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丑一.學修六度熟自佛法
   寅二.學習持戒
      卯一.尸羅自性
      卯二.趣入修習尸羅方便
 

【課文大意】

一. 戒的本質:
 -指對於損害有情的行為(身口)&根本(意)厭惡,生起能斷心。
 -將上述的心增長圓滿,就是戒波羅密多。
二.如何進入修學持戒的方法?
   1.發菩提心.學菩薩行—誓願讓一切有情都得到最圓滿的戒。
   2.要真實利他—讓有情得圓滿的戒,必須自己先要持好戒,不墮入惡趣。
   3.要持好戒,必須依照佛制的戒—該做的去做,不該做的止。
   4.要能做到該做的做/不該做的止,必須先有猛力堅固想守護戒的心。
   5.要生起猛力堅固守護戒的心,賴思惟守護戒的過失/不守護戒的過患。
三.持戒有哪幾種?
   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四.正修時該如何?
五.總攝
 
 

【師父開示】

最近經常有人……其實以前我也犯這個毛病,那時候我跟著我法師的時候,我常常說:「法師啊!現在這個時候你老人家不出來,你怎麼可以啊!」他當年回答我的話,我一直不同意,現在我覺得很遺憾哪,我當年不同意的話,現在也用來回答別的同 學。這個道理是什麼呢?他就是有的時候笑一笑「唉呀!」有的時候他就跟我說啊:「你慢慢地、好好地學啦!你學了一段時候再講法。」我覺得我這麼一番好心去勸他呀,大家這麼諍論,你說這個、我說這個。我現在慢慢地真正感覺到了,這一點都沒有錯。不是說你就憑認得幾個文字跟人家爭辯,就算你百分之百有道理,你說對了,對方說:「我就是不理你,就是不聽你。」你是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那千真萬確的事實啊,這世間狀態如此啊!對不對?而是必定要什麼呢?你自己內心當中你能夠調伏了,那個時候看看這個情況,如果在適當的因緣,你還能幫助別人去,所以絕對不是認得一點點文字以後。
Q:明明一群人一起學習有問題了,帶頭的人應該要出來指導,為何老法師沒有反應?
A: 因為在下位的人往往觀察不到在上位人的角度,而在上位的人其實知道眼前的情況     講也沒有用,但我們常常會執著把話跟對方說清楚,就能把對方的問題解決了。
我們現在動不動就不能忍耐啊,乃至於會發脾氣,唉呀!覺得難忍,我們現在叫「忍非所應」,忍不應忍的。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應該忍什麼、應該不忍什麼,應該分得很清楚。現在修學佛法的人,不能忍耐的是自己的煩惱,這個是很重要的噢!
所以你要不能忍耐自己的煩惱,首先必定要認得什麼是煩惱,假定你對煩惱不認識的話,那個就無從談起,對不對?
Q:這兩個爭辯的人有問題,但老法師認為提出問題的人本身有甚麼問題?
A:我們通常碰到這種問題時,會出現類似的反應—即對外在的境界不能忍耐,卻不認得自己處在煩惱中,忍非所應。
所以我很早以前曾經跟大家提過,唉呀,自從我懂得這個業以後,我就隨便一看,看見那螞蟻,一看就曉得了。喔!你看那螞蟻一天到晚嘟、嘟、嘟、嘟、嘟這麼跑,牠一碰到什麼就鬥起來,要跟你鬥,其實人家還不一定要跟牠鬥欸!但是牠心裡面就是這個行相,就是這個心理行相。另外一種呢,可愛的東西,的的確確,譬如說你……我們現在隨便說喔,嗯,我不曉得大家有沒有這個,你們各人有各人的經驗。這西方人有很多東西,養那個小動物,叫寵物。這西方人有很多東西,養那個小動物,叫寵物,或者小貓啊、小狗啊,大的大概不那麼的。可是你一向跟牠弄得很好的話,牠一看見你啊,哎呀!牠就跑上來啊,什麼?就來跟你親熱,就是這樣。換句話說這是什麼呢?就是他當初的時候,不同的,一個是由於貪相應法,一個由於瞋相應法,都是愚癡的結果
Q.除了不認識煩惱的形象外,既使我們常常認識了煩惱,還是會繼續犯?
A:應該要多思惟煩惱的過患,我們平常對境的時候很容易起煩惱–瞋心(來世變成螞蟻)或貪心(來世變成寵物),我們要觀察認識到自己對境起瞋心是很可怕的,千萬不能認為自己在幫人起瞋心是合理而振振有詞,師父說嚴重的會掉入三惡道,要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