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甲三、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乙一、聽聞軌理
丙一、思惟聞法所有勝利
丙二、於法法師發起承事
丙三、正聽軌理
乙二、講說軌理
乙三、於完結時共作軌理

【廣論】

P16L7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者~ P16L13 起承事聞法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者。如《地藏經》云:「專信恭敬聽聞法,不應於彼起毀謗。於說法師供養者。謂於師起如佛想。應視如佛。以獅座等恭敬利養而為供事,斷不尊敬。應如《菩薩地》中所說,而正聽聞。謂應無雜染,不應作意法師五處。離高舉者,應時聽聞,發起恭敬,發起承事,不應忿恚,隨順正行,不求過失,由此六事而聽聞之。離輕蔑雜染者,謂極敬重法及法師,及於彼二不生輕蔑。不應作意五處所者,謂戒穿缺,種性下劣,形貌醜陋,文辭鄙惡,所發語句粗不悅耳。便作是念,不從此聞,而棄捨之。如《本生》中亦云:「處極低劣座,發起調伏德,以具笑目視,如飲甘露雨。起敬專至誠,善淨無垢意,如病聽醫言,起承事聞法。」

【消文&收攝】
對於法及說法師敬重承事:如同《地藏經》所說:「應對說法師心懷虔誠的信心,恭敬地聽法,不應對說法師心生輕蔑並毀謗。供養說法師時,要對他生起如佛陀之想。┘應該將說法師視如佛陀,用獅子座等恭敬與資材作為供養,斷除不恭敬的態度。應該像《菩薩地》中提到的:1. 心無雜染,2. 也不應在意說法師可能有的五個方面,以這樣的態度來聽聞。其中遠離雜染,分成兩方面:一、遠離傲慢,是指應當在合宜時機下聽聞;要有敬重的行為;進行承事;不懷忿怒;隨順師長的言教而行;不應違逆師命。以這六點來聽聞。二、遠離輕蔑的雜染,是指敬重正法及說法師,對這二者不能心懷藐視。不應在意說法師的五個方面,是指持戒不圓滿、出身種姓卑下、形貌醜陋、用詞鄙俗、音調語氣粗鄙不悅耳,因此心想:┌不要在他前面聽法┘,應當棄捨這種想法。如同《本生論》中也記載說:「姿態要放低,發起調伏的德行,以洋溢著笑意的雙眼注視說法師,如同汲飲正法的詞句甘露。並且發起恭敬、專注虔誠,純淨而不染垢的心,如同病患聽從醫生的指示一般,恭敬的聽聞正法。┘

【影片學習】喻 條春伯
「條春伯」- 吳念真與他的啟蒙老師
Q1: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或一句話?
分享: 感覺影片很溫馨,若把不好的話直唸出來會傷到人,後來老師教他用不同的方式唸出來,同樣是做一件事情,可以把它做成是真的對別人有幫助及有意義的事情。
分享:1.知識及智慧可以轉成善的貢獻。2.吳念真跟著老師學習,遇到困難挫折仍相信老師跟著老師學下去。
想一想: 1.在職場也會遇到好老闆、好老師,當他們出現時我們會不會對他有很強的信心?他說什麼我就做什麼?他是我的貴人我會恭敬的對他嗎?
2.如果用恭敬的態度來學習,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對自己的幫助是不是比較大?

【聽師父音檔】
1. 所以我們現在常常有這個說,講一個問題啊,人家說:哎呀這個是菩薩境界,這個是聖人境界啊!我們常常會這樣,好像要求我太高啦!這個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我自己當初就是從這個地方過來的。我自己又想起我的善知識,以前常常用這個勉勵、要求我。我心裡面常常想:唉!法師講的,我還是一個凡夫啊,我還是一個凡夫啊!有一次他就跟我說:「正因為凡夫所以才跟你講,那你聖人,我還跟你講什麼!我磕你的頭向你學,你講給我聽啦!」我抓抓頭想:對呀!但是這個問題還是弄不清楚。我聽完了回來想一想:「我還是凡夫,還是要求太高了!」以後慢慢才懂。說你凡夫才要學,你感到了痛苦,所以要聽著佛法淨化自己,下這個因,將來才能夠步步上升,感得透脫痛苦的果,非常清楚。

別人要求我們時,若做的到的就沒問題;若有些要求可能會超過我們的能力,或是不想做時,會覺得你這樣的要求我好像太高了!
想一想:
一、當別人的要求太高,超過我們的能力時,我們是不是會跟對方說:「我做不到」!為什麼師父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呢? 真的是錯誤的概念嗎?
二、師父的老師告訴師父正因為你是凡夫,我才跟你講這件事情,如果你已經是聖人了,那我還跟你講什麼!我應該我磕你的頭向你學,你講給我聽才對,這是對的概念嗎?

為什麼有痛苦,因為有貪瞋癡-煩惱的根源,會讓我感受到痛苦。感到痛苦的狀態時,才會想跟著佛法淨化自己。聖人境界,菩薩境界,自己是凡夫還做不到,我們會覺得標準非常非常的高,可是想想若做不到從此不做的話,應該一直都不會做到,所以要從當下這一步開始種下一個正確的因,雖然說現在做不到,可是願意學習,改變自己,然後一步一步慢慢往上走,才會得到透脫痛苦,感得快樂的果。

2. 所以後面曾經有一個這個例子,那個也是這些大祖師們。有一次一個大祖師經過一個地方,正好那個地方有一個法會。然後他就叫他後面的這個伺候的侍從的人―侍者,「停下,停下!這個地方有一個法會,去聽法。」結果那個法會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一個人在那裡講法。結果那個下面的侍者,受了一肚鼻子委屈!覺得我這個老師,當代最高的一個大善知識,跑到這個地方來聽這個人講,那個人講還不如我啊,怎麼跑到去聽這個東西!但是他那個老師,善知識,在那兒認認真真地聽,他也莫可奈何,勉強一肚鼻子委屈。聽完了以後,他心裡面有點不高興。他說:師父啊!這個人講的這麼個平常,你跑得去……。意思就好像不是委屈了你的身價了嗎?
那個善知識怎麼講?「哎,你怎麼這樣講的,我可是在這個地方得到了兩樣大好處啊!」「得到什麼兩樣好處?」「法啊!他在這裡講法,我無比地恭敬,讓我又能夠在法上面能夠隨轉。無比的好處啊!今天就因為聽了他講的這個法,我得到好處。然後呢,他這個法會我去隨喜,這個都是無比的功德!平常跟你們說了個半天,你們聽的法都聽到哪裡去了?有這麼個好機會!」啊,一點都沒有錯!那個大善知識的行持,樣子就是這個樣。

地藏經及菩薩地兩種經論都提到,聽聞時要對法及法師恭敬承侍。應如《菩薩地》中所說,而正聽聞。1. 謂應無雜染,2. 不應作意法師五處。離高舉雜染者,應時聽聞,發起恭敬,發起承事,不應忿恚,隨順正行,不求過失,由此六事而聽聞之。離輕蔑雜染者,謂極敬重法及法師,及於彼二不生輕蔑。不應作意五處所者,謂戒穿缺,種性下劣,形貌醜陋,文辭鄙惡,所發語句粗不悅耳。
想一想:
大祖師&侍者去聽一個在家居士講一座普通的佛法,大祖師得到兩個好處,侍者卻覺得他們受了一肚鼻子委屈?為什麼大善知識會成為大善知識?是不是他在聽法的時候對法及法師非常恭敬專注的緣故?
兩個好處:
1.隨轉:學佛法時三個階段,聞、思、修,隨轉是指思的部份,聽了法之後,認真的思惟觀察,跟著法轉。
2.隨喜:看(聽)到別人去做一件事而心生歡喜。看到別人做善事去隨喜是好的隨喜;看到別人做不好的事去隨喜是不好的隨喜,例如看到仇人受委屈或落難而心生歡喜。

出考題囉~
與善知識心靈對話—我聽法的時候對於法及說法師要用什麼態度呢?

【如得法師開示】
http://www.luciditv.com/2017/10/09/mastertalk-how_to_help_the_dead_do_seven/
生死系列主題來到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到底要怎麼好好的幫親友做七呢?來聽聽社會大眾對做七的認識以及法師的解答。

【善行小點滴】
秀英:很榮幸參加企業營活動,帶80幾歲的母親上常青班,母親很高興、很興奮。母親覺得學習不易時會鼓勵她繼續去上課,發現母親改變很多,子女回去時她原本都是坐著打瞌睡,現在滔滔不絕的說話,自己非常的開心。感謝同事陪著自己跑步、爬山,邀自己參加企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