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P273L01第四施何等物~ P277L04即是有犯
音檔:[115B] 04:01~ [116B]1:48
手抄:第十五冊 P91L03~P126L02
網址:http://www.mylamrim.org/?p=21043
[主題:為了大家好, 所以不給你!]
[桌牌:自住功德時, 取自微惡行]
【內容摘要】  
【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庚一、發心以後須學學處之因相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庚三、正釋學習學處之次第
             辛一、於總大乘學習道理
                 壬一、淨修欲學菩薩學處
                 壬二、修已受取佛子律儀
                 壬三、受以如何學習道理
                     癸一、何所學處
                     癸二、其中能攝諸學道理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習六度熟自佛法
                                 寅一、學習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卯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
                                      卯三、布施差別
                                            辰一、總一切依當如何行
                                            辰二、觀待別依所有差別
                                            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己一、法施
                                                己二、無畏施
                                                己三、財施
                                                    午一、實捨財施
                                                       未一、捨財道理
                                                           申一、惠施何田
                                                           申二、何心惠施
                                                           申三、如何行施
                                                           申四、施何等物
                                                      未二、若不能捨當如何行
                                                      未三、習近對治布施障礙
                                                  午二、唯意樂施
                                   卯四、此等略義
                              寅二、持戒
                              寅三、忍辱
                              寅四、精進
                              寅五、靜慮
                              寅六、般若道理
                        丑二、學習四攝熟他有情
                   子二、特於後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廣論內容】
複習Q&A
~游爸Q: 在積累期間, 拒絕乞求資具的眾生, 令心生怨恨, 對菩薩不生信心。為什麼會對菩薩不生信心? 這裡的菩薩是我們認知的菩薩嗎?
~麗明: 一位菩薩修行者代表法, 對方心裡會認為, 修學佛法的人怎麼會這樣的心態, 因而對法起不信。
申四、施何等物
總:
應捨原則: 現在好, 以後也好; 現在不好, 以後好。
不捨原則: 現在不好, 以後好; 現在好, 以後不好。
別:
  1. 內物可不可捨
            1.1 內物不應捨
                   1.1.1 就時門: 未至廣大悲意樂/ 令精進厭患, 非時而失壞菩提心種/ 悲心未清淨
                   1.1.2 就所為門(事情): 為小事/ 俱害自他諸惡行
                   1.1.3 就求者門: 不施惱亂者/ 不施狂亂者
            1.2 內物應捨
                     1.2.1 割身支等畢究施與
                     1.2.2 為辦他如法事故, 為做僕等暫施自在
  1. 外物可不可捨
              2.1 外物不應捨
                      2.1.1 就時門: 出家及諸近住, 施午後食
                     2.1.2 就施境門(對象): 持戒者/ 凶暴所覆者/ 病人/ 不求精義諸外道…
                               2.1.2.1 完善經典布施原則: 布施給不懂事、不相應的人, 有罪。 布施給如實信解的人, 無罪。
                               2.1.2.2 相似正法典籍獲外道論, 不論取得方式, 皆不可施與具正信者
                               2.1.2.3 一紙張使用目的而決定施與不施: 菩薩欲書寫正法, 不應施; 有財者可給同價值的錢, 無財可不施; 若非寫正法即應施, 若乞者欲書寫最極下劣或極惡或中等, 不施無罪; 乞者若欲書寫最勝經典, 不施求者有罪。
                     2.1.3 就自身門
                                 2.1.3.1 不施理由: 為小勿捨大, 自心無慳垢布施, 能見增眾多妙智資糧, 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2.1.3.2 不施方法: 不應直言, 應方便善巧曉喻遣發
                      2.1.4 就施物門: 父母、有蟲飲食、未正曉喻或雖正曉喻但不信解之妻兒奴隸、妻兒軟弱族姓不應施; 出家人之三衣及餘佛所聽許之長物不應捨。
                       2.1.5 就所為門(下次進度)
    2.2 外物應捨(下次進度)
[收攝Q&A]
~宏仁Q: 布施的對象有十種, 是正向表列, 怎麼還有不應施捨的對象?
~麗明: 布施對象都涵蓋在這十種對象, 例如親友是要布施的, 但這位親友的狀況如果是瘋狂心亂, 就不應該布施。
~游爸Q: 布施給過午不食者飲食, 不能明天再吃嗎?
~麗明: 這邊是在說時門不應捨, 不適合的時間不應該施捨, 如果布施的飲食不是為了讓對方在過午之後吃的, 那沒有過失。
~游爸Q: 若為小事不應捨, 什麼是是小事? 佛陀割肉餵鷹、捨身餵虎算是小事嗎?
~麗明: 我需要用我的身體修行正法, 若布施出去就無法修行正法了。還是以發心及所緣觀察, 若菩薩發心為利益一切有情, 做能有更大利益, 就應捨。

 

[聽帶Q&A]
~志強Q: 分享自己收過最棒的禮物,為什麼覺得這是最棒的?
~麗真: 之前有機會幫別人補1元, 反而收到對方給600元的計算機當回禮, 做善行獲得歡喜是最棒的禮物。
~游爸: 介紹來學廣論是收到最棒的禮物。
 
師父說:
【謂由施此物,能令現前離惡趣因,引生樂受究竟利益,能令斷惡或立善處。又於眼前雖無安樂,然於究竟能生義利,是則菩薩當施於他。】
這個原則,說經過了你布施這樣東西以後,那個時候啊,「能令現前離惡趣因」,現在你造的因哪,這樣布施了以後造的善因能夠離開惡趣的,是眼前哦;而且呢,將來得到究竟利益的。所以眼前也對,將來也對,這個是第一個。「能令斷惡或立善處」,總之,不管是現、後,這個壞的,經過這個行為布施了東西以後,能夠斷除他的壞的,能夠使他得到好的,這是前面說的。其次,眼前雖然不一定得到安樂,但是呢他究竟能夠得到利益的。這一點我們要注意啊!這一點我們往往凡夫只看眼前,不能看得遠,不能看得遠。要從大處著眼,大處著眼,所以這個利害要分得很清楚。這樣的東西,那麼我們就應該送給別人,這樣的東西就應該送給別人!
【若由施此,現生逼惱後亦無義,或雖現樂於後有害,不應施他。】
如果你送給他的東西,眼前也沒有好處,後來呀更沒有好處,那個不要送!或者呢,眼前雖然有一點好處,後來有害的,這個不可以!這個原則。現在下面呢,詳細地把這個原則就去運用。
~志強: 像游爸之前問的, 如果對方不需要, 可不可以施捨? 師父這裡說的, 他究竟能夠得到利益的, 就應該施捨。
 

 

~志強Q: 大家有聽過割肉餵鷹的故事嗎? 真實世界中有沒有類似的情節?
影片: 誰都可以偉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4Bo8WAevM
志強Q: 如果是你, 別人要你做器官捐贈你願意嗎? 為什麼呢 ?
 
師父說:
【菩薩身等雖已至心先施有情,然乃至未廣大悲意樂,不厭乞求肉等難行,縱有求者亦不應捨。】
現在第一步,就時間來說,那個時候不可以。說我們修學菩薩道的人,那個身體,這個就是內物,雖然一開頭的時候已經「至心」――發了這個心,發了願心,當你修行心的時候的的確確這個願已經是夠了,我不管若內、若外一切東西都送給別人。心是對了,但是呀你這個大悲的這個意樂,大悲的心量啊,還沒有廣大,還沒有廣大。還沒有廣大這個大悲的心量的時候,就有人來求你的肉,而你不厭,對這個祈求的人不厭,你就送給他的話,這個不要。所以在這種狀態當中,雖然你自己不厭人家來要你,要你的身、要你的肉,就算有的人來求你,你也不厭,願意求,那個時候不要捨。為什麼呀?下面解釋了,
【《集學論》云:「由何能令精進厭患,謂由少力而持重物,或由長夜而發精進,或由勝解尚未成熟而行難行。」如施肉等,此雖將身己施有情,然於非時,唯應遮止不令現行。】
這解釋,先就論上面的文字,下面是解釋這個。說你雖然要這樣去做,可是眼前為什麼要遮止你呢?因為不是說做了這件事就算完了,你要行無量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積無邊資糧,這種情況之下,不是一件小事情,要想完成這件事情必定要發大精進,大精進,絕對不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那個不可以! 
 
~志強Q: 師父說: 想完成這件事情必定要發大精進,大精進,絕對不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那個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
~莉娟: 身體是要來修行的, 要從大處著眼, 如果一鼓作氣的結果, 如果把身體的部位布施給別人, 是讓自己不能修行了。
 
師父說:
像昨天晚上我們溫習的時候,說「一時意興耳」,只是一時啊,哎呀,興起來了,好、好、好!沒有正確真實的、充實的內在的志向。興起來了,就霹靂叭啦忙一頓,忙過了以後,好了,蹋在這裡,這個就不是!精進這個東西呀,是要有原則,要有遠大的目標,從微漸的地方慢慢做,越做越來、越做越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現在一開頭的時候啊,是,你有,然後人家來求你,那時候人家求的時候你心裡也不厭,然後送給,送給別人完了以後啊,唉呀,你痛得個要命,這個也不想。唉呀,想想到那個時候,就懊悔起來了。一懊悔啊,對不起,你就怯弱了;一怯弱,那個精進就受了影響了。所以,使得你精進退損的,這個什麼狀態呢?就是厭患。這個情況下使不得,使不得!就像什麼呀?你的力量很少,而你要拿重的東西,說你自己只能扛它十斤,你要超過了力量扛它十五斤乃至二十斤。就算你有十斤扛的話,你也不要扛十斤,扛它七斤,這樣才可以啊!
因為為什麼呀?因為你真正要努力的,要長夜發精進啊!你現在還是什麼?還在異生凡夫當中,還在無明長夜當中啊,你克服這個東西要經過長時期地去發這個精進。當然,你證得了大覺世尊以外,精進無減,那個時候已經有智慧明見的話,這個精進是絕對不難,而且絕對會行!現在你在長夜當中,要發這個精進的話,這個弄得不好的話,對你這個精進會損害,這是第一種。或是「由勝解尚未成熟」,那個時候雖然你一時意氣很高,但是你的意志本身並沒有很堅強,原因是因為勝解――就是殊勝的見解――沒有建立起來,那個時候所行超過你能力,這個不可以!所以這個時候啊,雖然你心裡覺得願意施,把我的什麼東西都送給別人,那時不是時候,所以這個要遮止的,現在不要做。
 
師父說:
【若不爾者,能使菩薩厭諸有情,由此失壞菩提心種,故即失壞極大果聚。】
喏,下面就解釋了!因為你時候不到,過分而去做的話,唉!你就覺得:唉呀,這個真是難弄啊,這個眾生是難度啊!這麼心一起來的話,那個菩提心種就壞了,這個種一壞的話,那個果當然就失壞了。所以真正修學佛法的人,這個智慧,他決定是看得非常深遠!那麼下面關於這一點,再引經上面。
【是故《聖虛空庫經》云:「非時欲行,是名魔業。」】
喏!以前告訴我們,如果心裡面不相應的是名魔業;就算你心裡已經到了這個認識了,有了這個心,但是時間不對,還是不行啊!經是這麼說,論呢?說:
【《入行論》云:「悲心未清淨,不應捨其身,】
你雖然想捨,可是那個時候你的悲心沒有清淨。這個清淨作何解釋?什麼是悲心清淨?清淨有幾種相,說聞相應的、思相應的、修相應的。就是說,你的的確確產生了殊勝的勝解以後,你送完了以後雖然痛,啊,但是你絕對不動,這種狀態當中,那你可以送了。否則的話,你送完了以後,那個心裡面又動搖了,那個就是不清淨。所以前面那個悲心是什麼?是世俗的,所以叫世俗菩提心。這個清淨一定是跟什麼?跟智慧相應的,那個時候啊,你才可以捨,沒有到那個時候不可以!這是第一點,質,你內心的狀態,這個標準。其次呢?
【若能成現後,大利因應捨。】
假定說,你現在這樣的布施,不但眼前,而且以後也有絕大的利益,眼前是現前增上生,究竟是究竟決定勝,那個時候才應該捨。所以前面這個事情,眼前好像很對,完了以後呀,後面這個東西就不對了,這個就不應捨。這是第一個,以時間來說。
 

 

~志強Q: 游爸前幾堂課問說布施是否要讓對方感到歡喜才算是圓滿的布施? 或是說布施給他的金額不滿意聽聽師父怎麼說的?
師父說:
【雖復先以正言曉喻,令其於施生歡喜心,然於怨家藥叉羅叉兇暴所覆,不知報恩,諸忘恩惠來乞求者,與子僕等,】
還有一類呢,就是你已經如法地去說明了他布施,然後呢願意布施,心裡也歡喜,但是有一類的人,這個怨家、藥叉、羅叉等等,這種人是在什麼狀態當中?「兇暴所覆」,他那個心情呀,是跟這個心相應的,跟這個心相應――不知報恩,忘恩負義,而在為那種暴惡心裡邊所使之下,如果這個情況之下來求的話,不要給!
【病人來求非宜飲食,或雖相宜,然不知量而與飲食,若已飽滿性極饞嗜,來求妙食惠施妙食。】
或者不是怨家對頭等等,或者兒子、子女,或者就是親人哪、僕人哪、病人哪,來求不相宜的,這個不相宜的東西啊不要給。或者是雖然相宜的,不知量的不要給。譬如說什麼是不相宜的,那個小孩子,現在的小孩子啊,哎呀,看見那個不應該吃的,人家現在普通一般那個叫什麼啊?大麻煙是吧!就是那一類,那一類東西,喔唷,這個很清楚、很明白不相宜的,那不可以!或者呢雖然正常的飲食等等,但是他吃得不知量,這個不可以!或者呢已經飽了,這個「性極饞嗜」,啊!那個貪心非常強啊,來求妙好的東西,這個不要給,不要給。
~志強: 前面所說是自身意樂要調整在清淨的意樂和悲心, 但對方的利益, 要考量是否對他有現前和究竟的安樂, 若沒有幫助, 則不應該布施。所以為什麼這週海報是”為大家好, 所以不給你”。
~麗明: 別人來求時, 其實當下是不討厭布施的, 但為什麼明明可以做卻又不做呢? 因為要考慮到我布施後, 自己是否還能持續做善行? 若影響自己的修行是不可以做的。要清楚知道自己在哪個位置? 能夠往上跨一步的那個點在哪裡? 要思考我能扛十斤, 到底我要扛七斤還是十五斤, 要清楚思惟抉擇, 如果會影響我長久修行是否還要做呢?
~游爸: 分享聽到師長的開示,  因為自己的菩提心還未堅固, 在器官捐贈時易發瞋心, 故而建議未堅固定解前, 不要器官捐贈。

 

★讚頌: 千手觀音  詞曲: 真如

那月光皎潔清涼
宛如蓮花 冉冉飄香
靜夜中 一片銀光
閃耀在那杳杳海上
歡呼著 我的祈禱
歡呼著 我的熱望
尋尋覓覓觀自在 大慈大悲儼然在
光華璀璨如月白 感天動地你翩翩來
千臂莊嚴普護持 千眼光明遍觀照
真實語中宣密語 無為心內起悲心
無為心內起悲心 無為心內起悲心

 

★善行小點滴

~雪惠:最近在屏東有一個種植荔枝的單位, 透過捐贈能夠幫助當地的學員, 所以就做買他們的產品幫助他們, 自己也會不定期找可以捐款的單位, 希望能夠幫助許多人。

行政事項

  1. 六月提升營: 6/13(六)~6/14(日), 擇一日參加, 當週廣論課停課一次, 一起上線聽開示
         請先安裝手機澈見幸福APP,
         安裝說明:https://youtu.be/tsWpTQhZwSQ
  1. 8/15(六) 竹區幸福一日營,週六班停課一次,期望大家一起去作義工
3.《廣論》是一門心智科學, 六月第一週起陸續開班
網路報名:http://bit.ly/2QwrDC6
  1. 老師的關懷【一份輕輕的作業】
 16秋231個人回報專區
    https://reurl.cc/L3XVn9
  1. 請同學們加入「福智佛教基金會」line@,以便受到最即時的詢息。
  2. 我們一起相約發願-蔬食A計畫。
 【福智大願行 蔬食A計畫】
    https://reurl.cc/3D3nlL
  1. 真如老師開示:慈心理念、素食行動。
    https://bwsangha.org/teachings/master-zhenru/1019-3126
  1. 月光共學-如俊法師導讀真如老師開示-慈心理念、素食行動(5/9, 5/16, 5/23, 5/30)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X4V9o_hOmCuBnjrEFJlKQ

Homework 2020.05/30上課進度

  1. 廣論:P277L04 五就所為門不應捨者~ P279LL4 而行惠施
    音檔:[116B] 1:48~ [117A]27:04
    手抄稿第十五冊 P126L03~P156L09
    網址:http://www.mylamrim.org/?p=21609
《廣論》:19  P278L07 第二不能捨時 ~ P279LL4 而行惠施
【第二不能捨時當如何行者。若有求者正來求時,為慳覆者,應作是思,此可施物定當離我,此亦棄我我亦捨此,故應捨此令意喜悅,攝取堅實以為命終,若捨此者,則臨終時不貪財物,無所憂悔發生喜樂。如是思已仍不能捨,如勇利經說,「應以三事曉喻求者,謂我現今施力微弱善根未熟,於大乘中是初發業,隨不捨心自在而轉,住於取見我我所執,唯願善士忍許,不生憂惱。如何能滿汝及一切有情意樂,我當如是漸次而為。」此是斷餘不信過失,非無慳過,《集學論》說,菩薩慳悋是應呵責,然如是行似能遮免,「由慳不施財法他勝。」《攝波羅蜜多論》亦云﹕「若有求者現在前,力極微故不能施,必令求者不退弱,應以輭語慰其意。以後若再來前乞,必定不應令失悔,當除慳悋諸過失,為斷愛故應勤修。」
第三習近對治布施障。障者如攝決擇分略說四種,謂未串習,匱乏,耽著,未見大果。其中初者,謂雖現有可施財物,然於求者不樂惠施,能治此者應速了知如此過患,是我於施先未串習,今若不施,則於後世亦不樂施,強思擇已而行惠施,不隨未習過失而轉。第二者,由其財物極尠闕故不生捨心,能治此者應作是念,我於生死流轉之時,或由宿業或繫屬他,於他人所未能饒益。令我具受眾多難忍飢渴等苦,設由利他,於現法中發生眾苦乃至殞歿,此施於我猶為善哉,非空發遣諸來求者,縱無彼財尚有菜葉可以活命,如是思已,忍匱乏苦而行惠施。第三者貪可施物極為悅意最上勝妙,於來求者不能生起捨與之心,能治此者應速了達耽著過失,我今於苦倒執樂想,由此能生當來眾苦,如是知已斷除耽著,即將此物而行惠施。】 
  1.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2. 請到我們心靈的家網站逛逛,看照片,看總結。
<網站 http://www.mylamrim.org>
新竹企業廣論班  http://www.mylamrim.org/
臉書FB  https://www.facebook.com/mylamrim
Email:au101112@gmail.com
LINE群組:新竹企業班    skype: lrautumn2014
*****’`認`’**`真`’**’`學`’**’`廣`’**’`論`’***
*****’`歡`’**’`喜`’**’`學`’**’`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