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丙二、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丁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戊一、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戊二 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

丁二 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廣論內容】

Ø對於修學佛法的整體內容精要總綱(藍圖)要正確認識了解它的質-純正、 量-圓滿 、次第-完整,並且產生決定解決不動搖.

Ø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

-所說教法都完全含攝在三士道(下、中、上)內,沒有一點遺漏。

Ø如是所說勝利略有兩種,謂諸現前及畢竟勝利

現前增上生:發了菩提心,能淨除過去所造要墮落的業,而且在善趣中才能不斷增上、改善。

-只求現世安樂=>下士

-.希求後世生生增上=>殊勝下士

Ø畢竟勝利分二:是指解脫(證二乘果)以及一切種智(成佛、即本論所宗),有了菩提心後就容易成辦了。

-厭離三有解脫生死=>中士(自利)/共中士(求無上菩提)

-一切種智成佛=>上士(發大悲心)

 

【聽帶/研討】@24組消文.收攝.研討

Q1.修行難, 難在哪裡?

Q2.儘管見到了, 但無始以來的習氣還在, 怎麼辦? 有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嗎?

u師父說:

「不過眼前倒是我們可以立刻體會得到的一件事情,立刻體會得到一件事情。就是說我們曉得修行難的有兩樣東西,第一個,就是正確的知見不大容易建立。所以得到正見了以後,然後是見道,見到這個是對的,這個錯的,儘管你見是見到了,可是以你的無始以來的習氣還在,所以把你所見到的消融這個習氣,所以見道然後修道。大徹大悟的祖師,他也這麼說嘛:我雖然大徹大悟見到了佛性—什麼叫佛性啊?覺性,換句話這個才是正確無誤的—但是我無始以來的習性還在這裡,那個時候怎麼辦呢?就拿我所見的消融這個習氣。話是不一樣的,內涵還是一個—見,然後修,這說明什麼?我們現在真正重要的第一個要認得它,第二要去除它。」(手抄第四冊P284LL2~P285L7)

 

Q3.佛無非是為了利益有情, 你覺得利益友情簡單嗎?

Q4.為什麼真正為了自利, 非要利益一切有情, 才能夠圓滿的自利?

u師父說:

【◎ 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

「那麼,我們現在不是要學佛嗎?是。這個佛他真正的修行過程當中,分成三個步驟:初發心,中間是集聚資糧,最後現證圓滿的正覺。發心,為什麼發這個心?發些什麼心?這個就是因地當中的,或者是「境」—他對於這個境了解如何的;中間集資糧,就是開始的「行」持;最後證得這個「果」位。」

「所有的佛這個無非是為了利益有情,他的目的就是利益有情。說到這裡有的人自己覺得:「哎呀,現在這個時候利益有情真難噢!我自己先解決了問題再說。」是,有很多有這種想法。即使有的人說我要學佛,可是潛在意識裡邊,真正說要為利有情的這種心情,還是很少。不要說要利益一切有情,現在這個常住叫我去給大家服務一下,哎呀,想起來很容易,教你去做的話:「喔,這個是很難哪!還是馬馬虎虎自己解決了再說。」我們真正的心裡面說為利益有情的這個事情,不大容易生得起來的,那麼這裡要說一下。真正為了自利,你還非要利益一切有情,才能夠圓滿的自利,關於這個道理後面會詳細說。」 (手抄第五冊P4L1~P4LL2)

 

u師父說:

一家之主的故事 :

「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啊?就是說,假定你真的能夠為別人,結果為別人的結果,所有那個受你恩惠的人,他全部的精神都傾向於你,對不對?那個家是圓滿的家。你為了自己的結果的話,儘管同樣的家,對不起,支離破碎、一塌糊塗,是不是這樣?現在我們造任何的業,你要想真正為你自己好的話,對不起,一個人好不起來的,這樣。當我們在一個團體當中,你真的為旁邊、真正為他一點,他這個還報往往會遠超過我們,這個你們要好好地體驗。我們現在不必說以後,說以前的,成佛是幹什麼?說把以前的業障要消除掉。以前業障怎麼造起來的?就跟人家人與人之間相處。今天造業障決不可能單獨,你要淨化你的業障你就能單獨了嗎?你就能單獨了嗎,請問?不是很明白的道理嗎?所以要圓滿把自己的業障消除的話,同樣地圓滿要把跟你造業障相關的那個都要解除。這一點我們不深談說這個利他,就是為了策發我們了解說我真正要自利,還非從利他方面下手不可!」(手抄第五冊P6L1~P6L10)

 

Q5.母親是最慈悲的, 可是為什們教育孩子教不起來?

Q6.你想救一切眾生, 必須具足哪些條件?

u師父說:

【上士夫者,謂由大悲自在而轉,為盡有情一切苦故,希得成佛學習六度及二次第等故。】

「那麼什麼是上士呢?這個是由於他「大悲心自在而轉」,我們現在是什麼東西自在?煩惱自在而轉。經過了修習以後,我們心裡面時時起來的都是會大悲心,一心要救別人,這樣。那麼他……你要救別人的話,要有救別人的方法,沒有方法的救別人是救不起來的。譬如說我們家裡邊母親都是最慈悲的,可是教育那孩子教不起來。沒有一個母親例外的,都是希望望子成龍,結果弄了半天,嘿嘿!就偏偏不行,為什麼?溺愛,叫作。所以我們說,這個真正的沒有正確方法,悲心不行,所以叫,我們平常有一句話「愛見大悲」。你大悲心有了以後,如果說你沒有真正的空性—一實相,跟它相符的話,那還在愛見當中,跟著煩惱相應的,這個—敗壞菩薩,不行!」

「所以你有了大悲心,既然要救一切眾生,還要有救一切眾生的方法,那怎麼辦呢?那個時候一定要成佛,所以發菩提心叫為利有情願成佛。所以必須具足的幾個條件,說大菩提心必須具足的條件是大悲、大智、大行。你沒有悲心,不想救別人;有了悲心你沒有智慧,是救不成;你然後真的有了智慧,你開始去行持就對了,等到那個行圓滿的時候叫大力,好了!那麼真正要想達到這個,要去學什麼?學兩樣東西,「六度及二次第」,或者是單單學六度,或者是六度上面還加上二次第。二次第以前講過了,生、圓兩個次第,生起、圓滿兩個次第,這是無上密當中的。」(手抄第五冊P14L5~P15L7)

(敗壞菩薩:智度論二十九曰:「菩薩有二種:一者敗壞菩薩。二者成就菩薩。敗壞菩薩者,本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遇善緣,五蓋覆心,行雜行,轉身受大富貴,或作國王或大鬼神王龍王等,以本造身口意惡業不清淨故,不得生諸佛前及天上人中無罪處。是名為敗壞菩薩。」)

 

桌牌:取心要之欲樂:需修行、能修行、速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