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辛一、於總大乘道學習道理分三:(一)淨修欲學菩薩學處,(二)修已受取佛子律儀,(三)受已如何學習道理。

壬三、受已如何學習道理分三:(一)何所學處,(二)其中能攝諸學道理,(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道理分二:(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二)特於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

丑一、學習六度熟自佛法分六:(一)學習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靜慮,(六)般若道理。

施度分四個項目來介紹,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此等略義。

一、從施性差別可分成三類:法施、無畏施、財施。

二、財施部份分二:實捨財施及唯意樂施,實捨財施又細分三項,第一項捨財道理又開出四個小項,分別是惠施何田、何心惠施、如何行施及施何等物。

三、惠施何田:列舉十種對象,從感情、德行、地位高低到富樂及貧苦,實際上包含一切人,都是我們布施的對象。

四、何心惠施:次當斷除何種意樂。

(一)無惡見取意樂:沒有因果概念、殺害而行施以為正法…等。

(二)無高舉意樂:不因能施而起驕慢心。

(三)無依止意樂:不因為想得名望而去布施。

(四)無怯弱意樂:聽到菩薩所作廣大施時,不要自輕而怯弱。

(五)無背棄意樂:悲心而施不因親怨中庸而分別。

(六)無望報意樂:不是希望對方報恩而施,是看到眾生缺安樂…等。

(七)無希望異熟果報:不以只希求異熟果報而施,應以無上菩提為目標。

(八)無邪命意樂:不以因對方尊貴而施,不以布施了會變窮而不施…等。

(九)無欺誑心:對來求的人,心裡面不要欺誑、不喜、忿恚、心

散亂等等。

(十)無宣布心:知道對方有詐欺,不揭露他,而是以慈悲心去布施幫助他。

 

二、聽帶討論:

(一)觀賞布施的前後兩段影片。第一段,看到眾生有苦,生起想要眾生的心,在旁一般人覺得顧好自己都來不及了,窮人幫助不完的。第二段,我們可能布施很久了,不見得會看到所謂的”回報”,我們仍舊是原來的樣子,繼續布施的話,心中會不會有不好的意樂出現?

(二)影片隱射我們正在做布施:拿教理來檢查【當斷除何等意樂】:(1)惡取見:布施至今沒有好的果報現前,對種因得果的信心動搖否?會檢討自己是否不清淨布施?還是已經有果報(受用本來該變化,卻保持原樣)?(2)高舉:我布施時,有沒有覺得我能布施比受者高一等的心?(3)依止:內心是依止名聲,為了得到別人的稱讚而布施?(4)怯弱:要布施頭目腦髓這麼難的東西太困難了。或是在不情願的狀況下做布施?布施時心中其實捨不得財物?布施後心生後悔?(5)對於自己能生悲憫心的人多一些布施,對於不喜歡的對象少布施?(6)布施是希望得到有形、無形的回報嗎?(7)布施是希望得到下一生有好的異熟果報?甚至是現世回報?(8)布施後,覺得我的財物相對變少了?(9)我是認真看到對方的需要而殷重布施,還是心是隨意去布施?(10)即便對方是真實欺詐我,我也不揭發仍然布施?

拿十項該斷除的意樂來檢查自己,確實很難做到跟菩薩一樣的清淨意樂,所以布施得到的功德,無形之間減損很多,可能讓我們感受不到布施的果報。但學習布施真正的好處,不是要我們急求現世的果報,而是做為得到無上菩提的道糧。

(三)布施的十種該斷除的意樂當中,對我有些很難做到的,讓我還沒作就打退堂鼓的”怯弱心”,師父要我們怎麼反過來”增長勇憾”呢?

 

師父說:聽見這個諸佛在因地當中行菩薩行的時候,那種了不起的偉大的布施啊,那個時候自己覺得:「唉呀!這個大菩薩境界啊,我可不行啊!」千萬不要生起這種心理。這個心裡面一生哪,注定你只有向後退。因為你看見別人害怕,既然害怕的話,輪到你自己的話,你絕對闖不過去,闖不過去!那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增長勇悍」─勇,那個勇氣跟前面那個怯弱恰恰相反;悍是強悍,很強大的力量。

 

結論:我們這十種不該有的布施心情,在做布施的當下都可以拿來檢查自己。如果覺察到自己有犯,千萬不要說【我不行】,要想到,這是因為過去生我一直建立這個【我不行】的知見,所以造成今生我碰到同樣的事情,就覺得難、想要退,這是我們永遠做不到的原因。

要建立這樣的知見:我現在物資或是能力做不到,但是將來我的條件一定會更好,就可以跟佛菩薩一樣去布施,保持強烈想要布施的心,未來生才不會看到難題就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