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辛一、於總大乘道學習道理分三:(一)淨修欲學菩薩學處,(二)修已受取佛子律儀,(三)受已如何學習道理。

壬三、受已如何學習道理分三:(一)何所學處,(二)其中能攝諸學道理,(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道理分二:(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二)特於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

丑一、學習六度熟自佛法分六:(一)學習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靜慮,(六)般若道理。

施度分四個項目來介紹,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此等略義。

一、從施性差別可分成三類:法施、無畏施、財施。

二、財施部份分二:實捨財施及唯意樂施,實捨財施又細分三項,第一項捨財道理又開出四個小項,分別是惠施何田、何心惠施、如何行施及施何等物。

三、如何行施分二:

(一)不要這樣去行施:

留戀財物不快給,戲弄、呵責使人起煩惱才給;叫他做不合法事才給;給比原先量少、質差的;一次能給卻漸次少少給;逼奪他人東西而給;為損害他人而布施;自己懶惰不做,叫別人去做;出家人違越佛制去布施。也不要長時積財然後一次布施,這樣有種種過失(增長慳貪、守財心),並且福報也沒比較多,所以不要這樣作。

(二)當以何等加行而捨者:

1和顏悅色對任何人都很恭敬地布施。

2親自去做、應對方需要的時間,不要損惱他忍難行之苦而施。

3助他人布施:我若有資材,見慳恪、少布施者,善巧的引導,請他引薦需要的人,到我家來成就我布施,也幫助他除掉慳貪種子,這樣所生福更多。

4助他人布施:我若無資材,想辦法賺錢去施,或說正法勸人去施,或親自引導求者到具信富者之家得到。盡力把好的東西送人,圓滿了我跟施者的心,滿了求者願,漸漸就圓滿布施了。

 

二、聽帶討論:

 問題一:大多數人有工作與積蓄,其中的菩薩行者,是否犯了長時間積留財物?所以應該要隨積隨施?

 參考答案:為了家人生計,累積財物的過程是避免不了,最重要的是看自己在聚積財物的過程,是否不斷增長貪心,還是用隨積隨施來對治貪心。

問題二:如果自己能夠布施一千元,看到別人布施一百元,是否覺得別人小氣?看到別人布施一萬元,是否覺得自己有點羞愧?

參考答案:每個人的財務狀況不同,不需要比較多少。同樣是一千元,對有些人是九牛一毛,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是身上僅有的,所以對別人布施的金額評論很可能有過失。依照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只要能夠觀察到自己慳吝心生起,或是比以前能布施的心更進步一分都很珍貴。

問題三:用家人的名義去布施,是否有助於幫助他們去除慳吝心?

參考答案:要迴向希願處:幫助他們去除慳吝心。如果沒有迴向,可能只有世間的福報。

問題四:看影片【祈願法會前行意樂提策】,大家新年後到鳳山寺去體認宗大師留下祈願法會的意義。如果這段是法師開示,說大家來到鳳山寺大家可以供養等等,是否有違犯”違越佛制學處而施”,好像告訴你我需要供養?

參考答案:法師開示佛法內涵,”在家居士供養就是做財施”,那是法施,法師並無自己去做生財事業,並無違犯。

問題五:我們經常身邊有”多餘”的東西可以送人。要怎麼樣說,才不會讓對方覺得我們把”多餘、不要”的東西才送他?

師父說:那麼布施的時候呢,要把好的東西,不要說自己用不到了,哎,送給別人,這個不可以,這個不可以!所以說到這裡我又想到我這個善知識,我那時候剛出家不久,我們這裡東西很多,有的時候用不完,有的時候吃不完,那就說:唉呀,這個吃不完送給別人去,或者用不完,用不完把差的送給別人去。我這老師怎麼說?「這什麼話!你用不完,你最多你只能說:對不起啊,我實在用不完,請你們幫我忙啊!人家收的人也感激你,你明明是用不完嘛!你真的想送人,你捨不得,有好的東西你送人,那個對呀!」啊!我一直到現在為止是受用不盡,一直到現在是受用不盡。所以我們現在往往自己都買了新的,這個舊的沒用,好了、好了!送給別人。還說:「哎喲,這個好的送給你呀!」啊!這個不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應有的布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