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行提策 大乘皈依發心 ~~真如老師

在研討之前,大家還是要端正一下自己的意樂——是為了求取無上菩提,我們開始研討《廣論》。為什麼要取證無上菩提呢?因為我們在輪迴的世界。輪迴的世界是被苦性所攝的,而我們要追求的無上菩提是被樂性所攝的。所有的心都有離苦得樂的趨向性,那麼你我也同樣在這個離苦得樂的趨向性中。所以為了能夠達到生命最究竟、最圓滿的無苦的境界,我們虔誠地、莊嚴地坐在這裡,並且有一個大乘的發心——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有情,我們必須去希求佛果,所以要來聽聞。

聽聞的時候,因為時間很短,所以請大家一定要專注!不知道你們回去有沒有自己看書一下呀,或者自己聽帶一下?如果自己看一下、琢磨一下,我們再來研討,可能你會覺得首先更熟練一點;另外,你看看自己學這一段的思路,還有你的受用,和我們一起學了之後,有一些什麼樣的改變。

 

 

  • 喻 《敬!你們成就的美好》

   2017年金鐘獎頒獎典禮中,在盧廣仲的歌聲「魚仔」緬懷藝人…薇薇安、豬哥亮、萬重山、賀軍政,巫明霞、高鳴、汪笨湖,     陳麗麗、陳立宏,陳俊任、王孫,令人留下無限思念。 

     ~ 我對你 想來想去 想到半暝,希望月光帶你返來阮身邊 ~

Q.請問大家,剛才影片中的這些演藝人員,比較有印象的是哪幾位?

智光:豬亮哥有很多的影片娛樂大家,陳麗麗的演技很好。

Q.影片看完後您的感想是甚麼?或是沒有感覺,為什麼?

巧君正祥;無常

德傑:上面的藝人都是我小時候或是我年輕時很紅的藝人,他們帶給我們歡樂,但死後也很快被人遺忘,地位也很快被其他藝人所取代,顯示的就是我們現在上課的內容,任何人逃不了死,無常隨時到來。

◆ 影片中有演藝人員、導演、名嘴,不管生前有多少成就,有多麼風光,有些也還很年輕,但終究免不了要面臨死亡,死了之後,生前的種種一切都沒辦法帶走…

在上一堂課,我們學到念死法門的種種好處,但實際要怎麼去實修與應用,接下來的課程會有詳細的說明,所以請大家專注認真聽聞。

 

 

 

【科判】

【表六】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辛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壬一、未修念死所有過患
壬二、修習勝利
壬三、當發何等念死之心
壬四、修念死理
癸一、思決定死
癸二、思惟死無定期
癸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辛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廣論原文】

第四如何修念死者。謂應由於三種根本,九種因相,三種決斷門中修習。此中有三,一 思決定死,二 思惟死無定期,三 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初中分三。思惟死主決定當來,此復無緣能令卻退者,謂任受生何等之身,定皆有死,《無常集》云﹕「若佛若獨覺,若諸佛聲聞,尚須捨此身,何況諸庸夫。」任住何境,其死定至者,即彼中云﹕「住於何處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無,亦非可住諸山間。」前後時中諸有情類,終為死摧等無差別,即如彼云,「盡其已生及當生,悉捨此身而他往,智者達此悉滅壞,當住正法決定行。」於其死主逃不能脫,非以咒等而能退止,如《教授勝光大王經》云﹕「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堅硬隱固成就堅實,不壞不裂無諸隕損,至極堅強純一實密。觸天磨地從四方來,研磨一切草木本幹及諸枝葉,并研一切有情有命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却。大王,如是此四極大怖畏來時,亦非於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却。何等為四,謂老病死衰。大王,老壞強壯,病壞無疾,衰壞一切圓滿豐饒,死壞命根。從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靜息。」迦摩巴云﹕「現須畏死,臨終則須無所恐懼。我等反此,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
思惟壽無可添,無間有減者。如《入胎經》云﹕「若於現在善能守護,長至百年或暫存活。」極久邊際僅有爾許,縱能至彼,然其中間壽盡極速。謂月盡其年,日盡其月,其日亦為晝夜盡銷,此等復為上午等時而漸銷盡,故其壽命總量短少。此復現見多已先盡,所餘壽量,雖剎那許亦無可添,然其損減,則遍晝夜無間有故。《入行論》云﹕「晝夜無暫停,此壽恆損減,亦無餘可添,我何能不死。」此復應從眾多喻門,而正思惟。謂如織布,雖織一次僅去一縷,然能速疾完畢所織。為宰殺故,如牽所殺羊等步步移時,漸近於死。又如江河猛急奔流,或如險岩垂注瀑布,如是壽量,亦當速盡。又如牧童持杖驅逐,令諸畜類,無自主力而赴其所,其老病等,亦令無自在引至死前。此諸道理,應由多門而勤修習,如《集法句》云﹕「譬如舒經織,隨所入緯線,速窮緯邊際,諸人命亦爾。如諸定被殺,隨其步步行,速至殺者前,諸人命亦爾。猶如瀑流水,流去無能返,如是人壽去,亦定不回還。艱勞及短促,此復有諸苦,唯速疾壞滅,如以杖畫水,如牧執杖驅,諸畜還其處。如是以老病,催人到死前。」如傳說大覺(口+窩)行至水岸,謂「水淅淅流,此於修無常極為便利。」說已而修。大遊戲經亦以多喻宣說,「三有無常如秋雲,眾生生死等觀戲,眾生壽行如空電,猶崖瀑布速疾行。」又如說云﹕「若有略能向內思者,一切外物,無一不為顯示無常。」故於眾事皆應例思,若數數思能引定解,若略思惟,便言不生,實無利益。如迦摩巴云﹕「說思已未生,汝何時思,晝日散逸,夜則昏睡,莫說妄語。」非但壽邊為死所壞,而趣他世,即於中間行住臥三,隨作何事,全無不減壽量之時。首從入胎,即無剎那而能安住,唯是趣向他世而行,故於中間生存之際,悉被老病使者所牽,唯為死故導令前行。故不應計於存活際,不趣後世安住歡喜,譬如從諸高峰墮時,未至地前空墜之際,不應歡樂。此亦如《四百頌釋》引經說云,「人中勇識如初夜,安住世間胎胞中,彼從此後日日中,全無暫息趣死前。」《破四倒論》亦云,如從險峯墮地壞,豈於此空受安樂,從生為死常奔馳,有情於中豈得樂。此等是顯決定速死。
思於生時亦無閑暇修行妙法,決定死者。謂縱能至如前所說,爾許長邊,然亦不應執為有暇。謂無義中,先已耗去眾多壽量,於所餘存,亦由睡眠分半度遷,又因散亂徒銷非一,少壯遷謝至衰耄時,身心力退,雖欲行法,然亦無有勤修之力,故能修法時實為少許。《入胎經》云﹕「此中半數為睡覆蓋,十年頑稚,念年衰老,愁嘆苦憂及諸恚惱亦能斷滅,從身所生多百疾病,其類非一亦能斷滅。」《破四倒論》亦云﹕「此諸人壽極久僅百歲,此復初頑後老徒銷耗,睡病等摧令無可修時,住樂人中眾生壽餘幾。」伽喀巴亦云﹕「六十年中,除去身腹睡眠疾病,餘能修法,尚無五載。」
如是現法一切圓滿,於臨死時唯成念境,如醒覺後,念一夢中所受安樂。若死怨敵定當到來,無能遮止,何故愛著現法欺誑。如是思已,多起誓願,決斷必須修行正法。如《本生論》所說而思,「嗟呼世間惑,匪堅不可喜,此姑姆達會,亦當成念境。眾生住於如是性,眾生無畏極希有,死主自斷一切道,全無怖懼歡樂行。現有老病死作害,大勢怨敵無能遮,定赴他世苦惱處,誰有心知思愛此。」《迦尼迦書》中亦云﹕「無悲愍死主,無義殺士夫,現前來殺害,智誰放逸行。故此極勇暴,猛箭無錯謬,乃至未射放,當勤修自利。」

 

 

【消 文】

如何修習念死的法門當中,分為三個根本,九種因相,三種決斷門來修習。
第一個根本─「思決定死」,分三種因相來思惟。

第一種因相是,思惟死一定會來,沒有任何因緣能讓死主退卻
無論受什麼樣的身,到最後都一定會死。《無常集》中說:「即使是佛、獨覺、 聲聞等聖者都要示現捨身,何況凡夫?」不管住在什麼地方,死主一定都能到 達。如《無常集》中所說:「住在那裏能不死呢?世上根本找不到一個沒有死的地方,空中沒有、海裡沒有、群山之間也沒有。」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的一切 時中,所有的有情最後都一定會死,沒有例外。就如《無常集》中所說:「所有過去、現在已經生的,將來當生的,最後都必須捨掉這個身體,隨業力趨往來生。真正有智慧的人,了知這個身體終究是要壞滅的,所以能捨下對世間的貪著,安住在正法上努力修行。」
當死主來時,任何有情都無法逃脫,也不是以施咒等法術能阻退它的。如《教授勝光大王經》中所說:「譬如有四大山王,上接著天,下觸到地,非常堅硬結實,毫無破裂壞損,內外都無比堅實嚴密; 它們從四面八方觸天磨地逼近而來,所到之處,一切草木、樹幹、枝葉,都被研磨粉碎;一切有情眾生,也被壓死碾碎;這時,儘管跑得再快,也逃不掉;儘管力量強大,也擋不住;再多的財富、物資、以及咒藥、法術等,都無法使四大山王退卻。
大王!同樣當世間四大怖畏來的時候,也是無法靠快速脫逃,或以任何力量、 財 富、 物資 、咒藥等 能讓 它們 退卻的。 這四 大怖 畏是什麼 呢? 就是 老、病、 死、衰。大王!老會摧壞強壯,病能毀壞健康,衰會壞損一切圓滿豐饒,死則 能壞滅命根。當老、病、死、衰來到的時候,是無法靠快速就能逃脫,或以任 何力量、財富、物資、咒藥等能讓它們止息。」迦摩巴祖師曾說:「現在活著的時候就應該畏懼死亡, 好好修行,這樣死時才能無所畏懼。 我們卻剛好顛倒,平常不怕、蠻不在乎,到臨終時才捶胸頓足、擔心受怕。」

第二種因相是 ,思惟壽命不但無可增添, 而且會無間斷地減少。如《入胎經》中所說:「如果現在開始善加保養身體,最多也只能活一百 歲 ,已經算很長壽了 。」 但是也僅有少 數人能活 到一百歲 。就算能 活到一百 歲,這中間的壽量也是很快就會銷耗殆盡。十二個月過完,就是一年;三十天 過完,就是一個月;一晝夜耗盡,就是一天;十二小時耗盡,就是一個白日; 時間每分每秒的過去,我們的壽命其實是很短暫的。算算現在已經過完大半輩 子 ,所 剩的 日子不多 了; 想要增壽,卻連一 剎那 都不可能增添 ,倒 是它的損 減,卻是從早到晚一刻也不停,從不間斷。
《入行論》中說:「時間晝夜不停留,壽命總是一天天的有減無增,這樣,我怎麼可能不死?」 這個道理可以經由種種的譬喻,來正思惟。譬如織布,雖 然一次只織一縷線,卻能迅速織完一匹布。
譬如待宰的羊,在被牽往屠宰場的路上,每一步都是趨向死亡。又如湍急的江 河,向前奔流不返;也像險崖上傾注而下的瀑布,迅速宣洩,我們的壽命也是 如此迅速的消逝殆盡。
   又如被牧童執杖驅趕的牲畜,只能乖乖 無自主地回到欄圈 ;當我們面對老病 時,同樣是毫無自主的被引至死主面前。這些道理,應該經由多方面來精勤修習。
如《集法句經》中所說:「譬如織布,先織經線,再織緯線。緯線隨著經 線的長度,一縷縷的織入,像這樣,也很快就織完這匹布了。人的壽命也是如 此,日日無間斷地減少,很快就終此一生。譬如被牽往屠宰場的牲畜,隨著牠 的腳步,很快就到屠夫的面前。壽命也是如此,一步一步,很快就來到死主面 前。再譬如瀑布流水,一去不復返;我們的生命也是這樣,流逝的歲月,不會 再回頭。生命何其短促,充滿著艱辛勞苦,並且迅速壞滅,就像執杖畫水,水 過無痕;又像牧童驅趕牲畜,終歸來處;我們也是被老、病催趕,回到死主的 面前。」
傳記中敘述阿底峽尊者走到水岸邊時,說道:「看著水淅淅的流,剎那剎那的 生滅,正適合用來觀修無常。」說完,尊者立即修習念死。《大遊戲經》中也引述各種譬喻來宣說無常的道理:「三界的無常 ,如同秋天的雲彩,瞬息萬變 ;眾生的 輪迴, 就像戲 中的角色,轉換不定 ; 有情的壽量, 有如空中的閃電,快速消逝;生命猶如懸崖上的瀑流,奔洩不止。」又說:「這些道理只要 稍稍能向內自省一下,就當了解我們所處環境中的一切外物都是有為法,沒有 一樣不是在顯示無常之相。」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思惟這些例子,若能數數思惟,相信一定能對「念死無常」的道理,引生出決定的信解。如果只是馬馬虎 虎地約略思惟一下,就說生不起死無常的定解,這樣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
就如迦摩巴祖師斥責他的弟子:「說什麼已經思惟,但就是生不起定解,你什 麼時候認真地思惟過?白天時散亂放逸,晚上又昏沉好睡,不要說妄語了!」
生命並非是只在臨終那一刻,才遭死主摧壞,然後投生轉世;而是只要活著的時候,壽命就隨著每天的行、住、臥中,以及其他所有事項的作為中,不間斷地在減損。 
從入胎開始,時間就沒有一剎那停止過,不斷推著我們向下一世前進。在以現世的生命當中 ,我們也都被老、病等苦所牽累,又一 步步引導我們走向死亡。所以說如果,我們不應該在有生命的 時候 ,全然不為後世作打算,只想安住在現世的安樂裡。就好比從高峰上摔下來,眼看就要粉身碎骨,在還沒有著地之前,又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呢?
這也如《四百頌釋》引經論說:「大王(人中的勇者)!人從剛剛結胎的那一剎 那開始,壽命就沒有一刻休息,從此日夜不停地邁向死亡。」
《破四倒論》中也說:「譬如從險峻的高峰上墜落,即將喪命,哪有人在未著地前,還能享受片 刻安樂?我們在生死當中也是一樣,既然知道每天都在迅速地趨近死亡,而在 一息尚存之際,哪有什麼真正的安樂可言?」以上說明人一定會死,而且死亡很快就會來到的道理。

第三種因相是,思惟活著的時候,不一定有時間修習妙法,死亡就已經到來。
 縱然能像前面所說的活到百歲,也不要認為時間還很充裕,等以後再修。因為我們一直忙著世間一 些無意義的事情, 這就已經耗掉大部分壽命,剩下的時間,又大半在睡眠中度過;加上因懶惰、散亂而空過時日,從年輕力壯,一轉 眼就到了老邁枯朽、身心衰退的老年期。這時候就算還想要修行,也已力不從心,所以說真正能夠修行的時間實在少之又少。
《入胎經》中說:「人的一生當中,有一半的時間在睡眠。一到十歲是孩童時期 ,年幼無知 ,一般不會想到要修行。 到了老年 ,差不多有二十年 是年邁體衰,又已經無力修行。中間的少壯時期,因不停的忙碌,大部分時間是在心理 憂 愁, 以及種種恚惱當中度過 ;再加上身體可能 遭受種種 疾病纏身 、病苦煎熬,隨時還會送命,因此能修行的時間也就幾乎耗光了。」
《破四倒論》中也說:「人的壽命最長也僅為百歲,年輕時幼稚,老年時無力, 只是徒然銷耗掉歲月而已 ;其餘的時間 ,也因為睡眠、病 痛等 因素而無法修行 。所以真 正能在安 樂自在中修行 的時間,實際 上沒幾年 。 」
 伽喀巴祖師也說:「以西藏人平均年齡六十歲計算,除掉飲食、睡眠、生病的時間,真正能 夠修法的日子,頂多不到五年。」

就算此生一切圓滿,到臨死前,也終將成為幻境一場,就像在夢中,醒來發現 以前所經歷的種種歡樂景象已變成回憶。既然知道死主這個怨敵一定會來,而且沒有辦法阻擋它,那為什麼不早一點覺醒呢?為什麼還要貪著世間的一切, 繼續被世法所欺誑呢?如果我們能這樣思惟,就會隨時發起誓願,下定決心修行正法。
應該照《本生論》中所說的來思惟 :「唉!世間的一切真是迷惑、顛倒啊!它 們既不真實,也不值得喜樂,就好像歡喜地去參加一場盛大的姑姆達會(百蓮花會), 最後也徒留夢幻般的回憶啊 ! 然 而眾生卻安住在這種無明的自性當中,居然對死亡一點也不怖畏,真是太奇怪了。當死主來到時,它會截斷掉一切生路,無論往哪裡去,都難逃一死,而眾生對這件事竟然全無畏懼,還是貪戀著世間虛妄的歡樂,這是多麼顛倒!
面對當前大勢力的怨敵─老、病、死的步步逼害,我們既無法阻擋,又無處可逃。想到死後一定會墮入三惡道這種苦惱之處,誰還會有心思貪愛姑姆達盛會呢?」 透過以上的思惟,就會生起第一個決斷─必須修行正法。
《迦尼迦書》中也說 :「死主是沒有任何悲憫心的,而且它殺害眾生,是不講 情面、也無需理由的。眼看死主隨時能取走我們的性命,凡是有智慧的人,誰 還會放逸度日呢?所以,我們一定要趁著這支粗暴有力、而且方向絕對不會錯 的「死亡之箭」,還沒有射發出來之前,在自己還有自主能力時,趕快努力的 修學能圓滿自利的正法吧!」

 

 

 

【收 攝】

第四如何修習念死,即應由三種根本、九種因相、三種決斷而修習。三種根(一)即決定死 (二)死無定期(三)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每一根本皆以三種因相成立。了解其中道理後,心中即會發起決心要修行。

(一)思決定死三因相: ① 思惟死主決定當來,此復無緣能令卻退者 ② 思惟壽無可添,無間有減者 ③ 思惟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決定死者。

  1. 思惟死主決定當來,此復無緣能令卻退者。不管受何等身,住於何處,一切有情沒有例外,最後都捨此生往他世去。當老病死衰觸天磨地從四方來時,非以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卻,了解必死,就怕死,所以決心修行,因為拼命修行後,臨終則無懼。而我等現卻恰恰相反,現在不怕死,臨終時卻呼天搶地,但已來不及了。

  2. 思惟壽無可添,無間有減者。不但決定死,且壽無可添,並不停地一直在減少,師父說〔天增歲月,人是減壽〕,入行論云:「晝夜無暫停,此壽恆損減,亦無餘可添,我何能不死。」另從不同的喻,不同的角度去思惟,如織布,待宰的羊,思惟到自己每向前走一步即向死主靠近一步,湍急的流水,懸崖邊的瀑布,如我的壽命也是如此急速流逝。如阿底峽尊者,謂「水淅淅流,此於修無常極為便利」說已而修。一切外物,無一不唯顯示無常。人從入胎,即無剎那能安住,唯是趣向他世而行。

  3. 思惟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決定死者。要了解我們在生的時候沒有多少時間去修行,且很快就死了。就說可活百歲,其中大半時間在睡眠、飲食,兒時無法修,少壯為家庭事業奔走,到晚年為病老衰所苦,能修行時間無幾。即使現世一切圓滿,於臨死時〈唯成念境〉,死主定當到來,無能遮止,如是思已,多起決斷必須修行正法,當勤修自利。

 

 

 

【聆聽 師父音檔】

【 如是現法一切圓滿,於臨死時唯成念境,如醒覺後,念一夢中所受安樂。】

就算我們一生,樣樣東西都像我們想像這麼好,樣樣圓滿的。等到你臨終的時候,請問當年這個圓滿剩下來什麼?嘿,妙了!「唯成念境」,你腦筋裡想起來。像我們以前的事情想像也是一樣,雖然我們沒有死,可是我們人人都有那個經驗。比如說我們現在回想以前的,以前那些事情現在什麼?唯成念境,就是腦筋裡空念,好也好、壞也好,再圓滿的事情,對你有真實的價值?一點都沒有。

這個情況就像什麼?就像做夢,夢當中得到很安樂,醒過來的時候,欸,好像有這麼一回事情,實際上是一無所有。而為這個一無所有的這個東西而空忙,值得嗎?不值得。

Q.生活中有甚麼事,做的時候很歡喜但過去後的感覺也是〈唯成念境〉,好像夢一場?

俊彬:旅行,第一次去日本旅行,很期待很興奮,抵達東京旅行的過程就覺得還好嘛,小時候看他人騎腳車很羨慕,自己會騎後就覺得還好。

肖武:追劇

美玲:逛街

啟中:好多事當時覺得很圓滿,回想起來都像是做夢,還是趕快修行比較實在。

◆ 物質上的追求,當下好像很快樂,回想起來比較容易〈唯成念境〉,不實在、不踏實的感覺,我們可多想想,多體會。

◆ 我們得到這個殊勝珍貴的暇滿人身是可以讓我們增上生,決定勝,最後得到佛果位的,暇身有這麼大的價值,如果只用來求現世果報,那就太可惜,虧大了,所以一定要有廣大的希求心。

 

 

  • 讚 頌

  ~~ 南無觀世音菩薩

 

  • 善 行 小 點 滴

正祥:護持巧君上班、加班,消文、上廣論課

永德:全家人每周六或周日選一天三餐吃素,希望對地球有幫助。

智光:將自己從小所學到的務農經驗教他人,分享給需要的人,彼此都非常愉快,感覺很好。

瑞鈴:每周到里仁專門買一把成佛的菜。

 

 

  • HOMEWORK

  1. 孝順父母、關愛家人、關心社區、奉獻愛心

  2. 複習。預習 。翻開廣論聽音檔

  3. 廣論進度:P81L4第二思惟死無定期者 ~P84L4能變其心故應勵修

        手抄:第五冊P221~P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