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如何親近
    乙二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        ​丙二 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            丁一 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            丁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分三: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分三:
​                    己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                            辛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                                壬一、未修念死所有過患
​                                壬二、修習勝利
                                壬三、當發何等念死之心
                                壬四、修念死理
【廣論內容】
一、修習勝利:
1). 能任運遮彼貪愛,由施等門樂取堅實。
2). 能遮止諸罪惡行。
3). 修集歸依及淨戒等諸微妙業,遂於無堅身等諸事取勝堅實。
4). 自能昇勝妙位,亦能於此導諸眾生

–佛引《大般涅槃經》云:「一切想中,無常死想是為第一」;修習念死能頓催煩惱惡行,頓辦一切勝妙大門。
–應斷邪見有二:
1). 以為念死無常法類,是沒有修高深大法才修習的。。
2). 以為雖然念死無常是應該修的,然而只是修一座法的前行,只需略略修的法,不是堪為我們恆常所需要修持的。
正確的修念死無常,應從初、中、後三時恆常殷重修習,直到至心發起定解。

二、當發何等念死心者:透過思惟觀察產生念死的心
1). 正確的概念:為後當來世間義故,未能滅除諸惡趣因,未能成辦增上生因決定勝因,即便沒亡而應恐怖
2). 錯誤的概念:若由堅著,諸親屬等增上力故,恐與彼離起怖畏者,乃是於道全未修習畏死之理。

【聽帶與討論】
【則於正法稍知之士,由見親屬及財物等不可共往,多能任運遮彼貪愛,由施等門樂取堅實。】
師父開示:「假定我們如法地修習,把這個死的念頭提在心上了。哦,現在舉一個比喻,因為……為什麼要舉比喻啊?實際上我們還沒修啊,我們不知道,但是如果從這個比喻上面我們體會得到。譬如我們是決定說:明天一定死,或者今天一定死!那麼在這種狀態當中,你只要稍微了解佛法的情況的這種狀態啊,你對於所有的這些親屬、財物,感覺得清清楚楚—死的時候絕不可能帶去一絲一毫。那個時候對它們的一切的這個貪愛等等,你絕對不會生起,都遮止了。然後怎麼辦呢?「由施等門樂取堅實」,你趕快修行啊!換句話說。
現在我們所以放不下的原因就是這個。唉呀,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這個也重要、那個也重要。你一旦想到:唉呀,今天晚上要死了,沒有一樣東西放不下,叫你不捨都來不及。
然後你捨掉了以後,你真正的帶到下世去啦!就是這樣。這個是我們人人可以體會得到的。換句話說,也就是人人有這個能力,不是沒有啊!可憐、可惜的是沒有善巧利用啊!不但沒有善巧利用,還用了這個害自己。這個是佛法真正可貴的地方。佛法絕對不會要我們做,做不到的事情,佛法只是告訴你,你做錯的事情把它改過來。」
Q1.什麼東西會帶到下輩子?
–.業:異熟,等流。 關鍵在等流,我們在下一世會感得哪個等流果?粗略的就是貪&痴,我們現在透過學習,是要去對治,若這輩子没有好好對治,有可能下輩子再來會加重或變成三世怨。
Q2. 你有沒有決斷要透過學習要修改自己的習氣?
–佛法只是告訴我們把做錯的事情把它改過來,改過來之後,去做我們做得到的事情。

【喻】
我們一起看了「日本空難死前一刻」的影片,你看到什麼?在面對死亡時大家在做什麼?試著體會一下他們的心情,想想若是我,那我的心情如何?會怕嗎?怕什麼?不怕嗎?為什麼

【善行總結】
達儒帶著小朋友一起將馬路上的動物移到路邊,保護他們的生命。
1/26歲末總結很隨喜同學們報名義工的學習。

隨著大家一步一步堅持認真的學習,我們已進入了下士道第一個課程「念死無常」,曾問大家:
–「怕不怕死?」『怕!』
–「學念死無常,心裡會不會覺得怪怪的?」『不會!』
修習「念死無常」不是讓我們害怕痛苦,而是讓我們認識我們都有「修習念死無常」的能力;今日我們得到人身,也了解「心執取不死是為一切衰損之門」。相信無限生命,讓我們現在好好善用暇身開始修行,積集下一世的善業。
好好學廣論,學習清淨圓滿教法是可以保證我們每輩子來都可以愈來愈來好,一生一生增上,大家一起努力!

桌牌: 死…該怕嗎?
大標題: 無常執為常倒,是第一損害之門