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憶師恩讚頌組曲(永不分離+誓言+我們在一起)

 

真如 詞曲
永不分離: 
林木清幽 清泉流淌
月亮彎彎 你在我身旁
林木清幽 清泉流淌
月亮彎彎 你在我身旁
菩提路上 幾多輝煌
三主要道 次第芬芳
南無咕汝唄 南無布達雅
南無達瑪雅 南無桑嘎雅
(共唱三次)
南無桑嘎雅
 
誓言:
不管我換了什麼容顏 啦啦啦
不管我經歷什麼魔難 啦啦啦
我依然在你面前重又出現
不管我穿著什麼衣衫 啦啦啦
不管我擔著什麼重擔 啦啦啦
我依然在你面前舞姿翩翩
不管那歲月相隔多遠多遠
我依然記得你的誓言誓言
不管風刀霜劍
卻依然把你放在心間
不管歲月相隔多麼遙遠遙遠
我們依然記得那個誓言誓言
不管風刀霜劍
卻依然彼此同時出現
卻依然彼此同時出現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我們在一起:
山也唱著歌 舞動著仙氣
水也吟著詩 波光粼幾許
大船唱著畫著 水波悠悠 行於海天際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我和你在一起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我和你在一起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我們在一起
~我們相約明年再一起去參加憶師恩,今天的善行分享時間請有參加此次憶師恩法會的鳳山寺義工及10/15當天正行的心得,讓其他同學也能賺一下隨喜功德喔!

 

 複習 

 

破邪宗(執著):透過聞、思、修的次第,讓我們了解說:
  1. 聞、思、修是有相關性的。
  2. 在正修時,不需要觀察思惟,只需要止修,其實是錯的。

 

  [外掛全開] C·羅納度!

 

Q: C羅靠著他對足球的了解及經驗就算在黑暗中亦能踢球入網,自己或身邊是否有類似的經驗呢!
◎振益:C羅是靠著不斷的數數思惟觀察後才能有如此本能反應,就像是平常一對到境界,無明的貪嗔癡一來很容易就先口出惡言,所以我們也應當不斷練習思惟觀察來對治無明。
◎煜祥:除了數數思惟觀察之外,資質也要夠,所以學習的人還必須具備弟子相。
~在C羅的身上除了具備思惟觀察的本能之外,還有絕對的專注力,所以在對境的當下,你用什麼態度去抉擇面對,也會影響到事情的結果~

 

 廣論 

 

※ P54LL2 又說一切分別是相執故 ~ P56L8引起定解他不能轉
※ 手抄稿:第四冊 P123L3~P146L7
※ 音檔:28A17’34″ ~ 28B29’13″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正明修法
丁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 內容摘要
【又說一切分別是相執故,障礙成佛,棄捨一切觀察之修,此為最下邪妄分別,乃是支那和尚堪布之規。破除此執,於止觀時,茲當廣說。】
【又此邪執,障礙敬重諸大教典,以彼諸教所有義理,現見多須以觀察慧而思擇故。諸思擇者,亦見修時無所須故。】
【又此即是聖教隱沒極大因緣,以見諸大經論非是教授,心不重故。】
又有一種說法,說這個分別都是有相的執著,是障礙成佛的。實際上這種邪執是最差、最下劣的一種錯誤。也就是從中國來的修行人帶來錯誤的見解。關於如何破除這種邪執。等到闡釋止觀的時候,再來詳細的宣說。
此外,這種邪執障礙了對於各大教典教授的敬重心。因為這些教典教授所闡述的所有義理。大多需要透過觀察慧去思惟決擇的。然而這些思惟決擇的方法。卻被認為在修的時候是不需要的。
這也正是佛教沒落的最大原因。因為沒有敬重心,以致於各大經論被認為並不是真正的教授。
【如是修道有思擇修,及不思擇止修二種。然如何者思擇修耶?及如何者止住修耶?謹當解釋。如於知識修習淨信,及修暇滿,義大難得,死沒無常,業果,生死過患,及菩提心,須思擇修。謂於此等,須能令心猛利,恆常變改其意。此若無者,則不能滅此之違品,不敬等故。起如是心,唯須依賴數數觀察思擇修故。如於貪境,若多增益可愛之相,則能生起猛利之貪,及於怨敵,若多思惟不悅意相,則能生起猛利瞋恚,是故修習此諸道者,境相明顯不明皆可,然須心力猛利恆常,故應觀修。】
所以修可以分為需要思惟觀察與不需要思惟觀察兩種。然而,什麼情況下應該思惟觀察,什麼情況下應該不需要思惟觀察呢?接下來加以說明。譬如親近善知識修習清淨信心。以及修習八無暇、十圓滿。思惟暇滿利大,思惟暇身極難得。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修習深信業果。修習生死輪迴的過患。以及修習菩提心。以上這些修習階段都必須思惟觀察。也就是說,在這些階段的修習。必須能夠令自己生起猛利的心念。並持續恆常此心念即能改變習氣。如果習氣沒有改變。就不能淨除上述各修習階段的障礙。譬如對諸大教典不敬重等。要能夠生起這種猛利持續的心念。就必須靠不斷地思惟觀察。譬如對於貪著的境界。如果喜歡的行相不斷地增加。就會生起猛利的貪念。又譬如對於怨敵。如果不斷地思惟不喜歡的行相。就能夠生起猛利的瞋恚心。因此,前述各階段的修習當中。(各階段的)境相明不明顯,都沒關係。然而,心力一定要猛利且持續不斷。所以應該觀察修。
【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堪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此當廣說。】
如果心無法在所緣境上安住。對這一所緣境。為了使得你心能夠像你所希望的,能夠安住在上面不動,這個是得到止。在修止的時候。如果思惟觀察時。心裡東想西想,心就定不住。因此在這時候就必須止修,不要去思惟。相關內容到闡釋止觀部分時會詳細宣說。
【又有未解此理者,說凡智者唯應觀修,凡孤薩黎唯應止修。此說亦非,以此一一皆須二故。雖諸智者,亦須修習奢摩他等;諸孤薩黎,於善知識,亦須修習猛信等故。】
【又此二種修行道理,於諸經藏及續藏中,俱說多種。須由觀察而修習者,若無觀修或是微少,則不能生無垢淨慧,道勝命根。慧縱略生,亦不增長,故於修道全無進步。道所修證最究竟者,如敬母阿闍黎云:「慧中如遍智。」謂能無雜簡擇一切如所有性、盡所有性,即是慧故。】
又有不了解觀修與止修道理的人說。凡是智者只需要修觀。凡是孤薩黎(對修行具有勝解,專修苦行之瑜伽行者)只需要修止。這種說法也不正確。因為不論智者或孤薩黎,全都必須觀修與止。這是因為即使是智者,也必須修習奢摩他(止)等,而孤薩黎,也必須修持對善知識強猛的信心(觀)等的緣故。
再說,有關於觀修與止修的修行道理。不論是顯教或者是密教的經論當中,都說得非常多而且完整。必須藉由觀察而修習的法。如果沒有觀察修,或者是只少許觀察。就不可能生起無垢淨慧。這個是勝道的命根。即使稍微生起少許智慧。也不會繼續增長。所以對修道而言,完全沒有進步。聖道修行證理當中,最究竟的(成就)。就像敬母阿闍黎(馬鳴菩薩)所說的。智慧中以一切智(最究竟)。就是說,能夠毫無雜染地簡擇一切如所有性(空性)與盡所有性(非空性的一切法),就是智慧。
【是故於道幾許修習,返有爾許重大忘念,念力鈍劣,簡擇取捨意漸遲鈍,當知即是走入錯道正因之相。】
因此,越是努力修道。反而忘失正念的更嚴重。而且念力也變得遲鈍。分辨取捨的意念也漸漸變得遲鈍。應當要知道這樣就是步入歧途的正因。
【又於三寶等功德差別,若能多知,依此之信亦多增長。若多了知生死過患,故生眾多厭患出離。若由多門,能見解脫所有勝利,故亦於此猛利希求。若多了解大菩提心,及六度等希有諸行,則於此等諸不退信,欲樂精進,漸能增廣。如是一切皆依觀慧,觀察經義修習而起,故諸智者應於此理,引起定解,他不能轉。】
此外,若我們對三寶的種種功德特徵。如果能夠多了解。那麼對於依止三寶等的信心也會不斷增長。如果多多了解生死輪迴的過患。那麼就能夠對三界生起眾多的厭捨與出離之心。如果由種種法門能夠明白解脫的所有殊勝利益。也就會對解脫生起猛利的希求心。如果能夠多多了解菩提心及六度等稀有的行誼。那麼對於大菩提心及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就能升起堅決不退轉的信心。對於菩提心及六度等的欲求、精進也都能增長廣大。像以上這些功德全都是透過思惟觀察。觀察經論義理,然後如理如法的修習而生起的。所以每個有智慧的修行者,應該對這個道理。產生確定不動的見解。別人不能動搖。
收攝
~P.52第二破除於此修軌邪執分別心者-心未趣向聖言及釋諸大教典,現教授者,作如是言,正修道時,不應於境數數觀察,唯應止修,若以觀慧數觀擇者,是聞思時故。(P.54LL2~P.55LL4,宗大師以此段內容來破上述邪執,宗大師說:一切分別是相執故,障礙成佛,棄捨一切觀察之修,是最下劣的邪執)
~P.55L3如是修道~P.55LL4於止觀時此當宣說。此段宗大師說明(思擇修)與止修(不思擇修)之差別以及時機,在這些時候必須思擇修,讓心猛利,而且要持續。
止修則是要安住在一所緣境。
~P.55LL3智者唯應觀修,凡孤薩黎唯應止修。宗大師於此段說明智者與孤薩黎均應要修習觀修及止修。觀察修是為了得到無垢淨慧(即馬鳴菩薩所說:慧中如遍智),能簡擇空性及除了空性以外的一切法。
~P.56L3是故於道幾許修習~當知即是走入錯道正因之相。本段說明錯修的行相。
~P56.L5又於三寶等功德差別~引起定解,他不能轉。三寶,菩提心,六度等殊勝的行誼,均必須靠觀察修習經義來得到。
班長:
~思擇修就是透過讀經論去了解經論的好處及定義,並了解做的好處及不做的壞處,再透過觀察思惟去改變內心的想法,進而改變你的習氣。
消文的方式:
熟文–>先想看看文義–>聽帶–>對比師父說的跟自己想的有哪裡不一樣–>最後再去看手抄
消文練習段落
《廣論》P55LL5~P55LL4:
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堪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此當廣說。
【師父音檔】
另外一個,假定說你希望你的心,安住在一個上頭,不要動。比如說我要看那個佛像,很明顯的,瞪大了眼睛看見了,那個時候你不要東去想、西去想:這個對我有多少害處,這個有多少好處,你越想越亂。那時怎樣辦呢?那個時候你所緣的,是一個明顯的佛像,為了使得你心能夠像你所希望的,「為令如欲」,像你所希望的能夠安住在上面不動,這個是得止。那麼在這種狀態,如果你心裡面東想西想的話,這個心裡面,定心就定不住,這個時候就要止修,不要思惟。在這個裡面就很清楚明白告訴我們,哪些是要思惟的,哪些是不思惟要安住的,這個道理在最後止觀那部分會詳細地說明。
【如於貪境,若多增益可愛之相,則能生起猛利之貪,及於怨敵,若多思惟不悅意相,則能生起猛利瞋恚,】
【師父音檔】
他這個比喻很容易懂,我就說一個實際上的狀態。說明什麼?我們的心理有這個能力的,有這個能力的。有什麼能力啊?能夠改變我們的心意,能夠對治這種障礙。現在呢,我們把這種能力用在煩惱上面,不用在正法上頭。我們在哪裡用在煩惱上面?舉一個比喻:譬如有一樣東西,我們以前不曉得的,現在曉得了。譬如說,我們說這個“butter”,以前這是外國東西,的確我們不知道的。現在曉得了,這是什麼?“butter”!就是你曉得了也沒關係,然後吃一吃,「欸,這滿好吃啊!」今天也吃,明天也吃,吃了幾天,到後天不吃,就不行了。那個時候你的心裡面,會強烈地對這個東西有一種愛好,是不是?
~比方說吃香蕉,這個東西你沒吃過,吃第一次覺得蠻好吃的,再吃第二次覺得更好吃,越吃越好吃的時候,你會發現在後來你看到香蕉就會想要買,相同的概念,對於你覺得是好的,你每次在做的時候就會現起它的好,你也就越會想要做,而對於不好的也是一樣。
Q: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驗,以前沒想過或不會特別去做(沒感覺),但是現在非常喜歡做這樣的事情?(比方說:跑馬拉松…)
俊彬:看電視劇(花甲男孩),一開始聽別人介紹,先看了一集,覺得很好看就全都看完了,因為劇情很不錯,也希望推薦別人去看。
~看連續劇,看小說都是,但是很容易就沉迷,又或者導致熬夜,那這個觀察修有什麼差別,如果我們的學習也可以像追劇一樣,到後來都很希望推薦別人來學習,那不是很好嗎?
【師父音檔】
所以只要經過不斷地練習這個東西的話,你對這個,心裡面就會產生這種強烈的攀緣心。對歡喜的東西是貪,對不歡喜的東西呢?排拒,瞋!比如說這個人平常滿好,好端端的,後來有人告訴你:「某人哪!你相信他,其實他是一個大騙子,大冤家呀!你所有的苦頭,都是他騙了你的。」你心裡先懷疑「真的嗎?」「當然真的,你不妨試試看!」然後你仔細地觀察,啊!結果發現哪,原來他專門在那裡跟你搗蛋,而他給你小小的甜頭,一點點,然後使你受到大苦。你等到經過了觀察,了解了這個事實,那個時候你是惡膽旁生:「好傢伙!這個傢伙來的時候,我以前一直相信他,原來專門害我!」你的瞋心就生起來了。這個我們大家都有這個經驗吧!說明了我們都有這個能力。
~學習步驟:
善知識說的是真的嗎?懷疑–>仔細觀察–>驗證(去試看看)–>得到結論
~觀察思惟跟修不同,修到最後會變心。
【師父音檔】
那麼現在這個能力,如果你用在正法上面也是如此。以前你歡喜得不得了,覺得這個人專門幫忙你,就像說這個讓你營養,讓你長得白白胖胖,讓你吃得舒服。結果你現在曉得,原來你所有的痛苦的根本,都是它給你的!佛告訴我們:啊,這個樂是苦因啊!你懷疑:會嗎?然後呢,就告訴你這個道理,你也這樣去思惟觀察,到時候你確定曉得,哎呀,真的是這樣啊!到那個時候啊,你也一樣地一看見它,你就無法忍受。對不對?我們有沒有這個經驗?有嘛!所以說我們有這個能力的,問題在哪裡呢?就要如理地聽聞,如理地思惟、觀察,你能夠猛利轉變過來的話,修行是絕對可辦!
~觀察思惟主要會包括三個內容: 定義,勝利(好處),過患(壞處)。如聽聞軌理所說: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邪執:修的時候不需要做觀察思惟。
~Q:請問我們在學習廣論的人應該不會發生這種錯誤吧!學廣論的人在聽聞的時候有沒有做病想?我們是否有上述的邪執?
~請大家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做聽聞的時候,是不是會這樣做,比如說依六種想,斷器三過…等,所以學習廣論其實是要拿來看自己,不要只在理論上著墨。

 

【 善行小點滴 】憶師恩法會及鳳山寺義工心得分享

 

素珍:隨喜素珠師姐發心為17秋同學親手製作廣論書套。
瓊嬌:參加完憶師恩法會覺得很感動,課程內容也做了變化,下午的法師辯經還有背廣論,覺得很驚訝,也透過這些也能多了解法師平常做的事,也能策勵自己學習廣論的心。
崇呈:去參加鳳山寺義工很早到,但發現很多人更早就到了,甚至住在鳳山寺,大家一起去護持完成師父的心願是很有意義的。正行當天西寶-小張堅持做有機,與環境和諧共生付諸實踐。聯安診所不只提供健檢服務,更是強調企業責任,還能幫每個顧客種樹,還有對員工的關懷,都給我很大的感觸。悠然山莊-許秀子發願要照顧這些老人,維護他們的尊嚴,多少的犧牲奉獻,真的是位活菩薩,令人讚嘆。
志強:要感謝那些造謠的人,因為沒有他們,我們也沒有機會聽到師父示寂前的音檔,還有看到和尚跟法師們憶念師父而流淚,自己也不由自主的跟著流淚。
登科:今年是第一次一開始上師就幫大家講法,而且平易近人,易入人心,還說到學廣論可以治療憂鬱症,這是跟往年不一樣感覺特別殊勝的地方。
俊彬:第一次去鳳山寺承擔義工,覺得地方很大,還有人非常多,光新竹就數百人,還有桃園區來的,甚至更早就到鳳山寺,感覺他們的心力都非常強,意志很堅定去完成打便當這件事,這是我要學習的。
南屏:星期五義工我跟俊彬同樣在計數組,當天去到鳳山寺,大廚早已經在進行了,覺得好感動,最讓我感動的是當便當統計到一萬個,全部上車,當車子離開的剎那,所有人拍手歡呼,現場看到義工都能互相補位幫忙,真的感到每個人都是真誠的為這件事付出,很難得很感動。
彥廷:光是善知識僧團的進場,讚頌音樂一放,就感動到不行了。整體節目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精采,感恩節目企劃、製作、 還有每日一萬多個便當的幕後英雄們,有機農夫、食材運送、 大寮廚房炒作,為安人員及交通指揮等等等,真的處處是感動。第一天,老師希望大家上廣論班,學習正確的思路,瞭解思維善用正面作意觀功念恩的方法,來預防憂鬱。第二天,老師帶現場的大家學《廣論》,講說善知識十德相段落,老師問:大家遇到對境時,是先調伏別人還是先調伏自己呀?!多數人露出燦爛的微笑。第三天《廣論四家合註》「隨念師恩」段落,《十法經》云:「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醒覺我者。」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裡的「西寶有機農場」小張的有機農業故事。影片生動有趣,山羊、山羌來造訪農場,大小猴群都來吃農作物,損失巨大相當煩惱。接觸到廣論,每週開約100 公里的路去里仁教室共學,現在大家都叫他張師兄。努力種植的青椒被野猴子吃掉的時候,張師兄說出了一句話很感動的話,張師兄說:「大自然是牠們的家,覓食對牠們來說,就如同我們人類在家打開冰箱,取出食物來吃一樣;不是牠們闖進來我們的家,是我們闖進牠們的家吧!」最後,驕傲的說:「原來做有機農業,竟然可以利益到這麼多的友情。」如偉法師:「幸福無國界」講述英文廣論班如何在加拿大生根。看到梁意玉班長上課前,不畏艱難的翻譯師父手抄本,發心想把廣論推廣到西方人的社會中的那一幕。其學習的就是師父的精神,走的是師父所走的路,令人敬佩也令人感動,勇悍行值得效法學習。看到外國學員認真研討廣論,三稱佛號相應學法,很令人感到隨喜!
合唱首支英文讚頌歌曲You’re by my side, 全場打開LED那一幕,雖然週邊環境燈光是暗的, 但現場每個人心卻是明亮的。與一般的音樂演唱會有很大的不同,是溫馨是感動。企業CEO 影片分享 「尋找生命中的大山大水-聯安診所CEO李文雄先生」,是新竹支苑去拍的。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會再寫好的心得貼在群組裏分享給大家。

 

【 淨源茶分享會 】

 

喝茶護水庫,邀請大家10/28來參加跟有機茶的約會。正行時間為11/19及12/24兩梯,16秋應該會鼓勵大家參加12/24那梯,因為11/19同學才剛參加完八關齋戒,後面會將報名資訊PO在LINE群組裡讓大家接龍。

~Homework~

…練習消文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溫習。預習。翻開廣論聽音檔
…廣論:P56L9 諸於修理見解極狹者~ P58L3 讚厭離故

 

本周消文練習:
《廣論》P57L1~L3
【如是先於煩惱隨惑及諸惡行,如在修習諸黑業果,生死患等時中所說,應以觀慧數數修習彼等過患,令心熱惱,或起厭離,以是作意如火燒金,令意背棄諸黑惡品,淨此諸垢。】
那麼同樣的我們修行的時候先對我們的煩惱,這個煩惱是總的,或者是根本大煩惱,或者是隨或者是大隨、中隨、小煩惱種種的惡行,那麼這些東西就像什麼?就像下面說的修惡業的惡果!生死的過患等等,凡是這種東西都應該以觀察慧不斷的去看,怎麼看呢?說這個東西有多大的過失,有多大的禍害,等到你經過了這樣的思惟觀察了以後,你那個時候心裡面懊惱起來,以前我不懂,上了他的當,一天到晚貪著難捨啊!那時候你就起大厭離心,你就不會被他綁住了。這個就像什麼?這個作意就像我們這個銀樓的技師,用火來燒那個金沙一樣,銀樓的技師用火來燒那個金沙,把金沙裡的雜質拿掉;我們現在修行的人經過這樣的思惟觀察的話,使得我們對以前難捨的這種事情就厭離,所以佛法第一件事情要厭離心,把這個貪著淨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