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主題~好康攏底加,緊來哦 !!

桌牌~供獻財物,身語承事,如教修行。

【喻 – 如果我忘了你,你是否愛我ㄧ如既往?】

影片是敘述一位老先生照顧失智太太的故事,雖然他太太已不記得他,但他卻記得她的一切喜好及個性,如熱愛自然喜歡種花花草草、愛喝冰水愛吃咖哩、穿6碼的鞋、幽默愛抱怨、也愛生悶氣 等等。他永遠不會忘記結婚那天對他太太許下的承諾,要照顧她一生一世,所以他太太雖然失智,他仍是不離不棄。

Q:老先生對妻子的習慣觀察入微,你是否也有同樣的經驗?

永德:失智或是憂鬱症都會造成家庭的困擾,自從我父親過世後,母親開始有些憂鬱症,經常會在背後說媳婦或兒子對她不好,我們一直很關心她,但她總是聽不進去,這是目前我家人要去克服的問題,也希望之後能找到專業為她治療。

瑞玲:想到之前母親有憂鬱症時,我很後悔沒有帶她去道場親近善知識,因為憂鬱症是心理問題,經常不願意把話講出來而影響健康,後來母親的過世讓我很悲傷,還好我有來學佛,師法友很重要,否則我也會得憂鬱症。

啟中:對於失智或是憂鬱症的症兆,我想應該是不會馬上發生而是有跡可尋,所以我們平常就要去注意。在上提升營時,真如老師有告訴我們,通常在親人離開我們的時候,才知道他的好,我們應該在親人還在的時候,要把握機會善待他們,其他同事朋友也是一樣,我們很難得有機會在一起,要好好珍惜彼此。

堂軒:對於失智及憂鬱者應都積極地給予關愛,不要覺得困擾而遠離他們,我爸爸有帕金森症,他每天就練習背誦,這對他情況好像有用,所以我現在也鼓勵自己要多背書,免得我太太說怕我年老遺失,要先打一塊金牌讓我掛著。

Q:在生活過程你是否曾經有許下什麼承諾?

正隆:在我那年代,能大專畢業是很強的,但我畢業後,沒想到找工作很不順,投了很多履歷,才有一家通知我面試,但對方覺得我是大專畢業不可能會做這日夜輪班的工作,後來為了能工作就跟對方簽了合同,不久後發現日夜輪班很不適應也就離職了,這是我過去曾經發生的經驗。

怡伶:承諾未必會實現,跟先生結婚後,因為他不喜歡傳統產業,他喜歡北部的高科技的工作,所以我們分開住在南北部,雖然他承諾10年後會回南部,但他仍是習慣北部的生活,為了建立完整的家庭,我就帶著小孩到北部跟先生生活在一起,也重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也不在回想過去的承諾,只想把握當下珍惜現況的生活。

老先生記得老太太平常喜歡什麼,愛抱怨什麼,所以我們學習過程中,是否也應對師長的言行要觀察入微,才能得到親近師長的勝利。

老先生對老太太信守承諾,在我們生命過程中,也會對他人承諾,承諾的期限有長有短,會不會有一種承諾是要超越這一生,要三生五生的呢?

 

●廣論研討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戊一、意樂親近軌理
己一、總是親近意樂
己二、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己三、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戊二、加行親近軌理
丁四、依止勝利
丁五、未依過患
丁六、攝彼等義
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廣論原文】

第三者謂於教授遵行無違,此是主要。《本生論》云:「報恩供養者,謂依教奉行。」設若須隨師教行者,若所依師引入非理及令作違三律儀事,如何行耶?《毗奈耶經》於此說云:「若說非法,應當遮止。」《寶雲》亦云:「於其善法隨順而行,於不善法應不順行。」故於所教,應不依行。不行非理者,《本生論》第十二品亦有明證。然亦不應以此諸理,遂於師所,不敬輕訾,而毀謗等。如《尊重五十頌》云:「若以理不能,啟白不能理。」應善辭謝而不隨轉。如是親近時,亦如《莊嚴經論》云:「為受法分具功德,親近知識非為財。」是須受行正法之分。博朵瓦云:「差阿難陀為大師侍者時,謂若不持大師不著之衣,不食大師之餘食,許一切時至大師前,則當侍奉承事大師。如此慎重,其意是在教誨未來補特伽羅。我等於法全不計較,雖少許茶,悉計高低,謂師心中愛不愛念,此是心內腐爛之相。」幾時親近者,如博朵瓦云:「有一來者,是加我擔,若去一二,是擔減少,然住餘處,亦不能成,是須於一遠近適中經久修習。」
第四、親近勝利者。近諸佛位,諸佛歡喜,終不缺離大善知識,不墮惡趣,惡業煩惱悉不能勝,終不違越菩薩所行,於菩薩行具正念故,功德資糧漸漸增長,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利義,承事師故,意樂加行悉獲善業,作自他利資糧圓滿。如是亦如《華嚴經》云:「善男子,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正所攝受,不墮惡趣。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思念者,則不違越菩薩學處。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守護者,勝出世間。若諸菩薩,承事供養善知識者,於一切行不忘而行。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攝持者,諸業煩惱難以取勝。」又云:「善男子,若諸菩薩,隨善知識所有教誡,諸佛世尊心正歡喜。若諸菩薩,於善知識所有言教,安住無違,近一切智。於善知識,言教無疑,則能近於諸善知識。作意不捨善知識者,一切利義,悉能成辦。」

 

【消文】

第三依教修行,就是對於善知識的教授教誡要遵照奉行毫無違背,這是作所喜者三門當中最重要的。《本生論》說:要報答善知識的恩德,最殊勝的供養,就是依教奉行。
在必須依教奉行的情況下,如果依止的師長教授不如法,並且要求做違背三律儀的事,該怎麼辦呢?《毘奈耶經》對這問題的回答是,「如果依止師長所說的不如法,就應當遮止不要照著做。」《寶雲經》也說:「對師長所說的善法,應該隨順去做,對所說的不善法,應該不隨順去做。」所以在那種情況下,對於師長所教的,應該不要遵照而行。有關不如理如法的教導,就不應該遵行的道理,《本生論》第十二品也可以找到充分的證明。雖然如此,但也不應以這些理由,對於這位師長因此有不恭敬、輕視而毁謗等行為。如同《尊重五十頌》說:「假若師長交辦的事不合理,我們不能夠遵從,應向師長說明不能做的理由。」應善巧婉轉的辭謝,而不要盲目隨錯誤而轉。因此親近善知識的時候,也就像《莊嚴經論》所說的:「親近善知識,是為了獲得正法、增長功德,不是為了財或貪圖享受。」所以,在善知識跟前,應該以接受佛法的教導為最重要。博朵瓦說:「佛陀在選阿難尊者做他的侍者時,阿難尊者提出三個條件:一不穿佛不穿的衣物,二不吃佛吃剩的食物,三任何時間都可以在佛的跟前受其教誨。佛陀答應之後,阿難尊者就做了佛的侍者來侍奉佛。」阿難尊者之所以慎重,就是為了教誡我們後輩的修行人,應該以法來親近善知識。結果我們現在的弟子對教法完全不計較,但如果少了一點像茶水這樣的小東西,都要計較多或少,說師長心中比較偏愛誰,這些都是內心沒有教法的腐爛跡象。」親近善知識的時間,要如何才算洽當?如博朵瓦說:「多來一位弟子,是增加我的負擔。離去一二位,是減輕我的負擔。然而弟子完全不親近善知識,又不能夠獲得成就,所以親近善知識,應遠近適中最為恰當,然後經久修習為最重要。
第四、親近善知識的殊勝好處:第一是能一步步往佛位邁進。第二是諸佛歡喜。第三是生生世世都不缺少、不遠離善知識。第四是不墮入惡趣。第五是惡業、煩惱都不能來損害。第六永遠不違犯菩薩所行。第七是行菩薩道時,由於具有正念,都能和菩薩行相應,因此功德資糧漸漸增長,皆能成辦現前、究竟的一切利義安樂。第八是由於依止承事善知識的緣故,使我們的內心及行為都能獲得善業,所做自利利他的資糧果報也能圓滿。這些殊勝好處也如同《華嚴經》中所說:「善男子!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能為善知識所攝受,就不會墮惡趣。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能為善知識所思念,就不會違背菩薩行。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能為善知識所守護,便是勝過一切世間的守護。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承事供養善知識,就能不忘行一切菩薩行。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能為善知識所攝持,惡業煩惱就難以取勝。」又說:「善男子!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能遵循善知識所有的教誡去做,就能得諸佛世尊真正的歡喜。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對於善知識所有的言教,都能隨順、安住、而不違背,就能一步步得到佛的智慧。如果對於善知識所有的言教都深信不疑,就能親近依止善知識。如果在起心動念上始終不棄捨善知識,則眼前、究竟的一切利義,都能成辦。

 

【收攝】

一、親近善知識在行為上要作師所喜,先經由供獻財物、身語承事分別來累積自己的福德資糧,及調伏自己煩惱之後,才能真正接受師長的教導,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是對於善知識的教授要遵行無違,是作師所喜三門當中最重要的,也是善知識最喜歡的供養。此外,親近善知識的特殊狀況:若依止的師長其教授不如法,或違背三律儀,應辭謝不隨轉,但也不能因此對他有輕視毁謗等行為。
二、親近善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能得到正法的攝受,不是為了財利.
三、 親近的時間是需要經久修習,並且與善知識保持遠近適中的距離。
四、親近善知識的利義
親近善知識後1.一步步往佛位邁進,2.諸佛歡喜,3.終不缺離大善知識,4.不墮惡趣,5.惡業煩惱悉不能勝,6.終不違越菩薩所行,7. 行菩薩道時,由於具有正念,功德資糧漸漸增長,悉能成辦眼前究竟一切利義。8.承事師故,意樂加行悉獲善業,作自他利資糧圓滿。所以我們起心動念始終要不棄捨善知識,對於親近善知識的好處要多多的去串習。

 

● 聽師父音檔及研討

※ 修行應該怎麼做
【是須於一遠近適中經久修習】
《阿底峽尊者傳記》上面,有這麼一段公案。親近阿底峽尊者的這個人非常多,從印度到西藏,印度尤其多,西藏後來有主要的幾個。那個最主要的西藏有三個,一個敦巴尊者,一個叫大瑜伽師,一個叫阿蘭若師。那麼,這個前兩個都是在家人,都是在家人,一生都在侍候他老師。阿蘭若師是個修行人,他一心一開頭跑得去求那個老師,然後呢得到了法,一直在修行,所以叫阿蘭若(阿蘭若就是寂靜處),一直在修行。到最後他老師走了以後,他自己很嘆息地說了一句話:「唉!我們師兄弟幾個,他們兩個一天到晚跟在老師面前,從上面的嘴巴一直忙到那個地方,忙到腳底。唉,好像一點修行的時間都沒有;我呢,這跑得來就聽老師講法,講完了去修行。結果成就啊,我遠遠不如他們兩個!」這段公案,你們好好的去看。現在我們很多人覺得,懂得了一點點,自己關起門來去閉關去自修,不要說你沒有聽懂,你聽懂了,這樣去修都成就不一定高。

◆修行是要對境修,要從生活上去修行,而不是自己閉關自修,是要一直跟在老師面前學習,我們在家居士,學習廣論後要如何練習呢?團體經常辦活動,參加活動或承擔活動的義工,就是很好的對境修習。

 

《加油 行善的人》~如俊法師

~ 真如老師 《希望.新生》
行善並非易事,先要扭轉自心的方向。風和日麗下的善行,美妙溫馨,淒風苦雨中的善行,更如彩虹亮麗。無須停下腳步,行善的人們啊!加油!
★如何能扭轉自心的方向?
若能根據師長教導的經論的內涵,去思惟行善的勝利跟不行善的過患,就能幫助我們在行善前扭轉自心的方向,這樣的話行善也就開始容易。
行善的意思是有利益到眾生,有給別人好處。
如《諦者品》云:由恭敬施,感親友等而為敬重;由舒手施,感得承事;由應時施,感一切事應時成辦。又云:不損他施,感得堅固資財;由忍苦施,感知心眷屬。《俱舍論》說:舒手惠施得廣大財。
《諦者品》說:如果懷著恭敬心去布施的話,感得的果是會得到周圍親友的敬重,如果是親手布施,感得的果是人家也會來幫忙你,當人家需要你的時候能即時給予最需要的幫助,感得的果是一切事都可以在最洽當時機承辦。如果不是損傷別人而去布施的話,感得的果是將來的資財會很堅固,自己在布施時有很多困難跟痛苦,還是忍住它想辦法去利益別人,感得的果是會有知心的眷屬,以及感得很好的修行助伴,而《俱舍論》也說:親手布施會得到廣大財。
扭轉自心的關鍵是思惟,好的思惟來自有好的聽聞,所以好的聽聞很重要。

 

善行小點滴

智光:我及鄰居所耕種的稻田經常被亂丟垃圾,造成很大的困擾,後來鄰居很生氣,就在稻田旁邊豎立一個兇惡的警示牌,我沒有比照他這樣做,今天的課程中聽到如峻法師開示後很受用,回家後要趕快的將垃圾撿乾淨,相信行善會有好果報。
堂軒:最我有報名今年企業營大寮義工,大寮是要承擔煮飯菜,上週六很早就跟許多遠到的師兄姐去鳳山寺先試煮,在煮之前要把一些大鍋、瓢、鏟等廚具清洗乾淨,這讓我了解原來企業營有許多前置作業是很不容易的,我也發現大家都發自內心來做這些事情,讓我很感動,所以今年企業營四天的大寮義工我會全程參加。

 

●讚頌
禮拜佛陀 真如 詞曲
望著你的臉 望著你的眼 合起我的掌 伏下我的膝
佛陀啊 佛陀啊 讓我禮拜你佛陀啊 佛陀啊 讓我禮拜你
望著你的臉 望著你的眼 合起我的掌 伏下我的膝
頂禮你 頂禮你 大慈悲的佛陀啊頂禮你 頂禮你 親愛的佛陀啊
望著你的臉 望著你的眼 多少的神奇故事在把你傳頌
今日的我 小小的我站在你的面前 站在你的面前
佛陀啊 佛陀啊 讓我看你的臉 讓我望你的眼 讓我拜你吧

 

● HOMEWORK
~ 多包容, 多感恩 ,多說好話。
~ 歡迎上我們心靈的家,聽師父音檔,看看自己及同行善友的學習
網址http://www.mylamrim.org/
~廣論進度:P38L3不可思議秘密經 ~ P39L3一切月略略親近,悉無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