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庚二、發此之方便

                辛一、由於苦集諦門中思惟

                         壬二、思惟集諦流轉次第

                                  癸二、彼集業之理

                                           子一、正明所集之業

                                           子二、如何集業之理

一、課文大意:

(一)正明所集之業(業如何感得生死、如何集起?):

甲.   思業:心對境就動轉起來的意業

乙.   思已業:思決定後,造作身語二業

  1. 身語業(有表、無表),為集諦所攝。
  2. 總業(善業、不善業、無記業),此說前二。其中善業:

A.無漏善業:不與煩惱相應(不流轉生死)

B.有漏善業:與煩惱相應(流轉生死、集諦所攝)

聖者所造,因煩惱已斷,不會感果。

凡夫所造,因煩惱不斷,流轉生死,為集諦所攝。

3. 福業、非福業,皆集諦所攝

A.非福業:即不善業

B.福業:即有漏善業

動業(欲界的有漏善業),果報會變動

不動業(色界、無色界的有漏善業),果報不變動

以上種種面相,是方便我們從相應的角度去審視我們的內心。

二)如何集業之理(造增長業感得流轉生死之果):

甲.  見道位以上聖者:見無我空性,不新造、不集聚生死之業,不引後有。

乙.  世第一品以下凡夫:未見空性,隨我執而轉,故引善惡趣生死業。

1.   由煩惱無明,造不善業,集非福業。

2.   由行施守戒等,造欲界善業,集福業。

3.   由修定等,造色界、無色界之善業,集不動業。

4.   了解生死過患後,漸轉習氣為善業,是否還是集諦所攝?雖不再造惡業,在未達見道位之前還是造流轉之業(集諦所攝)。但如理思惟生死過患、厭離三有之意樂所造的因,以後會引發走向出世的業果(道諦所攝),最後解脫生死。

丙.  增長業:

  1. 樂受義

A. 受用外樂(色聲等欲塵),所生諸樂

I.  正緣未死以前現法樂故,造非福業

II. 正緣來世諸欲樂故,增長福業

B.於外樂厭捨貪著,受用禪定之樂

III. 正緣定生樂受,能生初禪一禪二禪不動業

2.捨受義

A. 四禪乃至有頂,厭患樂受,為捨受相應之不動業

不論樂受、捨受,都在三有當中,應對三有生死產生厭患,推動身口意造善淨之業,就可以漸漸遠離生死、得到涅槃之果。以上是集諦的內涵。

 二 、聽帶與討論:

  ( 1) 師父開示:

我們中國有一個很有名的公案──梁武帝的太太。那麼據說她這個臨終的時候,那個傭人給她搧什麼東西碰了她,碰了她,她臨終時生了一念瞋心,於是她墮落了,就這樣。如果說那一念不起來,她不一定是這個,就是這樣。換句話說,我們為什麼凡夫臨終的時候,特別要注意不要去碰他,要怎麼樣,因為那個時候,這是他下一生升沈的關鍵所在。如果說你臨終的時候助他一臂之力的話,引發他的特別的善業的話,他本來不可能到那地方去,他這個種子先成熟。反過來,使他痛苦引發他瞋心的話,他又改變了另外一個,這個叫作平常說欲界。不動業,沒有,不動業不會,他感得了這個就是這個。

討論明明造了善業應該感的善果,為什麼梁武帝的太太會墮落?(補充說明法人臨終關懷班的殊勝)

(2) 過去討論過,我執煩惱熾盛,自己的習性又這麼重,修行如逆水行舟,走三步、退五步的狀態下,我們如何能戰勝呢?

師父開示:

以前我們曾經講過啊,懺悔的對治,懺悔的對治。比如說有一個力,從這 個地方向那個地方走,如果你要對治它怎麼辦呢?你要抵銷它怎麼辦呢?你要加一個力──這樣沒有用,你要正對著它。那麼你能夠抵銷它了對不對?但是現在這個力來的時候,非常大;這個力比較小,雖然正對著,但是呢因為力量不夠,它仍舊向這個方向。雖然方 向仍舊向這個方向,但是慢慢地減,減小它向這個方向的力量了,對不對?喏!就是這 樣。你只要繼續地修下去,那麼這個對治的力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大,本來非常快,慢慢 地因為這個力量對治,慢慢地慢下來、慢下來、慢下來,慢到最後停在那裡,最後反推回 去了,就這樣。所以說在我們資糧位、加行位上面的修行的特質,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