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 【師父的眼淚】

這輩子是否有讓你難以忘懷的人? 曾柏愷師姐在三四歲時,因罹患幼年型糖尿病,在祈求師父加持時,師父看著她流下眼淚,在她的記憶中師父總是帶著親切的笑容,把他視為獨一的愛子,始終如一的掛念著,即使在師父身體最虛弱時,仍請如證和尚來關懷她,這讓她很感動也無法忘懷…

Q:請問大家在影片看到了什麼?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個部分?

德傑:師父以炯炯的眼睛看著柏愷師姐,並流下了眼淚,這讓我很感動,覺得師父具有大悲心。

永德:師父在示寂前一個月,身體已經很虛弱,但仍掛念著柏愷師姐,期望生病的柏愷師姐能回園區繼續就讀。

Q: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是否有過這樣關懷自己的人嗎?

巧君:父母在我生命過程中是不離不棄,總是不停的在照顧我。

智光:我也是很懷念父母,記得我考上大學時,報到當天是颱風天,但我媽還是很高興的陪我去報到,前幾天我媽又陪外孫去報考大學,我媽對我們及小孩一直在關懷照顧

Q:請問大家,在看完影片以及剛才的討論之後,您的感想是什麼?還是沒有感覺?為什麼?

美玲:我們常很感動的原因,是對方把我們擺在重要位置,尤其在最需要時仍記得你,如同師父一直掛念著柏愷師姐,即使師父身體已很虛弱,仍然對柏愷師姐十分關懷。在我的生命過程,也有位讓我懷念的老師,是我在國中的歷史老師,他認為我可以考上新竹女中,所以鼓勵我要放學後留下來課輔,並幫助我課輔費用及晚餐費用。我終於如願考上新竹女中,也算是對他的回報,因受到他的影響,我希望有能力時,也能幫助別人,所以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之後,我就認養家扶中心的一位小孩。

德傑:在我的人生之中,除了父母之外,應該是有很多人一直在幫助我,但事情過了我就不記得了,很多事情可能認為是應該的,所以就忘掉,這是我的感想。

◆影片中的柏愷師姐,在很小的時候就與師父結緣,親身經歷過師父的關愛,因此憶念起師父的功德,印象特別的深刻!對比我們自己,學習到現在,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已經感受到師父對自己的那一份關愛呢?連結近期皈依課程,我們學到為什麼要皈依?皈依的對象如何觀查抉擇?接下來要學習的是正確皈依的道理,也就是皈依的方法和內容有哪些?其中第一個就是要知道皈依對象的功德!佛陀是我們最終極的皈依處,但是佛陀示寂已經兩千多年了,講說佛陀的功德可能感覺很遙遠,所以我們的下腳處,是從眼前真人實事描述師長的功德來學起,這個也是今天的海報【心中的那座山…】要傳達給大家的意涵。

◆我們可以從師父及真如老師來憶念佛陀的功德,師父看到菩提道次第廣論是最能利益眾生,所以雙手捧著這本廣論來到我們面前 ,真如老師也是為了利益眾生,接下師父的重擔,所以我們應該感恩師父及真如老師帶給我們的恩德。

 

 

 

 

 

 

【科判】

【表六】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辛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辛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庚二、習近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

壬一、由依何事為皈依因

壬二、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壬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壬四、既皈依已所學次第

辛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廣論原文】

第三由何道理而皈依者。《攝抉擇》中略說四事,一、知功德,二、知差別,三、自誓受,四、不言有餘而正皈依。 初知功德而皈依者,須能憶念皈處功德,其中有三,一、佛功德,二、法功德,三、僧功德。  今初分四

身功德者。 謂正思念諸佛相好,此亦應如《喻讚》所說而憶念之。如云:「相莊嚴尊身,殊妙眼甘露,如無雲秋空,以星聚莊嚴。能仁具金色,法衣端嚴覆,等同金山頂,為霞雲縛纏。 尊怙無嚴飾,面輪極光滿,離雲滿月輪,亦莫能及此。尊口妙蓮花,與蓮日開放,蜂見疑蓮華,當如懸索轉。尊面具金色,潔白齒端嚴,如淨秋月光,照入金山隙。應供尊右手,為輪相殊飾,由以手安慰,生死所怖人。能仁遊行時,雙足如妙蓮,印畫此地上,蓮華何能嚴。」

語功德者。 謂隨世界,所有有情,同於一時,各各申一異類請問,能由剎那心相應慧,悉皆攝持,以一言音答一切問,彼等亦能各隨自音,而生悟解。應思惟此希有道理,如《諦者品》云:「若諸有情於一時,發多定語而請問,一剎那心遍證知,由一音酬各各問。由是應知勝導師,宣說梵音於世間,此能善轉正法輪,盡諸人天苦邊際。」又如《百五十頌》云:「觀尊面可愛,從彼聞此等,極和美言音,如月注甘露。尊語能靜息,貪塵如雨雲,拔除瞋毒蛇,等同妙翅鳥。 摧壞極無知,翳障如日光,由摧我慢山,故亦等金剛。見義故無欺,無過故隨順,善綴故易解,尊語具善說。且初聞尊語,能奪聞者意,次若正思惟,亦除諸貪癡。慶慰諸匱乏,亦放逸者皈,令樂者厭離,尊語相稱轉。能生智者喜,能增中者慧,能摧下者翳,此語利眾生。」應如是念。

意功德分二。智功德者,謂於如所有性,盡所有性,一切所知,如觀掌中菴摩洛迦,智無礙轉,能仁智遍一切所知。除佛餘者,所知寬廣,智量狹小,悉不能遍。如《讚應讚》云:「唯尊智能遍,一切所知事,除尊餘一切,唯所知寬廣。」又云:「世尊墮時法,一切種生本,如掌中酸果,是尊意行境。諸法動非動,若一若種種,如風行於空,尊意無所礙。」應如是念。】【悲功德者,如諸有情為煩惱縛,無所自在,能仁亦為大悲繫縛無所自在。是故若見諸苦眾生,常起大悲恆無間斷。如《百五十頌》云:「此一切眾生,惑縛無差別,尊為解眾生,煩惱長悲縛。為應先禮尊,為先禮大悲,尊知生死過,令如此久住。」《諦者品》亦云:「若見癡黑暗,常覆眾生心,陷入生死獄,勝仙發悲心。」又云:「若見欲蔽意,大愛常耽境,墮愛貪大海,勝者發大悲。見煩惑眾生,多病憂逼惱,為除眾苦故,十力生大悲。能仁常起悲,終無不起時,住眾生意樂,故佛無過失。」應隨憶念。

 

 

 

 

 

【消 文】

淨修皈依的第三項,由何道理而正皈依。《攝決擇分》當中簡略地分成四個部分:一,知功德,也就是知道皈依境的功德而皈依;二,知差別,也就是知道皈依境的差別而皈依;三,自誓受,也就是自己生起誓願而皈依;四,不言有餘而正皈依,也就是不認為還有別的皈依境而皈依。第一部分,知道皈依境的功德而皈依,必須能夠憶念皈依處的功德。這部分又分成三項:一,佛功德;二,法功德;三,僧功德。現在闡述佛功德,這部分分成四方面。

關於佛身的功德。就是要正確的思惟憶念諸佛皆具備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等等莊嚴,同時也應該依照《喻讚》中所描述的內容來憶念佛身的功德。如《喻讚》中所說:「相好莊嚴的世尊,殊勝美妙的眼睛如甘露般清澈,好像那萬里無雲的秋夜天空,聚集群星而為莊嚴。世尊的身體金色輝耀,以法衣端正莊嚴的披覆,就好像金山的峰頂,有霞雲圍繞一般。世尊的面容沒有莊飾,面輪就極為光潤圓滿,縱使是無雲夜空的滿月,也不能與之相比。世尊的尊口有如勝妙的蓮花,和陽光下開放的蓮花相比,連蜜蜂都難以分辨,於是猶豫不定,好像懸吊著繩索一般地盤旋。世尊的面輪金光燦爛,潔白的牙齒極端嚴,就如同秋夜潔淨的月光,照入金山的間隙。世尊的右手,有輪相自顯的殊勝裝飾,藉由這樣的右手撫慰怖畏生死流轉的眾生。世尊在行走的時候,雙腳宛如勝妙的蓮花印在大地上,三界的蓮花哪有如此莊嚴?」

關於佛語的功德。就是說世尊在說法時,世間一切有情,於同一時間,各以相異的問題請示,世尊能在同一剎那間以智慧相應,攝受所有眾生,以一音聲同時回答一切提問;而所有眾生也都能各隨自己聽到的語音,完全地領悟了解。應當思惟佛語功德極為稀有的道理,如《寶積經‧諦者品》中所說:「即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在同一時間向世尊提出各種問題,世尊也能在一剎那間遍知,而由一音聲就能回答各別所問,頓除眾生所有疑惑。由此應知,世尊是三界最殊勝的導師,以梵音於世間宣說正法,善巧轉動法輪,使人天眾生,盡除一切眾苦。」又如《百五十頌》所說:「見到世尊的面輪祥和可愛,在世尊座前聽聞這些非常和美的說法聲音,就像在明月下傾注甘露一般。世尊的音聲真實懇切,能止息眾生如雨雲般高漲的貪愛欲塵,能拔除眾生瞋恚,如同金翅鳥搏攫瞋害的毒龍。佛語能夠摧壞我們的無明愚癡,就好像日光照亮黑暗一樣,佛語也能夠摧毀我們的慢高山,就像能破一切的金剛杵一樣。了知真實義理所以沒有欺誑,沒有過失所以能夠隨順,善巧的相互連貫所以很容易理解。因為以上功德,所以佛語具善說之功德。初聞世尊法語有如石破天驚一樣,當下就能調伏聽者心意,若再善加思惟修習,當能滅除貪等煩惱毒害。佛語能夠使所有匱乏者獲得慶慰,也能夠使放逸者回歸自性,能夠令貪著現法者生起厭離心,所以佛語能隨順不同根器者而轉。佛語能夠使上等智者生起歡喜心,能使中等智者增長智慧,能使下等智者摧壞無明煩惱,所以佛語能遍利眾生。」應當這樣來憶念佛語的功德。

關於佛的意功德,分為智功德和悲功德。 智功德,是說世尊的智慧是遍知一切的,不論是勝義諦的如所有性 (根本智;其特質即是空性)、或是世俗諦的盡所有性 (後得智;指一切緣起之相),世尊都完全通達,就像觀看自己手掌中的菴摩洛果,一樣的內外透徹、清清楚楚,沒有任何障礙。所以佛的智慧是遍及一切、無所不知的。除了世尊以外的其他聖者,對於一切所知境界的寬度、廣度,由於智量狹小,因此都不能遍知。如《讚應讚》中所說:「只有世尊的智慧能遍知一切事物,其他的菩薩、緣覺、聲聞等等,其所知的雖然寬廣,但還不圓滿。」又說,「世尊對於一切世間之相,一切眾生的種性根本,就像看掌中的菴摩洛果般的清楚了然,這是世尊智慧才能到達的境界。不論是有情或無情,一法或多法,所有法類的共相或別相,世尊的智慧都能完全的徹知通達,如同風行於空中,來去無礙。」應當這樣來憶念佛的智功德。佛的悲功德,如同一切的有情受煩惱繫縛,不得自在,世尊則為大悲心所繫縛也不得自在。世尊看到眾生仍在苦海中流轉,總是生起大悲心,而且是恆常、沒有間斷過。如《百五十頌》中說:「一切眾生都被煩惱繫縛不能自在,而世尊是為了解救眾生的煩惱,才恆常地被大悲心所繫縛而不能自在。所以在禮敬世尊之前,應該先禮敬世尊的大悲心才對。雖然世尊深知輪迴生死的過患,卻因為大悲心,而自願久住輪迴,濟度一切眾生。」《諦者品》也說:「世尊看到眾生被愚癡黑暗所覆蓋,遮住了原本清淨的自性,以致於陷在生死三界的牢獄當中;為了讓眾生能解脫生死的牢獄,所以世尊發起了無盡的悲心。」又說:「看見眾生被欲望所蒙蔽,貪執外境而不斷的追求,沈溺在貪愛的大海當中,總是被煩惱所苦,於是世尊發起了強烈的悲心。又見到眾生被煩惱迷惑,被病苦逼惱,為了拔除眾生的痛苦,於是世尊生起了恆常、無間斷的十力大悲心。世尊因繫念眾生,所以隨時隨地的受悲心驅轉,只要眾生的煩惱無有窮盡,世尊的悲心會永遠住在這個世間救渡我們。所以世尊好像跟我們眾生一樣在世間當中,實際上世尊是以悲心完全觀照眾生,因為悲心而不住涅槃,佛沒有任何過失。」應當這樣來憶念佛的悲功德。

 

 

 

 

 

【收 攝】

一、由何道理而正皈依,《攝決擇分》簡略分成四個部分:一,知功德,知道皈依境的功德而皈依;二,知差別,知道皈依境的差別而皈依;三,自誓受,自己生起誓願而皈依;四,不言有餘而正皈依,不認為還有別的皈依境而皈依。知功德,又分成三項:一,佛功德;二,法功德;三,僧功德。

二、佛功德有哪些

1.身功德,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等莊嚴,如《喻讚》中所說『眼睛如甘露般清澈,如秋天萬里晴空的群星般莊嚴。身體金色輝耀,以法衣莊嚴的披覆,有如霞雲圍繞一般。面容極為光潤圓滿,縱使是無雲夜空的滿月,也不能與之相比。尊口有如勝妙的蓮花,連蜜蜂都難以分辨,潔白端嚴的牙齒,如秋月照入金山縫隙。右手有輪相的殊勝裝飾,以手安慰在生死輪迴中的有情行走時腳底如殊妙莊嚴的蓮花印在地上。』應當以這樣來憶念佛的身功德。

2.語功德佛無時無刻都與智慧及大悲相應 以一言就能解決所有有情的問題如《諦者品》中所說:「眾生同時向世尊提出各種問題,世尊能在一剎那間遍知,而由一言語就能回答各別問題,頓除眾生所有疑惑。』又如《百五十頌》所說:「世尊的法音,就像月光傾注的甘露,能止息眾生的貪欲、拔除眾生瞋恚、毀壞無明愚癡、及摧毀我慢高山。聽到佛語的眾生,若善加思惟修習,當能滅除貪等煩惱毒害。佛語也能夠使放逸者回歸自性,貪著現法者生起厭離心,使上等智者生起歡喜心,中等智者增長智慧,下等智者摧壞無明煩惱。」應當以這樣來憶念佛的語功德。

3.意功德,分為智功德和悲功德。

(1)智功德,佛的智慧是遍知一切,如所有性 ,盡所有性 。如《讚應讚》中所說:「世尊的智慧能遍知一切事物,其他聖者,其所知雖然寬廣,但還不圓滿。對於眾生的種性根本,都能清楚了然,所有法類的共相或別相,都能完全通達。」應當以這樣來憶念佛的智功德。

(2)悲功德,佛看到眾生苦海中流轉,總是生起大悲心,而且是恆常沒有間斷過。如《百五十頌》中所說:「眾生都被煩惱繫縛不能自主,而世尊是為了救眾生的煩惱,恆常的被大悲心所繫縛而不能自主。《諦者品》也說:「世尊看到眾生被愚癡黑暗所覆蓋,以致於陷在生死三界的牢獄當中,為了讓眾生能解脫生死的牢獄,世尊發起了無盡的悲心。」應當以這樣來憶念佛的悲功德。

 

 

 

 

 

【聆聽 師父音檔】

【此亦應如《喻讚》所說,而憶念之。】

那我們腦筋裡一天到晚想這個東西。現在我們腦筋裡想什麼?我們想啊,就想世間的那些東西:哎呀,那個東西什麼呀?因為你想那個,你那個腦筋一天跟著它,都跟著煩惱轉,跟著煩惱轉。或者想吃的,或者想玩的,或者想錢,或者想什麼,然後呢,腦筋裡跟著轉。現在你想著這個佛的這樣的話,你也跟著他轉。世間的想的而轉,生煩惱,流浪生死;想著佛的圓滿的功德的話,增長淨業。煩惱也沒有啊,眼前得到心安理得;然後因為你這樣想,積累的淨業,將來是必定超脫。啊!這個兩者的差別,那的的確確是天差地遠哪!

想想,自己在沒學佛法之前,內心是跟著甚麼轉?學了佛法之後,會不會有不一樣,這樣的轉變是不是比較好呢?

 

◎什麼是業障相?

不過有的人說:「是啊!這個聽了個道理很懂啊,但是下來了以後,等下有的時候這個心裡面就是煩得個要命,這怎麼辦啊?」前面已經告訴我們,後面將來也會告訴我們,這個就是我們的煩惱相,就是我們的業障相。我們不要說修行難,你做任何事情,真正爬上去它一定有障礙的。做任何事情,我們現在爬樓梯、掃地沒有一個事情,你看見了這個困難而停止的話,就停在那裡。然後呢,你能夠不怕,一步一步向前的話,什麼困難都克服的。

德傑:業障相就是以前所養成的一種習慣,以前所建立的一種慣用的東西,如習慣於某種煩惱,習慣於某種想法,這些都是我認為的業障相。

我們來聽廣論課,常覺得很有道理,但書本一合就什麼都忘記了,為什麼會這樣子呢?,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性是跟法不相應的,當我們要向上提升時,如果是與習性相違,內心就會起障礙,不想去做,停在那裡。習性是會帶到下一生的,若要生生增上,這一生就要改掉不好的習性,也就是師父說可上可下的時候,一定要向上跨一步

 

【能生智者喜,能增中者慧,能摧下者翳,此語利眾生。】

對於真正有智慧的,一聽,哎呀,無比地歡喜,這個歡喜得眼淚直流啊,毛孔直豎,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我們看經上面,一直到現在,還有人他如果念到相應的地方,哎呀!不知不覺當中眼淚直流。佛告訴我們的話,就這麼不可思議。中等的人的話,聽見了以後,啊!增長智慧;下等人聽見了以後,我們的翳障、愚癡能夠去除掉,這是佛的語業。

Q:上課時當你聽到很相應的地方,你的內心狀態會是什麼

智光我聽到相應的事情,若是看到自己的不好,有時候就會覺得很慚愧。

怡伶之前學習到念死時,讓我生起怕死的心,但我又不敢講,因為佛法告訴我們要為死做準備,平常要多做一些善行,但我又是很怕死的人,所以看到一天的到來,我會覺得很寶貴 ,但也怕死的事情會發生。

啟中我如果有相應的事情,我會一直去串習,一直去練習,直到變成我想要的。

 

  • 真如老師開示

  虔誠的楷模

想到我們的師父,一提到宗喀巴大師,有的時候就痛哭流涕,講話都講不出來,就會跑回他的房間去哭,我們要在外面等著。等一會兒師父又出來,眼睛還是紅的,然後講、講、講,師父又不行了,又會進去哭,才會看到到底什麼叫至誠恭敬。看師父每一次拜佛的時候,在佛堂裡頭低下去,再抬起來,我就在師父旁邊,也在後面跟著拜,看了真覺得是我們虔誠的楷模。他到了佛菩薩面前,那種虔誠怎麼形容呢?就像一個小嬰兒依靠母親的那種感覺,非常非常地純潔,又像一朵花一樣,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他看著佛菩薩那個眼神,純潔到讓你都忘了呼吸,就這樣看著祂。心想:這是什麼景象啊!

所以為什麼對於宗喀巴大師的深恩,師父每次都感動成那樣子,《廣論》上的幾句話、幾個字,救了多少人啊!那些拼命想要從輪迴中掙脫出去,想要了解什麼是離苦之道、什麼是戒、什麼是定的人,這裡面講得如此地清晰。有的人修了二十年,一看《廣論》就放聲痛哭:「要是早看到這本書,我這二十年的光陰不至於越走越遠啊!」

俊彬:師父有感覺到這本廣論對他生命的改變,我自己覺得每個人學了廣論之後 ,因幫助的威力是很大的,所以回想跟過去相比,會有很多不一樣。

肖武: 分兩點說明,第一是能跟著廣論一起學的人,過程中如果能對自己身心的現行去修改的話,就會把不好的習性給改掉。第二是有些人修了很久之後 ,因為沒有找到正確方法 ,所以越走越遠,浪費很多時間,在看到廣論之後,發現指引的方向是正確清晰的,如果能早點找到廣論的話,然後按著廣論所教的方法去做,很快就可以到達目標,不會走很多冤枉路,這是我的感想。

 

◎至誠皈依

那尊佛像,人們每天大排長龍,都去貼金、去禮拜,然後去供養、去祈求。那次我們去禮拜的時候,有幸跟隨著仁波切,排在朝聖隊伍的最前面,因為仁波切,所以大昭寺的法師特別把佛龕的門打開。那一刻,彷彿時光靜止,平常非常地威嚴,也非常慈愛的仁波切,那一刻,居然如赤子般捧著哈達走到釋迦佛像前,他輕輕地把頭俯在釋迦佛的膝前,深深祈禱的身影,今天想來,歷歷在目,讓我的心靈震顫!當時我也學著仁波切,把頭靠在釋迦佛的膝上祈求。那一刻彷彿萬籟俱寂,好像一個流浪的孩兒,靠在慈父的膝上。只有佛陀萬古的慈悲,充滿我的心,充滿著宇宙。雖然時間不長,但卻在記憶中永恆!

◆師父到了佛菩薩面前,那種虔誠,就像一個小嬰兒依靠母親,仁波切及真如老師在禮佛的時候,好像一個流浪的孩兒,靠在慈父的膝上。我們是不是也想找到像這樣的靠山,在我們害怕及有苦難的時候,作為我們的皈依處,所以希望透由學習佛法,能夠找到心中的那一座山。

 

 

  • 善行小點滴

素玉我每星期都有瑜珈課,班上有位從英國剛回來同學,她蠻需要朋友的,因為回來台灣時剛好碰到疫情,又是梅雨,有些不習慣,我們就邀請她一起吃午飯,希望幫助她能夠適應

 

 

 

佛面猶如淨滿月 真如曲

佛面猶如淨滿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目淨脩廣若青蓮 齒白齊密猶珂雪

佛德無邊如大海 無限妙寶積其中  智慧德水鎮恒盈 百千勝定咸充滿

足下輪相皆嚴飾 轂輞千輻悉齊平  手足縵網遍莊嚴 猶如鵝王相具足

佛身光曜等金山 清淨殊特無倫匹  亦如妙高功德滿 故我稽首佛山王

相好如空不可測 逾於千月放光明  皆如焰幻不思議 故我稽首心無著

故我稽首心無著

 

  • 行 政 事 項

  1. 6/13上廣論課,6/14提升營

  2. 6/20維持上課

  • HOMEWORK

  • 觀功念恩,代人著想,明天的我可以不一樣。

  • 複習。預習,練習消文。

  • 下周課程:廣論P102L6業功德者~ P103L7苦受莫能奪

  • 手抄第六冊:P123L10 ~ P144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