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P269L09次當斷除~ P272L05圓滿惠施
音檔:[114A] 24:55~ [115B] 04:00
手抄稿:第十五冊 P52L08~P91L02
網址:http://www.mylamrim.org/?p=21040
[主題:自我感覺良好]
[桌牌:於自物住他想, 於他應起知識想]
【內容摘要】
【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庚一、發心以後須學學處之因相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庚三、正釋學習學處之次第
        辛一、於總大乘學習道理
           壬一、淨修欲學菩薩學處
           壬二、修已受取佛子律儀
            壬三、受以如何學習道理
                癸一、何所學處
                癸二、其中能攝諸學道理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習六度熟自佛法
                            寅一、學習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卯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
                                  卯三、布施差別
                                      辰一、總一切依當如何行
                                      辰二、觀待別依所有差別
                                       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己一、法施
                                            己二、無畏施
                                            己三、財施
                                                午一、實捨財施
                                                   未一、捨財道理
                                                        申一、惠施何田
                                                        申二、何心惠施
                                                        申三、如何行施
                                                        申四、施何等物
                                                    未二、若不能捨當如何行
                                                    未三、習近對治布施障礙
                                                 午二、唯意樂施
                                   卯四、此等略義
                             寅二、持戒
                             寅三、忍辱
                             寅四、精進
                             寅五、靜慮
                             寅六、般若道理
                      丑二、學習四攝熟他有情
                   子二、特於後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廣論內容】 
卯三、布施差別
    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己三、財施
            午一、實捨財施
                未一、捨財道理 
                    申二、何心惠施: 布施時的意樂分二
                           1. 布施時應具備的意樂
                            2. 布施時應斷除的意樂
                                 2.1 斷惡見取
                                        2.1.1 無惡見取(不正知見)意樂
                                        2.1.2 無高舉(不傲慢)意樂
2.1.3 無依止(不求名)意樂
2.1.4 無怯弱(不怯弱)意樂
2.1.5 無背棄(不背棄眾生)意樂
2.1.6 無望報(不求回報)意樂
2.1.7 無希望異熟(不求異熟)意樂
                                 2.2 斷邪命
                                        2.2.1 謂念行施為國王等知其能施,而起敬事
                                        2.2.2 不應慮(自己)貧而不行施
2.2.3 又於乞者無欺誑心
2.2.4 不喜忿恚,心行散亂
2.2.5 乞者來作種種邪行應無厭患
2.2.6 雖見乞者欺詐等過,無宣布心
2.2.7 從別別施生別別果,深忍而施不為他動
                     申三、如何行施
                           1. 不以何等加行而施
                                 1.1 不速與稽留乃與
1.2 令起煩惱然後乃與
1.3 令行非法或違世間道理之業而後施與
1.4 先誓與此後減少給,或給下劣
1.5 數恩而與
1.6 一時能與而為漸次少少相給
1.7 自為國王奪他妻子而為惠施
1.8 逼取父母、奴輩等財而與餘者
1.9 由能損害他人方便而行惠施
1.10 自懶惰住教他行施
1.11 於來求者呵責嗤笑、旁言輕弄、粗言恐嚇,而後給與
1.12 違越佛制學處而施
1.13 不能如有資財而施,長時積集然後頓施
                                        1.13.1 積集後再頓時施,福德並未增多
                                        1.13.2 在積累期間,拒絕乞求資具的眾生,令心生怨恨,對菩薩不生信心
                                        1.13.3 施給未希求的人,意義不大
                       2.     當以何等加行而捨
                                 2.1 自作加行如理布施及其果報(親自布施)
                                        2.1.1 舒顏平視、含笑先言
                                        2.1.2 隨對何田皆應恭敬:《諦者品》感親友等而為敬重
                                        2.1.3 親手
                                                2.1.3.1《諦者品》 感得承事
                                                2.1.3.2《俱捨論》 能獲得廣大資財
                                        2.1.4 應時:《諦者品》感一切事應時成辦
                                        2.1.5 於他無損:《諦者品》感得堅固資財
                                        2.1.6 耐難行苦而行惠施:《諦者品》感知心眷屬
                                 2.2 善巧助他加行及其果報(協助他人布施)
                                        2.2.1 善巧化導慳吝之家
                                                 2.2.1.1 令慳吝者財物沒有減少,做到布施和隨喜,內心便會歡喜
                                                 2.2.1.2 果報: 下品無貪(少財), 中品無貪, 上品無貪
                                        2.2.2 安處同梵行者
                                                 2.2.1.1 親教師、軌範師、共住弟子、同梵行者, 給他資財,讓他在三寶福田中修布施福業,而自己不作。
                                                 2.2.1.2 果報: 得福更加廣大,令他調伏慳貪,圓滿善法欲心願,得以攝受有情。這是自他兼利的巧慧施。
                                 2.3 現無資財而修布施的方便
                                        2.3.1 由自工巧集財布施(自己賺錢而施)
                                        2.3.2 由說正法勸他布施(勸人施)
                                        2.3.3 教他轉乞富家布施(指引能施處)
                                        2.3.4 善為協助他人布施(助人施)
                              2.4 擇勝妙物布施、圓滿惠施:  菩薩對所施之物,應當選擇最殊勝妙好,隨來者所好而圓滿地布施。

【聽帶與研討】

~麗明Q: 行布施時, 有沒有曾經有過不是歡喜心, 而會不甘願, 或是心裡很得意的行相?
~莉娟: 十幾年沒聯絡的同事撞到別人急需用錢, 因覺得他很可憐, 覺得自己的慈悲心就生起來, 就把錢匯給他, 心裡覺得應該是拿不回來, 所以其實不是那麼甘願, 但是想到能幫助到他, 也就不那麼在意了。
~游爸: 朋友做生意借大筆錢, 但是常常不會還, 就會起煩惱, 開始找藉口不借, 所以布施時還是會著在得到什麼回報。
~SophiaQ: 廣論中不是說不要希求異熟果報, 但平常在布施時不事都會希求下輩子、未來能夠更好? 這樣有沒有衝突?
~康康: 應以究竟佛果為目標, 而不是單單以希求現世、或下輩子更好。
~麗明: 不希異熟是指布施時求的是佛果, 增上生是我在希求佛果的過程, 所以沒有衝突, 重點是不是單單希求下輩子更好。就像我們迴向時先做大迴向, 但還是會希求現世小的, 但是目的還是為了能成辦佛果。
 

 

師父說:
【當無高舉意樂者,謂不毀求者,】
是平常我們凡夫總是隨著我慢轉,我能夠有東西送給別人,自己心裡面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高慢之心,把那個高慢之心要拿掉。那麼來求的人也不輕視他,乃至於毀謗他。還有呢,
【不為勝他,】
這個「勝他」啊也是一種慢的心裡面,憍慢的心理。他好像這樣做了,我要比他做得更好。
【亦不施已而起憍慢,謂我能施餘則不爾。】
還有呢,布施了以後啊,心裡不憍慢,自覺得:「啊!我能夠布施,那些人哪,都不行!」這個道理,下面經上面告訴我們,引證這段文。《清淨業障經》說:「若諸異生行布施時,於諸慳
【便生不信,他發憤恚而墮地獄,故於布施而為障礙。」】
那麼這段話主要的意思就是說,在平常啊對於世間的一般人來說,假定你布施的時候,而是像前面這些。這個,或者你布施完了以後,你自己覺得:「我行,別人不行。」或者雖然你布施了以後,然後呢這個毀謗別人。所謂毀,毀不是毀謗啦,就是對來向你求東西的時候啊,你給了他,你還呵斥他。譬如說一個年輕人,你說:「那個年輕人好好的啊,這個事情不去做,喏、喏、喏,送給你,你這種人真沒出息!」送完,他雖然受了你,他心裡還在那裡嘀咕,這個不好。還有呢,「勝他」,為看見別人這樣做,他超勝於他。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使得不如你的那些人哪 ……或者其他的原因,乃至於你送了,別人不送。那麼由於這個理由,使得人家對於這個正法生起不信的念頭,乃至於由此而引發瞋恚之心。這樣的話呢,他就受到害處,乃至於墮地獄。所以這一件事情,是由你布施的時候不如理,也就是高舉意樂而影響到的。你原來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別人,結果因為你不如法,意樂不正,所以呀使得人家反而受了傷害,這個是布施的一種障礙。
麗明: 我在布施時, 除了歡喜心, 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行相呢? 我可以布施, 別人不行, 就會產生比較的心態。或是對方是好手好腳的年輕人, 明明可以去賺錢, 為什麼還要我布施?會布施, 但是心裡會有很多嘀咕?

 

麗明Q: 行布施時, 不歡喜, 反而會有勝他、憍慢等行相, 為什麼是布施的障礙。這個障礙是我的障礙? 還是布施給對方時對方的障礙?
麗鳳: 因嘀咕對自己造了惡業, 所以是對自己的障礙。
義兵: 因為對象不同, 例如老人或年輕人的不同, 會影響布施的意樂, 或許就不想布施了, 這就是一種障礙。

 

師父說:
這個僅僅就你自修來說,到現在我們這個地方,我們說要行菩薩道,要幫助別人,那個時候更進一步,正因為看見這種不相應可憐的眾生,你種種方式怎麼樣去同情、憐憫幫助他。你看見他做錯了,不但不責備,你還得反過來反省,說:我的目的幹什麼?就要救他們出來,現在那些人做錯了,那不是我的責任嗎?這個才是我們這地方應該有的特質。所以我們必定要在任何一個地方,把握住這個原則。所以說當我們一啟發了大菩提心、行大乘行的話,你在世間就找不到一個惡人,你在內心上面就生不起一點貪瞋等煩惱相,它就有這麼好處。這個道理是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們學習大乘的行者在這地方啊,應該特別認識的一點。那麼下面同樣的呢,對忍辱的時候也是一樣。像凡是這種東西的話,那都是對這個持戒的這個障礙。
麗明: 布施除了幫助別人, 累積資糧, 還有對治我的貪心, 透過布施行為讓貪心消除, 捨心增長。其實看到對方做錯的越多, 越是成就我走菩薩行, 我該如何幫助他。當我布施時, 心中有其他雜念, 執著時, 反而嘀咕、憍慢就會讓心不清淨, 慢慢累積到最後布施行為都消失, 所以成為障礙。

 

游爸Q: 年輕力壯的人在路邊行乞, 如果布施工作給他, 但他不想做, 這樣的布施意樂有問題嗎?
麗明: 讓自己的發心更大, 去了解他為什麼不想做, 怎麼去行無畏施。
游爸Q: 布施是否要讓對方感到歡喜才算是圓滿的布施? 或是說布施給他的金額不滿意?
麗明: 所有的造業都是自己, 捨心的意樂完成即完成布施, 但如果是無畏施時, 是為了解決對方的憂慮恐懼, 若反而讓他痛苦, 那就不是無畏施。

 

師父說:
【乞者來作種種邪行應無厭患,雖見乞者欺詐等過,無宣布心,】
喏!這一點哪,這一點的的確確是菩薩真了不起!不要說像前面所講,乞的人我們不能輕慢他,乃至於往往說他不是,就是那個來乞的人自己本身種種欺詐什麼等等啊,那沒關係,那是他的事情。我總是以非常歡喜的,大菩提心相應的大慈悲心,去布施幫助他,以大菩提心相應的恭敬心去布施他。為什麼要恭敬啊?他成就我的布施功德,他是我成佛的資糧。你恭敬佛,你怎麼能不恭敬他呢?前面說得很清楚啊!所以他如何,他的事情,這個是這個地方我們應該了解的。所以就算看見他欺詐,嗯,我們不去管他,他來,我總是幫他忙。
麗明: 看到別人詐欺, 不是助紂為虐嗎? 師父說那沒關係, 那是他的事情。該怎麼把這個理路啃下去呢?

 

師父說:
【從別別施生別別果,深忍而施不為他動。】
你布施的時候,個別個別不同的方式的布施,你就生不同個別個別的果報。你拿這個手給他一塊錢,將來你從他手上就還得你送他的錢;你拿這樣的心理做這個行為,將來你圓滿你的意樂也是什麼;對象什麼等等,你分得清清楚楚。所以現在呢,一方面身口行施,意樂呀,也跟菩提心相應的行施。所以當這樣的行施獲得果報的時候,你受用的是什麼?外面是報身報土,裡邊是法身圓滿、報身圓滿。嗯!就是這樣。所以,關於這個概念如果弄清楚了以後啊,那你就不為被他所動,所以「深忍而施是不為他動」啊!
前面告訴我們教我們這樣不要做、那樣不要做,喔喲,現在在我們看起來,這個事情真難哪!
師父說:
如果你懂得了這個道理,然後呢如理思惟、觀察、修習,到最後的話,自然而然你曉得:啊!那個東西就是這樣,你因地上面是什麼樣做,果位上面得什麼樣的報。所以你只注意現在你的心行相,這個事情再清楚不過,再明白不過!它既然是與法相應的你都做了,不相應的你都斷除了,自然而然你深深地安忍在這個上面。不管外面的境界是天翻地覆,好的也好、壞的也好、詐的也好、欺的也好、什麼也好 ……你都不為它動!
麗明: 如何讓自己布施心是清淨的, 思惟別別施感別別果, 是累積我菩提資糧的。 所謂助紂為虐是另一個各別的事件, 決定要布施就要讓布施心是清淨的, 如果無法清淨, 產生煩惱雜染滴咕, 那就不要做布施了, 否則反而養成不好的習性, 累積起來會很可怕。

 

★讚頌: 樹影婆娑明月照  詞曲: 真如

那夜我聽到你的嘆息
那夜想起深恩的你
樹影婆娑  月兒明照
想著你的嘆息  又重穿越夢境
在夜裡我聽到你的嘆息
怎能忘你生生將我養息
孤獨苦海 流浪多時
怎能忘記深恩的你
啊 如母有情 如母有情
我要洗去你眼中的淚滴
阻止你的嘆息
用清涼的法雨敷進你心底
直到你永遠微笑
直到我聽不到嘆息
直到淚水在你眼中乾涸
直到換成永恆的笑意
啊 如母有情 如母有情
我要報答你深深的恩情
走向光明幸福之地
走向光明幸福之地
直到樹影婆娑你在歌唱
直到明月照進你心裡
直到明月照進你心裡

 

★善行小點滴

~學長:隨喜同學們在課堂上的發問, 能夠幫助其他同學們及班幹部思惟和學習。
~莉娟:一位師姐的先生開刀花了不少醫藥費, 隨順自己的心意捐款, 希望能幫到他們的忙。

 

★行政事項

1.《廣論》是一門心智科學, 六月第一週起陸續開班
網路報名:http://bit.ly/2QwrDC6
  1. 老師的關懷【一份輕輕的作業】
 16秋231個人回報專區
    https://reurl.cc/L3XVn9
  1. 請同學們加入「福智佛教基金會」line@,以便受到最即時的詢息。
  2. 我們一起相約發願-蔬食A計畫。
 【福智大願行 蔬食A計畫】
    https://reurl.cc/3D3nlL
  1. 真如老師開示:慈心理念、素食行動。
    https://bwsangha.org/teachings/master-zhenru/1019-3126
  1. 月光共學-如俊法師導讀真如老師開示-慈心理念、素食行動(5/9, 5/16, 5/23, 5/30)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X4V9o_hOmCuBnjrEFJlKQ

★Homework 2020.05/23上課進度

  1. 廣論:P273L01第四施何等物~ P277L04即是有犯
    音檔:[115B] 04:01~ [116B]1:48
手抄:第十五冊 P91L03~P126L02
    網址:http://www.mylamrim.org/?p=21043
《廣論》:21  P274L08 第二廣釋~ P275L10 當知有罪
【第二廣釋外物捨不捨理分二,一 不捨外物道理,二 惠施外物道理。  今初
初中有五,一就時門不應捨者。如於出家及諸近住,施午後食。
二就施境門不應捨者。於持戒者,施殘飲食,或與便穢涕唾變吐膿血所雜所染飲食,於諸不食葱蒜肉者,不飲酒者,縱欲飲食,然具律儀不當授彼,施與蒜等及所雜染。雖復先以正言曉喻,令其於施生歡喜心,然於怨家藥叉羅叉兇暴所覆,不知報恩,諸忘恩惠來乞求者,與子僕等,病人來求非宜飲食,或雖相宜,然不知量而與飲食,若已飽滿性極饞嗜,來求妙食惠施妙食。若諸外道為求過端及非求知經典之義,以財貨想而來乞求,捨彼經典,菩薩地中略說如是,廣如菩薩地攝決擇分應當了知。如云﹕「若是已寫完善經典,有嬰兒慧眾生來乞,若施與之當知有罪,若為施彼轉向餘求亦是有罪。若我令他持諸深法及觀彼能如實信解,唯以是思而惠施者,是為無罪。若令諸具正信有情,書寫相似正法典籍,或外道論,或先已寫現在手中而施信者,或從他乞而施與者,是名有罪。手中現有已寫似典,菩薩應令改拭彼典書佛聖教,自亦應知彼無堅實亦應為他說其非善。若諸紙葉猶未書寫,有來乞者,爾時菩薩應問彼言,汝今以此欲何所為,若云轉賣以充食用,菩薩若是將此紙葉預書正法,則不應施。若有財者應施價值,若無價值,二俱不施亦無有罪。若非預為寫正法者,應即施與,令彼隨意受用安樂。如是若乞欲書最極下劣典籍,不施無罪。如欲書寫極惡典籍,如是欲修中典亦爾,若欲書寫最勝經典,不施求者,當知有罪。」】 
  1.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2. 請到我們心靈的家網站逛逛,看照片,看總結。
<網站 http://www.mylamrim.org>
新竹企業廣論班  http://www.mylamrim.org/
臉書FB  https://www.facebook.com/mylamrim
Email:au101112@gmail.com
LINE群組:新竹企業班    skype: lrautumn2014
*****’`認`’**`真`’**’`學`’**’`廣`’**’`論`’***
*****’`歡`’**’`喜`’**’`學`’**’`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