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庚二、發此之方便

                辛一、由於苦集諦門中思惟

                        壬一、思惟苦諦生死過患

                                癸一、顯示四諦先說苦諦之意趣

                                癸二、正修苦諦

                                        子一、思惟生死總苦

                                                 丑一、思惟八苦

一、 課文大意:

(三)   思惟病苦分五:身漸老壞而苦、病痛增憂苦、因病好東西不能受用、因病討厭的須強受用、見病難治生苦

(四)   思惟死苦分五:捨離財位、親族、朋翼、身體而苦,死時受猛利憂苦

(五)   思惟怨憎會苦分五:不喜歡的人偏偏碰到的苦、怕他傷害我的身體、怕他毀謗、怕他置我於死,反過來我也對他造作「違正法」事而擔心死後墮惡趣

(六)   思惟愛別離苦分五:喜愛的人事物偏偏要捨離,因此心生憂慼、語生愁歎、身生擾惱、思戀他而意惱、原本應受用的,因別離而苦

(七)   思惟所欲求不得苦分五:想要的人事物偏偏得不到,因此心生憂慼、語生愁歎、身生擾惱、思戀他而意惱、原本應受用的,因得不到而苦

(八)   思惟宣說五種取蘊總為苦分五:

五取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總合起來就是身跟心,就是「我」。

  1. 看到五蘊身因為受苦、造惡,又引來生得五蘊身這樣不斷輪迴而苦惱。
  2. 看到五蘊身本身避免不了要去受「生老病死」等等苦而苦惱
  3. 在五蘊的身心上,感受到眾苦之苦
  4. 在五蘊的身心上,感受到種種樂崩壞之後的苦
  5. 這個五蘊身心完全不能自主、被往昔無明業力所主宰而苦。但「行苦」雖一直在進行中,我們卻感受不到)

八苦的苦歸結起來,都是五取蘊所產生的,也是我們修中士道苦諦的重點。思惟前面宣說的苦受,都是策發我們感受到大不如意,然後努力想找到根本,將有限的精力中在這裡去解決它。

如果執著五蘊看似快樂的表象,不認識五蘊的本質是苦,不知道無名跟業綁著五取蘊,那我們不會對生死問題產生厭離。

若不能理解自己在無窮的輪迴中受苦,就不可能發起真實的厭離,也不可能有希求解脫的心,對於同在輪迴中的親友、眾生當然也無法生起救拔的悲心。所以不管就自利或利他、小乘大乘,都應該深切思惟輪迴的苦。

厭離心的產生,必須從無垢的聖語中學習。依照經論,先求正確的知見,再依照著長時間去觀察抉擇來修,修到引發我內心真正產生猛利變化的程度。佛陀為了讓我們了解苦諦的真實意義與生死的過患,所以宣說八苦。

收攝:【博朵瓦云:】不論投生至那裡,都會面臨各種苦,不管是病、死都不是無因生,突然降臨,而是輪迴的本質。你只要在這個生死輪迴當中,你決定沒有辦法超越跳出。這一點我們要認識,認識了以後要發起厭離,要截斷出生的因。故應當思惟生老病死苦等過患。

二、聽帶與討論:

補充:專急於成佛之道而研知慧,謂之「乘急」;特嚴戒法而後研智慧,謂之「戒急」。

戒急乘緩」由乘緩不樂聞法,由戒急得生人天,最好的可成就二乘果,差的掉到三惡道。

師父開示:

(一) 「乘急戒緩」是把握正知見為先,了知行持(戒:身口意)中守好意業為根本,因地只要把握住這個,其他枝葉慢慢地再來。

(二)  在這個末法時代,能遇到最完整、根本的教法,如果我們不是宿生有相當的善根,是碰不到。為什麼?業感緣起。想到要覺得高興。

(三)  思惟八苦,生起推動自己離開苦的決心,然後進一步推動著自己,趕快努力,去斷除苦因。

前面聞法了,但不小心因為習氣、煩惱歡喜到別的地方去了,依據正法理觀察到了,要懺悔來破現行,長時間思惟自己還有這麼多錯,思惟苦諦來把這個狀態拉回來,一點一點修行對治掉,乃至引發我們內心猛利變動,整個地改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