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

進度:P222L4故全未知此之方境 ~ P224L7茲不廣說
音檔:[96A] 29:24 ~ [97A] 29:34
手抄稿第十二冊:P271L1 ~ 第十三冊P16LL2
網址:http://www.mylamrim.org/?p=19036
[主題:燒不開的開水 ]
[桌牌:不是這個事情本身難,就是你自己的執著障礙]
【內容摘要】  
【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四緣、四因、四力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辛一 修七種因果教授
         壬一 於其漸次令發定解
         壬二 如次正修
            癸一 修習希求利他之心         
                子一 引發生起此心之所依
                丑一 於諸有情令心平等
                丑二 修此一切成悅意相
               子二 正發此心
               丑一 修慈
               丑二 修悲
               丑三 修增上意樂
         癸二 修習希求菩提之心
         癸三 明所修果即為發心
   辛二 依寂天佛子著述所出而修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廣論內容】
發起希求利他之心的修法有三:① 修慈 ② 修悲 ③ 修增上意樂
一、修〝慈心〞
二、修〝悲心〞
  1. 入大乘的根本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悲
     ⑴ 善知此理,則能證悟
         未解願菩提心由大悲而生,則易生慢心
     ⑵ 一切善法的修習,應以菩提心為中心
         ①    不以菩提心為中心,是錯誤
         ②    菩薩尚須長時修菩提心,何況凡夫
         ③ 以菩提心為中心,並非不修其他善法
      ⑶ 悲心若未具量,亦可先受〝願心〞與〝行心〞
      ⑷ 為成就菩提心,應
         ①    思惟菩提心勝利
         ②    修七支、皈依,以治身心
         ③    了知學處
         ④ 發心守護學處
     ⑸ 解空性與菩提心,皆應依次第而修
     ⑹ 菩提心,是一切菩薩唯一的真道
三、修〝增上意樂〞
  1. 應發強烈願心,親自負起與樂拔苦的重擔
  2. 此〝增上意樂〞的願心,應以大慈大悲為基礎
      ★、結語
        應恆常相續修習慈、悲、增上意樂等利他之心,令增長廣大
  1.  正修、未修中間,皆應修習
  2. 以修悲為例,類推修其他法亦應恆常相續
  3. 引祖師言,說明應恆常相續地修習
癸二、修習希求菩提之心
     一、僅從利他之中,發欲成佛之心,還不夠。如皈依中說,由思惟身語意三事業功德,先應盡力增長淨信。
     二、更須從自利中,發欲成佛之心
     三、由自力所發的悲心,是引發菩提心最殊勝的因
癸三、明所修果即為發心
    一、發菩提心總相: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
    二、發菩提心別相:分為〝願菩提心〞及〝行菩提心〞
  1.   願菩提心 ~〝為利有情願成佛〞,這樣發願後,不論是否修學過布施等六度的行門,只要是在未受菩薩戒之前,稱為〝願菩提心〞。
  2.   行菩提心 ~ 受了菩薩戒之後,稱為〝行菩提心〞。
     ★、引《修次初篇》說明

 

【聽帶與研討】
師父說:所以,結果你忙了半天停在那裡,好像燒水一樣,啊,燒了半天,努力燒,燒完了,好、好,放在那裡;然後呢,忙了半天,你忙別的事情。忙別的,冷下來,已經不好;現在實際上呢,這個兩樣東西,這個善惡兩種法是敵體相反的。先呢,你把它燒、燒、燒、燒,等到你停下來了以後,不但不燒,然後你把那個冰啊把它加進去,加了個半天,然後你再來燒;燒完了以後,把冰又加進去,你說你燒到哪一年哪?懂不懂這個道理?或者我們說洗衣服一樣,說你坐在那裡努力地洗,等到洗完了以後,然後你一停下來啊,對不起,那個髒水啊,「吭、吭、吭、吭!」又過來了,或者髒東西又把你稍微洗乾淨的,那個髒又弄上去了,所以這個就不行。
Q:燒不開的水和加冰在比喻什麼 ? 我們的現行中有什麼是這樣的情形?
~ 琇琇 : 今年三月起在台北參加了儲訓幹部的課程,每週一晚上要上課,後來還安排要擔任護持法會的義工,有兩次都是兩天一夜,接洽安排的窗口說必須要住宿過夜,但是因為家庭狀況配合上有些困難,就考慮是否要放棄這個課程,這個狀況有點類似上面說的情形。
~義兵:師父說的加冰,應該指的是對於應該要做的事情不但沒有去認真做,而且還反其道而行,就像是學生要考試 不但不看書,
卻跑去看電影 ,自己前一陣子也曾經發生這樣的事,在護持班級上應該要寫的名牌,不但沒寫,還跑去跟人聊天。
~ 男雄 : 燒開水因為會很熱,應該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小組討論有兩個類似的例子,一個是有一位部屬長期的抽菸,前陣子檢查肺部有些狀況,因此就勸他要戒菸,他還回答醫生說應該還好,會考慮少抽一點。第二個例子是有些人因為要減肥而運動,卻常常在運動後大吃一頓,這也是燒開水加冰的狀況。
~麗明:師父說的加冰,不僅僅是對於應該要做的事情停下來沒做,而且還去做一些不相關或是相違的事情,這是比較可怕的狀況,在下一段有比較清楚的說明。
師父說:所以他前面為什麼告訴我們,就是說除了正修以外,如果你停下來讓它放逸的話,這個力量很少。剛才說這個「讓它放逸」只是說,喏,停在那裡,不燒了;實際上,你既然善惡兩樣法是敵體相反的話,當你不燒的時候,這個惡法又來了,這個是它一個絕端重要的原則。那麼再進一步,我們了解了十二因緣由因感果這個道理以後,這個概念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我昨天特別講的要考的題目,你們注意!這個不是考,讓大家努力地去深入地思惟,想辦法把這個概念很清楚,然後這個概念所指的這裡心理的行相看得很透,那個時候你修行的話,那就有了把握了。所以他這個地方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麗明:燒開水是比喻正修,加冰是指如果在非正修的時候,就停下來放逸的話,惡法又來,這個是一個絕端重要的原則

 

 Q:師父說的這個概念指的是什麼 ? 我們要注意的方向是什麼 ? 我們做了什麼事情是有把握住這個概念 ?
~麗明:之前在第一年學習參加八關齋戒的時候曾經遇到有學員無法過夜一定要回家,為什麼黃背心會要求最好要留下來過夜,是因為在環境的保護下,參加的學員會比較注意自己的行為, 避免會有放逸的情形。我們通常在正修的時候,會比較注意自己的心是緣在善的事情上面,但是在未修中間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行相,好像下課了,就開始放逸,不但沒有緣善,還有可能緣在惡的事情,這個是很不好的。
~ 游爸 : 上週在18秋參加八關齋戒時,有很多同學下課都在忙著看手機,這是不是不太好?
~麗明:之前在參加佛七的時候,都會把手機關機繳交保管,結束後再領回,這樣可以比較讓心比較專注,避免不必要的困擾,這是比較建議的方式。
師父說:在前面啊,大家還記得吧?這個講那個真正修行的時候,修完了以後應該如何去回向,回向完了以後那麼就起座了。它下一座還沒有開始之前,那個中間應該怎麼辦啊,也說得清楚。現在我們這個地方不妨回憶一下。說,你前一座修完了,回向完了,站起來到下一座中間,假定你令你的心就放逸的話,那麼修的勢力就非常地微弱。那應該怎麼辦呢?應該繼續地把你所修的這個內容,或者保持正念繼續下去,或者看經論,聞、思,用種種的方法來助成它,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因為我們無始以來,這個心理狀態就是非常強烈地、非常猛利地在雜染這種現行當中。實際上就是我們修的時候,還是在這種狀態當中。就算是你修的時候,能夠把雜染的這種現行能夠切斷,能夠把要所修的內容提起來了,但是那個時候,它並不堅固。你稍微一放的話,它那個非常強有力的這個惡劣的現行,又來了,又來了!所以說,這個中間如果說你不提持的話,它結果呢,大部分的時間,還在中間那個上面又繼續地增長這個染污之業。
~麗明:我們之前的學習修在未修中間的時候、有四個累積資糧的方法,密護根門,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修習悎寤瑜伽,讓心可以緣在法上,像剛剛游爸提的問題,密護根門,手機要不要開? 正知而行,要不要看內容 ? 在參加法會或是持戒的時候 ,所造的業都是加倍增長的。所以建議接下來參加淨智營的時候, 把前行的意樂調整好,中間有空的時候,多去供燈 ,拜佛,把心緣在善法上,這樣功德就可以倍倍增長。
師父說:而在前面中士道的時候,講十二緣起支的時候,我們已經了解了,任何一個因位識,這個因位識在凡夫生死流轉當中,就是無明相應的行,這個因位識。現在呢,在我們要想跳出生死輪迴,乃至於要救度一切眾生的話,這個是跟明慧、智慧相應的行。前面這個行,就是染污雜染之業;現在這個智慧相應的,這個就是淨業,你這個由明慧相應的淨業所生的因位識,這個識也是因位。同樣的兩個因位識,哪一個識先感果,主要的靠什麼?靠這個因位識,你完了以後,以什麼方式使它增長、增長、增長,而感生將來的結果。所以前面的因位識是「能引」,然後呢,要經過「能生」一支的滋潤,才能夠感得下面這個果。所以我們做的時候雖然修行,把這個善法相應的善淨之法的因位識在修。可是你停下來了以後,你又不再努力了,於是這個時候仍舊在染法當中,滋長這個染污之業。對這個概念清楚不清楚?現在就非常清楚了。

 

★喻 : 乘著光影旅行  

Q:你李屏賓成為攝影大師的關鍵是什麼 ? 有沒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男雄: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年輕時到香港去,壓力大作業時間短要拍出好東西, 逼自己去把專業提升到一定的境界,第二階段攝影不是單純的工作而已,舉例拍聶隱娘的時候看水墨畫,研究光影的變化,追求拍出表達自己的想法,後來得獎也有了成就,進入第三階段,不喜歡面對自己 因為想著自己就只有悲傷和自滿,所以就會常常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不要倚老賣老,繼續往前走。
~ 佳芳 : 他因為不安逸,所以就會不斷地去追求進步。
~ 游爸 : 他不但不自滿,更難得的是他的內斂,像是人家說他不懂得打光,事實上他是利用光呈現出自然的效果,讓人感覺上好像沒有用,這樣的內涵很不容易,這樣的內斂功夫對我們是很好的啟發。
~ 素珍 : 李屏賓說攝影師要博學才能成為大師,而且不能安逸,才能推動自己不斷往前,我們在學習廣論為何要經過一輪班,增上班也是一樣,依著次第在不同的階段去深入的學習。

 

★讚頌:曾記否 詞曲:真如

曾記否那一顆心從遠古走來
帶著他的慈悲穿越到現代
曾記否那一顆心 溫熱著你溫熱著我
曾記否那個聲音 呼喚著你呼喚著我
曾記否那一雙眼 洞悉著你也洞悉著我
曾記否多少春秋 他帶著我們走
無論苦樂 無論圓缺
風裡雨裡 他走在前頭
曾記否他的淚 震撼著你震撼著我
曾記否他的笑 燦爛著你燦爛著我

 

★行政事項

  1. 佛七
  時間 : 11/27(三) ~ 12/3(二)
  地點 : 園區宗仰大樓
  1. 性冠法師上課
  時間 : 11/15(五)
  地點 : 關新教室
  1. 2019 皈依法會暨圓根燈會
  時間 : 11/16(六) ~ 11/17(日)
  地點 : 鳳山寺

 

★Homework 2019.11/16上課進度

1‧ 廣論進度:P225L1第二依寂天教典而修分三 ~ P228L1悉無顧慮惠施有情
    音檔:[97A] 29:34 ~ [98A] 20:15
    手抄稿第十三冊:P17L1 ~ 第十三冊P49L10
    連結: http://www.mylamrim.org/?p=19555
《廣論》:19 組 P226L7此中分二~P228L1悉無顧慮惠施有情。
【此中分二,一 除其障礙,二 正明修法。  今初
修習此心有二障礙。一謂執自樂他苦,所依自他二身,猶如青黃各各類別。次於依此所生苦樂,亦便念云,此是我者應修應除,此是他者輕而棄捨。能治此者,謂觀自他非有自性各各類別,唯互觀待,於自亦能起如他心,於他亦能起自覺故。如彼山此山,譬如彼山雖就此岸起彼山心,若至彼山則定發起此山之覺。故不同青色,任待於誰唯起青覺,不起餘色之覺。如《集學論》云:「修自他平等,堅固菩提心,自他唯觀待,妄如此彼岸。彼岸自非彼,觀誰而成此,自且不成自,觀誰而成他。」此說唯由觀所待處而假安立,全無自性。二謂又念他之痛苦,無害於我,為除彼故不須勵力。除此礙者,謂若如是,則恐老時受諸苦惱,不應少年積集財物,以老時苦無害於少故。如是其手亦不應除足之痛苦以是他故。老時幼年前生後生僅是一例,即前日後日,上午下午等皆如是知。若謂老幼是一相續,其手足等是一身聚,故與自他不相同者。相續與身聚,是於多剎那多支分而假施設無獨立性,自我他我亦皆於假聚相續而安立。故言自他皆觀待立全無自性,然由無始串習愛執增上力故,自所生苦便不忍受,若能於他修習愛執,則於他苦亦能發生不忍之心。
如是除自他換諸障礙已,正修習者。謂由於自貪著力故,起我愛執,由此執故無始生死乃至現在,發生種種不可愛樂,欲修自利作自圓滿,行非方便經無數劫,自他二利悉無所成,非但無成,且唯受其眾苦逼惱。若自利心移於利他,則早定成佛,圓滿自他一切利益,由未如是,故經長時勞而無益。今乃了知第一怨敵即我愛執,應後依止念及正知,堅固決定勵力滅除。其未生者當令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續。《入行論》云:「此於生死中,百返損害我,意汝欲自利,雖經眾多劫,以此大疲勞,汝唯引生苦。」又云:「若汝從往昔,能作如是業,除佛圓滿樂,定無如斯時。」如是不執自言,不護自品,當數修心,將自身財及諸善根,悉無顧慮惠施有情。】
  1.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2. 請到我們心靈的家網站逛逛,看照片,看總結。
<網站 http://www.mylamrim.org>。
新竹企業廣論班  http://www.mylamrim.org/
臉書FB  https://www.facebook.com/mylamrim
Email:au101112@gmail.com
LINE群組:新竹企業班    skype: lrautumn2014
*****’`認`’**`真`’**’`學`’**’`廣`’**’`論`’***
*****’`歡`’**’`喜`’**’`學`’**’`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