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

廣論進度:
P53LL3 未達此等扼要 ~ P54LL3不應執其範圍太小
手抄稿:第四冊 P100L9~P123L2
音檔:27B10’25″ ~ 28A17’33″

 

【內容摘要】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分四
     1.破斥心未趣向聖言之愚者 (本週)
     2. 破斥昧於觀修止修謬論
     3.破斥解修及狹之自詡智士者
      4. 宣說一切聖言修持軌理
邪宗:正修時, 只要止修, 不要數數觀察抉擇(聞思階段才有)因分別是執著, 會障礙成佛(心未趣向聖言之愚者)
   破一:不明白聞思修體系的無稽之談(修不需要聞思)(9/30 進度)
      莊嚴經論: 初依聞慧, 生起如理作意之思慧, 依修習如理作意而生起真實義之修慧
      喻: 持一麥說一切穀; 如示跑處, 另向餘跑
   破二: 不了解聞思修要點的現象<修不需聞思>
      廣學顯密(多聞思)與未學者(未聞思), 正修時內容一樣 
      於修行時聞思是過失之惡軌派根深蒂固
   破三: 修與修所成慧不同<聞思與修行無關>
      串習聞思所得定解, 雖不是修慧, 但承許是修
      欲地中除登地菩薩有修慧外, 其餘皆為修 
   破四: 修的定義<聞思與修行無關>
       成彼體分: 心轉為所要修的體性, 例如修信(心)修悲(心)
       成彼事: 心緣在所要修的內容, 例如修空性, 修無常
    破五: 修道與串習同義<聞思與修行無關>
       現觀莊嚴論: 見習諸道中, 譯為串習
       現觀莊嚴論: 見道、修道, 需一再思維衡量觀察
    破六: 修的範圍並非狹隘<修行只有止修>
       淨信、四無量心、修菩提心、修無常苦皆要不斷思維觀察, 太多太多修
       入行論、集學論皆說明一切道次第皆為修
       集學論: 自身、受用(財)、善根(福)皆個別做施捨、守護、淨化、增長, 這些都稱為修 

 

【聽帶與研討】

《廣論》P53LL3~P53LL2
【未達此等扼要之相,即是多習經典續部,與一從來未習教者,於正修時,二人所修,全無多寡。】
~ 假定你對上面這個道理不了解,不能把握得住的話,那麼我們會產生一種現象。
~ 必然產生一個,說一個人聽了很多,一個人一點都沒有聽,修的時候結果一樣,那你就不要聞思了。實際上錯的!
Q: 我們對一件事不管工作上或是生活上一定要表達意見和做決定嗎 ?
【師父音檔】
師父:『我現在舉一個比喻你們就曉得了,譬如說我們今天在座大家要解決一個問題,譬如說我們常住要解決問題,那麼有兩種不同的意見,說現在這個第一案是這樣的,贊成的請舉手,有幾個人?三個、五個,那麼好。那麼第二案贊成的請舉手,三個、五個,大家不管三個、五個啦,說決定了,照著哪一個辦法去做。那好像應該行得通了吧?嘿,結果做的時候不行。問說:「決定了為什麼不行啊?」「我可沒舉手啊!」到那時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對不對?大家,我說這個譬喻你了解不了解?很重要喔!』
Q: 為什麼「舉手」這件事情對我們修行的觀察抉擇有關係?
【師父音檔】
所以我告訴你們,我特別說明的,這在印度當年他就是抉擇這麼嚴密,正面是這樣、反面是這樣。那麼譬如我剛才同樣地說這個,現在我們決定用這辦法行了,贊成的請舉手!有幾個人舉。反過來,我不用這種方式,現在有這樣的一個決定,贊成的嘛舉手,反對的不舉手,問題解決了。到那時候,如果是你舉的手的,你是贊成的;不舉手的,反對的,這很明白。在座的當中,有沒有一個人說,我既沒有舉手,又沒有不舉手,可能不可能?沒有了對不對?要嘛正面、要嘛反面,在座的不外乎這個正反兩取當中。
 ~ 佛法理路都是清清楚楚, 沒有模糊地帶, 沒有漏洞

 

【喻 – 愛情就是什麼都可以 ?】

~討論:什麼原因&什麼狀況會讓我們面臨要做決定時卻說 “隨便” 或是 “都可以” ?
~委辰:跟家人要出去吃飯經常會碰到問要吃什麼, 得到的小孩回覆常常都說隨便, 可是一但決定後, 卻又開始有不同意見; 工作上要面臨決定時也常遇到同仁不表達意見, 在這種狀況下,  身為主管就一定要有主張, 不能隨便
~麗鳳 : 在工作上有些人會心裡有想法, 但是不主動表達, 而是配合對方決定再判斷要如何應變;
~義兵:面對下屬如果得到回覆是隨便, 就可以依自己的想法去執行, 但如果是面對上司詢問意見, 反而要思考清楚, 不能輕易說隨便

 

★讚頌:凝眸   詞曲:真如

那一天親睹你的容顏 整個世界似乎都消失不見 情不自禁注視著你的眼 好想凝視千萬年
像太陽燦爛光明 又像明月清涼寂靜 如水波光粼粼  如火燃燒熱情
慈悲凝成你柔情的眼 智慧化成你深邃的眼 勇悍變成你威猛的眼 那一雙神秘之眼
當我看著你的眼睛 紛亂的心靈頓時安寧 進入你勝妙的宮殿 神聖光潔
當我又看著你的眼睛 喧雜的心念瞬間純淨
融入你悲智力的體性 你的雙眼 再讓我凝視萬年 終不疲厭
融入你悲智力的雙眼 我要再凝視千萬年 直到永遠

 

志強分享:
~ 在經典裡面有講到說:佛陀帶著非常莊嚴的比丘隊伍走進舍衛城城市當中,在街上所有的人,那個時候外面有店舖,大家在工作的人,工作都停下來了,所有的人都趴在窗口,擠在街上,就看著佛陀,眼睛都是不眨眼的,所以在那一刻,彷彿整個世界的時光凝固了。
~我們每次在影片中看見師父的身影, 凝視師父充滿悲智力的雙眼時, 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

 

★善行小點滴

Ø游爸:和義兵連續兩天承擔憶師恩義工。覺得是很殊勝的事情
Ø 義兵:透過承擔義工的付出和學習, 反而覺得自己是有更大的收穫
 Ø 雪惠:很神奇的義工體驗, 很感動 !
Ø 麗鳳:憶師恩法會打便當添飯速度可以很快, 有些空檔機會觀察到打菜班效率很棒, 比工廠生產線還厲害!
Ø 淑芬:在炒作組當義工, 用大鍋煮菜, 跟在家裡做菜非常不同, 其實有很多技巧要注意, 每個便當背後都是很多人的付出, 很感恩!

 

★行政事項

【10/07 消文練習部分】
《廣論》:P55L9~P55L10
《音檔》: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xVTZ-L4B1EOeHZDOFZqMzdyb1k/view?usp=drivesdk
《組別》:第19組
【◎ 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堪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此當廣說。】
另外一個,假定說你希望你的心,安住在一個上頭,不要動。比如說我要看那個佛像,很明顯的,瞪大了眼睛看見了,那個時候你不要東去想、西去想:這個對我有多少害處,這個有多少好處,你越想越亂。那時怎樣辦呢?那個時候你所緣的,是一個明顯的佛像,為了使得你心能夠像你所希望的,「為令如欲」,像你所希望的能夠安住在上面不動,這個是得止。那麼在這種狀態,如果你心裡面東想西想的話,這個心裡面,定心就定不住,這個時候就要止修,不要思惟。在這個裡面就很清楚明白告訴我們,哪些是要思惟的,哪些是不思惟要安住的,這個道理在最後止觀那部分會詳細地說明。所以現在這裡只略說,簡單地說明,正理說明了以後,邪執破除,要不然那個邪執在這個地方的話,碰到那裡你還覺得自己很對,完了,完了!

 

★Homework

  1. 9/30 P54LL2 又說一切分別是相執故 ~ P56L8引起定解他不能轉
網頁: http://www.mylamrim.org/?p=11136
手抄稿:第四冊 P123L3~P146L7
音檔:28A17’34″ ~ 28B29’13″
  1.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2. 請到我們心靈的家網站逛逛,看照片,看總結。
<網站 http://www.mylamri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