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蓮花喻讚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31oUcqkxwA&t=7s

日常老和尚表示在 佛經三藏十二部中,有長行、重誦和孤誦,是以散文和偈頌來表現,在古時佛經是有用讚頌的形式流傳的,只是後來漸漸失傳。 一般人對於外在世界,是透過六根,產生六種認識作用,這完完全全影響了我們的情緒。我們修學佛法,大多是透過文字和意根來認識,可是文字是認識了,文字裡面真正的意義則相當難體會,這個意義要打動我們的心,就更不容易了。但如果用美妙的旋律,透過耳根,來策發我們內心當中一種對佛法的深度體驗,可以幫助淨化自心,同時也可以淨化這個世界。

【科判】 P107L1第二教授中出分二 ~ P109L3當得如是果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丙二、如何攝取心要之裡

丁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丁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 、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 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庚二、 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                                                                    

                                            壬一、由依何事為皈依因

                                            壬二、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壬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壬四、既皈依已所學次第

                                    己二、發此意樂之量

                                   己三、於遣此中邪執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內容收攝】

  1. 【教授中出】 【別學】
  2. ◎ 遮止應學:
    1. 皈依佛: 終不應皈依諸餘天。
    2. 皈依法: 應離殺害心,於諸有情遠離損害。
    3. 皈依僧: 與諸外道不應共住。
     修行應學:
    1. 恭敬佛: 於佛像,若塑若畫,隨好隨醜,不應譏毀,置塵險處,及押當等,不敬輕毀,皆當斷除,應當執為是可敬田。
    2. 恭敬法: 雖於正法四句以上應離不敬,又應斷除一切不敬,謂抵押經卷,貿為貨物,置禿土地灰塵險處,鞋襪並持及跨越等,應起恭敬,等如法寶。
    我等於法任何玩耍,無所不作,然不敬法及法師等,是壞慧因,現在愚蒙,如此已足,莫更作集愚癡之因,若愚過此,更有何能。
    1. 恭敬僧: 若於僧伽,或出家眾,持沙門相及於其相不罵不毀,又一切種不應分黨,視如怨敵,云汝等我等,應當敬重,猶如僧寶。
      自能如何恭敬三寶,則諸眾生亦能如是恭敬自故,如三摩地王經云:「作集如何業,當得如是果。」

【喻:淨擊的大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HEasxR2kg

德川家康將軍在自己的宅院中,突然遭受了三位忍者: 哈啾忍,臭臭忍,以及細粒姬恐怖的攻擊,他們之間的攻防是如何樸朔迷離? 最後結果又會是如何呢?

Q:我們平常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是如何作抉擇的呢? 是理性還是感性? 會不會我們明明知道要理性的思維處理事情,但是一旦遇到了問題,卻又常常被情緒牽著走?

~雍凌:整個6月份都待在家中照顧些微失智的公公,我本身個性蠻活潑外向,如果一個人悶著常常會胡思亂想。因為我要護持企業營,有很多功課要做,這一個月下來,我每天都在忙著作功課,與正法在一起,發現不僅不會胡思亂想反而還進步很多。例如我公公洗澡時,雖然我都幫他準備好換洗的衣物,也提醒他要記得換,但是常常他洗澡出來還是穿回原來的衣物而把乾淨的衣物拿出來。我跟他說他就很生氣,大聲的兇我讓我很難過。我覺得我如此盡心盡力的對他,但卻遭受如此的對待非常無法接受。不過就在我很難過跟真如老師祈求時,突然發現我可以放下了,這應該跟我這段時間一直在用功作功課有關。我覺得我們遇到事情常常會用感性來面對,情緒一下子就上來。但是後面還是要透過理性來解決問題。而從感性到理性的這段時間,會透過我們學習而將時間縮短。 ~婕瑀:我們剛剛討論拒絕麵食的問題。我也很喜歡吃麵食,不過因為要減肥,所以有一段時間沒吃了。這算是意志力支撐著,不過若是心情不好或者是週末的時候想要放鬆一下,通常就會被感性給打敗。這時就要用想到站上體重器上看到數字的心情來對抗。也需要常常運動,運動可以減重也可以讓心情變好。

【聽帶與討論】  

昨天我曾經提出一個問題說:我們常常說我們這個佛法那都是很公平的,然後呢很理智的。結果說外道的話呢?他有種種的什麼不如法的地方,這樣,結果在歸依的時候,卻我們跟外道一樣,我們也是只歸依我們的大師,歸依我們的教法,然後呢歸依這個修行的僧寶,不可以再歸依別人;外道也是這個樣,那麼他們就說,那你比他強些什麼?大家想過沒有。

Q:師父問相較於外道,我們真的覺得比它們強嗎? 若是,那強在哪裡?

~素琴:我只有接觸過佛教,會學習佛法的原因應該是環境的關係,因為我身邊的朋友很多學佛,透過他們的分享、陪伴以及指引,讓我一直有從佛法裡得到東西,有了興趣及信心一直學習到現在。至於其他的宗教,因為都沒有接觸過,不懂所以也不知道該怎麼比較。

世間一般的人通常我們大別為兩類,有一類人說這一種人理性比較強,理智一點;有一種人就是感情比較重。那感情重的人,他這種情的跟你好,就好的卿卿我我,他也根本辨別不出是好是壞,反正跟你好嘛,總歸跟著你來,就這樣。這兩類人,有一個絕大的不一樣。所謂理智一型的人,他做一件事情,做一個決定的時候,都經過的理智的抉擇,看清楚了事情的真相,然後這樣去做。那麼所謂感情型的人就不是,今天歡喜了就跟你,等一下不歡喜明天就跟你翻臉,就這樣。所以他一天到晚在反反覆覆這種狀態當中,自己也不曉得到底做些什麼,我想我們世間都可以體會得到的,當這個感情很好的時候,你跟他兩個人,他覺得就是他所需要的一切,通常我們常見那個青年的男女當中,就有這種狀態,海誓山盟,好像什麼都拆不開的樣子;明天不高興的時候,大家打得個天翻地覆,這種狀態,所以這種都是不合道理的。可是如果經過理智抉擇了以後,嚴正的抉擇採取這件事情的話,那這個是確定是如此。所以就世間來說他也可以分兩類,你同樣的說就是這樣,但是結果就完全不一樣。差別在什麼地方?一個是透過理智抉擇的,這的的確確如理如法正確的。所以正規的來說世間任何一件事情做起來,你只要找對了正確的,當然這個是正確的,唯有這一條路正確的,最後一定找正確的路上去走。那麼現在我們在這個三界之內,要想找一個正確的路子,也必然是如此。所以前面同樣的理由,你為了見到世間的苦,要想從這個苦、痛苦當中逃脫出來,所以你要找真實的歸投之處。所以在這種狀態當中,你可能有兩種做法。一種呢就是感情的,碰到什麼,就碰到什麼了就沾上去,那個時候不一定保險。儘管說的時候好的很,但是不一定保險,另外一個呢?不是。經過你理智的抉擇,的的確確如理如法的說這條路是能夠幫你解決,而唯有這條路,請問你還能變嗎?如果你一變,你就整個的你的目標就失去。這兩個當中是不是有絕大的差別?
 
所以我們在佛教當中,你真正進入去以後,下面的做法就不一樣了。別的宗教進去的時候也是一樣的,信是能入之門,這個信是能入之門是共同的,信了以後,然後你進去的時候你一定要理智的抉擇。所以說聽聞正法如理思惟,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到後來,尤其是禪宗,他說了一個真精彩的話,說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前面告訴你要信,後面要叫你疑,這個好像矛盾,實際上說起來不矛盾,因為前面你對這個事情的真相還沒有認識之前,他要說明白,那個時候把這個道理說清楚了,啟發你的信心。等到你真正有了信心,然後你要真實的一步一步深入,要把那個根底徹底的認識驗證的時候,那個時候就要克服重重難關。在每個過程當中,你必定要切身深入去體驗。有很多不是說人家講,人云亦云,那個沒有用的。所以跑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是,你應該每個地方啊如理如量的去深入。那個時候就透過你理智的觀察,當然那個時候,你應該有很多問題,有關鍵的問題。然後透過你自己這樣的深入的鑽研,抉擇的最後的結果。

  【善行小點滴】

~素月:之前的淨街活動我都有參加,這次活動一開始因為是6月底要趕季報,所以覺得有點緊想不參加,結果看到周四班19組在希求義工,所以就報名了。 關於誦經,一開始是因為家中柴米油鹽醬醋茶雜事繁多,難免有不滿意之處,所以自己就想找個方法讓自己的心能夠靜下來,能夠緣在一件事情上面不要胡思亂想。剛好有誦大般若經的機會,所以就開始誦經。在誦經的時候,我會讓自己的心緣在經文的內容上面,雖然對於內容我還不甚了解,但是經過重覆的念誦,我每次都有不同的領悟。 ~秀玲:這次淨街活動是我第一次參加,我是被分配的攝影組,擔任採訪的工作。其實心中十分的忐忑不安,之前就安排的了幾位暗樁,大部分是小朋友。結果活動一開始就遇到素月師姐,直接訪問,很感謝素月師姐大方接受採訪,說得很棒,也大大降低了我心中的緊張。我覺得淨街不僅僅是淨街,而是護生,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