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寅五.靜慮度
    卯一. 靜慮 自性
    卯二.修彼方便
    卯三. 靜慮差別 
    卯四. 正修彼時應如何行
    卯五. 此等攝義
寅五.般若度
    卯一.慧之自性 
    卯二.生慧的方便
    卯三. 慧之差別
    卯四. 正修慧時應如何行
    卯五.此等攝義

【廣論內容/課文大意】
寅五.靜慮度
一、靜慮(定)自性:
1. 住所緣境心不散亂善心一境性
2.聞思為先/既發精進已,意當住等持。
二、修彼方便:先了解修學靜慮的殊勝利益以及不學的壞處。
三、靜慮差別
1.就自性(定義)分二:世間、出世間。
2.就作業(用)分三:
1) .身心現法樂住靜慮。(身心輕安)。
2) .引發功德靜慮。(神通.解脫.遍處.勝處…)
3) .饒益有情靜慮。(十一種饒益有情事)
四、正修彼時應如何行
–隨修何種善三摩地,皆當具足六種殊勝,及六種波羅蜜多。
五、此等攝義
發心-隨時憶念發菩提心,安立一切有情於無漏靜慮。
所願境-以登地以上菩薩諸靜慮作。
過患-極難學。
勝利-身心喜樂。
寅五.般若度
一、慧之自性                                    :慧謂於所觀事能揀擇法:夠辨別一切,事理之間的所有正確、真實內涵,你都能夠看得清清楚,同時能夠斷除疑惑,得到圓滿無缺的結果。
二、生慧的方便(本週進度)
1.具足智慧的功德:
1).生慧功德:
A. 慧是現後一切功德根本
B. 慧如施等五度之眼
C. 餘功德皆須慧
-智慧就像前面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的眼睛,做任何事情,都須由慧來攝持
(補充:五明:
1.內明:(能無顛倒通達盡所有和如所有所攝一切所知法的自性,並對究竟安樂的解脫和一切種智之道無誤開演。)
二、因明:( 對於所詮義是真實或顛倒,能夠無誤辨別而抉擇的正理,無誤闡述;辯術) ,
三、醫方明( 通達病因、病體、疾病療法、痊癒,闡述治療各類疾病方法;如.醫學、藥學乃至禁咒等)
四、聲明:( 任何法依靠能詮的語言獲得瞭解;比如語言學音韻等)
五、工巧明(包括身、語、意三種。依靠身體的種種技能、技巧;比如家務、藝術、科學、農業、運動等)

【喻】
短片-「讓女生怦然心動的瞬間!」
–五種金莊嚴具,若以…鈿寶嵌飾,更為希有。

【聽帶/研討】
一、
–我們常聽到「雙運」、「止觀」,聽聽師父怎麼說。
–而我們的學習,我們學了廣論有進步,但好像不是很清楚。
師父說:「關於這個奢摩他、毘缽舍那及雙運的特質,留到下面就特別地去說明它。不過我這個地方就簡單說一下,所謂那個雙運跟那個止觀的差別,簡單地說一下。現在我們學定的時候,那個心寧靜,定在這裡的話,它就不能觀、不能動;當你心裡面要思惟觀察的話,心裡就不能定,就這樣。實際上呢,這個兩樣東西,單單一樣不能成就。如果單單安住在那裡,安住在那裡不動的話,那個是世間道。
得到了所謂初禪、二禪、三禪,乃至於無色定,將來這一身報滿了以後,你就生到那個天上去,多少大劫安住在那裡一動都不動。那然後呢,「毘缽舍那品」,是觀,這是觀察,一定要用我們的思惟的這個觀察,這個,或者世間的是非,或者出世的,如理、非理,就是這樣。
當你觀的時候,那這個心就不能集中起來,因為不能集中起來,所以你的觀的力量也就不夠。
現在雙運道呢是這樣的,欸,你定越強,那個觀力越強;反過來,你觀越強,那個定越強。我們說:這兩個有矛盾的,怎麼可能碰在一塊兒來呢?這個就是要如理的教授。
它修學有一個次第,預先一定先得止,可是不必深的定,然後呢在這個止上面去練那個觀。當你有了那定了一觀的話,那個心散亂了,散亂了,然後你再把它,欸,放緩,再去止;止了以後呢然後再去觀。不斷地練習,練習到後來的話,當你這個定心跟止相應的時候,觀力也跟著增長;反過來,當你觀的時候,那個止也越來越深入。就因為這樣啊,所以當他得到了這個雙運以後,他要提起來這個觀察的時候,那個定力非常地寧固,非常地堅固。而且因為定心堅固,所以他那個觀力也敏銳,能夠把世間的一切真相,才能夠真正地看透。這個修學出世的這個,不管三乘是必須要的,必須要的…。」
二、
–什麼是智慧呢?
–學了四年廣論,覺得自己這幾年智慧有增長了嗎?
–對境時,心裡是否有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比較不會情緒化?
師父說:「智慧是什麼?就是對於我們所看的事情,能夠選擇如理、非理,能夠曉得這件事情如是因感如是果,這個中間的種種必然的關係。
事理之間的所有正確的、真實的內涵,你都能夠看得清清楚楚的話,那麼自然你呀,做起事情來會一點都不錯,因此你得到的結果能圓滿無缺,這個完全靠智慧來辨別。
所以做事情儘管是手腳去做,可是判別告訴你是非、應取捨,卻不是手腳的能力。
就像我們前面常常說的,「五度如盲,六度如導」,是,五度就是那就相當於手腳去做,但是做得好不好,怎麼做法等等,那、那是引導者。」

【善行】
–二哥→因為臨時有急事&取里仁訂貨,特別開車提早進班請假。(代人著想)
–鳯丹/莉娟→身體不適,仍進班學習。(隨順精進的心)
–凱文:身旁親眷….無宗教信仰但一同上九華山。
–美淑→在讀經班認真熱情風趣幽默帶領小朋友學習。

【讚頌】
「除了佛法的聽聞思惟以外,樂本身的旋律最容易感動人心,所以我們要體會法,也可以用樂的旋律,幫助增長法的體驗,如此,樂的價值就呈現出來了。」–師父於九十年十二月開示〈讚頌意趣〉中摘錄
★唱讚頌的四個重點:
1、提念力:讓內心保持舒適、安詳的狀態,一心專注在每個字句。
2、思惟力:無論是祈求或讚頌學習,要一句句思惟瞭解頌詞的意涵。
3、感受力:心要有感覺,且必須放下世間種種的不捨。
4、皈依境:透過種種的方式來抓住自己的內心,這也是學佛的心

標題:芒果冰=芒果+冰+?
桌牌:鬥劍於陣前,當避煩惱劍,返擊煩惱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