,亦曾多受斫裂刺燒此等大苦,不可說數,然亦未能成辦自利。為求菩提難行之苦,較其前苦尚無一分,然能成辦自他大利。如云,「若謂捨手等,是我所怖畏,是未察輕重,愚故自恐怖。無量俱胝劫,曾多受割截,刺燒及解裂,然未證菩提。我今修菩提,此苦有分齊,為除腹內病,如受割身苦。諸醫以小苦,能治令病愈,故為除眾苦,小苦應堪忍。」又捨身者初怖畏時,非可即捨,先於布施漸次學習,至於自身全無貪著,大悲心力開發之時,若有大利方可施捨,故正捨時全無難行。如云﹕「如此治療法,勝醫且不用,以柔和儀軌,治無量大病。導師先令行,惠施蔬菜等,習此故而後,自肉漸能施。若時於自身,覺如諸菜葉,爾時捨肉等,於此有何難。」是故有說波羅蜜乘,須捨身命故生逼惱是難作道。今此教典善為破除,謂於發生難行想時不須即捨,如與菜等極易捨時,方可捨故。
【廣論 師父手抄稿】
【◎ 所得佛者。謂是永盡一切過失,畢竟圓滿一切功德。】
這個佛啊,要把一切過失徹底圓滿地盡除,一切的功德究竟圓滿地完成。而我現在呢?
【我修一德斷一過失且極艱難,故我豈能獲如是果。】
說我眼前啊,叫我斷除一個過失,修一點功德,唉呀,困難極啦!唉,我怎麼可以得的到呀,哎呀!平常說實在的,那我們平常這種心裡面,講講可以,叫你真的去做的時候,哎喲,真是千難萬難,那時候心裡面就是這樣。下面說,
【若實發起如此退怯,已捨發心過患極重,設未實起,亦應從初滅不令起。】
假定你已經發了這個的話,發了這個心以後,然後呢因為你怯弱了所以捨掉了:「啊!好,那算了、算了、算了,我就不要!」那這個害處是大極了、大極了!這個一點,假定沒有生起的話,那一開始要想辦法消除它。所以我們現在很幸運,正好一開始就先認得它,你認得有了準備的話,到那時候它就不怕它。那麼怎麼破除法呢?下面說:
【破除道理者,應作是念策舉其心,佛薄伽梵定量士夫,是諦語者是實語者,不虛妄語不顛倒語,彼尚記說蚊虻等類能證菩提,何況我今生在人中身報賢善,有智慧力觀擇取捨。故我若能精進不廢,何故不能證得菩提。】
下面告訴我們的,我們應該照下面所說的道理去觀察思惟,使得自己的內心把它「策舉」,策勵,然後高舉起來!要把這個心策發起來,這個心高舉起來,不要被這個畏怯的心而戰勝。說「佛薄伽梵」,薄伽梵就是對佛的最尊貴的稱呼。他是決定了知一切,所謂十力、四無所畏,他無有不知,他所說的話是千真萬確,所以說諦語、實語、不虛、不顛倒。佛怎麼講的?說蚊虻任何一個,一切的這種有情,乃至於啊那種最下等的,都能夠最後證得菩提,何況現在我是人哪!不但是人,而且得到的人身當中的賢善的這個暇滿人身,暇滿人身;這個暇滿人身有智慧力,有勢力辨別的能力,而且曉得取捨之處。所以我只要運用我已有的這個能力,這樣去策發精進,而繼續不斷地,不懈怠、不終止的話,怎麼證不到呢?怎麼證不到呢?這千真萬確的道理!普通的那種畜生等等,最下等都可以,我現在比起他們高明得不曉得多多少少,哪有做不到的道理啊!哪有做不到的道理啊!
【如云:「不應自退怯,謂不證菩提,如來諦語者,作此諦實說。所有蚊虻蜂,如是諸蟲蛆,彼發精進力,證無上菩提。】
牠們都是如此。
【況我生人中,能知利非利,不捨菩提行,何不證菩提。」】
何況現在我生到了人當中,而且暇滿的人身耶!這個暇滿的人身不是普通的喔!能夠知道什麼是真實的利益,什麼是非利。普通雖然得到的人身啊,對這個利、非利,還辨別不清楚喔!而且現在已經發了心,然後呢努力上去,哪有證不得的!
【又於往昔過去諸佛及現在佛並未來佛,此等亦非先已成佛次修諸道,初唯如我,由漸昇進而得成佛及當成佛,由如是思破除怯弱。】
不但如此,而且所有過去的一切佛,與現前的佛,將來當來要成的佛,沒有一個例外的,都是怎麼辦的?像我現在這樣地修習,絕對不是先成了佛再修道的,都是像我現在這樣地,慢慢、慢慢依道修持,漸漸昇進,最後成佛。過去的是如此、現在的如此、將來的亦是如此,當然我也是如此。能夠這樣一想的話,這個害怕的心就拿掉了。下面再引經上面,
【《寶雲經》云:「菩薩應念所有如來應正等覺,謂諸已現等覺,今現等覺,當現等覺,】
當就是將來、當來,
【此等皆以如是方便,如是修道如是精進。】
他們沒有一個例外的,都是拿都是以現在這樣的方法,就是如此方便,我們正在學習的這個方法,照著這個方法這樣的去修,現在這裡主要的就是精進,因為拿的這個如理的方法精進修道的,所以
【已現等覺】
過去的,已經成了。
【今現等覺】
現在的,正在成佛。將來的是
【當現等覺。」】
【乃至說云:「此諸如來亦非皆是成如來已而現等覺。】
所有的那些佛啊,絕對不是先成了如來以後,然後再去修的。所以,
【故我亦當於其無上正等菩提而現等覺,我亦應發共同一切有情精進,普緣一切有情精進,如是如是策勵尋求。」】
所以我現在也是這樣,我應該對這個無上菩提現等覺。那麼要想現證這個正覺怎麼辦呢?應該發這個大菩提心,然後呢擐大精進甲,行這個大精進行,就是說「共一切有情」發這個精進,「普緣一切有情精進」,這樣地策勵,這樣地尋求。
【《無邊功德讚》云:「雖諸已得善逝位,亦曾墮諸極下處,佛墮險時不自輕,不應自輕壯亦怯。」】
這個論上面告訴我們,所有過去已經證得佛果的那些佛陀們,他以前也曾經墮落在「下處」,換句話說六道當中,乃至於地獄最下的地方。但是呀,他不同的地方,他墮落的時候卻不自輕,不自輕。換句話說,不會自己說:唉呀,我不行啊!不,這個絕對不應該!如果你自輕的話,就算你很有力,你也沒有用。所以平常我們常常說,你事情還沒做,先打了退堂鼓了,「唉呀,我不行呀!」那做什麼事情都不行。「唉呀,我不想去做啊!」那麼天氣好了嘛,說太陽太大,今天天氣下了雨嘛,說下雨也不行,的的確確地現在就是這個樣子。乃至於樣樣都好了嘛,說:「唉呀,這個事情我還不能少。」那就是這個,再有力都不行!
反過來,我們的的確確,看見歷史上很多這種人物,脇尊者八十歲囉,因為看見人家這個精進,說他不對,所以他就說:「發誓!發誓我這一生不證果,絕不休息!」所以他白天念三藏,到了晚上自己把三藏所學的學定慧,結果證了羅漢果,八十歲囉,喔,這樣啊!所以啊有太多這種典型的例子。我們現在年紀這麼輕輕的,唉呀,頭又痛,唉呀,腳又酸,唉呀,碰了一點點,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夏天嘛說流汗又不行,冬天嘛冷了也不好―完了!這個地方我們了解了這一點啊,勇不可當!那沒有一件事情能擋得了我們,沒有一個困難衝不破的。
【生此怯弱是由善知諸佛功德無有邊際。】
為什麼會生前面的?因為正確地了解說,哎呀,這個佛的功德這麼無量無邊哪!既然有無量無邊的功德,要集無量無邊的因哪,說
【果隨因行,故修道時,須無量門引發功德,及無量門滅除過失。】
唉,原來這樣的啊,這個要做這麼多的事情啊!
【次觀自身而生怯弱。】
看見了佛的果位要這樣,那麼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上面說的,哎喲,斷一分過都沒有,積一分德都沒有,於是那時候害怕了。下面看喔!下面這個道理就是我們平常常有的現象,這個地方我們要了解,從這個地方去破除的話,我們就有希望了。
【若謂諸佛無量功德於修行時,僅由專懇修學一分微少功德即能成就,於道生此顛倒了解,則於現在全無所怯。然此非是賢善之相,是於修道之理未獲定解,或雖少有散渙了解,然皆未曾親切修持,總覺容易障覆所致。若至實行雖略顯示道之首尾粗概次第滿分之體,生恐懼云,若須如是誰復能修而捨棄故。】
這另外一類。上面那一類說他看見了害怕,另外有一類啊,欸,他都不怕。怎麼個不怕法呀?「若謂諸佛無量功德」修行的時候,他真正修的時候,「僅由專懇修學一分微少功德便能成就」,說你只要專心至誠懇切地學這麼一樣東西,你就能夠成就的。這種狀態,他怕倒是不怕,他的心理怎麼樣呢?說:你只要這樣做,那好!於是他一點都不怕。譬如說我們現在學禪的,說:啊!你只要這個。然後呢他孜孜……的確,這個你不要小看喔,這個禪這是好難、好難,拿我們現在說。但是呢他的確有這個,全部精神貫注在這個裡頭。
平常我們說見道,有的人說把它看得很難,有的人說這個見道很容易,實際上的的確確不容易哦!你真正看那修行的人,古德們他全部的精神貫注在這個一點,在任何情況之下,就說「暫時不在猶似死人」?專、懇。但是對不起,這個是一分。他以為修了這個就能夠成就的話,這種狀態,對於這個圓滿的佛道他沒正確了解。在這種狀態,他現在的確是毫無怯弱。就是說禪是如此,還有呢乃至於念佛,啊!只有一句佛號。這個,說那個話的我們不談,那認真修行的哦,是全部精神貫注在這個裡頭的。然後學密的人,他唸一個咒,啊,就是這個樣。不管是哪一個,持戒的人也說:哦!只要這樣,把那個做好了就好。總之,他這一類是指什麼,還是指認真修行的人,但是他是往往是執一非餘,執一非餘。
說到這裡要順便提一下,「難道照你這樣說的話,你不要嗎?」不是的!前面告訴我們清清楚楚,說我們了解了這個整體以後,正式進去的時候,的的確確是專一的。可是這個專一,跟現在這裡所談的有一個不一樣哦!現在我們這裡所說的圓滿的道體的專一,是你了解了整個的這個內涵以後,然後走你應該走的這條路,一路一路上去。當這個圓滿了,緊跟著再圓滿這個、再圓滿這個、再圓滿那個……步步圓滿。
我剛才說那種情況是什麼?總以為只要學這個就夠了。這因地當中他認得了這個,所以做的時候排斥所有其他的。記得不記得?一開始還沒有講修的時候,講本論四種殊勝的時候,就告訴我們:我們現在對於能修的是修,對於不能修的,不要因為不能修的就棄捨它,應該廣發正願。這樣的話步步上去,然後呢這一步修完了,你下一步繼續地昇進,到最後是究竟圓滿。這個概念我為什麼這地方說一下?因為你不說的話,往往又覺得:好囉!那麼這麼、這麼樣的話呢,叫你是專門又不行了。不是的!這個道理大家要弄清楚。
所以現在我們了解了,說這個地方講「專懇」指什麼?他並沒有對這個道體圓滿了解的這種修法,所以呀他自己一點都不害怕,說在這個上面一門深入就夠,這種狀態。實際上呢,一門深入是絕對正確、需要,而是說我們正確的了解了以後,那麼了解了這個以後,然後你去下手的時候,的確是一定有它的下手的地方,這樣去走的,這個兩個要分辨得很清楚哦!
現在我們看,說對這種不了解的人,以為這樣,這樣去做的話,他也認真這樣去做,那麼這樣啊,他沒有什麼怯弱,他也不怕。但是這個不怕呀,不是正確的,所以說這個不是「賢善之相」。他為什麼不怕?他之所以不怕,並不是由於像上面所說的正確了解,發了擐甲意樂的不怕;而是對於這個真正道,要修的道的內涵哪,並沒有正確的認識,並沒有根據這個正確的認識,發生那個殊勝的勝解。只是說稍微有一點點了解,而這個了解啊,是根本是支離破碎的,所以說「少分渙散的了解」,這是一種狀態。還有一種呢,雖然了解是了解了,也沒有認真地親自、「親切」地修持,那個時候他總覺得容易,啊!覺得這個很容易。為了這種錯誤的認識,以及錯誤的這種覺受覆障,才會產生這種心理不怕,實際上這個是個錯誤。
他一旦有了正確的認識,乃至於真正行持,所以說若真正地實行,到那個時候,他稍稍了解這個圓滿道體的這個內容的話,哎呀!那時候就害怕了。那時候害怕又說:「原來真的修的要這樣啊!唉呀,那不行啊!那這樣做的話,誰能做啊?」那個時候就放棄掉了,那是沒有用,那是沒有用。前面你雖然不怕,但是你走錯了;正式一旦你走到正確的路上去,你又害怕起來了。既然要圓滿達到這個果報,一定要正確的路子,結果你前面雖然不怕,是你走錯了,一旦正式走對了,你又害怕了,還有什麼用呢?所以這個地方特別地告訴我們,說我們在這地方要破除的內涵,不是說單單不怕就夠了。你要對正確的圓滿的內涵了解了,然後呢根據這個如理圓滿的教法,策發這個勇悍無比、毫不退怯的心,這個才對!
這個地方順便也說明一下,那個時候正式修的時候,並不是叫你什麼廣修一切,修的時候的確也有它的什麼?必然的次第。所以我們看善財童子,他不是一口氣把五十三員大善知識的一個法,一口氣都修盡了,不是欸!他還是一個一個地參,一個一個地學,這很清楚、很明白。他所以的確在修學過程當中,是專一地一門深入,這個我們要辨別得很清楚哦!那了解了這個,現在我們看,那個祖師怎麼覺:
【霞惹瓦亦云:「未曾實行諸菩薩行,如看射箭總覺甚易全無怯弱。】
說你沒有真正去做的人哪,唉呀,看起來覺得好像很容易,就看別人一樣,就看別人一樣。我們有一句話叫「看人挑擔不吃力」,看起別人來覺得:嗯,滿好的。像我們現在看祖師的傳記,啊呀,看了覺得:哇,真好!那是因為看他呀,叫我們自己去做的話,啊!那真是千難萬難。所以我平常常常建議大家看祖師的傳記,譬如像《一夢漫言》等等,哎呀,看見那個見月老人好了不起!看起人家來很容易,自己做就不簡單哪!乃至於建議大家看《密勒日巴尊者傳》,看人家,啊,覺得很感動,要自己去做呀!這地方我不是說你要像見月老人那樣的話,這個樣持,也不是說像密勒日巴尊者那樣的話。不管是哪一個,真正重要的從這地方我們要體會得到:喏,不要看別人,要從別人的行持當中,回過頭來,把這個作為自己的借鏡,來反照自己,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一點。
【現在之法無完善者,故不致到怯弱自輕之地,若善圓滿恐必多起怯懼自輕。」此言極實。】
那個時候,不是現在哦,霞惹瓦那個時候。那個是什麼時候啊?那是阿底峽尊者在的時候,離開現在是快一千年了,換句話說,八、九百年以前的時候,那個就是這個狀態。他那位祖師怎麼說啊?現在這個法不完善─的的確確,是啊,從正法而像法,乃至於到今天更是每況愈下,每況愈下。為什麼這個法不圓滿哪?因為不圓滿所以不怕,所以不怕,假定真的了解圓滿的話,哎呀,恐怕都害怕。這個一點都沒有錯!
他們為什麼前面告訴我們不要害怕,又特別後面引這段話進去呢?這個有它大道理哦!有它的大道理。換句話說,要告訴我們,你要這樣去修學,是一定要去除種種、淨除種種這種障礙。那麼這個障礙當中,到現在這裡所說的障礙什麼?就是了解了圓滿的佛果以後生起的害怕。而這個不單單是去除這個害怕哦!要怎麼樣圓滿正確的方法,去除的害怕才對。不是說你不了解,自己因為不了解,自己覺得毫不怕,這樣的不怕沒有用。
說來說去,第一個要如理,這最重要的,你不如理的話,雖然生起了這個不害怕的,這個沒有用。如理了以後,還要如量,還要如量。主要的這地方就特別把這個理、量兩件事情,在這地方特別地說明一下。那麼這個是對於所得的佛的果,那麼進一步呢,你要得到這個果啊,要行、要做種種的方便,就是換句話說,這個要修佛果的方法。所以第二:
【◎ 於能得方便破除怯退者。謂念成佛須捨手足等,我不能爾,如此之苦應須堪忍。】
第二個呢,是破除說我要成佛,我不怕,但是想想成佛要修些什麼,喔唷,說成佛啊要捨頭目腦髓,唉呀!這個不行啊,我不行啊!那時候又害怕了。說現在這個地方要告訴我們,怎麼樣對這個苦如理地認識,去修習要忍耐,不但要忍耐,而且要精進勇悍!下面就告訴我們:
【即不修行自任運住,流轉生死,亦曾多受斫裂刺燒此等大苦,不可說數,然亦未能成辦自利。】
喏!下面來了。是的呀,你說修學佛法要捨頭目腦髓,所以你說:「哎呀,不行啊,我不能修。」那麼你不修,不修的結果呢?對不起,你不修,然後你這樣地流轉生死當中,你就不斫了嗎?嗨!恰恰相反,是不但是不斫哪,而且多次地受這個斫裂刺燒大苦,是「不可說數」耶!結果你不修的結果,整個地就在這個裡邊受這個。結果你不修,真正地利益了自己嗎?沒有!不但沒有自己利益,而且永遠在這個裡邊。平常我們最多砍一個手,砍一個頭,現在他不但不斷地砍,在地獄裡邊是比起這個人間,是完全無法比啊!所以現在下面說,
【為求菩提難行之苦,較其前苦尚無一分,然能成辦自他大利。】
喏!這個就是最正確的、最好的告訴我們。說前面是說,你說,喔唷,要成佛,要修這個東西難行啊!欸,結果你不修、不行,不行的結果啊,對不起,唉!要受這麼大的苦。反過來,如果說你為了求菩提,要行,做這個苦的話,比起前面不修的來,啊!那是少之又少、少之又少。的的確確的,你不修的話,在地獄當中燒、煮、砍、殺,唉啊!動經無量長劫。現在你修的話,要不了多少時候,要不了多少的苦,就能夠成就自己、別人的無邊大利益,無邊大利益啊!
【如云:「若謂捨手等,是我所怖畏,是未察輕重,愚故自恐怖。無量俱胝劫,曾多受割截,刺燒及解裂,然未證菩提。我今修菩提,此苦有分齊,為除腹內病,如受割身苦。諸醫以小苦,能治令病癒,故為除眾苦,小苦應堪忍。」】
就是說這個道理。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310 頁。關於第二個,我們已經講到,我們怎麼樣破除我們的怯弱而退怯的這個方便。第一個呢,對於能得到這個佛果,我們心裡邊害怕,上面已經告訴我們。現在呢,說要想求得到這個佛果啊,要有這個一定的方法、方便,說對這個方便,想想:唉呀!這個要捨頭目腦髓啊,這個害怕。那麼昨天我們已經簡單地,頭上已經說明了。只要我們認真地想一想:是的,修學佛道是要這麼難行,絕對沒有便宜可討,但是你不修學的結果呢,請問省事嗎?這個正確的了解我們一定要很清楚,一定要對比得非常明白,對比得非常清楚,那個時候你才會,你才會弄得清清楚楚。
說你現在捨棄掉了以後,然後省力嗎?就不苦了嗎?不是,不是!不但不苦,而且還有無比的大苦。你經過這樣地認真修學,思惟、觀察,最後你發現,這個修學佛道,行種種方便,捨頭目腦髓,最省事,然後呢最省力,乃至於到最後你發現,這是唯一的方法,唯有這一條。那個時候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一定會走這個路。從這地方就特別說明一個什麼原理呢?真正主要的,不是在它難不難,真正在我們知道不知道。如果你正確、如理地了解了以後的話,啊!你才那時候發現,原來這個事情的真相是這個樣的啊,那時候我們的做法就完全不一樣。所以說真正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是正知見,你正確地了解。
現在我們繼續看下去,那一段當中,那個文,昨天已經唸過了,那麼今天再說一下。這文說:假定說我們修學佛法,照著佛這樣做,要捨頭目腦髓,這上面說捨手啊,哎呀!這個事情,唉,不容易,對這事情很害怕。這個原因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地了解,真正地了解了實際的情況;那麼那個時候呢,我們在愚癡當中,愚癡當中。假定我真正了解了以後的話,你現在不捨的話,唉呀,將來豈但是手、足,乃至於頭目腦髓;豈但捨頭目腦髓啊,那個之苦啊不曉得多少倍,時間是無量無邊,痛苦是無限之大,而且逼著你非這樣做不可,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眼前你能夠這樣做的話,時間是有限,捨的有限。而前者花了這麼大的痛苦,經過這麼長的時候,永遠還在這裡轉,永遠還跳不出來,繼續地受這個苦。而我們現在能夠如理如法地,你稍微這樣做一點的話,問題都解決。
所以他下面告訴我們,說我們以往已經經過了無量生死,一直在這個狀態當中。唉呀!不要說人間,人間固然你可以不捨,畜生,然後呢餓鬼,地獄,啊!那是可怕極了,一直在這地方來轉!結果呢?結果呢?唉,結果還在這地方轉,還在這地方,一點用場都沒有!而我現在了解了佛法,能夠照著去做,這個雖然是苦,但是這個苦已經有一個期限。哪,就是這樣了!就像身體當中,稍微受一點這個醫生的或者是吃藥,或者是手術的痛苦,就把根本問題就解決。所以在這個上面特別說明,就像以小苦就能夠把病解決一樣,所以我們對這個小苦應該忍受。不但應該忍受,應該歡喜,應該歡喜。所以前面告訴我們,讓我們修學的時候,使得心裡面沒有一點點害怕,沒有一點的退怯。實際上,我們更應該對這一件事情感到幸運、感到幸運。這個是一個絕端重要的一個概念,如果說沒有這個概念的話,修學佛法絕無可能、絕無可能。這是我們一個最大的一個,第一個應該突破的一個關鍵。再說,
【又捨身者初怖畏時,非可即捨,先於布施漸次學習,至於自身全無貪著,大悲心力開發之時,若有大利方可施捨,故正捨時全無難行。】
再說:是!他是要我們布施頭目腦髓的,但是他並不是教你一開頭的時候,就去布施。剛開始的時候,說我們的的確確,因為理路即便是有一點認識,但是必定這個無始的習性,這個執著還很重,喔唷!對這個東西很害怕。那麼那個時候不需要馬上就捨,怎麼辦呢?先照著前面所講的布施這個道理,慢慢、慢慢地來學,慢慢地來學。小的地方學,慢慢地大了,到那個時候對我們的自身啊,一點的貪著都沒有了。對自身沒有貪著,這個有它的必然的次第,有它必然的次第。所以現在單單講一個理論,將來如果我們,如果正確地了解了這個空性這個概念,乃至於你經過了如理的思惟、修習以後的話,的的確確你對這個身體是一無貪著,不但一無貪著,而且發現,原來這是我們的生死大怨家。
理念上面既完全正確地認識,然後呢經過一點習慣了以後的話,你把那身體送出去的話,的的確確就不會有什麼障礙。那個時候大悲心也開發,然後呢,不但是對這個身體沒有執著,而且發現這個身體捨出去,還有無比地大的殊勝的利益,那個時候才教你捨。所以那個時候捨的時候,一點困難都沒有,一點困難都沒有。就像小孩子的時候啊,就是小孩子他好吃的一個糖,喔唷!你叫他把那個糖、手裡什麼送過來,喔唷!他在那兒,怎麼捨得啊!你叫他拿的時候就哭。將來我們長大了以後,然後呢在很多的場合之下,送起人家東西來的話,送禮也好,那大筆大筆的,動以萬計乃至於百萬計,眉頭不但不皺,而且覺得還很好欸!為什麼?因為這樣做得到好處!所以這一個上頭,它一定要有完整的教授,你對這個理了解了,然後呢量、次第,一步一步地走上來的話,是一點都不難,不但不難而且有這麼大的利益。
【如云:「如此治療法,勝醫且不用,以柔和儀軌,治無量大病。導師先令行,惠施蔬菜等,習此故而後,自肉漸能施。若時於自身,覺如諸菜葉,爾時捨肉等,於此有何難。」】
所以說,對於這一種治療的方法―換句話說,突然之間來的―真正有本事的好的醫生,都不會用的,一定用比較柔軟的方法,才慢慢、慢慢地……。譬如說我們現在那個醫生看那個小孩子,絕對不是抓進來像殺豬一樣地來,慢慢地哄啊,什麼弄啊!譬如說我們現在那個西藥,那個咳嗽,咳嗽糖漿,他不但是不覺得難吃,而且吃得很好吃。哎喲,說那個小孩子,吃了一次,還繼續地要吃,那個大人還非得藏起來不可,要不然他一口氣統統吃掉了還不好咧,這個千真萬確!這個佛,偉大的佛陀,他用的辦法也的的確確是如此。所以現在我們那個三界的大導師啊,教我們修學這個,也不是一開頭做這個難行的。他是用種種的方便,啊!先布施一點簡單的蔬菜啊,等到你這個習慣了以後,慢慢、慢慢地,欸,覺得好,而且看見它大利益,那時候你再深入等等的都可以。那個時候你捨那個東西啊,捨自己的身體,就像以前捨一點點菜葉子一樣,那有什麼好難,那有什麼好難!這一點都不難,一點都不難。所以呀,
【是故有說波羅蜜乘,須捨身命故生逼惱是難作道。今此教典為破除。】
「是故」,所以有的說:「唉呀!這個行那個大乘行啊,這麼個難作法,要把身命、頭目腦髓等等要捨出去啊!這個東西實在……啊,不行、不行!」那麼現在根據這個教典,換句話說,喏!你不是學佛嗎?那麼佛說的教典上面說得清清楚楚,說得清清楚楚是這樣的!所以這一個地方我們應該了解。我們現在大家說學佛、學佛,嘴巴上面學佛,實際上學的是什麼呢?我想慢慢、慢慢地到現在大家體驗得到的,我們都在學我,都在學我。這個學佛是什麼?哎呀,佛是好的。所以你就想那個好的果,但是殊不知這個好的果,應該用什麼樣的因?你真的要得到好的果,一定要學他的好的因,這樣才能夠得到。結果呢?我們只羨慕他好的果,然後呢,好的因如何我們不管,照我們的想法去想。所以大家只想:哎喲,好囉,如果有簡單的方法,那最簡單。
所以有一陣子,譬如說在任何一個教盛行的時候,往往就偏向那一邊。譬如說宗門盛行的時候,他覺得大徹大悟了,喔,那好了,成佛。那佛都不在乎,大家都拼命忙這個東西,結果呢弄到後來,不是狂禪嘛,就是口頭禪。弄到後來呢,大家念佛,哎呀,說這個東西很難哪,你只要念佛你就好了。也是這樣,哎呀,什麼都不要了,結果這樣一句阿彌陀佛。結果這一句阿彌陀佛,真的行嗎?當然你有了善根,是!可是不幸的是啊,大家沒有得到那個方便善巧,總覺得,唉呀!那這樣一來,躲在那一個地方。所以紫柏大師那個時候就說了,現在人大家說念佛、念佛,結果變成功自己煩惱罪惡的符桃術,就是這樣。實際上呢,完全是為自己那種煩惱相應的法?唉呀,說是說修行,躲在那裡什麼都不想做,經教嘛也不想做,如理地修行都不要了,就這麼憑那麼念了兩句,這樣。所以除了這個以外,那麼教下等等都是如此。
所以我們真正要學佛的話,你一定要把佛告訴我們的道理,弄得清清楚楚。現在這個地方這麼簡單地告訴我們,我們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哦!原來這樣的,原來這個事情這樣的啊!自然而然哪,我們心裡面就沒有一點點的怯弱。而所以這樣的是什麼呢?不是說,哎呀,單單聽見了這個好的果啊,就憑我們的妄想要求啊!是求不得的,求不到的。所以這個經上面很多地方特別說啦,這不是說:我要成佛、我要成佛,你這麼念幾下,成不了的。你要曉得他什麼原因能成佛,佛有什麼樣的殊勝的好處,策發你的好樂之心,然後呢,使得你,推動你去求。求的時候你還要了解如理的方法─這個因,成佛之因何在;然後呢在因地上面,是一步不錯地努力上去,這樣才能夠得到圓滿的結果。
所以現在的人,說是要修、要學,結果呢,把佛告訴我們的道理,那些大經大論都不要了。既然你不要的話,那只有一個結果─喔,望著天上那兒,哎呀,說這個好啊、好啊!但是它在天上,你永遠在那個地下。然後呢一開口就說:「哎呀!我是凡夫嘛,那個聖人境界嘛!」你不是要求聖人境界嗎?然後你永遠說我是凡夫,停在那裡,你有用嗎?沒有用。所以勢必造成功我們現在這種情況,哎呀!羨慕人家。現在不,現在不!要羨慕自己。怎麼羨慕法?哎!我宿生有這個善根,今天能夠進入佛門,然後呢如理行持。怎麼樣如理法?那在這個上面一定要從佛經教,這是菩薩、祖師告訴我們的這個論典上面,依止著這個次第,所謂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這必不可少,然後呢還要如理思惟,你照那樣去作,絕對不能憑我們的想像。
所以太多地方,大家還記得不記得?阿底峽尊者曾經說過,阿底峽尊者被請到西藏去以後,就有人問:「哎呀!你有沒有成佛的方便的法門啊?」阿底峽尊者:「哎呀!不用你來問,如果有的話,我第一個就不願意忙這些事情去了。」現在我們一般太多這種情況。所以如果你正確善巧了解了以後,那時候你才發現,平常我們覺得難、難、難的,卻是最簡單、最方便、最省事、最好的。這個我們現在第一個要建立這個概念,第一個要建立這個概念。所以說,這個上頭以沒有錯的、正確的經教來說明了,然後呢把我們前面因為不了解而怯弱的這個心理面,破除掉了。所以他下面說:
【謂於發生難行想時不須即捨,】
當你覺得還難的時候,這個不要你捨。
【如與菜等極易捨時,方可捨故。】
一直要等到這個時候,那麼你才可以捨。不過這個地方要注意喔!不是說等在這個地方喔,等在這個地方,就可沒有來的時候喔!要什麼?你就順著這個次第,一步一步地練習。而這個次第,從哪裡開始?就在我們現在下腳的第一步。所以不管哪一位同修,不管我們哪一個人,開始學的時候,就必定是從微小的地方,而這個微小的地方還必須要什麼─微漸的地方,是啊,真正這樣去作。假定我們微小的地方不求了解,不去下手的話,請問你大的你能得到嗎?能得到嗎?這個概念是第一重要、第一重要!
現在還有一類人,常常自己覺得:「哎呀!這個好像滿好,但是我這個腦筋就是不行啊!」這個時候尤其要注意!到這個地方,我們已經漸漸了解了因果之間的關係,我為什麼現在這個腦筋不行,為什麼?是天上掉下來的嗎?是沒有原因的嗎?信佛的人都知道,都了解這個如是因感如是果,就是我們以前在因地當中啊,造下來這個愚癡之因。如果現在知道了以後,不從這個地方努力下手的話,啊!那就完了。現在已經愚癡到這種程度,但是還有這麼一點機會,如果我們現在繼續地隨順這個愚癡的結果下去,把僅有的機會放掉了,那以後就完了,這個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以我現在了解的情況來說,越是碰見這種情況,是越應該努力奮發,這個是千真萬確的,絕對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常常跟大家說,我儘管今天年紀已經這麼六十歲了,然後呢身體也這麼衰,不管你們怎麼說:「哎呀!保養、保養啊!」我自己了解,唯一最好的保養?法,這個千真萬確的。如果我現在那個時候還不努力的話,下一世是一點希望都沒有啦!所以我策勵我們同修們,你們條件都比我好,萬一不幸有的人這樣,或者是心智比較遲鈍,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比較衰頹的話,那時候告訴大家喲:啊!趕快努力哦、趕快努力哦!這個地方再不用功的話你就完了,沒有我們後退的路啊!有─哪裡?這個很清楚哦!刀山、油鍋等等,都等在這個地方啊!這個如果不清楚的話,你只要把前面業感緣起這個道理,仔細地看一看,然後呢再下士、中士的那個苦的情況看一看,那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然後我們繼續下去,看第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