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4L4 勸請轉法輪支者 ~ P45L5 一切障緣悉當寂滅

手抄稿第三冊 P240L3 ~ P255LL1

音檔:23B09’15” ~ 24A01’32”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勸請轉法輪支者,「十方所有」等一頌。謂於十方剎土之中,現證菩提,獲得無著無障礙智,未經久時,變爾許身,勸請說法。智軍阿闍黎作「現證菩提」,而為解釋。
請住世支者,「諸佛若欲」等一頌。謂於十方剎土之中,諸欲示現般涅槃者,為令發起一切眾生究竟利益,現前安樂,故變無量身,勸住佛剎,微塵數劫,不般涅槃。
迴向支者,「所有禮讚」等一頌。以上六支善,表舉所有一切善根,悉與一切有情共同,以猛利慾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永無罄盡。如是瞭解,此諸文義,意不餘散,具如文中所說而行,則能攝持無量德聚。此中禮敬、供養、勸請、請住、隨喜五者,是為順緣積集資糧。悔者,是除違緣淨治罪障。隨喜支中一分,於自造善,修歡喜者,亦是增長自所作善。其迴向者,是使積集淨治長養諸善,雖極微少,令增廣多。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終無窮盡,總之攝於積集、淨治、增長無盡三事之中。
次令所緣明瞭顯現,供曼陀羅,應以猛利慾樂,多返祈禱,謂「維願加持,從不恭敬善知識起,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滅除。從敬知識,乃至通達無我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速當發起。及其內外一切障緣,悉當寂滅。」
【廣論 師父手抄稿】
下面是
【◎勸請轉法輪支者,「十方所有」等一頌。謂於十方剎土之中,現證菩提,獲得無著無障碍智,未經久時,變爾許身,勸請說法。智軍阿闍黎作「現證菩提」而為解釋。】
再下面就是這個請佛住世那一支,請佛住世那一支。那麼這就是……哦,剛才念的是「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這就是「勸請轉法輪」。那麼這個請轉法輪,在這個地方,他這位這個大祖師,解釋的「現證菩提」來說,實際上呢分證也可以,分證也可以。就是我們正式地修那個七支的時候,我們依意緣想,十方一切世界,因為這個法界是無量無邊的,所以現在現證佛果的這個佛陀,也是無量無邊的。這我們平常在任何情況之下,還是可以,就是哪怕這個法師,你勸請他,這也是請轉法輪啊!不過呢分證的,分勸,若全若分,一切時處都可以這樣。乃至於啊,勸請可以勸請自己:我在這兒馬馬虎虎、懶懶惰惰的話,這個是損法;欸,現在我如法去做,這不是轉法輪嗎?
你只要正式地去做—對!法輪的特質,什麼意思?第一個,摧煩惱。就是你能夠把這個法,在你的身心上面摧破煩惱,這個就叫作「轉」。然後呢,把這個東西再運轉到在眾生,把這個法帶到別人的身心上面,這個也是轉。如果你能夠這樣因地當中去做的話,最後的結果,就是你成佛啊!就這樣。所以我們要懂得「若自若他」,「若因若果」,現在我們勸佛陀轉,也可以說勸果上的佛,來成就我因地的心。剛才這種,以這樣的話,那正是我們因地下那個正因,將來感得佛的圓滿的果。這是「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呢,最後,這個第六支:
【◎請住世支者,「諸佛若欲」等一頌。】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惟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就是那個,就是請佛住世。
【謂於十方剎土之中,諸欲示現般涅槃者,為令發起一切眾生究竟利益,眼前安樂,故變無量身,勸住佛剎,微塵數劫,不般涅槃。】
這個也是緣想十方一切諸佛去勸。那麼在正修七支的時候,平常我們怎麼,很重要哦!我們任何一個行為,這個相應的就是勸佛住世。為什麼?請問佛一個人住在世界上能唱獨腳戲嗎?唱不起來,唱不起來。我們要種種方式去護持,譬如說,我們現在這個簡單的這個道場吧!要想使那個道場成就起來的話,從最基本的開始,講固然重要,聽更重要欸!沒有人聽,講它幹什麼,所以我至心地去聽,就是「請」。然後呢聽完了以後,它法的特質是幹什麼?要想把那個法慢慢地弘傳開來,聽完了以後,如果說你不照著去做,那不是戲論嗎?法的目的不是這個,所以你凡是能夠這樣相應去做的。
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常常跟大家說的,說我們在這裡常住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為自己積累福德。大家不要說:喔唷,我在家裡做這個事情,跑到這裡還做這個事情。那你錯了,家裡做的跟這裡做的完全不一樣。家裡做的這些事情,成就家業,增長世間的染污,在這地方做了以後啊,使得佛法住世。想想看對不對?請問沒有這個道場,沒有這個,佛法能住世嗎?那當然!所以一方面你這樣去做是請住世,一方面你還可以隨喜:啊,我請佛來了,好!然後我自己做,好!所以你在任何時候當中,你懂得善巧用的話,哪一個時候不在積聚功德呀?
結果我們去做的時候,委委屈屈,嘴巴翹得老高,那真是個大損失!你時間一樣浪費掉了,精力一樣浪費掉了,結果你心裡面做這一種事情,你想多可惜!所以為什麼我們現在走遠路,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你的行,身體行為還是做了,所以這個種子還是,但是偏偏你這個意念不相應。所以你這意念是錯的,跑到那個彎路上面,不曉得歪到哪裡去。好一點的,還可能人天;壞一點的,地獄。這樣欸!假如你能夠一下子轉過來的話,每一個地方就這麼好。所以你想,乃至於掃地、打掃廁所都是,何況我們上殿、過堂呀!所以懂得了這一點的話,啊,這個常住,這個寺院,真是美不可言哪!這個是「住世」,下面呢「迴向支」。
【◎迴向支者,「所有禮讚」等一頌。】
那是「所有禮讚供養佛,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在我們十大願王當中,這個有很長的一段,很長的一段,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都在裡頭,那麼他現在呢,總攝起來。
【以上六支善。】
把上面那個六個。
【表舉所有一切善根,】
的的確確,上面是所有的善根,統統包括在裡頭了。
【悉與一切有情共同,以猛利欲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永無罄盡。】
把上面的所有這些東西收集起來,迴向於什麼?迴向一切有情,共同的,包括我在裡頭。以「猛利」的「欲樂」,這四個字注意,前面已經說過了。平常我們為什麼沒有力量,心裡面就是鬆鬆懈懈的,浮浮泛泛的,就這個樣。是!這個就是無始以來的習氣,這是等流心識,就是提不起來。所以儘管你在這裡浪費了你的生命,一點小小的善因,但是不能結善果的就在這裡。所以你在任何時候當中,那個心就很猛利地在那裡,全部精神去做,這樣。那你能夠這樣去做的話,行了,行了!
那麼,這樣去迴向,這是大菩提心。平常我們迴向的時候,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實際。所以因為這樣,所以說,恆順眾生就是迴向眾生;常隨佛學那個也就是這個迴向菩提;最後的普皆迴向,你也可以分、也可以合,是迴向實際。
【如是了解,此諸文義,意不餘散,具如文中所說而行,則能攝持無量德聚。】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這麼了解,了解了以後,這樣的「文」,這樣的「義」,徹底了解了。這個「義」是什麼意思啊?就是,喏,這個內涵說些什麼。這個內涵你如果真正了解了,能夠猛利欲樂去做的話,那個就是你相續跟它和合的時候,這個是真正重要的。假定你那個相續身心跟這個你所念的和合,你所念的這個文字了解,那個時候心裡面跟它相應的話,是無量無邊的功德,無量無邊的功德,不得了的功德!所以現在說要求個往生,哪有去不了的事情,哪有去不了的事情!道理就在這個上頭。所以他告訴我們「意不餘散」,不要讓它漏一點點,那麼這樣去做的話,能夠「攝持無量德聚」,所有的功德統統包含。這個是說明,那麼再下面解釋一下:
【此中禮敬供養勸請請住隨喜五支,是為順緣,積聚資糧。】
哦,原來是禮敬、供養、勸請,這個「請白」的話,那就是請住世等等,隨喜,這個五樣東西,是「順緣」,是「積聚資糧」的。懺悔是
【悔者是除違緣,淨治罪障。】
懺悔一定是要把那個現行擋住,不要讓它再來,這是所以剛才我特別說的,你懺悔要曉得懺些什麼。假定你不曉得的話,那個病根始終在這個地方,你根本沒捉到病根,你弄它沒用。就像你堵那個漏洞,找了半天哪裡漏了你不曉得,你說堵了半天,那不行。所以這個我們常常說的蒙古大夫,蒙古大夫,這句話,他有一個笑話、一個故事的。說這個人他跑得來給你醫病,你身上生了一個瘡了,他就弄點石灰塗塗,把你那個瘡塗塗好,然後呢粉粉,塗得皮膚一樣:「哦,好了,好了!」有沒有用啊?一點沒有用,那個病根都在這個地方啊!所以我們那個懺悔都是這樣,只求表面好看,「啊,塗好了,塗好了,沒有問題!」那個病根在這個地方,發作得更嚴重啊!所以這樣的話,罪障淨除不了。
【隨喜支中一分,於自造善,修歡喜者,亦是增長自所作善。】
剛才已經說過了,對自己作的善隨喜也可以,對別人也可以。
【其迴向者,是使積集,淨治長養諸善,雖極微少,令增廣多。】
迴向有非常特殊的功效。平常我們,上面所說的,不管淨治罪障也好,積聚資糧也好,乃至於增長這個善根也好,平常那個善很小。你如果能夠迴向的話,它把很小的東西呀,繼續地增長,乃至於增長到無盡,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不過這說到這裡,這個「迴向」兩個字,講好容易,做的話,對我們現在來說的話,不大容易。不大容易的原因—不曉得,不曉得怎麼個迴向法。
我們不能說不曉得哦!每次完了以後說:「哦,迴向忘記掉了。」大家站起來唸它四句跟八句。你不能說他不曉得呀,但是真的身心相續和合嗎?不曉得怎麼去和合法,就這一點來說,還沒有。你身心真的和合了,那個功德就增長無盡,那個功德就增長無盡。從這樣的十大願王開始,小到隨便念一句佛號,都是這個。所以念佛的時候,為什麼我們要加一個「南無」兩個字?這個「南無」兩個字,這個迴向的意義就在裡頭,就這麼不可思議,這個道理以後再去說它。
【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終無窮盡,】
妙啊!現在既然因地當中使你增長無盡,就是以前造的這個因,現在感了果快要盡的話,因為你這樣迴向,又繼續不斷地增廣無盡。
【總之攝於積集淨治增長無盡三事之中。】
把上面這個七支或者十大願王,包含起來變成功三個項目:第一個項目呢,淨治罪障;第二個呢,積聚資糧;但是,平常我們這樣做都是有盡的,他現在加上一個迴向,是增長無盡。這個才是究竟決定勝的特殊,這個也就是只有佛法的特質。請問:你現在所有的罪障,認得了從根本上拔除;然後呢一切的功德,在這地方圓滿地積累;又把這件事情增長無盡,還有沒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啊?沒有啦!這樣。而下腳第一步就是我們現在,最後圓滿的時候,當然成佛。
所以這個導歸極樂,不一定單單指我們現在這個狹義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廣義的。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佛號叫什麼?無量光壽。「無量」表示不是窮盡的,「光」是智慧,「壽」是福德。福德跟智慧兩個徹底圓滿的時候是什麼?圓滿佛。十方一切世界,沒有一個例外,都是這樣,這個地方叫作淨土。
所以我們現在,喏,你這樣去做法的話,這個要到達的地方,就是每一個人最後的境界。所以,在《華嚴》上面他的境界,迴向,嘿,在這個《華嚴》當中出現。同樣的《華嚴》當中出現的這個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出現的極樂世界,有這麼一點差別。說它同,狹義跟廣義是一樣的;說它不同,狹義跟廣義不一樣。這個我想我們了解。很簡單的一個比喻:我說我是人;反過來說,人必須是我,可以不可以?「人必須是我」,那你們呢?好啦,天下只有我是一個人,你們都是鬼怪。這個就是犯了什麼?狹義跟廣義不分不辨之誤。我是人沒有錯,你們也是人,在廣義的當中我是其中一個,這要辨別得清楚。是,《阿彌陀經》是進入這個的一個最善巧的方便,沒錯,但是裡邊有這個的差別,這裡隨便一提。
那麼這個是第五支,說:如果說你條件不具足,修這個,修了這個以後,是不是馬上就有皈依?不,還有一支。
【◎次令所緣明了顯現,供曼陀羅,應以猛利欲樂,多返祈禱,】
因為你經過了第五支這個修習以後,所以你皈依的時候,就皈依得起來了。現在皈依三寶,當你念頭一轉,佛就現前;你要皈依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起來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會看見,這麼個好法!是不是就這樣?不,不就是這樣。如果你就是這樣的話,那是走的什麼呢?一般來說的話,這個就是中、下品的發心。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儘管你說:哦,我想成佛。有很多人到了極樂世界,就先證二乘果。為什麼?就是他因地當中,發的是中、下品的心。現在這地方因地當中不是,要發上品心。你看見了佛以後,然後那個時候,說「供曼陀羅」。「曼陀羅」我們稱它為壇城,就是諸佛的壇城,換句話說,表示了最圓滿的一個報土,那時就供養它。
那個曼陀羅,一定是我們觀想的,這個《阿底峽尊者傳》上面有。所以當時印度,尤其在密教裡邊,實際上,那個大乘裡邊已經有了。就是重要的時候他往往比如說懺悔或者什麼,隨時隨地,不一定是懺悔,乃至於求什麼東西,我們現在供養。他現在除了這個供養,一般我們的供養,我們凡夫是有上供養,然後呢我們因地當中,就學這個無上供養,學無上供養就是剛才供這個東西,然後就是把我們的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於佛土,一起供養,所以這個是一個儀軌。然後呢怎麼去觀想,觀想起來以後,最後「猛利欲樂,多返祈禱」。供養了以後,說你求什麼呀、你為什麼要皈依、為什麼要供養?我要求這個,就是我們希望的。
【謂:「惟願加持,從不恭敬善知識起,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滅除。】
這個是違緣,就是逆緣淨除它,說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把我一切的罪障統統淨除掉。那麼,一切的罪障從那裡開始啊?從不恭敬善知識開始。為什麼從這個地方開始?因為修學佛法的根本,先要依止善知識。你如果說有不恭敬善知識的話,對不起,你根本哪,根本在什麼地方你沒摸到,你遇不到善知識,絕無可能修學佛法!這一點我們要了解,所以第一個要除掉。最後你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呢?要徹底地淨除「我、法」兩種障礙。所以「乃至於」,換句話說,從最開始一直到最後的兩種執著的相,徹底地消除掉,這個是違緣。那麼下面呢,
【從敬知識,乃至通達無我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速當發起。】
把它反過來,逆緣是淨除、順緣增長。
【及其內外一切障緣,悉當寂滅。」】
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其他的相關的所有的障礙因緣,統統祈求佛菩薩加持,把它消除。能夠消除掉了,那麼自然而然你修起來的話,就非常容易、非常容易!所以這個一段就是什麼,我們正修的時候的前行,前面的準備。因為你有了這個準備,所以到那個時候你做下去馬上見效。平常我們現在總覺得:「唉呀!好像這個講講沒用,打七是比較好一點。」是!沒有錯,就錯在什麼呢?這個次第不清楚。很多人匆匆忙忙請一個假,跑到那個佛堂裡面去,然後呢第一天規矩怎麼樣,第二天……等到你摸熟了以後,準備回家去了,回去了還是覺得:「哎喲,好高興哦,我打了一個七!」實際上真的相應嗎?不一定。如果你真的有這個準備的話,事先準備好了,跑到那佛堂裡一天下來,馬上見效,這樣。所以祖師們有很多這種公案,說要大徹大悟,何必那樣!哦,它很快,只要肯來,我一定能夠使他得到什麼利益;很高的利益都得到,何況我們現在小小的,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那我們現在休息幾分鐘,下面再繼續。
<<上一進度。
<<下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