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我們在一起 

 

                                                  真如 詞曲
山也唱著歌 舞動著仙氣
水也吟著詩 波光粼幾許
大船唱著畫著 水波悠悠 行於海天際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我和你在一起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我和你在一起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我們在一起
~ 我們一起做義工時,想到調伏內心,作師所喜,就如同和師父在一起; 唱讚頌時,也如同和上師在一起; 我們大家在這個師法友的環境一起學習,大家都是同行善友, 一起向目標前進!
~ 唱著 <我們在一起> 時,我心裡想的會是什麼呢?

 

廣論

 

廣論進度:P53LL3 未達此等扼要 ~ P54LL3不應執其範圍太小
手抄稿:第四冊 P100L9~P123L2
音檔:27B10’25″ ~ 28A17’33″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
丙二‧總略宣修持軌理
丁一‧正明修法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 內容摘要
【未達此等扼要之相,即是多習經典續部,與一從來未習教者,於正修時,二人所修,全無多寡。】
~ 假定你對上面這個道理不了解,不能把握得住的話,那麼我們會產生一種現象。
~ 必然產生一個,說一個人聽了很多,一個人一點都沒有聽,修的時候結果一樣,那你就不要聞思了。實際上錯的!
【又彼行者,是執聞法及觀擇等以為過失,諸惡軌派令成堅固。】
~ 講上面這種話的那些人,害了個大毛病,他有一種執著,執著以為聽聞跟思惟是過失。這個是什麼呀?「惡軌派」,就是損害佛法的,而且「令成堅固」。
【是故串習聞思二慧所決定義,雖非修成,然許是修,有何相違。】
~ 所以要曉得對於聞思兩件事就串習。
~ 所以聞思本身也是不斷地練習、練習、練習,所以廣義地來說就是修。
~ 所以它雖然不是狹義的聞思修的修成,但是,也是「許是修」,實際上我們的的確確也是修行,這是廣義的。這個並不相違。
【若相違者,則諸異生未得初禪未到地定時,應全無修。以欲地中,除已得入大地時,由彼因緣,可生修所成慧之外,餘於欲地無修所成,對法論中數宣故。】
~ 假定說聞思叫作修是違背的話,那就產生了一個大毛病,產生了大毛病。
~ 所以在「欲地」當中,就是三惡道、人、以及欲界六天這個;那麼一直到上面最後叫「未到地定」,在這個當中都是欲界。沒有得根本定,所以既然沒有得定的話,就沒有「修所成」的這個內涵,對吧!
~ 但是有一個除外的,已入大地,就是已登地的菩薩他有,他所以有,以前已修過了。
~ …換句話說,對我們一般的正規向上的人來說,你在欲地當中,不可能有修所成的這個內涵,不可能得到定。得到了定,就是進入色界了。
~ 得到那個定,那個是我們要求的果,對吧?現在你用什麼因才能夠得到它?所以正規地來說,在沒有得定之前,前面要做的事情是什麼?聞、思,這個聞思就是它的因。
~ 它假定是相違的話,假定像你這樣相違背,說聞、思跟修沒有用的話,那請問這個結果怎麼出來?換句話說,世間就不可能有定,定都不可能,還有慧嗎?
~ 而這個道理上面已經說過了,「對法論中數宣說故」,菩薩的論裡面早就說得清清楚楚了。
【故言修者,應當了知,如《波羅蜜多釋論》,明顯文句中云:「所言修者,謂令其意,成彼體分,或成彼事。」】
~ 那麼所以「所言修」,我們應該了解修的內容是什麼。就像這個論當中,說得很清楚,就是使得我們的意,「所言修者,謂令其意」,就是我們的意,就是整個的我們的心識,「成彼體分,或成彼事」,就是成功你要修的這個。
【譬如云修信修悲,是須令意生為彼彼。】
~ 譬如說你要修悲心、修信心。現在你的悲不悲呀?不悲。
~ 所以你要修。就是把你的心,內心轉過來。
【以是諸大譯師,有譯修道,有譯串習。】
~ 所以那些大論師、大譯師,翻譯的時候,有的就翻成功「修」,有的人「串習」。
【如《現觀莊嚴論》云:】
【「見習諸道中。」蓋修習二,同一義故。】
說見習諸道,這些都是同樣的,修、習是一個。
【◎ 又如至尊慈氏云:「決擇分見道,及於修道中,數思惟稱量,觀察修習道。」此大乘聖者修道,尚有數數思惟,稱量觀察。】
~ 那個論就是慈氏,彌勒菩薩造的,說「決擇分見道,及於修道中」,換句話說,前面這是見道,就是登地,以及修道,這是前面的加行。都幹什麼啊?「數思惟稱量,觀察修習道」,「數數」,就是不斷不斷地去思惟、去稱量,觀察修習。
【思擇此語,則知若,將護與修二事相違,是可笑處。】
~ 說這種錯誤的執著,說這個聞思跟修的這種不能配合,那是非常可笑的,實在非常可笑的。
【◎ 如是如修習淨信,修四無量心,修菩提心,修無常苦,皆是數數思擇將護,名為修,極多無邊。】
~ 現在我們正式將來修的次第,就是下面真的修行的要幾樣:「淨信」,那就是對善知識所生起的清淨的信心,以及「四無量心」,然後呢「修菩提心」,「修無常苦」,那個主要的是策發厭離心跟精進心的。這些東西都要不斷地思惟、觀察去修,這個叫修,太多,太多,不曉得多少!
【《入行論》及《集學論》云:「為自意修我造此。」是二論中所一切道之次第,皆為修。】
~ 這個《入行論》,是《入菩薩行論》;《集學論》,《集菩薩學論》都是大乘行者必須要修學的,非常好的論。那麼這個裡邊說:「我為了自己,為了修習我自己,所以要造這個論。」告訴我們怎麼做。這兩個論當中,說的各式各樣的修道的次第,太多、太多,都是要像我們前面所說的修。
【《集學論》云:】
【「以如是故,身受用福,如其所應,當恆修習,捨護淨長。」此身及受用善根等三,於一一中,皆作捨護淨長四事,】
~ 為了你要離苦得樂,解決一切眾生等等這個原因,所以現在你要什麼啊?要對「身體、受用、善根」這些東西,這些東西,為什麼啊?都要修呀!
~ 在這個裡邊這三樣東西,一一中都要作「捨、護、淨、長」四樣。這個真正修的時候,就是說:不該要的—捨,該捨的時候捨;該護的時候保護,要做的要做;然後呢?都要淨除、淨化;來增長這些。
此一切皆名為修。故言修者,不應執其範圍太小。】
~ 所以「修」很廣泛,絕對不能執很小的一個範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Q:【如《現觀莊嚴論》云:「見習諸道中。」蓋修習二,同一義故。】是什麼意思呢?
~ 此處「習」可以換成「修」,也可說成「見修諸道中」。
~ 在修行的道次第,我們還算是「異生」,還是凡夫,在六道輪迴;菩薩則是證到空性的「意生」。凡夫輪迴由「業」推動,菩薩則由「願」推動,「留惑潤生」,再來世間度化眾生。
~ 又如至尊慈氏云:「決擇分見道,及於修道中…」,包含了三個次第,「決擇分」是加行道;我們還是資糧道,在加行道之前;到了加行道,可用比量知道空性是什麼;「決擇分」再過去是「見道」,即是初地菩薩,體驗到空性是什麼;「見道」之後才有「修道」,見到空性之後,才真正開始起修, 「則諸異生未得初禪未到地定時,應全無修」,真正見到空性的菩薩才開始有「修所成慧」,欲界的聞思都是有「修」的,但等到見到空性才有修成一分。
~ 宗大師反覆論說「修」的定義,以及聞思修的次第,沒有聞思,是不可能有修的

 

【 影片討論 】愛情就是什麼都可以?

 

Q: 遇到「看你, 隨便, 都行」的時候, 最後往往沒結果, 怎麼做比較好呢?
@
筱梅雙方可以將想要的選擇各列三個出來, 然後用抽籤的方式決定
@
英雄先稱讚對方比較懂得選擇, 交給對方決定或是努力了解對方喜好,提供選擇
~ 這種時候,是開放式的問題比較好? 還是封閉式的提問比較好呢?
~ 練習消文的段落:
《廣論》P53LL3~P53LL2
【師父音檔】
師父:『【未達此等扼要之相,即是多習經典續部,與一從來未習教者,於正修時,二人所修,全無多寡。】
所以假定你對上面這個道理不了解,不能把握得住的話,那麼我們會生一種現象,是什麼呀?既然聞思跟修沒有關係,那麼有一個人聞思很多,有一個人一點聞思都沒有,但是他們兩個一樣地修,他只要修一樣,結果應該一樣,對不對?豈不是變成這樣了。所以必然生一個什麼?必然生一個,一個人聽了很多,一個人一點都沒有聽,修的時候結果一樣,那你就不要聞思了。實際上錯的!
Q: 為什麼我們對一件事會猶豫不決,遲遲無法做決定?
碧琳 : 可能是掌握到的資訊很難判斷孰輕孰重, 難以下決定。或是自己所學有限, 清楚無法掌握所有資訊去做判斷。
【師父音檔】
師父:『我現在舉一個比喻你們就曉得了,譬如說我們今天在座大家要解決一個問題,譬如說我們常住要解決問題,那麼有兩種不同的意見,說現在這個第一案是這樣的,贊成的請舉手,有幾個人?三個、五個,那麼好。那麼第二案贊成的請舉手,三個、五個,大家不管三個、五個啦,說決定了,照著哪一個辦法去做。那好像應該行得通了吧?嘿,結果做的時候不行。問說:「決定了為什麼不行啊?」「我可沒舉手啊!」到那時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對不對?大家,我說這個譬喻你了解不了解?很重要喔!』
Q: 為什麼「舉手」這件事情對我們修行的觀察抉擇有關係?
清暉 : 舉手有可能是心不在焉不經思考, 但若要「舉對」時,則必須經過觀察抉擇。
【師父音檔】
師父:『請問你要不要修行?現在我問你,你要修行,然後你這個道理不清楚,到那個時候的話,嘿、嘿!左右皆不通。因為你所了解的就是這個嘛!這樣走不通,那樣走也不通。所以忙了半天,我說的這個原地踏步,想想看對不對?實際上呢理路是如此。在座的有過經驗的人想想看,有的出家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有一個發現:啊,怎麼這個弄了個半天,越弄越煩惱!經常現在有人說,那些初出家的人心還猛利,出家久了以後,慢慢就塌掉了。為什麼?為什麼啊?毛病都在這裡。』
~ 比如從企業營回來後, 想運用「觀功念恩」,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 好像沒什麼用, 或者能用的對象很少, 越弄越煩惱; 剛開始很猛利, 後來就慢慢塌掉了, 覺得很難過, 明明師父說的這麼好,可是卻沒什麼用, 這就跟前面說的「舉手」有關係了!
~ 這時要想一下, 我在心裡面是怎麼舉手的? 心裡面有一面非常贊成, 也有另一面不這麼認為, 最麻煩的是有一塊沒表示意見的, 也就是對於一個你相信的理路, 你並沒有觀察抉擇的很清楚。這就是為什麼師父在前面一直強調聞思的重要性。要把你認為對的理路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想到只有一種狀況, 即是黑白分明, 那個時候才能說完全相信它, 做的時候, 才會如同師父說的,「千穩百當」。
~ 師父說要觀察抉擇的地方,聞思清楚了就會帶來力量, 當你想得很清楚的時候,力量就會很強,心會很猛利。當一件事情做久了,力量變得低下,就要想想看我對這件事情的見解是不是出了問題;
~ 對一件事情想得夠仔細,越清楚,真正去做,力量就會很大,而且不太會退,這一點在很多事上都一樣, 不只是修行而已
~ 宗大師在這裡講這一大段是為了把學習中會模糊的東西都補起來, 讓你沒有地方退, 「不會退」這件事很重要
~ 我們一直在觀察抉擇, 可是廣論又說最後是無分別, 為什麼呢?
【師父音檔】
師父:『【思擇此語,則知若說,將護與修二事相違,是可笑處。】
喏,想想上面這個話,那麼就曉得了。說我們居然哪說把這個聞思、把它修,這樣地弄糊塗了,那真是可笑!所以上面有一句話—極大亂說,雖然這個文字翻譯起來,很有意思,但實際上,這兩個字給我們絕大的警惕。我們現在了解,現在我們動不動說:「你不要分別嘛!」阿彌陀佛,真是!這個事情,我們現在應該有一個正確的了解。是,無分別智,是的!那是什麼?果嘛!你怎麼得到它呢?就是你前面的如理的聽聞、如理的思惟,把錯誤的、邪的、執著、無明,經過了正確的認識,把它淨除的最後的結果,它才是。現在我們是倒因為果,佛法是說的因果的必然性,現在修學佛法的人都倒因為果,還談什麼!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也感到高興,啊,好呀!現在我們了解了。』
~ 經過了很仔細, 很細微, 很努力的把所有東西都分別清楚了以後, 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才會是「無分別」。
~ 我們通常對喜歡的都「無分別」, 對不喜歡的都很分別。除非做到像金山活佛那樣, 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 連餿水也吃下肚。我們通常都沒有辦法這樣, 我們都「很分別」。
~ 宗大師這裡將我們修行可能產生的漏洞都補起來, 這樣照著修行下去才會走的很穩。

 

憶師恩法會前行影片

 

~ 軌範語淨, 學者相續淨
~ 轉過患為功德
Q: 在淨超法師所說的當眾舉過的故事中,師父各在哪一個地方展現智慧和慈悲?
少華 : 在聽師父音檔時, 師父的聲音常常一開始聽起來有氣無力,後來的聲音則常常都是鏗鏘有力,體會到師父對於弘法的勇悍之心。
~ 師父講法,就好像是充了電一樣,真如老師在講四家合注的時候常常也是這樣。佛陀晚年聽到弟子們討論精進波羅蜜時,從病榻上奮力打起精神加入;而師父在聽到和尚與法師們共學時,也會要求侍者扶他到旁邊一起參與。佛陀也好, 師父和老師也好,心中唯一有的,就是「法」。
東杰 : 師父的智慧展現在讓淨超法師能先有前行;而安他的心,是一種慈悲讓淨超法師心先安住,接下來對師父講的話才有「聞」,才聽得進,聽得懂,專注地聽,幫助他思考,去想對,想通了,這是師父慈悲的地方師父智慧展現在該做,該說的,還是得做,如理且善巧的說和做我通常都是把對的事情搞錯,一急起來就把功德轉為過患,還在努力改過來
~ 我們習慣上通常不太懂得去看人家的恩德,念恩要靠思惟;觀過念怨則不太需要思惟,任運而生。所以和尚說,我們天生容易忘恩,容易記仇。

 

善行小點滴

 

詹敏 : 在路上遇見有人乞討,教女兒拿錢給他,並向對方說謝謝,謝謝對方讓自己有機會做善行。
英雄 : 車子開進停車場後,門口關了, 車子出不來。找了很多台車主的電話,終於連絡上並請求幫忙之後,對方也帶停車場主人來開門,成就了兩個人的善行。

 

Homework

 

  1. 練習消文
  2.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好話,隨喜自己,隨喜他人
  3. 請到我們心靈的家網站逛逛,看照片,看總結。
  4. 溫習。預習。翻開廣論聽音檔。

 

@ 本周消文練習:
《廣論》P55LL5~ P55LL4
手抄稿:第四冊 P134L8 ~ P135L2
 
【 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堪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此當廣。】
 
另外一個,假定你希望你的心,安住在一個上頭,不要動。比如我要看那個佛像,很明顯的,瞪大了眼睛看見了,那個時候你不要東去想、西去想:這個對我有多少害處,這個有多少好處,你越想越亂。那時怎樣辦呢?那個時候你所緣的,是一個明顯的佛像,為了使得你心能像你所希望的,「為令如欲」,像你所希望的能安住在上面不動,這個是得止。那麼在這種狀態,如果你心裡面東想西想的話,這個心裡面,定心就定不住,這個時候就要止修,不要思惟。在這個裡面就很清楚明白告訴我們,哪些是要思惟的,哪些是不思惟要安住的,這個道理在最後止觀那部分會詳細地明。
 
 
 
10-19-2017 廣論進度:
廣論進度:P54LL2 一切分別是相執故 ~ P56L8引起定解他不能轉
手抄稿:第四冊 P123L3~P146L7
音檔:28A17’34″ ~ 28B29’13″
http://www.mylamrim.org/?p=11136
新竹企業廣論班 http://www.mylamrim.org/
臉書FB https://www.facebook.com/mylamrim
Email
au101112@gmail.com
LINE
群組:新竹企業班 skype lrautumn201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