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永不分離 

真如 詞曲
林木清幽 清泉流淌
月亮彎彎 你在我身旁
林木清幽 清泉流淌
月亮彎彎 你在我身旁
菩提路上 幾多輝煌
三主要道 次第芬芳
 
南無咕汝唄 南無布達雅
南無達瑪雅 南無桑嘎雅
南無咕汝唄 南無布達雅
南無達瑪雅 南無桑嘎雅
南無咕汝唄 南無布達雅
南無達瑪雅 南無桑嘎雅
南無桑嘎雅
~ 師父示寂前兩天(九十三年十月十三日)晚間召集在場所有弟子所做的重要教誡:
這群人不能散!成辦一件事(大乘佛法事業)需要一群人,法和友是不可分的,但一般人往往會分開。學廣論有三個鐵門檻(難關);第一個是「依師」,第二個是「菩提心」,最後是「空正見」,實際上,這三個鐵門檻美不可言。依師做到了,後面全部的道次第如探囊取物。師法友在無限生命中是分不開的,而且是圓的(相互輾轉增上),不是長的。所以,南無古汝唄!南無布達雅!南無達嘛雅!南無桑噶雅!
~ 三主要道就是出離心, 菩提心, 空正見。按照下中上士道有次第的學習, 我們將體會宗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殊勝。
~ 每次上課前的禮佛與讚頌就是在做前行,而前行對我們的學習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做前行
~ 讚頌詞中雖然沒有提到「永不分離」這幾個字,然而心心相印,就是最近的距離。體會一下,怎麼讓自己的心和同行善友的心在一起,和師長的心在一起。離開人, 沒有法; 離開法, 沒有人。
~ 心裡憶念著師長,如理思惟,依教奉行,就感受到師長如同月亮,一直陪伴著我們。

 

廣論

 

廣論進度:P50LL1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 ~ P52L8 已釋中間所應行
手抄稿:第四冊 P61L1 ~ P78L6
音檔:26B00’01″ ~ 26B27’50″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
丙二‧總略宣修持軌理
丁一‧正明修法
戊一、正修時應如何
己一。加行
己二。正行
庚一。總共修法
庚二。此處修法
己三。完結 (後時如何行)
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 內容摘要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於眠息時如何行者。】
~ 那麼,關於睡覺怎麼辦?
【《親友書》云:「種性之主於永晝,夜間亦過初後分,眠時亦莫空無果,具足正念於中眠。」】
~「種性之主」,就是我們真正修行的人,真正具足善根的。
~ 整個的白天,乃至於晚上,初夜跟後夜,也一樣地,不要馬馬虎虎地過去。
~ 就算是中夜,睡眠的時候,同樣地有它正確的方法。他也在修行,而不是讓它空空地浪費。
~ 怎麼樣才能夠使得睡眠的時間也不浪費呢?「具足正念於中睡」—睡的時候,在正念當中去睡。
【此顯永日,及其夜間初後二分,若正修時,若其中間,如所應行。故行坐時,應從五蓋,淨修其心,令不唐捐,如前已。】
【此與護根正知三中,皆具修時修後二法,】
【此中所,是修後者。眠睡現行是修後事,】
~ 真正睡覺,一定是修以後的。
【故此莫令空無果。】
【如何眠者,謂於永日及夜三分,於初分中,修諸善行,過初分已至中分時,應當眠息,諸為睡眠所養大種,由須睡眠而增長故。】
~ 要曉得真正修行啊,還要靠那個四大的身。那個四大的身,的的確確需要不同的種種的方法去保護、長養它。睡眠是保護長養的必須要的,所以要睡覺的!
【若能如是長養其身,於諸修善品修二精進,極有堪能,極為利益。】
~ 因為經過睡眠長養的這個四大之身,保護得好好的。然後呢精神很旺,那個時候你才提得起力量來去修。這個時候修的話,力量很大,所以「極有堪能」,因為有這個力量,所以有很大的利益。
~ 問題是在什麼地方呢?就是你不要縱它,這第一個。第二個呢,睡眠的時候,還有正確的方法,所以絕不浪費。
【臨睡息時,應出房外,洗足入,右脅而臥,重疊左足於右足上,猶如獅子而正睡眠,】
~ 第一個,現在睡覺的時候,應洗個腳。然後去睡,睡的時候要這樣睡,是吉祥臥。為什麼要這樣呢?
【如獅子臥者,猶如一切旁生之中,獅力最大,心高而穩,摧伏於他。】
~ 獅子就這樣臥的,那個時候,那個「心高」。它這個心高,不是這個心的擺得高低,就那個時候的心裡面哪,它不像平常沉得很厲害,沉得厲害的時候,那個時候用心用不起來,就是這樣。所以那個地方要保持得這個能夠用心的程度,而且很穩。這有什麼好處呢?不被他所摧伏,能夠「摧伏於他」。我們現在被什麼?被煩惱摧伏。你能夠這樣去做的,就是睡眠的時候你還能摧伏煩惱,這是它的特質。
【如是修習悎寤瑜伽,亦應由其大勢力等,伏他而住,故如獅臥。】
~ 現在我們修學這個睡眠那個的方法,也要讓這個睡覺的時候還有這樣大的勢力,能夠摧伏,所以要學這個。
【餓鬼諸天,及受欲人,所有臥狀,則不能爾。】
~ 喏,除了這個獅子以外,其他都不那樣的。
【彼等一切悉具懈怠,精進微劣,少伏他故。】
~ 因為其他的都是什麼?在懈怠當中。不過懈怠有一個好處啊—舒服。啊,那真是舒服啊!
~ 不要為眼前的小舒服付大代價。我們要求大舒服,無比地圓滿的舒服,那個時候就要付出一點點的本錢來,這個才是我們的究竟目的。
~ 所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普通的世間人都貪小便宜,現在如果我們修學佛法,在這個概念上面不認識的話,那自己害自己,自己對自己最大的損害,莫過於此,別人也沒辦法救,佛沒有辦法救我們。
~ 我們只看見小的地方,並不是不講利害,這一點我們要了解的。所以不要貪小便宜墮落懈怠,要為了求大利益策發精進,眼前雖然苦,將來畢竟好。
【又有異門,猶如獅子右脇臥者,法爾令身,能不緩散。雖睡沈已,亦不忘念,睡不濃厚,無諸惡夢。】
~ 除了這個以外,這個獅子臥,還有它本身法爾它就是這個,特性就是這樣。
~ 它令我們的身體不放鬆,一放鬆,懈怠等等跟著都來了。那個時候它能夠保持精進的餘勢,它有它的特質。
~ 所以的的確確舒服,談舒服是不舒服的,談修行的話卻是最好。
~ 然後呢睡的時候會睡得不深,然後呢忘念比較減少,然後呢睡不濃厚,沒有惡夢。
~ 這個都是平常作世間的人不需要的,可是修行人都必須要的。
【若不如是而睡眠者,違前四種,一切過失,悉當生起。】
~ 不照著這樣去做的話,恰恰相反,所有的過失都從這地方生起來了。
【◎ 以何意樂睡眠有四,】
~ 我們因為睡的方法保持著這樣,所以能夠還有大的力量,還能夠用心,那個時候心應該怎麼辦?四個:
【光明想者,】
【謂應善取光明之相,以其光心而睡眠之,由是睡時心無黑暗。】
~ 這第一個,你心裡先想光明。黑一點就昏、沈、癡,現在想光明。
【念者謂聞思修,諸善法義,所成正念,乃至未入熟睡之際,應令隨逐,由此能令已睡沈時等同未睡,】
~ 第二個呢,你那個心念。平常我們睡下去,放掉了,什麼都不念。它現在不是,還要再繼續地聞思修,繼續地思惟,念我們白天所念的種種的善法,然後呢,那個時候正念保持。
~ 如果說我們真的能夠這樣的話,平常我們來說的話,我們會睡不著的,你躺下來你還在那兒想的話,會睡不著,是必然。
~ 但是它有一個好處,你不妨去試試看,你真的能夠這樣去想想想想,到後來它還是睡著。睡著了以後,妙的境界,它那個正念還在,非常清楚。
【正知者謂由如是依止念時,隨起煩惱即能了知,斷除不受。】
~ 睡覺的時候啊,還有一個要保持「正知」。這個東西啊跟那個念有關係的,念有關,同時你那個睡覺的時候,你心裡想說:我要這個樣,我要這個樣,要這個樣!然後在這種情況之下,你睡覺的時候,它那個煩惱起來以後,要能夠斷除。
【起想有三,】
~ 這個正知的,這個觀念的時候有三種方式。
【初者謂一切種,其心不應為睡所蔽,】
【應以精進所攝之心,驚懾而眠,猶如傷鹿,由此睡眠,不甚沈重,不越起時,而能醒覺。】
~ 第一點,你想的時候要有這個,不要為那個睡眠所遮蔽,要「精進所攝的心」,心要這樣。像這個傷的鹿,受傷的鹿本來就是啊非常小心的。我們的心要這個樣。你能這樣的話呢,這個睡眠不沈重,不超過了。
【二者謂作是念,我今應修,佛所開許悎寤瑜伽,為修此故,應大勵力,引發欲樂。由是能依佛所開許獅子臥式眠無增減。】
~ 第二個告訴自己,我現在跑得來幹什麼啊?哦,我是修學佛法。那麼佛告訴我們怎麼做的,是這樣的,所以我努力。「應大勵力,引發欲樂」,這個是成敗的關鍵,他不是馬上叫你去做,在做的之前,你先要想:欸,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不這樣做有什麼壞處。
~ 所以不妨我隨時提醒自己說:「我到這裡來幹什麼呀!」這第一個,我學佛。
~ 那麼佛告訴我們怎麼做的啊?所以種種、用種種的方法,哦!原來這樣做有殊勝的好處,不那樣做有這麼特殊的害處,然後由這個推動的力量,一步一步照著深入去。
【三者謂應作是思,如我今日勤修悎寤,及諸善法,明日亦應如是勤修,由是,於善欲樂相續,雖忘念中亦能精勤修上上品。】
~ 這樣地思惟:說我現在這個地方的修,不要說白天,晚上睡覺都修這個善法!今天這樣,明天也這樣。因為你繼續不斷地這樣的思惟,所以你這個心意—意樂,這個善法欲的意樂,繼續地相續。
~ 你這個相續,就是你的身心已經有了善法欲,對這個善法的欲樂相續當中,所以你內心的這種心識等流,一直是跟著那個善法隨順的。
~ 所以就算你沒有提起正念,睡眠的時候,它那個善法還在那裡向前走。平常我們說求戒,得戒體,那就是這個東西,說起來。那將來正講這個東西的,會告訴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所以,在忘念當中,欸!他也精進,而且修上品的精進。請問,忘念的時候都修上品的精進,你正念的時候還有不修行的嗎?
【此食睡行,若能無罪,具義而行,現見能遮眾多無義虛耗壽數故。】
~ 假定說你吃飯、睡眠都能夠沒有錯誤,而又正確地如法如理的,對你有意義的這樣去做的話,啊,那太好了!我們眼前看得很清楚地,能夠遮止很多無義的事情,這個很清楚。我們平常的睡眠、吃飯,啊!增長罪過,都是毫無意義的。我們一生的壽命,就這麼輕輕鬆鬆地浪費掉。能夠這樣的話,都派上用場。
【如聖者無著引經,如所抉擇,而為解。】
~ 所以現在照著無著菩薩引著經論,經過的抉擇,就是說,已經把它分析得很清楚明白,這個地方跟大家說明。
【如是唯除正修時中所有不共修法之外,加行正行完結,中間諸應行者,從此乃至毘缽舍那,所修一切所緣行相,皆如是行。】
~ 現在說除了正修,正修的時候,你所緣的這個行相不共的。除此以外,那麼前面的加行、正行、完結、中間,就是說,除了正修以外,其他的中間哪,所有一切的我們該做的事情,統統在這裡,都應該這樣去做。
【已釋中間所應行。】
~ 正修以後,中間應該怎麼辦。你認識了以後啊,修行的確一定能夠成功。
@ 姝婷:「獅子臥」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好處? 有學理上的依據嗎? 獅子也不是右臥?
~ 的確獅子沒有右臥;「獅子臥」又名「吉祥臥」,臥佛就是這樣臥推薦大家一定要參加八關齋戒,練習看看,如得法師先前也有詳細的說明
~ 對真正的修行人來說,可以練習獅子臥;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心比較散亂,需要一般的睡眠方式獅子臥較適合修行人練習,心思比較專注,「具足正念於中眠」,是在很穩定的狀態我們練習起來則會滿辛苦的若真的想練習,鼓勵試試看
@ 姝婷除了身體獅子臥」以外,心態上也需要隨時保持警覺淺眠,不能熟睡?
~ 因爲一直保持在正知正念的狀態,所以即使只睡中夜四個小時,精神狀態還是會維持的非常好
~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 指的是不睡覺喔!在沒睡覺的時候要努力修行,在不該睡覺時,就不睡覺
~ 「於眠息時如何行者」,指的是一定要睡覺時該怎麼做但須先密護根門,正知而行,讓心一直處在穩定的狀態,中夜眠息才有可能得到獅子臥,光明想,維持正知正念等種種的好處即使是淺眠,身體四大還是能得到長養,在起來後,繼續精進修行
~ 為什麼連睡覺這件事都要開展到這麼多東西可以學? 顯示像宗大師這麼樣的修行人是努力到一分一秒都不放過,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修行的機會,即使是睡覺,也不願意被遮蔽師父念佛十萬遍是連睡覺時都在念佛,就是在做悎寤瑜伽。
@ 姝婷從以前到現在只有佛陀成佛,然候下一個是彌勒菩薩,而且還要等很久,那像我們這麼多凡人,每天二十四小時戰戰兢兢,都不能好好睡,即使再過很久很久都還不太可能成佛,好像很沒希望?
~ 這裡正是教我們好好睡,因為我們都睡錯了如果能好好睡,就可以不為睡所蔽,不越時而起如果心是處在穩定的狀態,即使因為練習悎寤瑜伽且淺眠,精神還是會很好,相反地,如果心思散亂,則不要輕易練習,會適得其反
~ 盡虛空遍法界還是有無數的佛,也許身邊就有再來的佛菩薩,反正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好好修行就有希望有機會也會請教法師關於成佛的問題
@ 你現在想得到最舒服的是什麼? 吃苦比較好,還是舒服比較好? 有沒有在哪種狀況下就是寧願吃苦?
素珠 : 如果有個成功的例子在前,會願意先苦一點,得到一樣好的結果,例如會鼓勵小孩在學業上先辛苦一點,以後可以得到好的成績與表現
姝婷 : 被老公拉著參加馬拉松與鐵人三項,老公享受其中的辛苦所換來身體充滿活力與舒壓的快樂,可是自己並未享受這種先苦後甘的快樂
師父:『【如是修習悎寤瑜伽,亦應由其大勢力等,伏他而住,故如獅臥。】
現在我們修學這個睡眠那個的方法,也要讓這個睡覺的時候還有這樣大的勢力,能夠摧伏,所以要學這個。
【餓鬼諸天,及受欲人,所有臥狀,則不能爾。】
喏,除了這個獅子以外,其他都不那樣的。
【彼等一切悉具懈怠,精進微劣,少伏他故。】
因為其他的都是什麼?在懈怠當中。不過懈怠有一個好處啊—舒服。啊,那真是舒服啊!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跑到這地方來,不要為眼前的小舒服付大代價。我們要求大舒服,無比地圓滿的舒服,那個時候就要付出一點點的本錢來,這個才是我們的究竟目的。所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普通的世間人都貪小便宜,現在如果我們修學佛法,在這個概念上面不認識的話,那自己害自己,自己對自己最大的損害,莫過於此,別人也沒辦法救,佛沒有辦法救我們。我們只看見小的地方,並不是不講利害,這一點我們要了解的。所以不要貪小便宜墮落懈怠,要為了求大利益策發精進,眼前雖然苦,將來畢竟好。』
~ 吃苦是為了換來後面的舒服,而修行是為了追求無比圓滿的舒服。
~ 想想看,為什麼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佛法講的是利害,而且是大利害。
~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追求舒服,要想一下,這個舒服的背後是什麼?
@ 早上鬧鐘響了按掉繼續睡,可是前一天明明想著要按時起床?明明知道上街只要看到東西漂亮就想買? 明明看到某人就是會滿肚子火? 一樣的狀況週而復始不斷的輪迴,請問要怎麼辦?
師父:『【正知者謂由如是依止念時,隨起煩惱即能了知,斷除不受。】
嘿!這個睡覺的時候啊,還有一個要保持「正知」。這個東西啊跟那個念有關係的,念有關,同時你那個睡覺的時候,你心裡想說:我要這個樣,我要這個樣,要這個樣!然後在這種情況之下,你睡覺的時候,它那個煩惱起來以後,要能夠斷除。
~ 隨時保持正知,察覺煩惱是否又現起?
~ 以起床為例,小學生遠足不用大人叫就會自己起床,可見人的心,很厲害!
~ 接下來師父教我們一個方法,斷除很難改掉的習慣
師父:『嗯?這一點我們大家也許不一定了解。現在我也告訴你,平常譬如說,你睡覺的時候,到第二天早晨起來的時候,聽見了那個板響了的話:「唉!這個板敲得這麼早幹什麼啊?再睡它幾分鐘!」你會這樣想的。那或者:「沒關係!還早,等到他敲了第三通再醒。」乃至於:「敲了鼓我起來不晚!」我們常常有這個心情的。這個為什麼?就是前面你沒有正知,後面就跟著煩惱在轉,非常清楚!那怎麼辦?你睡覺的時候先這樣想:我要精進!我要精進!以前一直為這個煩惱所轉的。單單這樣夠不夠?不夠!告訴我們的「數數思惟」—你不斷地想這個念頭。當你心裡面,睡下時,明天說我決定要這樣去做!行相很清楚哦!想過了以後,你放掉睡覺。等到你第二天起來的時候,一聽見板聲,你「咚!」一下,能夠坐得起來!你們試試看,保證有效。』
~ 例如睡前努力想著隔天早上五點就要起床,第二天不一定會成功,要多練幾次;我們意識緣著的力量很薄,一次不成功,再多練幾次,一定會成功的。可以將這個方法用在戒除其他習慣上,一定有效。
~ 密護根門,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修習悎寤瑜伽,於眠息時應如何行,講的都是正知和正念,師父教我們怎麼把正念和正知練習起來。
~ 正念就是絕對的專注在一個東西上,正知就是隨時去觀察。練習一次兩次不成功也不要灰心,不要想著連彌勒菩薩也要很久才會成佛,只要想著我一次比一次更接近希願處。
@ 詹敏要怎麼知道彌勒菩薩一定是下一尊佛?
~ 就像如俊法師所說,經過思惟觀察師父所做的與所說的很多事情,經過驗證都是正確的,因此對其他更多還沒驗證出來的部分,也先相信師父所說是對的就像對佛陀所說的十件事情,我們驗證後確定是對的,可見佛陀很厲害,因而對其他一萬件看不到聽不到無法理解事情,選擇先相信佛陀是對的因此,對剛才提到為什麼接下來的佛是這樣安排,我們選擇相信, 因為那是佛陀說的我們先相信,再花時間去驗證,因為我們會越學越多, 思惟觀察能力會越來越好,會看到現在看不到的東西,有一天會確定,真的如同佛陀所說,這個就叫做「聖言量」– 一個聖人所說出來的話,因為其他我們所能夠理解的,我們確認驗證過了,而針對這位聖人所說我們無法驗證的部分,選擇先相信,經過學習之後再慢慢驗證

 

【 影片討論 】鬧鐘~鬧鐘~到處都是鬧鐘

 

Q: 如果從明天開始,要提早一個小時起床讀廣論,你會怎麼起床? 可以每天都做得到嗎?
@ 俊彬因為睡眠品質的關係,需要晚上十點鐘就睡,可以一路睡到隔天凌晨四點半但如果要提早一個小時到三點半就起床,意志力應該做不到
@
柏蒼每天十一點就寢,固定睡到隔天五點半準時起床目前還找不到動機可以提早一個小時起床讀廣論, 不過最近開始每週六固定一個小時讀廣論,已經持續兩週,想努力看看可以維持多久
@ 眉姝每天早上七點二十分起床,為了讀廣論,需要很多顆鬧鐘來提醒自己還沒有在意樂上提策自己,廣論對自己有多大的好處,自己覺得還需要改進
~ 設鬧鐘時,心裡應該已經想好,時間到一定非起床不可吧?
~
被鬧鐘吵醒和自己起床相比,哪一個比較痛苦呢? 應該是被鬧鐘吵醒比較難過吧?

 

【師父音檔】
~ 練習消文的段落:
《廣論》P51LL2~P51LL1
【念者謂聞思修,諸善法義,所成正念,乃至未入熟睡之際,應令隨逐,由此能令已睡沈時等同未睡,】
這個心裡面那個怎麼辦呢?那個時候啊,第二個就是,前面是個光明想,第二個呢,你那個心念。平常我們睡下去,放掉了,什麼都不念。它現在不是,還要再繼續地聞思修,繼續地思惟,念我們白天所念的種種的善法,然後呢,那個時候正念保持。你能這樣的話,欸,它有一個狀態,如果我們真的能這樣的話,平常我們來的話,我們會睡不著的,你躺下來你還在那兒想的話,會睡不著,是必然。但是它有一個好處,你不妨去試試看,你真的能這樣去想想想想,到後來它還是睡著。睡著了以後,妙的境界,它那個正念還在,非常清楚。你們去試試看!

 

八關齋戒如得法師引導

 

為什麼要參加八關齋戒? 我們所做都是為了離苦得樂; 總的來說,參加八關齋戒能讓生命更圓滿,更快樂別的來說,有四個課程目的,三個附加價值:
四個課程目的 – 1. 受持八關齋戒, 2. 認識生命真相, 3. 學習淨罪集資, 4. 體會師長功德
1. 受持八關齋戒
2. 認識生命真相 我們每個人都想離苦得樂痛苦源於無知,或叫做「無明」,不了解事物的真相,雖然想離苦得樂,老是在造作苦因。造作苦因又想得到樂果,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認識生命的真相,選擇正確的方法,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在這裡,師父安立了三個,第一個,生命是無限的,而貫穿無限生命的,就是我們的「業」第二個,推動我們去造業的,就是離苦得樂等等第三個,真正能讓我們離苦得樂的,只有三寶,所以要皈依三寶所以認識無限生命,認識離苦得樂,以及皈依三寶
第一,認識無限生命,
如果在我們的心續當中,透由學習,而在內心裡升起正知見,推動著你去造作種種行為,之後才能感得想要的果報所以,你對於你生命的認知,長短並不重要如果我認為生命只有這一生的話,「人死如燈滅」,那麼,在心續當中能不能建立業果正見呢? 那是不會的可是如果你認識到生命是無限的, 而貫穿無限生命的,實際上是因為「業」的緣故,你對於自己眼前所造的業會特別注意,惡的,我不造,善的,我積極去做,這樣因惡所感得的苦果就沒有了,而善感得的樂果就越來越多所以,認識生命真相,原來人死了之後會過渡到來生,怎麼樣過渡到來生呢?就是我們這一生所造的業所以,認識生命原來是無限的,對我們生命的抉擇,非常重要
第二,認識離苦得樂,
我們一直都為了離苦得樂,可是為什麼生命沒有變得比較快樂,像存錢一樣,我每天都在離苦得樂,樂應該越來越多,苦應該越來越少可是我們反省我們生命,好像不是這個樣子人年紀越來越大,煩惱越來越多,表示用的方法有問題問題出在哪裡? 為了離苦得樂,造作的反而都是苦因,或是你根本不知道在造苦因所以認識自己和別人在離苦得樂並不重要,要能夠讓自己對別人升起一種寬恕和慈悲,他傷害我是為了離苦得樂,為什麼造作苦因呢? 原來他是不能自主的,他如果能夠自主,一定會選擇讓自己離苦得樂的方法但是他選擇讓自己離樂得苦的話,表示他不能自主從了知他不能自主,就是從而生起寬恕的主因了知別人想離苦得樂卻不斷造作苦因,我們從自身去比度他,曉得原來他是不能自主的,是被煩惱自主的,所以寬恕他,對他產生一種慈悲心
第三, 皈依三寶,
真正能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是三寶佛陀是究竟離苦得樂的人,把他的經驗說給我們聽,那就是「法」,而依著法行持的就叫「僧」正確的方法,他已經走過來了,而且毫不保留的告訴你這個方法有人跟著這個正確的方法去做,一樣得到這個結果因此你在內心裡面就升起這個信心,既然他做得到,我也一定做得到從「佛」,「法」,「僧」去分析,就能了解這是究竟的皈依處與其他宗教相比,慈悲」,「忍辱」,「寬恕」,「愛」,這些都是共通的,但是講到「空性」,就只有佛陀宣說而已我們真正的痛苦來自於無明,而無明的正對治來自於空性這點,綜觀所有宗教,就只有佛陀宣說,這是屬於不共的地方各位必須要長期的學習,才能夠認識它
3. 學習淨罪集資 為什麼要學習淨罪集資呢? 因為淨一分罪就離一分苦,集一分資就得一分樂 我們的痛苦來自於我們的罪,你把它淨除以後,苦就慢慢消失我們的快樂來自於我們的善業,資糧,你能夠集這份資糧,就能得一分樂所以總的原則,我們想離苦得樂,方法就是學習淨罪集資在課程當中會告訴我們怎麼樣拜佛,懺悔,當義工等等,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夠努力的淨罪集資
在龍樹菩薩所宣說的《寶鬘論》說到,「諸苦從不善,如是諸惡趣,從善諸善趣,一切生安樂。」我們種種的痛苦,從不善而生,而不善業相續下去,讓我們來生會生往惡趣我們的善能讓我們生往善趣以及出生一切的安樂所以透由善業生出苦果是無有是處,不可能的; 透由惡業生出樂果也是無有是處,不可能的。善業只會感得樂果,惡業只會感得苦果。從小到大,在無知的推動之下,我們也造作了很多惡業,在造了之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苦果來臨呢? 不是的,它是可以解決的。解決要用什麼方法? 要由懺悔。我們生命可以不是只是現在這個樣子而已,透過正確方法,生命是可以改變的。這一生改變,來生也可以改變。所以學習淨罪集資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4. 體會師長功德 – 可說是前面的收攝。宗大師說,「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為善知識」心續當中能夠升起功德,減損過失,樂增長,苦減少,這些的本源都來自於善知識。透由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也就是從善知識那裡告訴我們正確的方法,我們依著去思惟去做,生命就能改變。
在兩天的課程當中,會看到師父所開創的法人事業,僧俗兩方面,可以慢慢的體會師長功德。一個人最主要的功德來自於內心,可是內心是你看不到摸不著的,我們可以從他身所做的事情,口所說的法,去檢查,大概可以推知他的心是什麼狀態。所以從師父所做的法人事業,可以看到師父善巧抉擇的智慧功德,廣大利生的悲心功德。從慈心,廣福,文教,淨智等,透由不同的方式接引眾生,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希望這個有情進來後生命能去除痛苦。師父的利生事業是在這個時代充滿智慧最適合的抉擇的方式。所以從整個的法人事業可以體會到師長的功德。
為什麼這個很重要? 前面提到一切善樂的本源來自於善知識; 我們能夠如理依止善知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修信念恩,觀察善知識有什麼功德,對我有什麼恩德,透由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人事業可以觀察師長的功德與對自己的恩德。
~ 如得法師這裡講的,也可策勵我們參加憶師恩法會,因為做好「依止法」,親近善知識,對我們廣論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三個附加價值 – 1. 供養親近三寶, 2. 體驗出家生活 3. 班級戶外聯誼
 
@ 眉姝分享八關齋戒心得經驗
因為自己打板時一定爬不起來,所以這輩子應該沒機會出家。參加八關齋戒可以體驗出家生活, 功德很大,一定要好好把握。與善友互相提醒不要亂說話,法師鼓勵大家供香供燈,也把握時間誦般若經,誦佛號。晚上等洗澡時,大家都在持咒,讓同學先洗,等到要洗澡時,已經沒熱水了,但是心裡還是很高興。

 

【善行小點滴】

 

@ 美蘭:在14增跑班宣傳時與師兄姐分享與同組同學上到「證人入罪」的熱烈討論以及融合「心靈小屋」的呈現方式,在班上安排主題課程,分享的過程中,師兄姐都很專注,覺得好感動
@
少華:心裡面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做到兩點,(1)每天想著不要作惡。在安置機構面對國中生都會很謹慎,想著不要作惡去影響他們的成長過程。(2)不要讓自己有煩惱,不讓自己有糾結。
~ 每一堂課無論如何一定要讓大家分享善行小點滴,從分享中可以聽到大家很漂亮的心情,讓我們都可以隨喜,帶著歡喜的心情下課。

 

Homework

 

  1. 練習消文
  2.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好話,隨喜自己,隨喜他人
  3. 請到我們心靈的家網站逛逛,看照片,看總結。
  4. 溫習。預習。翻開廣論聽音檔。
@ 本周消文練習:
《廣論》:P53L1~P53L2
手抄稿:第四冊 P88LL1 ~ P90L3
音檔:27A15’56″ ~ 27A18’44″
【◎ 故所應修者,須先從他聞,由他力故而發定解,】
這是第一個,所以真正要修,第一個一定要先從別人的地方去聽聞。那麼這個時候,完全是靠別人,「他力,發定解」,就是他要涵你確定地了解了。這個很重要,所以我在黑板上特別寫「諦聽,善思!」你如果這一點做不到的話,他講了半天,你回過頭來交白卷。弄得不好的話,他指給你看的月亮,你只看見了那個手指,錯得不曉得到哪裡去了。你把那個手指當作是月亮,這不是幾倍顛倒嗎?所以這一點注意,要由他力而發生那個定解。那麼其次,
【次乃自以聖教正理,如理思惟所聞諸義,由自力故而得決定。】
那麼根據他告訴我們的認識,然後對於這個涵去思惟觀察,這個才是聖教的真正的正確的道理,就是這樣。或者你當下聽懂了,就好了,或者你聽不懂,就是問旁邊人,乃至於請教善知識,廣各種經論。經過了這樣地反覆地溫習思惟以後,自己生決定不疑的認識,啊!原來他講的這個道理,現在我才徹底了解,徹底了解。這個是以「自力」,對於老師所講的東西生確定不疑的見解。
【如是若由聞思決定,遠離疑惑,數數串習,是名為修。】
那個才是「修」,由於前面的聞跟思,然後呢,決定認識了他要明的真相,你那個時候不斷地照著它去修。因為以前無始無明相應的,我們的這種心識是染心識的心識之流,一直這樣地相續,所以你現在雖然了解了,你還要不斷地努力去修習這個東西,這個時候叫作修
 
9-28-2017 廣論進度:
廣論進度:P52L9 第二破除於此修軌邪執分別 ~ P53LL3亦成善
手抄稿:第四冊 P78L7~P100L8
音檔:26B27’51″ ~ 27B10’24″
http://www.mylamrim.org/?p=10691
新竹企業廣論班 http://www.mylamrim.org/
臉書FB https://www.facebook.com/mylamrim
Email
au101112@gmail.com
LINE
群組:新竹企業班 skype lrautumn201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